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王琳,一個讀作大將軍寫作社會人的江湖大佬(中)

(接著上一篇繼續說)

經過陸納反叛那件事後,王琳雖然官復原職,但是「姐夫」蕭繹再也不會相信他,因為王琳對他麾下部眾的號召力居然比自己還大,這讓人情何以堪?

而且蕭繹生性就喜歡猜忌他人,王琳麾下小弟眾多,一個個都對他死心塌地,蕭繹很不放心,于是便將他調至嶺南,擔任都督、廣州刺史。

古代嶺南什麼地方,多看看古裝片就知道,流放犯人的,這等于是將王琳弄到邊塞之地,名為鎮守,形同流放。

王琳有個朋友是蕭繹身邊的主書名叫李膺,很得蕭繹重用。

出發前王琳找機會跟李膺說︰「我承蒙殿下提拔,總是想盡力效命以報國恩。

如今天下還不太平,就把我調到嶺南,萬一國家有急難,怎能使我效力呢?我想陛下不過是懷疑我罷了。

我王琳兵家(軍戶)出身,他(蕭繹)是皇室貴冑,難道我還能和他爭當皇帝不成?

為什麼不讓我任雍州刺史,讓我坐鎮武寧(在今天湖北荊門附近,扼守江陵門戶)呢?

在那里如有緊急情況也方便隨時支援啊。

把我丟嶺南有個雞兒用?」

然而,李膺同意他的話卻依然不敢替他上奏,最後不了了之。

王琳最終還是率領他的部眾鎮守嶺南了。

事後沒多久,江陵被西魏攻破。不知道蕭繹泉下有知,會不會後悔當初沒有調王琳在自己身邊。

承聖三年(公元554年),西魏派于謹、宇文護、楊忠等圍攻江陵,蕭繹召王琳前來救援,委任他為湘州刺史。

這命令可謂正確至極,可惜為時已晚。

湘州(長沙附近)在江陵南面,隔著一個巴州(岳陽),離江陵並不遠,若是當初王琳就在這,此時保住江陵易如反掌。

但此時王琳卻要從嶺南趕來救援江陵,不知道他心里有沒有大罵蕭繹MMP。

承聖四年(公元555年)正月,王琳進軍至蒸城(具體位置不詳,但確定在長沙正南),已听說西魏攻下了江陵,並立梁王蕭為帝,建立西梁。王琳便為蕭繹舉哀,三軍戴孝。

他派遣別將侯平率領水軍進攻西梁,王琳則屯兵長沙,向四方傳送檄文,討伐西魏。

當時長沙王蕭韶和鎮守長江上游的諸將都推舉王琳為盟主。

王琳的人生小巔峰,居然是踩著自己恩人兼「姐夫」蕭繹的尸體實現的,不得不說,對于一心盡忠的王琳來說,真是莫大的諷刺。

不過此時蕭繹是梁國的皇帝,麾下有王僧辯,陳霸先等牛逼人物,如果這些人跟王琳一樣一條心的復仇,收復江陵。

別說是于謹和楊忠了,就是宇文泰親臨也扛不住。

然而,上天跟王琳開了個天大的玩笑!

同年十月,陳霸先襲殺王僧辯,擁立蕭方智為帝,征召王琳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蕭繹手下那幫人居然內訌起來了!陳霸先居然還反過來拉攏招降王琳!

叛變了的神隊友指望不上,王琳決定自己單干!

同年十一月,王琳派部將侯方兒(注意這個人,他把侯瑱坑死了)、潘純陀等進攻江陵,不出意外,為西魏大將軍豆盧寧等擊敗。

同年十二月,交州刺史劉元偃率部眾數千人歸附王琳。

聲勢復振。

一時間戰局陷入焦灼。

太平元年(公元556年),巴州(今岳陽)侯平雖然不能攻過長江,卻屢次擊敗西梁軍。又因王琳鞭長莫及,他便翻臉不受王琳的指揮。

王琳討伐侯平屢次失利,加上長期作戰,軍力日衰。

其實原因很簡單,蕭繹的號召力畢竟不行,也沒多少人真心希望給他報仇,大家覺得跟著王琳進攻江陵沒什麼搞頭。那里是個不好守的地方。

而且還有個重要原因,作者君後面會說。

所以王琳決定找個靠山。

陳霸先亂臣賊子肯定不行,西魏是仇人也不行,那只能是北齊了。

于是同年六月王琳派使者到北齊奉表稱臣,並進獻馴象;

