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837章 不同尋常的朝會

垂簾听政這個成語出自唐代。《舊唐書•高宗紀下》︰「時帝風疹不能听朝,政事皆決于天後。自誅上官儀後,上嶸視朝,天後垂簾于御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為二聖。」

天後說的就是武則天了。

然而女人听朝的歷史,卻是早得可怕。

戰國時期秦國王太後,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就不說是誰了,大家都知道)宣太後。

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後以太後之位主政,執政期間,攻滅義渠國,一舉滅亡了秦國的西部大患。死後葬于芷陽驪山。

如今,高洋不能理事,李祖娥「垂簾听政」,對她來說,顯然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不過倒也不是沒有辦法。

朝堂上需要決斷的事情,看高伯逸的眼色就行。實在不好決斷的,可以「稍後再議」,等下朝以後,把高伯逸招入宮中「問策」就行,這種上朝不要太簡單。

事實上,沒有了高伯逸的配合,李祖娥在那個位置上什麼都做不了,這點毫無疑問。

今天是高洋退位以來第二次朝會(第一次朝會是兩歲的兒皇帝高潛登基,設立四大輔政大臣),但真正要算起來,這次才是正兒八經的朝會。

「太後,各地蝗災肆虐,陸續上報。州郡都在等待中樞的命令,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還是楊愔站出來了,一開口就是說正事。

蝗蟲的爆發,跟你養多少雞鴨關系不大。

雞鴨多點,只是撲滅的速度快點。那些蟲卵,可能十年前就已經埋下,今年氣候干燥才跑出來。

總而言之,說是天災,倒也沒說錯。

「楚王,你意下如何?」

幕簾後面,李祖娥平靜的問道。

「如今農閑,正好把民夫們組織起來訓練,訓練的內容就是撲滅蝗蟲。春耕之前,中樞已經下令讓各地挖好了引蟲的坑,如今正是它們發揮作用的時候。

讓雞鴨集中起來去吃蟲,也可以量力而行,多一份作為,就多一份收成,不必苛求今年秋天能有多大收獲。」

高伯逸這話說得在理。

在古達,種地是看天吃飯的,哪怕你雞鴨成群,蝗災來了,能做的只是盡人事而已。想要毫無損失,那是不可能的。

「楚王說得在理,楊宰輔,那就按楚王說的辦吧。」

李祖娥心中一陣輕松,也暗暗感慨國事不易。如果不是高伯逸之前就有所準備,蝗災一來,絕對會打斷亂所有計劃。

「還有事麼?無事就退朝了。」

兩歲多的高潛,已經不安分的在龍椅上扭動,想到地上走。

難怪說主少國疑是有道理的,皇帝太小了,怎麼可能鎮得住場子呢?

「太後,微臣有話想說!」

一個帶著磁性的聲音從太極殿靠門口的地方響起,高伯逸都不知道究竟是誰在說話。

「在下司州牧高孝珩,回京述職,听聞我三弟高孝琬死得不明不白,特在這太極殿為他伸冤而來的!」

高孝珩從大殿靠門口的地方,一直走到高伯逸面前,面無表情的瞪了他一眼,隨即跪下給幕僚後面的李祖娥磕了一個頭。

「微臣三弟,河間王高孝琬,在鄴南城皇宮的監牢里,被內務司統領魚贊謀害,事後被污稱自盡。還請太後為我等做主。」

高孝珩的聲音不大,卻像是在大殿內引爆了一顆炸彈!

來了!高澄一脈的反擊終于還是來了!

你以為高孝珩就是一個人麼?你以為高澄一脈就他們兄弟五個麼(本來有六個,死了一個高孝琬),那就大錯特錯了!

渤海高氏,樹大根深,跟高歡一族的關系,那是既排斥,又利用,彼此間的關系非常復雜。

但是高歡霸府出來的人,還有很多,比如說軍方大佬皮景和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他還是地地道道的漢人,而非鮮卑化的漢人!

這些人都有可能是高澄一脈的支持者。

他們都是看著高澄的面子,而支持高孝珩麼?那怎麼可能!

以高澄這種見了妹子就想上,同時瘋狂打擊世家勢力的人,那些人又怎麼可能喜歡呢?他們幫高澄,也有跟高伯逸討價還價的意思在里面。

說白了︰扶你上去可以,但不能白干,就這麼簡單。

高孝珩這麼一鬧,就差沒指著高伯逸的鼻子,說他就是害死高孝琬的人了。此刻朝中大佬都盯著高伯逸看,就連幕簾後面的李祖娥也慌了神,不知道要如何回答才好。

「高孝珩,你是司州牧(掌管洛陽那邊的),對鄴城的情況可能不太了解。既然高孝琬是在鄴南城皇宮的監牢里自盡的,那你可知他為何會在監牢?」

高伯逸笑眯眯的看著高孝珩,直接就拿出了殺招!

對于眼前的這種弱雞,他一個可以打十個!

高孝珩面色一僵,搖搖頭道︰「我對此事也不甚明了,還請楚王殿下解惑。」

他怎麼會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呢?他眼楮又不瞎,耳朵又不聾。

只不過現在這個時候,就算是知道,也要裝作不知道,不然就有些厚顏無恥了。

「高孝琬偷了在下的令牌,潛入皇宮中,企圖行刺太上皇!楊宰輔,我請問你,偷京畿大都督的令牌,算什麼罪名?」

高伯逸冷冷的問道,說是問楊愔,眼楮卻一直盯著高孝珩。

「按現行律法,死罪,當誅。」

楊愔在心中暗暗搖頭,高孝珩的道行太淺了,完全不是高伯逸的對手,簡直是被一招吊打。

「那麼刺殺太上皇呢?」

「誅全族,皇族不在此列,僅腰斬棄市。」

很顯然,殺高洋的罪名比偷令牌要嚴重多了。但是不管怎麼說,這些罪名,足夠高孝琬死一次了,再怎麼減免都無用。

「你也听到了,高孝琬的案子還沒有審完,他就畏罪自殺了。但這案子卻不能不審!至于你說的魚贊什麼的,我對此完全不知情,也不知道你是從哪里听來的。

總之,等宗正寺卿高浟到了鄴城以後,就會和大理寺卿畢義雲一起審理此案,到時候你作為旁听,可以到場听一听。

齊國乃是講究法度的國家,一切皆有規矩。有規矩就不會亂套,而不是今天一個親王鬧事,明天一個郡王翻天,那樣成何體統?

你還有什麼話要說的麼?」

高伯逸咄咄逼人的問道!

在場朝臣們倒吸一口涼氣!尼瑪的,高伯逸把所有的漏洞都堵住了,一切要想名正言順,就只能按照他的流程來走,厲害啊!

這廝的政治手腕真是老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