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162章 南攻北守(5)

高伯逸面色平靜的看著眼前被五花大綁的年輕人,大半夜的什麼都沒穿,像是剛剛從被子里拖出來的一樣。

對方容貌相當的俊秀,甚至可以說是「男生女相」,這張臉就是跟他姐姐比,也不逞多讓。

盧叔武拿著一根柳條,不斷抽打著這個年輕人,每一鞭子下去,都會在身上留下一道血痕。他一句話都不說,只是一直抽。挨打的家伙梗著脖子,臉上的表情倔強,似乎並未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一樣。

如果一直抽下去,這家伙被打死也不一定。不過盧老爺子畢竟年紀大了,不一會就氣喘吁吁的,倚靠著書房的門框,像是風一吹就會倒地一般。

「竹竿,把人帶下去治傷,然後送他回去就行了。」

高伯逸輕聲說道。

盧叔武眼中閃過一絲復雜難明的目光,隨即又消失不見。

等竹竿等人離開後,高伯逸給盧叔武倒了一杯茶,兩人對坐于桌案,就听到盧叔武一聲長嘆,表情落寞。

「兒孫自有兒孫福,盧老爺子別想太多了。」

高伯逸笑著說道,對盧臣客的事情,一點都不在意。

這話說得盧叔武老臉一紅,自己的小套路被高伯逸一眼看穿,不過卻沒有點透,多少留了點面子。

「這孽障若是有都督一成的胸懷,老朽足以含笑九泉了,唉。」

此次盧叔武對盧臣客極為失望。

雖然他也沒想著要這小子多麼有出息,但是你總不能是非不分,胳膊肘往外拐吧?對于盧臣萱的事情,盧叔武看得很通透。

求別人辦事,不付出點代價,這可能麼?

一個妙齡女子求男人辦事,不獻出身體給對方享用,這可能麼?否則別人憑什麼幫你?

只要最後事情辦成了,那就是絕佳的好人品,最怕的是那種提起褲子不認人的家伙。所以親身經歷過這件事的盧叔武就明白,高伯逸的人品是不錯的,至少已經強過這個時代絕大多數男人了。

要是當初真的什麼都不要就把自己救出牢籠,盧叔武才是真的會擔心高伯逸有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企圖!

幫人做事不求回報的人,要麼,遲早會被拖累死,要麼,則是所圖甚大的老奸巨猾之輩,吃人都不吐骨頭的。

「這件事已經過去了,盧老爺子深夜來此,恐怕不止是為了盧臣客的事情吧?我從未想要怎麼對付他,盧老爺子應該知道我的為人,今夜來此,莫非是為了洛陽的事情?」

高伯逸看到盧叔武茶杯里的茶涼了,又給他倒了一杯。

「大都督目光如炬啊。」

盧叔武從懷里模出一個紙卷,遞給高伯逸說道︰「守住洛陽,首要是邙山。在邙山上屯扎一支精兵,以備不測。」

想來這個紙卷就是邙山的地形圖以及適合駐扎的地點。高伯逸接過紙卷放到一邊,看也不看問道︰「盧先生似乎有未盡之意,可否言明?」

盧叔武猶豫了一番,最後還是懇切說道︰「宜陽乃是周國前哨,如骨鯁在喉,不得不破。

先帝在時,不破宜陽,是因為敵出弘農容易,隨時可以攻打宜陽。而我軍堅守宜陽,若勝,則周軍可以從容退回弘農城,若敗,周軍則會乘勝追擊到洛陽城下,得不償失。

宜陽城小地平,不易堅守,不如讓給周軍,當時是這麼考慮的。」

盧叔武說得確實是這麼回事。就算是北周,也是在弘農城布置重兵,而宜陽城只有不到千余兵馬,僅僅是起了個前哨的作用。

很明顯,北周也沒打算把宜陽建成一個橋頭堡。當初王思政築城的時候,選的兩個點,一個是現在的玉璧城,另一個就是現在的弘農城。

都是屯兵的好地方。

「所以,盧先生是想……把周軍放進來打?」

高伯逸想起了某些事情,試探性的問道。

「老朽確有此意。」

盧叔武說得口干舌燥,喝了口茶水道︰「洛陽號稱是小四塞,但到今日,原來的那些天險,都變成了幻想中的防線。實際上洛陽乃是一處四面漏風的屋子。」

看到高伯逸听得認真,盧叔武繼續說道︰「北線,周國可能會出軹關(今河南濟源市城西),攻打河陽三鎮。此一路,不過是牽著河陽三鎮兵馬南下而已。」

隋唐時期,位于洛陽西北的河陽三鎮,成為了連接長安與洛陽,並防備洛陽西北方向的鐵鎖!以至于中晚唐時,這里的節度使層出不窮,深刻影響著晚唐時的政局。

從後面的發展趨勢看,高伯逸就知道河陽三鎮的要害,盧叔武說得一點都不錯,眼前這位,才真是不枉費當初自己冒險在高洋虎口下救人。

「盧先生請繼續。」

「南線,要害在懸瓠城(今河南汝南縣)。」

這個地方,自古就是要害之地,今後也一直是,直到民國時期,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原本,這里是梁國地界。由于侯景的亂入和梁武帝的作死,最後這里被北齊佔據。

盧叔武不說,高伯逸還真是忘了。懸瓠城的守將乃是豫州刺史獨孤永業!

原本豫州刺史是王士良,此人乃是三朝老臣,一直是長山王高演的親信。鄴城動蕩之後,高演逃亡晉陽後,王士良舉家逃亡北周,現在怎麼樣高伯逸也沒打听。

不過高洋剛剛死的時候,高伯逸就派獨孤永業鎮守懸瓠城,直至今日。

「荊襄王琳,乃是一大威脅。若是王琳與周國媾和,攻打懸瓠城,那麼洛陽南線危急。相反,若是能將王琳爭取過來,不但懸瓠城無憂,他們的兵馬,還可以用來牽制周軍。

這兩路無憂的話,無論周國從潼關出多少兵馬,此戰必敗無疑。」

盧叔武十分篤定的說道。

這下高伯逸懸著的心放下來了。

盧叔武幾乎把他想說的話,全都說了。

如果說一個人的想法,可以算是個人的偏執與妄想的話,那麼兩個有經驗有本事的人,得到的共同結論,絕對是可以說明問題的。

「有盧先生在,我才敢帶著兵馬出征啊!」高伯逸感慨的說道。

去荊襄的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只要搞定了王琳,洛陽的南線無憂,那麼無論宇文邕怎麼折騰都行。

為什麼高伯逸不擔心北線的河陽三鎮呢?

因為鎮守河陽三鎮的人,在幾個月前,以編制改革的名義,就已經換成了獨孤信和他麾下的嫡系兵馬。誰都能跟北周媾和,獨孤信卻沒有空間做這件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