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44章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下)

「出使陳國麼?」

宇文邕嘴里念叨著楊堅提出來的最後一條建議,一時間有些舉棋不定。

所謂外交就要有籌碼,不然就只能各說各話。北周能給南陳什麼呢?難道把蜀地還給對方?

南陳已經丟了大半個江州,雖然這些地方都沒有直接听北齊的調遣,但是,一旦南陳要攻略這些地方,北齊就有了出兵的借口。

里應外合之下,誰贏誰輸,還真難說呢!

沒了江州,蜀地跟江東隔得太遠,就連窺視荊襄都做不到,南陳還能做什麼?

總而言之,南陳現在屬于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在宇文邕眼中,南陳就像是一條要死不活的咸魚,躺在沙灘上曬太陽,撿北齊漏出來的一點殘羹冷炙過活。

對于這樣的勢力,你還能指望什麼呢?

「遠水解不了近渴,只怕于事無補,只是聊勝于無罷了。」

宇文邕嘆息了一聲,雖然沒有直接說,但相當于還是否認了楊堅的建議。

「長孫兕文采不菲,做人也是八面玲瓏。讓他去試探一下陳國也是無妨的。陳霸先梟雄之姿,定然不肯甘居人下!

不妨約定將來兩國同時伐齊,觀其態度如何,再做定奪。

反正派一使者又不妨事?」

現在南陳跟北周已經不接壤了,中間被荊襄之地隔開,想要守望相助,首先彼此間的聯絡都是個問題,信使需要在「敵佔區」內活動很長距離。

在大戰開啟的時候,這是相當致命的一件事。

不過楊堅的話也不算錯。

學校里面來了新校花,總要去踫踫運氣才行,萬一拿下了呢?

這些話說完,他們兩人之間的氛圍就有些沉悶。宇文邕很想問問自己的嫡親弟弟宇文直現在到底在「忙」些什麼,但這些話不太方便跟楊堅交心。

這是當皇帝的悲哀。

「朕覺得,強國之策,莫過于……繼續拆寺廟,在周國境內完全禁佛。關中不是缺人麼?那些肥頭大耳的和尚整天什麼都不做,讓他們下地耕田,不是很好麼?」

宇文邕念念不忘禁佛,長安的寺廟,現在已經被拆了一大半。小佛全倒下,大佛勉強維持著,再也不見北魏時香火鼎盛的狀況。

不過這樣的成績對于宇文邕來說還很不夠,應該是遠遠不夠。

他的目標,是讓關中所有的和尚,都變成農民,都變成士兵,無論做什麼,都比當和尚整天無所事事要好太多了!

「微臣覺得,此事也許物極必反,不如先維持一下,一兩年以後再加大力度為好。」

楊堅小心翼翼的建議道。

現在長安的那些大小寺廟,早已托各種關系,拐彎抹角的跟他接上頭,只為了讓宇文邕的禁佛政策能稍微緩解一下。

他們也知道,讓宇文邕停下來是不可能的!但走慢一點總是好的嘛。

這讓楊堅左右為難。

一方面,他也知道,北周跟北齊比,戰爭潛力是遠遠不如的。歷史上,當北齊被滅之時,依然有兩千萬人口,哪怕百人出一人當兵,也能湊二十萬兵馬,足以撼動全局。

更不要說這個時代了。

禁佛,是宇文邕唯一能想出激發北周戰爭潛力的政策,其他的,都沒有這個明顯。

比如說,法令要求讓全國寡婦改嫁,十多年後人口就上去了。但是!這一手高歡當年就用過,高洋當然也不介意再用一次。

北周要是這麼搞,只是鬧笑話而已。

再比如說提高農業技術,增加糧食產量。

這些南陳也在搞,也是成就斐然。建康周邊的紡織業發達,也是跟密集種植桑麻,精耕細作提高產量有關的。

然而這一招其實各國都是在用的。封建時代,世家地主們為了自家田地多收成,對于農業技術是很重視的。

你這麼搞,別人也這麼搞,別人家的人口還多,這樣搞下去,不會有什麼大的效果。

唯獨有一點,現在北齊佛教最興盛,僧侶也最多,南陳次之,而北周最少!寺廟經濟佔用了大量的國家潛力,對于征戰四方來說沒有一點好處。

北周只有在這方面,才能稍微顯示出一些優勢來。

所以說宇文邕的優勢是沒錯的。

只不過,凡事不能光看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也要考慮。

佛教之所以從西邊來,能在中土生根發芽,那是有很多客觀原因的。佛教里面的很多思想,比如說因果報應,輪回轉世等等,對統治者們來說很有利。

而且寺廟還是一個提高識字率的地方,雖然這並非那些和尚們的本意。

有鑒于此,楊堅認為可以像宇文邕想的那樣,拿棍子狠狠的敲打這些和尚,卻不能完全打死了!

一旦打死,民間遲早會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樣的呼聲,甚至于一些人會覺得︰這輩子總是完蛋了的,我過不好別人也別想過好,人死鳥朝天!

萬一遭遇災年,關中大亂是必然!

你想高洋都知道親自建立皇家寺院,難道他是傻子麼?他當然是有好處才這麼做的啊!

「愛卿不必多言。禁佛,朕就是要做到底!只要這百萬僧侶還俗,朕還會怕高洋麼!待朕安頓好這個月的府兵宿衛之後,就會下令繼續清查長安的寺廟!」

說這話的時候,宇文邕脖子上青筋暴起,怒不可遏!

其實他還少說了。

據史料記載,此時北周境內佛寺3萬多所,僧尼數量兩百萬,而北齊更可怕,僧尼數量達到了駭人听聞的三百萬人,佔到人口數量的10%都不止!

僧尼可以免除徭役、兵役,但卻需要其他人供養。按宇文邕的話說,這些就是社會的蛀蟲。

這些僧尼自己沒有產出,純粹只在消耗社會財富。

為了穩固地獲得供養,寺院就要佔有大量農田和房產,甚至絕大多數都還在放高利貸,極大的破壞了社會經濟秩序。

更何況,出家人都是成年人,自己在寺院享福,那麼孩子、父母誰來養?

一個國家十分之一的人天經地義地不勞而獲,勢必大大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由于佛教還要戒色,幾百萬人出家還會嚴重影響人口增長。

在那個年代,人口是國力的一項重要指標。

難怪一說到僧尼,宇文邕的脾氣就會上來。因為如果禁佛了,他就能騰出一只手來跟高洋掰手腕了。至于現在,他還是個弟弟。

「朕困了,愛卿退下吧。」宇文邕毫不客氣的說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