王琳又擔心被北齊卸磨殺驢。

于是又派使者到西魏表示歸附,請求歸還他的妻子蔡氏、兒子王毅;(只是暫時敷衍)

同時也向蕭淵明所在的朝廷稱臣。(這是北齊立起來的傀儡政權)

西魏丞相宇文泰向王琳派出使者,王琳也派長史席豁到西魏回訪,並懇求西魏歸還梁元帝蕭繹和愍懷太子蕭方矩的靈柩送回南方,宇文泰答應了王琳的請求。

同年八月,西魏任命王琳為大將軍,封長沙郡公。

這一年里,蕭繹身死,王琳稱臣三家,拼命兼並周邊地盤,種種行為讓人很是費解,似乎忠臣的人設坍塌。

那麼,王琳究竟打的什麼主意呢?

很快答案便有了分曉。

十一月,陳霸先以蕭方智的詔令征王琳為侍中、司空,王琳推辭不去,留下他的部將潘純陀監守郢州,自己回到長沙,大造船艦,準備進攻陳霸先。

並對外宣稱陳霸先為亂臣賊子!

同月,西魏歸還了王琳的妻兒。

這一唱一和,跟約好了一樣。顯然,暫時依附于北齊的王琳,選擇了與西魏和解,以保證荊南大本營的安全,並且企圖借助北齊的力量,滅掉陳霸先,入主建康城。

王琳報仇歸報仇,對戰略局勢還是有著清醒的認識。不拿下建康,就不會有什麼梁國。國家都沒了,他這個忠臣有個卵用?

所以,仇人西魏可以放一放,先清理門戶再說。

太平二年(公元557年)三月,蕭方智任命王琳為湘、郢二州刺史。同年六月,陳霸先派大將侯安都、周文育等人討伐王琳。

為什麼前面封賞,後來就抽刀呢?其實這是古代對付敵對勢力的慣用套路,陳霸先一代人杰,自然玩得熟練。

然而玩的熟不代表玩得好,很快浪得太狠的陳霸先就翻車了。

同年十月,陳霸先廢蕭方智,自立為帝,建立陳朝,江南各地一片嘩然。似乎王琳叫他亂臣賊子的口號被坐實。

都知道陳霸先會走這步,但他未免也太心急了。

侯安都出兵半路上聞訊後,認為此番師出無名、必敗無疑,滿懷憂慮。

當時侯安都、周文育二人配合不力,部下又相互爭執,內部矛盾很多。

進軍至郢州(今武漢武昌區)時,王琳的部將潘純陀在城中遠遠地向侯安都的大軍放箭,侯安都勃然大怒,率軍包圍郢州,全力攻城。

郢州城就是後世武昌城的雛形,地址都沒變過,背靠蛇山,易守難攻,歷朝歷代都是荊襄重鎮,豈是三下兩下就能攻陷的?

郢州還未攻陷的時候,王琳已率大軍卻已經抵達沌口(今武漢市漢陽區沌口),侯安都匆忙撤圍前往沌口迎戰,途中又遇大風,無法前進。

王琳據守東岸,侯安都據守西岸,兩軍相持數日後方才交戰,王琳乘坐平肩輿,手執鉞親自指揮作戰,大敗侯安都等人,將其全部擒獲。

王琳逐個引見被俘的陳軍將帥,惟獨周鐵虎因辭氣不撓。王琳便留下所有將帥不殺,只殺周鐵虎一人。把侯安都等捆起來,關在王琳所乘的艦船上,派親信宦官王子晉看守他們。王琳將湘州軍府遷到郢城,又派部將樊猛襲取江州。

