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934章 燃燒軍團(3)

自從高洋從「滑翔翼」上摔下來之後,他就再也沒去過金鳳台。他不去那里,自然也不會有其他人去,這是個很容易理解的道理。

然而如今的「金鳳台」,已經被改造成了一座「藏書樓」,有數百個識文斷字卻又無官職在身的文士,在這里負責抄寫重要書籍,並登記造冊,收藏在金鳳台。

哦,如今它已經叫「藏經閣」了。

正是高伯逸力排眾議,才讓荒廢的金鳳台煥發了生機。當然,他還有什麼其他目的,那就不得而知了,總之鄴城里關于高伯逸「賢明如周公」的言論不絕于耳,似乎有什麼人在暗中推波助瀾,幫助高伯逸造勢。

此外,鄴城周邊的神策軍家眷,只要家中有適齡兒童,又聰明伶俐(這個並無嚴格標準)的,就可以將其送到藏經閣里,跟著專門負責教習的文士,學習認字,跟著讀書。

膳食由各家自己負責,並不是完全免費的。

學滿三年之後,除非特別出類拔萃之人,其余的,都會回到鄉里,繼續幫助父母務農。當然,這些人哪怕只學三年,也是難得的識字之人,回去以後自然是不愁吃穿,種田這種事情,是輪不到他們的。

畢竟,神策軍從上到下都是拿著高薪,絕大多數已經月兌產,家人都不需要再務農了,他們隱隱形成了一個新的階層。

關于讓神策軍子弟免費讀書這件事,朝堂中樞爭論了很久,反對者無數。既得利益之人,自然是不喜歡有後來者。

壟斷了學問他們就可以繼續對別人「降維打擊」,不必擔心對方的手段了。

爭論到最後,高伯逸用「子弟有書讀,父兄有戰心」為理由,將所有反對之人都辯駁得啞口無言。幾乎是按在地上摩擦。

讓子子孫孫有機會能夠學習文化,這是給了他們擺月兌如今階層束縛,繼續向上發展的機會。有了這個希望,神策軍上上下下都知道為何而戰。

誰剝奪他們的希望,他們就會跟誰拼命,才不管那些人是不是六鎮鮮卑。

這一點,哪怕朝中再看不慣高伯逸為人的朝臣,也深以為然,無法反駁。

一句話︰你覺得這個不好,那麼請你自己拉一支軍隊出來,然後讓他們跟段韶死磕,你行你就上,只要能打贏,你說什麼都行!

不然的話,就給老子閉嘴!等老子跟六鎮鮮卑死磕的時候,你們在城牆上好好觀戰!

盡管時刻受到晉陽的軍事威脅,但高伯逸還是見縫插針的在朝中強行通過了一系列重要法案!比如說擴大鄴城周邊棉花種植面積,比如說建立「永夜坊」,比如說繼續完善「三台」,然後將其擴建為所謂的「大學」,並適當擴大教授學生的範圍。

比如說那些大力支持神策軍建設的商人子弟什麼的。

按高伯逸的話說就是︰你可以不讓別人當官,不給他們進入仕途的機會。但是基層的事情,總需要有人去做。你不能總是指望那些文盲能理解你的政令。

所以培養一批能夠識文斷字的年輕人,就非常必要,這對于政令的開展,是非常有好處的。高伯逸用這些理由,說服了楊愔。

楊愔則是出面擺平了某些世家的不滿。

他也相信,只要不給這批人進入仕途當「品級」官員的機會,那麼就不會觸犯到世家的核心利益。再者,其實世家也是有吸收優秀底層人才進入家族的「潛規則」。

比如說當初李祖升就看中了高伯逸,不然他豈會讓如花似玉的女兒跟對方見面?

這就是世家吸收優秀人才的手段,那便是聯姻和招女婿。所以高伯逸的這些小動作世家們雖然都看在眼里,卻也樂見其成。

只有當高伯逸要立法,實行「考試選才」的制度時,他們才會站出來反抗。在此之前,世家中人都會靜觀其變,看看到底會發生什麼事。

……

「最近在鄴城听到很多人說兄長賢明無比,乃是不出世的聖人。還說有兄長當輔政大臣,齊國定然會越來越好。」

坐在鄴南城與鄴北城之間的廊橋邊上,高長恭感慨的說道。

他還听說,很多人都希望高伯逸能夠取代高氏皇族當皇帝,還說什麼反正都是姓高的,有什麼關系之類的話。

雖然都是高,但並不是一個姓。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古代講究的是「宗族禮法」,講究的是你從哪里來,你的祖先是誰。

比如說南梁蕭衍,取代蕭道成一脈,成為國家的統治者。他們明明都姓蕭啊,可為什麼一個是南齊,一個是南梁呢?

這就是宗族禮法的威力所在了。除非蕭衍「認賊作父」,拋棄自己的祖先,認蕭道成為嫡親先祖,那麼他才能成為南齊的繼承人。

蕭衍即位之初雄才大略,顯然不可能接受這種人設,所以改朝換代,成為「開國皇帝」乃是必然。

再比如說萬一歷史上宇文護改朝換代成功,那麼他算是哪一波人呢?

答案是他依然屬于宇文泰這一脈的宇文氏。

而北周還有一脈宇文氏,其中名人有宇文述,此人就不跟宇文泰一脈。所以假若此人奪權(這家人歷史上還真短暫割據過)成功,那麼就可以叫做改朝換代。

哪怕他們都是宇文氏。

「無知之人的妄言罷了,賢弟不必當真。」

高伯逸淡然說道,魚竿一拉,吊起來一尾肥美的大鯉魚。

「這次段韶來勢洶洶,我願意為先鋒破敵,請兄長成全。」

忽然間,高長恭毫無征兆的激動說道。

他激動是必然的,無論他與婁昭君親不親(實際上婁昭君很不喜歡他),那位都是他的親女乃女乃。段韶殺了婁昭君,所以就是他們高氏一族的敵人,至少對于嫡系的高氏皇族來說,就是死敵。

只有像是高湜那樣的愣子,才會暗地里跟高伯逸吹牛,彈冠相慶。當然,明著他也是不敢的,不然就會受到此時社會輿論的極大譴責。

甚至可以這樣說,正因為段韶「殺了」婁昭君,高氏皇族的絕大部分人,才願意站在高伯逸這邊出力,幫他平息晉陽的叛亂。

楊約可能做夢也沒想到,他這一刀,幾乎是直接捅在了段韶心髒的最柔軟處!這一刀可以說是抵得上十萬兵馬!

此刻高長恭站出來請戰,代表的也是高氏皇族的集體意志,他不是代表自己在行動。

「你在滏水河為前驅,只是送死而已。」

高伯逸緩緩搖頭說道。

「我有個更適合你的安排。」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