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11章 良藥還是砒霜?

東魏和高洋時代的北齊,雖是一脈相承,但政治結構與國家機器卻截然不同。

東魏時期,政令出自晉陽的「大丞相府」,也就是高歡的霸府。然而這個機構並沒有執政全國的能力,依然要依靠鄴城的官僚班底,來統治全國。

也就是說,來自晉陽的最高決策下達到鄴城,然後通過鄴城的官僚機構將政令細化,然後下發到全國進行執行。

反過來,各地的政策執行情況,也是先反饋到鄴城,然後最終匯聚到晉陽的大丞相府,由高歡來判斷,以此反復。

這樣做的行政效率非常低,卻又不得已而為之。

因為高歡沒有篡位,這東魏依舊是名義上屬于元氏的。高歡不得不坐鎮晉陽掌控六鎮的軍隊,亂世有了軍隊就是大佬,這點根本無需置疑。

不過到了高洋時期,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晉陽的地位大幅下降,而鄴城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首都,政令皆出于此,高洋也是長期呆在鄴城。

晉陽變成了最重要的軍事要塞,駐扎了全國最精銳的兵團,行政獨立,卻也無法干涉北齊其他地區的政務。

比如說河北幽州地區,雖然駐扎的軍隊很多來自六鎮(如斛律羨所部),但鄴城的政令在幽州地區是暢通無阻的。

所以高伯逸給高洋提出的那個策略,實質上,也是針對晉陽的圖謀。高洋現在都感覺人家刀架在自己脖子上,他會在乎修不修三台麼?

他現在已經緊張到酒都不喝了,會在乎三台是被鏟平還是被修繕麼?

如果人都死了,修了三台又是給誰住?

這一切不過都是為了給晉陽鮮卑勛貴下套而已!

一切都是套路,用某句話來形容就是「非丞相在夢中,乃汝在夢中矣。」

三日之後,朝廷俸祿改革的文件正式發布,幾乎是一瞬間,鄴城的官場就炸鍋了!

「楊公,以後沒有俸祿了,我們吃什麼呀?」

剛剛下朝,陽休之就攔住了楊愔的去路。這位陽光大叔剛剛坐牢被放出來,立刻就官復原職了。不過大概是受了點皮肉之苦,整個人的精神都有點委頓。

「此乃高伯逸向陛下獻的妙策,老夫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你想知道啊,那就去問高伯逸吧。」

楊愔嘿嘿冷笑一聲,甩鍋成功後就上了犢車揚長而去。他其實是想走路回府的,奈何估計很多官員會在路上堵他,索性上犢車裝睡,神仙來了都當做不存在吧!

高伯逸捅出來的簍子,讓他自己慢慢兜著,哪有他在一旁看戲,自己卻要跟百官解釋的道理!

果不其然,一個時辰以後,陽休之堂而皇之的出現在高伯逸家的府邸外面叫門。很快,福伯打開小門,畢恭畢敬的對陽休之說道︰「我家阿郎生了急病,不能見客,還望海涵。」

上次見到那廝還活蹦亂跳的,听說還在大殿當場殺了段孝言。現在居然就病得不能見客了,這是在騙誰呢?

陽休之急的冒火,不過他還算有涵養,對福伯囑咐了幾句,說高伯逸病好了之後一定派人去陽家通知他雲雲。

過了一會,現在擔任五兵尚書的趙彥之也來了。

魏晉南北朝于尚書省置五兵曹(七兵曹),設尚書為長官,初掌軍令、軍政等軍事樞務,後專掌兵籍、征兵、儀仗等軍事行政。

說白了類似于後世的國防部長,權力可能還要大一點。雖然不帶兵打仗,但可以直接掌管後勤,位置十分要害。

陽休之來了高伯逸可以裝病,但趙隱來了,高伯逸可不能把對方當傻子耍。片刻之後,高伯逸將面色不虞的趙隱引進書房,二人對坐,相視無言。

「中樞並不缺錢。建三台的錢不是拿不出來,而是要用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每一樣都能排在三台前面,這一點,我想你不會不明白。」

趙隱為人嚴謹,不苟言笑,看起來比楊愔要難打交道。

他說的是事實,所以這才來詢問高伯逸,今日的宣布的那些「騷操作」到底是怎麼回事。

不給官員發俸祿,那是北魏孝文帝以前的野蠻規矩,連鮮卑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難道你真是活回去了?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而已。而且我可以保證,此策在鄴城運作無礙。」

高伯逸自信滿滿的說道,卻並沒有把他跟高洋的計劃告訴趙彥深。君不密則失其國,很多事情能保密就要盡量的保密。

「你好自為之吧。老夫雖然不缺那點俸祿,但有些芝麻小官就指望著那些活路呢!」

「趙公請放心。」

高伯逸拱手行禮說道。

趙隱冷哼一聲就走了,勉強接受了對方的說辭。

也不怪這些官員著急,因為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無論是放貸也好,經營田產也好,其實都是個專業活,需要專業的人才來對付才行。

比如說放貸吧,這里面門道就很多。

首先,利息不能太高,太高容易把人逼死。但也不能太低了,太低的話,沒什麼賺頭還會破壞社會默契。

利息定多少,很有講究。

再說了,現在的說法是,不許用公廨錢來放貸,但實際上朝廷會睜一只閉一只眼,只要不鬧出糾紛就不會處理!

其次,什麼人能借,什麼人不能借,借錢的人不還錢跑路了怎麼辦?放貸要放多長時間,怎麼樣一個收款法最合適?

這里面的門道很多,三言兩語難以盡述,絕不是普通朝廷官員能搞定的事情。

公廨錢還算好,畢竟官員們對錢也熟悉,而公廨田就更坑了。

高伯逸給高洋的策論里面,只是說撥出田產給各個衙門,可沒有說撥給他們種田的人啊!種田的人可以由衙門的小吏代勞,也可以由朝廷官員的家屬或者家僕代勞。

但是,這些都不會沒有代價。

而種田是個技術活(這絕對是真的),此外農作物種什麼,怎麼銷售,怎麼運輸,也都是一個個大坑等著那些官老爺們呢!

所以高洋這次宣布的政令,表面上看,公廨田的理論產出,還有公廨錢的理論利潤,都大大高于官員們的俸祿之和。但這些理論上的財富,需要聰明能干的人才能拿到手!

而不事生產的官員們,如果經營不好,甚至還會虧錢!

朝廷發的俸祿,居然還會是負數!生活在北齊時代的官員們,瞬間就被這種不同尋常的操作震撼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