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084章 上位者的無奈(完)

一夜之間,鄴南城的原長山王府,被燒成灰燼。官府的說法,是被山匪打劫,一把火給燒了。高演的妻妾全部被擄走,唯獨高百年僥幸逃過一劫。

然後被「好心人」送到他姑姑渤海長公主高彾府上。

當然,這個官方說法,只有傻子才會相信!能住在鄴城的人,又怎麼會是什麼都不懂的草包呢?

有個相當可信的說法是,京畿大都督高伯逸主導了這一場「浩劫」。事實上,哪里有什麼山匪啊,山匪還能跑鄴城里面來?負責城防的軍士都死干淨了?

不過,他們怎麼想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高伯逸會怎麼說,誰讓他手里捏著軍隊呢?他說是燒掉王府的人是山匪,那就是山匪唄,並沒有什麼好懷疑的。

此事就像是在洶涌的海面上扔一塊石頭,並未激起任何波瀾。

過了幾天,長山王府原址上蓋起了很多草棚,以供那些無家可歸的乞丐在這里歇腳。官府定期會派人過來引導這些人到到鄴西城的工坊里做工,後面,這里就成為了流民的一個「臨時居所」。

當然,這是後話了。

朝廷此舉贏得了很多平民百姓的贊譽,不過也就僅此而已了。人們都是健忘的,半個月都不到,他們就已經把高演等人忘得一干二淨,至于長山王府,就像是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好像那里一開始就只是個收容鄴南城流民的地方。

……

洛陽西北角(挨著城牆的)有座小城,名叫「金墉城」,乃是河陰之變後,洛陽城的軍事指揮中心。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很早以前,洛陽的城牆就已經名存實亡了!

北魏孝文帝帶著平城(山西大同)的魏國朝廷南下洛陽之後,鮮卑北魏就瘋狂建設這座城池。現代的洛陽老城區面積不過108平方公里,然而根據專業人士考古後發現,北魏洛陽及附近的附屬地區(主要是佛家廟宇),居然達到駭人听聞的180平方公里!

毫不夸張的說,哪怕是後來唐代的長安和洛陽,也是遠遠不及此規模的。

如此大的城池,城牆的長度必定十分的長。若是北魏還在,那固然沒什麼事,可是河陰之變後,北魏帝國遭遇重創,連修城牆的錢都拿不出來了。

至于後面,鄴城變成經濟首都,晉陽變成軍事核心,根本不關洛陽什麼事,所以洛陽城那龐大的城牆體系,就繼續變得千瘡百孔,被統治者們遺忘了。

畢竟,漏洞已經多到守軍都堵不住的地步,哪怕白起復生也是無可奈何。

所以後面的人也學聰明了,洛陽太大了,不能不管,但是守城牆是守不住的,改怎麼辦?

于是他們以洛陽城西北的金墉城為核心,圍繞著金墉城布置防御,至于其他兵力和防衛薄弱的地方,就干脆放棄得了。

這個防御體系,一直到王峻主事洛陽以後,才得到緩解和改進。王峻的辦法更簡單粗暴,那便是在洛陽及周邊地區樹立哨塔,挖掘壕溝。

修城牆?那是不可能的,這座龐大而破敗的洛陽城,已經永遠都不可能修好了。

然後王峻將守軍解放出來,重新編組,使得各哨塔之間可以互相呼應,而壕溝就和地道差不多,無論是前進還是後退,都可以從容應對,便于兵力集中和分散。

王峻麾下的部隊,既是守城的部隊,亦是機動部隊。

不過高孝珩來到洛陽之後,就跟王峻產生了直接的矛盾。這也很好理解,畢竟,之前這里是王峻「一言而決」的地方,用句不客氣的話說,王峻認為高孝珩還是個沒斷女乃的女圭女圭!

根本沒有資格對他指手畫腳!

王峻不是沒後台的,在很早以前,他就已經投靠了高伯逸,比斛律光站隊還要早。北齊將來是個什麼局面,在六鎮鮮卑被擊潰後,明白人都看得到,更別說王峻對這種政治上的「氣候變化」,那可是相當敏感的。

之前的時候,王峻得到某人的指示,刻意與高孝珩井水不犯河水。他帶著親信部下,跟一部分洛陽守軍精銳死守金墉城和糧庫。

而高孝珩則是得到了在洛陽地區募兵的權力,他臨時招募了一支軍隊,依靠高氏皇族一脈的家將親兵,將其混編,並派人對其進行整頓訓練,平日里,這兩支隊伍倒也相安無事。

這天,王峻正在金墉城上巡視,他隱隱感覺到,大戰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爆發。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王峻在洛陽地區戍守已經好幾年了,對弘農城那邊的動向十分熟悉。

對方派遣斥候是個什麼頻率,平日里喜歡在什麼地方出沒,這些微小的信息,他都有觀察,並總結規律。

只不過,最近一段時間,北周斥候的活動頻率明顯增加了!這些人不斷試探洛陽城的防御縱深,在干什麼呢?

以王峻多年從軍的經驗看,對方是在繪制自己這邊的布防圖!古代地圖粗糙,更煩躁的是筆也很粗。一張地圖往往根本看不出什麼來,只能繪制最想表達的信息。

專業斥候的一個重要技能,就是繪制詳細的戰場地圖,哪怕不會畫,也要至少回去能描述清楚。

所以當北周的斥候頻繁出現在洛陽周邊的時候,王峻覺得這是個十分不好的信息,他已經聞到戰爭的味道了。

「王將軍,高都督的親筆信!」

親信將一個竹筒遞給王峻說道。

嗯?

王峻一愣,下意識的接過竹筒,解開火漆,取出信紙,將竹筒遞給親信。

「率軍駐守虎牢關,將洛陽城防移交高孝珩,不得自作主張。」

信紙上就這麼一句話,如果不是高伯逸字體非常特別,王峻又十分熟悉,他幾乎要以為這封信是偽造的。

「高都督,這是要做什麼?」

王峻暗暗揣摩起來,很明顯,高伯逸跟高孝珩,完全不是一路人。王峻經常听到部下告狀,說高孝珩時不時的發牢騷,說高伯逸的壞話。

現在高孝珩身邊大概也是聚集了一批高氏皇族的死忠吧。

王峻似乎有些明白了高伯逸的思路。

「來人啊,傳令下去,明日東進虎牢關,接替虎牢關城防。派人去跟高孝珩說一聲,以後洛陽的事情,他說了算,老子不管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