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984章 南邊來的風(4)

如果不走滏水陘的話,鄴城到晉陽的距離可以說相當遠。

先要走水路,沿著白河到黎陽。從黎陽再過枋頭的水利設施,直接進入黃河。

沿著黃河往上游走到北豫州(今河南新鄉一帶),再到河內郡(今泌陽一帶)。這里已經非常靠近北周的邊界,如果在平時,只怕會引起宇文邕的極大震動。

不過此刻這位皇帝正御駕親征,離晉陽以北的草原不遠,倒是無暇顧及齊國國內的動靜。

到了泌陽以後,北面就是晉城了,直接走陸路就能到達,沒什麼阻礙。泌陽是個四處漏風的地方,無險可守,北面的晉城,才是防御晉陽鮮卑唯一的,也是最後一道防線。

可以說一旦城池失陷,段韶帶著人馬從泌陽入中原,可以肆意馳騁,甚至還能將洛陽地區洗劫一遍。當然,北齊在洛陽也有重兵集團,這些年為了防備北周,又經營得跟堡壘一樣,段韶才不會那麼傻呢。

他會丟著洛陽不管,然後沿著高伯逸的行軍路線一路向東,攻打鄴城!

鄴城西面,可沒有像滏水河這樣的天然防線了。事實上,歷史上北周滅北齊也是打下晉陽之後,也是沒有走滏水陘,而是直接沿著河東-河內這條線,長驅直入橫掃北齊!

說真的,這是北齊的軟肋,若是沒有精兵強將,這條線神仙也防不住。

高伯逸帶著神策軍各部約一萬五千人,沿著水路西進到伍城郡的汲縣(今河南衛輝市),並在這里駐扎不走了。

汲縣可是姜太公的故里,歷史厚重,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說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不為過。

夏商周時代,這里發生的故事很多,一茬接一茬的。

這天冬日的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高伯逸在丹水邊垂釣,他的貼身護衛竹竿站在一旁把自己當成石像。

新投靠高伯逸不久的盧勇「老將」,則是心懷忐忑的坐在高伯逸身邊的大石頭上,一同垂釣。

「丹水清澈,不知為何會叫丹水呢?」

高伯逸有些疑惑的問身邊的盧勇道。

「大都督,這個您有所不知了。傳言秦將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卒,鮮血流入丹水,導致河水變色,丹水因此得名。」

盧勇煞有介事的說道。

這話不是沒有道理,因為丹水的上游就是高平,也就是長平。長平那邊血流成河,自然會把丹水染紅。

當然,只是有此一說罷了,傳言的成分居多。

高伯逸雖然這麼問,不過顯然知道這條河為什麼叫丹水。《山海經•南山經》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

也就是說,丹水之所以叫丹水,是因為有個山叫「丹山」,礦石很多(高伯逸估計是鐵礦石)。

「盧將軍覺得此戰我們勝算幾何?」

高伯逸意有所指的問道,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更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特別是對于盧勇這樣剛剛投靠過來的「降將」。

可是卻也不能不回答。

大領導跟你談心,問你問題,你能裝作沒听見麼?

「末將不知道,這次晉陽六鎮大軍……崩潰得有些莫名其妙,這不是他們的水準。」

盧勇的言外之意便是︰你或許能贏,但恐怕不會像你想得那麼輕松。

甚至還有可能會輸!

「這里是姜太公的故里,你說他當年就是在這里垂釣,踫見周文王的麼?」

高伯逸問了一個跟剛才幾乎毫無關系的問題,听得盧勇一臉懵逼。

「大概……不是吧。」

書上說姜尚垂釣于隱溪而遇文王,顯然不是這條大河。丹水可不窄呢,再怎麼看也不是「小溪」的那種規模啊。

「這年頭已經沒有周文王了,更沒有姜尚,甚至連諸葛亮都沒有!有的只是段韶之流這樣的亂臣賊子!」

高伯逸的話語十分虛偽,其實盧勇此刻在心里補充了一句。

你和段韶乃是一丘之貉,但是話說回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這種時代,不是老實人的時代,而是野心家們的樂土。

就算沒有段韶,也會有張韶、李韶,就算沒有高伯逸,也會有張伯逸、李伯逸,實際上並沒有本質區別。

廣個告,【  \\ 】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書源多,書籍全,更新快!

無非是看誰的船比較穩。

對于這點,蟄伏了二十多年的盧勇看得十分通透。

「大都督說的是。」

「你沒有說實話。」

高伯逸站起身,伸了個懶腰繼續說道︰「其實你是想說,下次與段韶交戰,他會更謹慎,犯錯的可能會更小。

感受到快無路可走的鮮卑軍戶們,很難說會不會絕地反擊!若是與段韶速戰,只怕會正中他的下懷,而神策軍驕兵必敗,勝負兩說,對不對?」

高伯逸像是能猜透盧勇心中想什麼一樣,想到的,還沒想到的,都被他說了出來。

最近一段時間,盧勇就經常听聞一些關于高伯逸的傳聞,越來越是感覺此人……怎麼說呢,大概用「深不可測」來形容比較貼切吧,有著年輕人很少見的沉穩與城府。

「盧將軍不用緊張,今日我們就是閑聊。說說看,以你對鮮卑軍戶們的了解,這是一些什麼樣的人。」

「質樸,很質樸的一群人,他們對于生活的要求不高。」

盧勇想都沒想就說道。

所謂「質樸」,就是「愚昧」跟「食古不化」的另一種委婉說法,這就好比說「民風淳樸」在某些場合跟語境里面並不是什麼好話一樣。

「剛健、尚武。」

這話言外之意,就是喜歡用刀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喜歡用腦子去解決。

高伯逸微微點頭鼓勵道︰「盧將軍可以說得更詳細一些,事無巨細的舉出一些例子來。」

盧勇開始講述晉陽鮮卑軍戶們的日常生活,他們是處在一種半農耕半游牧的生活方式。種地和打獵攝取肉食,都不耽誤。

但是很顯然,隨著突厥的崛起,以及軍戶人口的增加,農耕所佔的比例,這些年已經逐漸增加。換句話說,他們現在與漢族的農民有著更多的相似性,而漸漸的褪去了草原特色。

很容易理解這個道理,因為農耕收成相對穩定,而且北面的草原被突厥人佔據,想去打獵那是很有風險的一件事!

高洋出擊草原帶來的各種紅利,這些年也都已經消失殆盡了。所以段韶起兵奪權,從內部說,他還是有底層支持的。沒有鄴城的財富,這些生活在底層的人很難活過今年冬天,更別說將來了。

「盧將軍的話,讓我心中更有底氣了。走吧,一起回去,明天點兵,我來演一場戲給將軍看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