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50章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還俗,然後去當官?

對于宇文邕的意志,惠遠大師既不會懼怕,亦不會苟同。

「佛門乃是清靜之地,但佛門一直以來也在藏污納垢,這也是事實。並非每個僧人都如惠遠大師一般,在下所言,大師是否認同?」

寺廟里的那些事,就算楊堅不說,惠遠大師心里也是跟明鏡一般。佛門的風氣敗壞不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應該說在北魏末年,就已經壞到不能再壞了。

當時洛陽周邊的民居,有三分之一被佛寺侵佔,至于其他作奸犯科的也別多說了,反正稍微想想就能知道。

「阿彌陀佛,施主所言不虛。」

惠遠大師大大方方的承認了楊堅的說法。出家人不打誑語,這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若是惠遠大師都不在了,那麼,誰又來幫佛祖宣揚真正的佛法呢?」

楊堅死死的咬著「真正的」三個字,讓惠遠大師若有所悟。

「那施主的意思是?」

「陛下想組建佛學院,邀請得道高僧專門來精研佛法。至于外面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佛寺,就沒必要存在了。

惠遠大師,你覺得,應該是去里面盡一份力,還是找個鄉野的yin祠弘揚我佛呢?」

楊堅軟中帶硬的說道,言語中的威脅警告,已經無需多說。

「貧僧明白了,明日就入宮面見陛下,這樣可好?」

「不,大師最好現在就跟著在下走。陛下性子急,未必能等到明日。」

楊堅一步也不退讓。既然已經打開了缺口,斷然沒有讓鴨子飛了的道理。

「如此也好,施主請帶路吧。」

惠遠大師倒也光棍,直接站起身對著楊堅躬身行禮。

哼,不枉費我花了一天時間等你!

楊堅在心中冷哼一聲,面上卻是帶著和煦的微笑,大步的走出破敗的寺院。

……

一個重大消息在長安爆炸開來,皇帝宇文邕下令組建「達摩院」,邀請全國的得道高僧前往,專門負責研習佛家精義,並組織辯論。

是宇文邕改變了禁佛的政策麼?

不,恰恰相反,周國的佛寺,正迎來滅頂之災!

惠遠大師進入「達摩院」三天之後,宇文邕親自頒布政令︰

即日起,周國全國範圍內禁佛寺。一個月的時間以內,周國境內所有的佛寺,全部都要變成農田和屋舍。

所有的僧人,都要還俗為民,並參與均田。

一個成年和尚,領三十畝露田(沒有樹的田),所有的尼姑,也都要還俗,並且適齡的婦女,要強行出嫁給光棍!

優先滿足府兵中的單身漢!

一個月之後,若是被人舉報說哪里有佛寺,那麼舉報之人可以得到佛寺十分之一的財產!

此令一出,激起了長安各大寺廟的激烈反抗!

無數僧人涌上街頭,然後到長安西城的皇宮門口靜坐。至于他們是怎麼進入西城的,只能說有些同情佛寺的人放水唄。

然而對于這些舉動,宇文邕早有準備!

他當著這些和尚的面,派宿衛將前段時間官府抓捕的那些作奸犯科的和尚,集中起來砍頭!

滾滾人頭之下,這些僧人果然還是屈服了。為什麼呢,因為達摩院已經把這些人里面領頭的一些人集中圈進起來了。

名為精研佛法,實際上就是變相的軟禁。

宇文邕采用楊堅之策,將長安及周邊的和尚共計十萬人集中起來,在郊外大規模屯田。

白天干農活,晚上,允許他們交流佛法。農閑的時候,參加軍事訓練。

除此以外,宇文邕還大肆將自己身邊的親信安插其中,模仿當年曹操的青州軍,半農半軍,集中居住,集中訓練!

在宇文邕的身體力行之下,周國掀起了一股「拆佛旋風」。官府並沒有阻止你宣揚佛法,但是,佛像是不能留的,佛寺是不能建的,僧人是不能有的。

楊堅將禁佛寺的運動,納入到政績考核里面。誰拆的佛寺更多,誰「勸服」的還俗僧人最多,那麼誰的政績就最好,就會受到提拔!

相反,那些包庇佛寺,匿藏僧侶的人,無論官當得多大,在當地多麼有地位和勢力,都會被拿下,送到長安來審問。

宇文邕這一手軟的,一手硬的,真是讓周國的佛門勢力欲仙欲死!

一邊提拔優秀的和尚還俗當官,一邊將「頑固派」圈進起來做研究,一邊勸服普通的僧人還俗。這些組合拳打下去,勢力龐大的佛寺,居然毫無招架之力!

一時間,大量人口充實到周國日常的社會生活當中,周國的民間風氣為之一振!

只是不知道這樣下去,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

……

寬大的犢車里坐著的是婁昭君,對面兩個乳娘,管著兩個孩子。這位老太太,閉眼假寐不說話。而身邊的楊約,則是端坐著,如同石像一般,定力十足。

「太後,陛下來請安來了。」

犢車外面傳來一個宮女的聲音。

婁昭君睜開有點渾濁的眼楮,對楊約說道︰「去跟陛下說,哀家乏了,讓他自己忙自己的去吧。對了,這是到哪里了?」

「回太後,快到枋城了。」

枋城原名枋頭,始得名于漢末。

《水經注•淇水》曰︰「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在淇河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東入白溝以通漕運」。

現在當地有個枋頭村,地處枋堰東頭,因名枋頭。

當地人曾在淇河干涸時,于河底見到過枋堰基礎,巨大長方形青石壘砌,有榫頭連接,非常堅固。

以前的枋頭,其實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村落,三國時期才在史書上驚鴻一瞥。

到東晉後趙時期,因羌族首領、龍驤將軍蒲洪的駐守而名聲大振,頻見史冊。

先是蒲洪以枋頭為根據地、大本營,築城興建。後蒲洪在枋城建國稱王,興建宮室,枋城實際成為國都。

雖然不到一年,前秦便移師關中,建都長安,但枋頭城卻從此成為軍事重鎮和地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前秦苻堅破鄴滅燕,還軍長安時路經枋頭城,宴請父老,于枋頭城建立永昌縣,後改名昌水縣。

東魏時,汲郡治所從衛縣遷到枋頭城。也就是大軍現在行進到的地方。

到了枋頭,陸路基本上走完了,剩下的就是一路走水到齊州(濟南)了。大軍肯定會在枋頭駐扎一兩天,準備一下行軍的船只及所需的必要物品。

「罷了,你去吧。可以暗示一下,哀家誰也不想見,讓陛下不要再來了。」

婁昭君有些厭惡的說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