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52章 物是人非

「族兄,高伯逸來勢洶洶,恐怕不好應付啊!」

臨川郡的一處演武場里,長相孔武有力的周迪正在射箭,而之前參加會議的周敷,則是苦口婆心的在勸說。

「高伯逸麼……確實是個問題。」

周迪只是有些猶疑,卻並非愚鈍之人。

如同旋風一樣將江州攪和得天翻地覆,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麼?

對于高伯逸的一些作為,周迪十分欽佩,或者叫驚為天人。

「我觀此人行事,並不暴虐,但卻是殺伐果斷。要麼不出手,出手就斬草除根。我們本與他無冤無仇,何必鬧到不可開交?」

周敷繼續勸說道︰「梁國喪亂,齊國威壓,陳霸先與段韶兩方幾乎數十萬大軍對峙于長江。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江州諸人看似旁觀,實則無一人能獨善其身。

我們,何不…兩頭下注?」

兩頭下注?

周迪看了周敷一眼,也是回過味來了。

「你的意思是,我們派兵,但是不易幟?

名義上臣服于梁國,但實際上幫齊國,是也不是?」

周敷憂心忡忡的點點頭道︰「確實如此。

那高伯逸用兵如神,此番攻略江州的許多細節我都派人探查了,都是神來之筆。

此人將來定會名揚天下,絕非池中之物。

只是,他在齊國卻是漢人,我們若是舉族相投,一旦事態不妙,豈能輕易月兌身?」

周敷的意思很簡單,高伯逸就算再能打,在北齊這種鮮卑當道的國家,會不會有一天被清算?

似乎他越厲害,被清算的可能性就越大!

周迪周敷兩人都曾經是梁國任命的將軍,視野寬闊,可不是余孝頃那種土鱉可以比擬的。

他們的目的,是想保持「中立」,而且這種中立是彈性的,可變化的。

北齊和南梁的實力對比不同,他們對其中一方傾斜的力度就不同。

「兩千精兵,倒也不是不能接受。你認為誰領軍為好?」

周迪沉聲問道。

「我親自領兵跟著那高伯逸。

若陳霸先來襲,你打出梁國的旗號便可,就是派兵助陣都行,只是切不可入建康。

所以無論這次是陳霸先勝,亦或是段韶勝,我們的到時候都有選擇的余地。」

周敷的意思說白了,就是讓周迪對陳霸先保持善意,但「听調不听宣」。

周迪平日里十分依賴周敷,听他這麼一說,發現確實是兩全之策。于是點點頭道︰「反正你只當是練兵吧,正好窺視一下高伯逸的虛實。」

亂世里某個家族多方下注,只能說再正常不過。

三國時的諸葛家,兩晉時的王家,南北朝的弘農楊氏,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周迪和周敷不是第一個,自然也不是最後一個。

商議完畢之後,周敷將手中的印信等物交接給周迪,並開始安排隨軍家屬的搬遷事宜。

無論哪一家,隨軍家屬都要一起搬到郢州,以防這些士兵出工不出力。

第二天當周敷帶著兩千精兵去高伯逸那邊報到時,本以為會大發雷霆的高伯逸,居然喜出望外,欣然接受了周敷的建議,即周迪所在臨川郡,出兵,出人,但不易幟。

人都到齊之後的幾天里,高伯逸開始進行軍隊整編,同時派人快馬給鄴城的中樞朝廷上書,陳述自己的策略。

畢竟他整軍都是先斬後奏,落人口實可就不太好了。

除了周敷外,其他兩家也派了精兵。

陳定這邊領兵的正是長子陳真,隨軍家屬則由次子陳卓率領,到郢州之後,陳卓還會跟隨高伯逸一起去鄴城為「質子」。

余孝頃這邊領兵的是他親弟弟余孝猷,隨軍家屬則由長子余公率領。

這些人雖然背井離鄉,但一听說是去富饒的郢州屯田(就是後來的武昌府,自南北朝以後一直是背靠魚米之鄉的富庶之地),全都是喜出望外。

畢竟江州南部太窮困了,人多丘陵多,大家守著一畝三分地,日子真是緊巴巴的。

高伯逸又讓王元遜領鄴城禁軍兩千為一軍,湊足四軍,共八千人,分別為前軍,後軍,左軍,右軍。

自己則是將原侯平所部精銳人馬整編,五百宿衛軍為親衛,共計五千人為中軍,由李達管轄,直屬于荊州幕府。

這五軍由高伯逸自己擔任主將,侯平為副將,楊素為行軍司馬。

然後高伯逸又將這五軍統一定制兵符,口令,換防制度及旗幟。

暫定番號為「神策軍」,寓意為「神機妙算,算無遺策」。

與此同時,侯瑱所部四萬人,精簡為兩萬四千鎮軍,分左右兩軍,各一萬二千人。各級軍官,均由侯瑱自行任命。

這兩萬四千人將移鎮郢州,號「鎮南軍」,與高伯逸所屬「神策軍」同級,互不統屬。

但「鎮南軍」依舊屬于荊州幕府麾下序列,名義上歸荊州幕府大都督高伯逸節制。

待戰局穩定後,鎮南軍的家眷將會移居鄴城周邊。

而被裁剪的冗員,被編入傅伏和慕容儼麾下的鎮軍,就地屯田。

高伯逸向高洋建議,江州太大不好管理,因此改九江郡為北江州,豫章郡及以南地帶為南江州。

封傅伏為北江州刺史,慕容儼為南江州刺史,侯瑱為郢州刺史。互不統屬,但都歸荊州幕府節制。

也就是暫時都歸高伯逸統一指揮。

同樣的道理,待戰局平穩,他高伯逸回鄴城之後,再將幕府解散。

這些在給高洋的「陳情書」里面都說得明明白白了。

幾天之後的一個中午,春光明媚,處理完所有政務的高伯逸伸了個懶腰。

江州這邊一切妥當了,應該可以回郢州搞事情了吧!

「主公,外面有個人自稱是你的故人,輕車簡從,一個人前來,就在府衙外候著在。

我看他氣度不凡,似乎不像普通人的樣子,還是你親自去看看吧。」

楊素走進來到高伯逸耳邊悄然道。

故人?

這里又不是鄴城,有個毛的故人啊!

「嗯,帶我去看看。」

高伯逸站起身,臉上波瀾不驚,徑直來到府衙大門前,然後就看到未來陳文帝陳蒨一臉淡然站在面前,身穿粗布麻衣的長袍,毫無架子。

「大都督,好久不見了。」

陳蒨拱手行禮道。

「哈哈哈哈,果然是故人前來,來人啊,備酒送我書房來,有任何人來訪都推掉,就說我今日不見客!」

高伯逸挽起陳蒨的胳膊就往府衙里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