簡體版

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內心一直有一個疑問。

高瑋得是有多蠢,才會自毀長城,殺斛律光跟高長恭,讓宇文家撿便宜。

昨日研究宜陽之戰,其中一個細節引起了我的注意,北齊後期,居然有北周太守投降北齊這樣的事情!

看起來跟1910年入宮,1945年當漢奸,1949年入果軍差不多。

于是我看了下北齊後期斛律光的戰績,以及被他攻下的城池在哪里,頓時驚出一身冷汗。

原來斛律老哥已經把塔推到宇文邕鼻子底下,他沒有走玉壁一線,而是繞過玉壁,蠶食北周的戰略縱深,已經要推到蒲阪,龍門一線了!

也就是說,如果高瑋放任不管,繼續讓晉陽那邊自行運作,搞不好蒲阪都會被攻下。那時候,北周出兵反擊的路線,一直是潼關,洛陽一線,在北面的河東,其實一直在挨打,甚至是被毒打(韋孝寬有次全軍覆沒)。

這麼看,高瑋後來胡作非為,也就能夠理解了。

他根本不覺得自己會亡國,相反,高瑋極有可能認為那時候的局面,都是他「治國有方」!

高瑋感覺齊國不僅不會亡,反而搞不好會把周國滅了,因為那時候兩國戰線,在斛律光死前,其實已經比高歡在的時候推進了很多。北周除了玉壁這個支撐點外,北面幾乎喪失了全部的戰略縱深。

于是迷之自信的高瑋,感覺可以動手解決一直對自己有威脅的斛律家了。

從這點上說,整個邏輯就通達了。

封建時代,軍事實力和社會政治制度,有時候不一定是正相關的。比如蒙古,制度建設一塌糊涂,卻可以橫掃亞歐。

北齊後期,高瑋若是能穩一波,當一頭豬什麼都不做,宇文邕也不是長壽之人,最後結局如何,還真不太好說。

當然,那時候北方漢人世家已經掀桌子不玩了。等六鎮鮮卑這一只精兵全部折損後,韓信再世也于事無補。

只能說時也命也運也,歷史的慣性太強大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