不過侯安都等人收買王子晉,溜號了,狼狽逃回建康。

初次交鋒,陳霸先麾下猛將居然被王琳一鍋端了,真是讓人大跌眼鏡。這是王琳人生中的高光時刻,後世很多南陳所謂名將,都因此戰役而顏面掃地,逼格大降(如侯安都)。

天啟元年(公元558年)正月,王琳率十萬大軍東下,抵達湓城,在白水浦練兵。

王琳巡視了部眾,十分雄健,心中極為得意,後說︰「可以作為勤王之師了,溫太真(溫嶠)又算得了什麼呢!」

此時,王琳已經是能夠跟陳霸先這樣的人掰手腕,甚至一度還佔據上風的牛逼人物,名震南北。

同月,王琳與陳霸先同時授予控制著長江中流的北江州刺史魯悉達官職,但魯悉達首尾兩端、遷延不定。

王琳因而無法東下,派使者去勸誘魯悉達,魯悉達最終仍未服從。

王琳派記室宗虩向北齊求援,並要求送還作為質子滯留在北齊的永嘉王蕭莊為梁朝皇帝,雄才大略的高洋同意了。

同時,王琳接受新吳洞主余孝頃的建議,派余孝頃與李孝欽、樊猛、劉廣德等人率軍討伐南江的首領熊曇朗、周迪。

至于為什麼余孝頃會接受王琳而討伐陳霸先呢?本書江州卷中有詳細介紹,這里不再贅述。

同年二月,北齊派兵護送蕭莊回到江南,並冊拜王琳為梁朝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梁國倒下的旗幟再次立起來了。

王琳派佷子王叔寶率所統轄十個州刺史的子弟前往鄴城作為人質正式投靠北齊,至于忠臣人設的王琳為什麼會這麼做,後面人物剖析里面會細說。

同月,王琳擁戴蕭莊在郢州即位,改年號為天啟。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政權才是繼承了梁國衣缽的真正傳人。而建康的蕭淵明和蕭方智,不過是北齊和陳霸先的兩個傀儡罷了。

蕭莊任命王琳為侍中、使持節、大將軍、中書監,改封為安成郡公,其余官職都依照北齊的冊命。王琳總管梁朝的軍國大事。

一句話,梁國諸葛亮,還是武力值九十以上的諸葛亮。

同年六月,陳霸先派司空侯瑱與領軍將軍徐度率領水師作為先鋒前往討伐王琳。

同年七月,余孝頃等人兵敗被俘。隨後陳霸先派吏部尚書謝哲去宣諭王琳。幾乎是在攤牌了。

同時,王琳接見謝哲,請求回到湘州,陳霸先便下詔追回受命討伐王琳的諸軍。

其實這也是王琳以拖待變的老招數,陳霸先急著恢復江南的民生,也懶得跟王琳斗法了,先各自回家休養一陣再說。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公元559年六月,王琳的老對手陳霸先去世,其佷陳蒨(陳文帝)即位。

南陳不服陳蒨的人很多,內部不合。這是上天給王琳一個絕佳的機會。

王琳听說陳霸先病死後大喜,便命少府卿孫瑒總攬留守事宜,自己則擁奉蕭莊出兵屯駐濡須口,準備滅陳。

北齊也派揚州道行台慕容儼率軍眾逼近長江,為其聲援。

十一月,王琳進犯大雷,陳蒨命侯瑱、侯安都與徐度率軍抵御。陳朝安州刺史吳明徹溯流而上,乘夜襲擊湓城,王琳派巴陵太守任忠率軍進擊,大破吳明徹,吳明徹只身月兌逃。王琳乘勢引兵東下,南陳岌岌可危。

如果沒有後面的事情,王琳無論是裂土封王,還是打下建康,南北朝的歷史都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然而在大好形勢下,王琳卻是陰溝里翻船了。

