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54章 斛律跑跑

蒲阪城外,到處都是尸體。

當地百姓的,西魏軍的,北齊軍的,散發著陣陣惡臭。其中軍人已經被剝去身上的鎧甲,甚至連衣服都沒留下。

身上的刀傷箭傷隨處可見,極為猙獰。

斛律光的毒辣在于,他不許西魏士兵出城收尸。不僅如此,他還將這些尸體堆在城門附近,如今進入初夏,尸體散發出陣陣作嘔的味道。

已經有無數蒼蠅光顧這里,發出嗡嗡響的聲音。

蒲阪城多水,人員往來頻繁。

斛律光的打算,似乎是想通過瘟疫,來削弱關中的力量。

「這鮮卑蠻子,欺人太甚!」

看到眼前的一幕,獨孤信氣得胡子直顫抖的。

身邊的楊忠輕嘆一聲,終究還是來晚了。

或者說他們小看斛律光了。

正如李弼在臨汾盆地那邊做的事情一樣,斛律光的北齊軍,攻城只是幌子,他們的目標,一直都是西魏的戰爭潛力。

也就是在城外的邊民!

斛律光攻城的方式很簡單,直接讓西魏邊民作為前驅,讓那些守軍投鼠忌器!

很簡單,卻沒辦法破解。

當年匈奴人用過,後來鮮卑人也用過,以後蒙古人還會接著用。

然而,正當獨孤信和楊忠帶著一萬府兵精銳悄悄沿著黃河來到蒲阪城門前的時候,卻驚訝的發現,斛律光已經……跑路了!

一路上他們都沒遇到北齊軍的斥候,為何斛律光會提前撤軍?難道是高伯逸通知他的?

這個念頭在獨孤信腦中一閃而過,隨即便拋諸腦後。

不可能的事情,那廝無論怎樣的多智近乎妖,也不可能會算準自己這邊的行軍時間,更沒辦法去通知斛律光提前撤退。

只能說,斛律光事先已經算到了西魏軍會反擊,他見好就收了。

這場不義之戰,打得兩國邊境都元氣大傷,雙方出手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各種卑鄙手段都使出來了。

斛律光讓西魏邊民當「送死隊」攻城固然不光彩,但李弼在臨汾盆地里一路燒殺搶掠也不是什麼好鳥。雙方不約而同的以搞破壞為主,似乎根本就沒打算長期佔據城池!

「往北走有兩條路,一條是鹽池,這條路被斛律光一路破壞,已經無險可守。

另一條路是沿著涑水河走,有北解城作為依托,還有北猗氏和猗氏兩城鎖住關卡,斛律光不會走這條路的吧?

猗氏城東面才是聞喜縣城。」

猗氏這個名字很奇特,但卻是地地道道的漢人城池,歷史相當悠久。

「猗氏」一名可追溯到夏代的古猗國。春秋末,魯國貧士猗頓大畜牛羊于猗氏,十年間富埒王侯,因以地為氏,稱猗頓。

這座城池干嘛的呢,很簡單,猗頓用涑水河來漕運販賣食鹽的據點。

漢代置猗氏縣,此城經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到北周成武王元年(公元559年)猗氏縣北移後,該城依舊。

據後世考古發現,猗氏故城現存城牆,南、北、東牆分別長約1200米以上,殘存高2.8米,厚19至21米間,夯土層厚度9至10厘米。

可見這是一座不太大,但卻相當堅固,用夯土所建築的四方小城。

北猗氏在涑水河以北,猗氏城在涑水河以南,兩座城像兩扇門,堵住了沿著涑水河這條大路。

兩道關卡,斛律光是吃飽了撐著的,去破關回到聞喜縣城麼?

獨孤信跟楊忠二人一合計,都感覺斛律光不太可能走涑水河,實在是太不靠譜了。

高伯逸走王屋山脈,雖然也是大膽舉動,但他的行為是有獨特優勢的。

能消失在敵人視野里,讓對手弄不清他會從王屋山脈的哪個位置出來,從而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難道斛律光也能在涑水河岸邊消失在眾人眼里麼?

「斛律光師老疲敝,經歷連番大戰不得休整,已經是人困馬乏。

此刻我們朝東北走,走鹽池,一路殺奔過去,定能將其擊潰!」

楊忠激動的向獨孤信建議道。

他說得很有道理,如果斛律光選擇走鹽池這條路,那麼之前他破壞得有多狠,現在就會哭得有多慘!

而獨孤信手下的這支府兵尚未參加過戰斗,可以說是精神抖擻,百分百的好狀態。

這個時候不去爭功勛,什麼時候去爭?

獨孤信剛想贊同,卻發現遠方有一騎飛馳而來!看樣子很像是魏國的傳令兵。

「柱國大人,楊將軍,大司馬有令,不要追擊斛律光,以免中了埋伏。大軍緩緩向北收復失地即可!」

這里的大司馬,說的就是宇文護!

一听這話楊忠就不樂意了。

我正要封妻蔭子的時候,你把我腿拉著,到底幾個意思?

獨孤信也是不滿,不過他心思更多,沉聲問道︰「大司馬還有什麼交代沒?」

「大司馬說,他正在來蒲阪城的路上,有什麼話他會當面和您說的。」

傳令兵單膝跪倒,雙手呈上一個封了火漆的竹筒。

獨孤信拆開一看,里面的信件果然如傳令兵所說的,宇文護說此番勞民傷財,打下去也是毫無意義。

目前的要務,是收復失地,而不是收拾斛律光。

宇文護的思維,跟獨孤信和楊忠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

獨孤信和楊忠想的是戰場立功,至于西魏這些土地被怎麼破壞,那不是他兩的事情。

他們又不是皇帝!操個屁的心啊!多多在戰場上斬獲才是真的。

但宇文護現在已經是以皇帝的視角在思考問題。

一來,他不想再打下去,二來,還是穩一點比較好,收拾殘局比殲滅敵人重要太多了。

獨孤信恨恨的把竹筒摔在地上,低著頭居高臨下的對傳令兵說道︰「你回去就說我知道了,在蒲阪城等大司馬來。」

「喏!」

這位傳令兵如蒙大赦的走了。

傻子也看出來獨孤信和楊忠很不爽,只是,如此大的咖位,可不是他們這種羅羅可以參與和議論的。

……

陽胡關外幾里遠的地方有一小河名叫「教水」,兩岸都是懸崖峭壁。山民出身的陳真,帶著前軍一千人,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現在在教水兩岸,也搭起了一座浮橋。

浮橋一邊是兩山之間夾著一條狹窄的山道,出了山道就是水,極為險要。

「李達,披堅執銳,陳真不如你,爬山開路,你不如陳真。」

高伯逸對身邊的李達揶揄道。

「哼,都是雕蟲小技而已,真要殺敵,還是得靠我們至尊百保!」

當初我為什麼會起一個這麼中二的名字,以至于這幫人產生了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來了?

高伯逸有橘麻麥皮,不知當漿不當漿。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