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府兵制的前世今生(上)

本書背景南北朝末期,而這個時期,最離不開,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府兵制。

該制度起源于西魏,改革于北周,完善于隋,進化卻最終消亡于中晚唐。

可以說是在幾百年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府兵制呢?

府兵制源起于北魏時期鮮卑人當兵、漢人務農的政策。府兵全家可以免除賦役,當兵成為鮮卑人的專利,漢族從周至兩漢三國傳統的上馬為兵,下馬為農的耕戰三軍制度變為純耕種的農民,這政策明顯地帶有民族隔離的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高歡所在的東魏,此時也是實行此種制度的,雖然不叫府兵就是了。那時候東魏的鮮卑人都住在晉陽而非鄴城,晉陽城池高大,地理險要,扼守著黃河以北通往鄴城的道路。所以東魏也好,北齊也好,直到滅亡,實行的都是「兵農分離」的政策。

這里的兵,說的是中央軍,北齊特指鮮卑人的「宿衛軍」(百保鮮卑)和漢人的「勇士軍」,而非是說的州郡鎮軍(這個後面再說)。

北魏孝武帝元修奔逃關中後,爆發東西兩魏連連大戰,地廣人稀的宇文泰漸漸感覺獨木難支,特別東西兩魏洛陽邙山之戰後,六萬精銳付之一炬。

沒兵了,怎麼辦?擴軍!

為了補充和擴大隊伍,宇文泰在大統九年(公元543年)以後幾年不斷收編關隴豪右的鄉兵部曲,選任當州豪望為鄉帥。大統十六年前,建立起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二十四開府的府兵組織系統。該制度最重要的特點是兵農合一。

府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府兵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全國設有負責府兵選拔訓練的折沖府,保持軍隊訓練強度,同時又最大限度不違農時。

但是!這里有一點要格外強調,這種制度,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半奴隸制!

此時的府兵,是大老爺府兵,根本不耕田的,耕田的都是他的家人和僕人,此時的府兵,乃是地地道道的職業軍人。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就不會明白後來幾次的府兵制改革。

經過變革,宇文泰總算是渡過了生存危機,並且在後來的蜀地戰役,荊襄戰役中攻城略地。

那麼,西魏究竟有沒有因此翻過身來呢?實際上並沒有。而且府兵制特有的問題也漸漸顯現出來。

此時的府兵制的問題主要有兩點︰

第一個是府兵出征,自帶狗糧,自負盈虧,很多府兵不但不能賺錢,反而會虧本!很多府兵後來不得不到田里自己耕種土地,導致有些府兵士氣不高。

第二個是府兵所在軍戶的數量有限,死一個少一個,再多的鮮血也會被榨干。漢族豪強的鄉兵部曲人數也不是無窮無盡的。

後來宇文護所在時期,北周幾次與北齊交戰,雖然戰略上勝過一籌,但在具體戰斗層面,常常被北齊精銳(具體說就是百保鮮卑)以點破面,一處崩塌,全局潰爛。

最明顯的是,在北周保定四年(公元564年)的北齊北周邙山之戰中,佔盡優勢的北周功虧一簣,因為洛陽地區的部隊被高長恭擊潰(段韶指揮),導致全線潰敗。要知道,此番北周動員了將近二十萬大軍,兵分六路,對洛陽可謂是志在必得。

此番北周府兵的表現,可以總結為︰打菜雞綽綽有余,打精銳稍顯不足。

所以北周武帝宇文邕繼位後,確切的說是政變弄死宇文護以後,對府兵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其一,是下令吸收均田上的漢族農民充當府兵。當兵本人可以免除租調和徭役,他們的家庭在三年內也可以不交納租調和服徭役,原來為地方豪強大族所控制的農民,現在直接為朝廷所掌握。這是周武帝對府兵制所作的一項重大改革內容,意義極為重大。

其二,「改軍士為侍官,募百姓充之,除其縣籍。是後,夏人半為兵矣」。侍官,天子之近臣。改軍士為侍官,用以加強軍隊和皇帝的親近關系,用以改變過去府兵專屬于某一軍隊統帥的傳統,使其直接隸屬于君主。這樣一來,軍隊分權的傾向有所改變,皇帝對全國軍事勁旅的掌握更為緊密。

總體說來,就是徹底廢棄宇文泰建立的八柱國制度,建立隸屬于皇帝的「軍官團」。

其三,實行半宿衛制度,府兵一半時間留長安軍營訓練,一半時間去駐地宿衛。

這三項改革意義極為重大。

府兵成立之初,軍人不負擔其他賦稅徭役,家屬隨軍聚居。宇文邕看到,府兵因多為六鎮鮮卑和關隴豪右的部曲,沒有農耕習慣,府兵不參加農業生產勞動,「兵」和「農」是分離的。

周武帝宇文邕改革後,大量均田制度下的農戶充當府兵,情況開始發生變化︰這些新加入府兵行列的府兵,雖已編入軍籍,但家屬卻沒有集中到軍坊中,仍在家鄉從事農業生產勞動。

因此,按府兵所在地區而劃分的軍府便應運而生。(這種制度一直延續到唐代)

作戰或執勤時軍士入營執行任務;無作戰或執勤任務時,則分住于本鄉,組成鄉團,由車府所屬的團主管理。從此,府兵平時參加農業生產勞動,農閑進行軍事訓練,戰時執行作戰任務,基本上完成了由兵農分離至兵農合一的轉變。

也就是說,一直到北周武帝宇文邕時,府兵制才實現真正的兵農合一。

經此改革後,北周武力暴漲,軍事動員能力大大超過北齊,奠定了一統天下的基礎。

至于隋唐的府兵如何,州郡鎮軍又是什麼東西,下篇再說。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