天啟三年(公元560年)二月,王琳率軍抵達柵口,侯瑱等屯駐于蕪湖,兩軍相持一百多天。

東關一帶春季水位高漲,可以供船艦通航,王琳便率合肥、漅湖一帶的部眾,乘兵船沿江排列而下,舳艫首尾相連,軍勢強盛。

侯瑱跟王琳幾回合較量,互有損失,不過多半都是毀在天氣上。

然而這時北周听說王琳東下滅陳的消息,派荊州刺史史寧率軍數萬乘虛襲擊郢州,守將孫瑒繞城固守。

王琳聞訊後,擔憂因軍心不穩而潰散,只得便加緊率領水師東下,直到離蕪湖十里地才停泊下來,軍中敲擊木柝報時示警的聲音,一直傳到侯瑱軍中。

而北齊派儀同三司劉伯球率軍一萬余人支援王琳,行台慕容恃德的兒子慕容子會率兩千名鐵騎屯駐在蕪湖西岸,以聲援王琳。(事後證明北齊的這一招完全是一通操作猛如虎,事後效果二百五)

同月十四日,侯瑱率軍防備王琳進犯。當時西南風刮得又急又猛,王琳認為得了天助,打算直取揚州,侯瑱等慢慢從蕪湖出來跟在他後面。

等到交戰時,西南風反被侯瑱利用,王琳讓士兵往侯瑱的船上扔火炬(史書上這麼說,但王琳一輩子幾乎都在打水戰,不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極有可能是他手下私自行動),因為逆風,反而將自己的兵船全部燒毀。

侯瑱趁機大破王琳軍,軍士溺水而死的有十分之二、三,其余的都棄船上岸,被侯瑱軍隊斬殺殆盡。

王琳敗得雖然莫名其妙,但終究是敗了,被侯瑱撿了個大便宜。

同時北齊援軍也是大亂,劉伯球、慕容子會都被抓獲(援軍不識地理,全部陷入泥坑,無力吐槽),侯瑱軍斬俘數以萬計,王琳與北齊援軍的軍用物資和兵器也全被繳獲。

王琳乘坐舴艋小船突圍而出,抵達湓城,想收攏散失流離的軍士,但再也沒有人願意歸附他,他只好率妻妾及左右親信十多人出逃,蕭莊也在侍中袁泌、御史中丞劉仲威等人的護送下抵達北齊邊境,與王琳會合,一同逃往北齊。

然後高洋也因為酗酒病死了,北齊鮮卑勛貴與北方世家的第一波內訌開始。

這一幕急轉直下,看得當時人和後人都莫名其妙,只能總結一句︰時也命也運也。

王琳可謂是成也兄弟,敗也兄弟。

皇建二年(公元561年)正月,北齊孝昭帝高演派王琳到合肥,糾集舊部,再圖進取。

平心而論,高演是有作為了,他此時正在研究盧叔武的《平西策》,驚為天人,打算讓王琳坐鎮江淮,然後其他力量集中起來對付北周。

這個策略是正確的。

王琳絕望中逢春,于是大喜,開始修理戰船,分派人去招募淮南民眾,這些人都願意和他同心協力。(為什麼北齊人卻願意听王琳使喚呢,後面會說)

陳朝的合州刺史裴景暉(一作裴景徽),是王琳兄長王 的女婿,他請求讓他家里的奴僕為王琳充當北齊軍的向導,高演委派王琳和行台左丞盧潛率兵前去接應。

王琳遲疑不決,裴景徽擔心自己求作內應的事泄漏,便投奔北齊。

齊孝昭帝賜王琳印封文書讓他鎮守壽陽,準許他部下將帥還都跟從他,任王琳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封會稽郡公,鎮守壽陽。

又增發給王琳軍餉,賜一班鐃吹樂器。王琳率軍嚴陣以待,準備隨機而動。適逢當時陳朝與北齊結好,北齊便讓王琳以後再作打算。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因為高演墜馬死去。(極大可能是高湛聯合鮮卑貴族做局暗殺,因為高演登基後十分重用北方漢人世家,引人不滿)

王琳在壽陽,與行台尚書盧潛不和,二人屢次產生矛盾,他因而被召還鄴城。

北齊武成帝高湛草包一個,自然是對王琳置而不問,任命王琳為滄州刺史,後又任特進、侍中,有名無實,龍游淺灘。

適逢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三月,陳宣帝陳頊命大將吳明徹北伐,北齊後主高緯派領軍將軍尉破胡等出兵救援秦州,並令王琳等參與謀劃。

尉破胡等出兵後,司徒趙彥深曾私下向秘書監源彪討教抵御陳朝的計策。源認為尉破胡的人品「王(趙彥深)之所知,敗績之事,匪朝伊夕。」

說白了,就是高湛閉著眼楮用人,尉破胡草包中的戰斗機,人品還很差,根本不能成事。

而且認為朝廷應該「專委王琳,招募淮南三四萬人,風俗相通,能得死力;兼令舊將將兵屯于淮北。」

他同時認為王琳對陳頊,一定是不肯俯伏稱臣,根本不必擔心對方反叛,用起來豈不順手?

如果不對王琳推心置月復,還派他人予以牽制,反會釀成禍患。

王琳受命後,對尉破胡說︰「吳兵(指吳明徹軍)勢頭很猛,要用長遠之計來勝它,要謹慎不要輕易出戰。」

尉破胡不听,導致大敗,全軍覆滅。以至于北齊淮南丟失。

王琳單騎突圍,逃回到彭城,企圖固守淮北。

北齊令王琳就近在壽陽征兵,並又晉封他為巴陵郡王。

可是吳明徹並沒有給王琳喘息的機會。

他趁勝包圍壽陽,引淝水灌城。

而北齊大將皮景和等在淮西袖手旁觀,不予救援。(皮景和不救,不是因為王琳是外人,而是救援不得。

北齊末年兩淮局勢崩潰,唯有皮景和且戰且退,完整帶著部隊返回鄴城,足見其名將功底)

吳明徹晝夜攻擊,城內爆發瘟疫,死傷無數,彈盡糧絕。戰斗從七月持續到十月,壽陽城最終失陷,王琳也被抓獲。

這時,令人驚駭,難以置信的一幕又出現了。

當地所有百姓都哭泣著跟隨他不去,就連吳明徹的部下士兵也為王琳請命,吳明徹怕生變亂(其實是暗中妒忌,害怕陳宣帝會重用王琳,取代自己北伐軍主帥的位置),便將王琳在壽陽城東北二十里處殺害,時年四十八歲。

一代豪杰人物,就此落幕。

正印證了句首詩︰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千年之後,誰還記得王琳死于壽陽郊外?

不過王琳的傳奇到他死時居然還沒結束,還有更讓人不敢相信的事情發生。

王琳死後。

吳明徹把王琳的首級傳送到建康,陳頊下詔將他的首級掛在建康示眾。

已經在陳軍中任職,王琳的舊部朱寫信給陳朝尚書右僕射徐陵,求取其首級。

徐陵贊許朱的志節,又加上吳明徹也屢次夢見王琳向他討還自己的首級,二人便向陳頊請求歸還王琳的首級,陳頊同意。

朱得到王琳的首級後,將王琳暫時埋在八公山的山側,王琳的故舊居然有數千人前來參加葬禮堪稱是聲勢浩大!

活著集會這麼多人少見,死了送葬的有這麼多人,還是敵國的軍民,這在中國古代幾乎絕無僅有。

故事的夸張還不止于此。

朱後來從小路前往北齊,另外商議派人迎葬的事宜。

因為陳國不肯給王琳封號,他的身份依舊是亂臣賊子。朱居然就一怒之下辭官不做了,為一個死人做到這個程度,王琳的個人魅力可見一斑。

不久後,茅智勝等五位壽陽人秘密地把王琳的靈柩送到北齊的都城鄴城。

北齊感念眾人忠義,追贈王琳為都督十五州諸軍事、揚州刺史、侍中、特進、開府、錄尚書事,謚號「忠武」,以車下葬。

做足了面子。

北齊在南北朝做了不少混賬事,但是對于王琳這件事,稱得上是有始有終,有情有義。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因為名聲而去否定正確的事情。

王琳的傳說到這里就結束了,人物剖析,請看下篇。

(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