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42章 高調與低調

「從今天開始,你就只能呆在這個房間里,直到我允許你離開為止!」

高浟拿出文宣帝高洋給的信物和召令,直接將傻貨高湜關進了任城府衙的一間廂房。

他從昨夜開始就在思索東河泊司的事情,越想越覺得精妙。這差事干好了,濟州這次的災害不但不是困難,反而是將一切推到重來的契機!

世家中人還會派人來溝通,這個時候,說話的人就不再是高伯逸,而是自己!

賢王高浟!

在如此關鍵的時刻,怎麼能讓高湜這個傻貨出來搗亂呢?

看看高伯逸,人家想的是什麼東西,再看看迷戀斗雞的高湜。

高浟搖了搖頭,一樣米養百樣人,古人誠不我欺。

解決了這個麻煩,眾人小聚了一下,吃了頓接風宴,高伯逸就安排他們回去休息了。

除了斛律羨以外!

深夜府衙的書房里,斛律羨與高伯逸對坐,兩人都是面色沉重。

「阿郎,斛律將軍,茶水來了。」

李沐檀將高伯逸習慣喝的清茶(除了茶葉其他什麼都不加)送過來之後,就款款退下了。

「斛律將軍,這是賤內,我們秋收後就會在鄴城擺酒,到時候還請賞臉來喝杯喜酒啊。」

高伯逸微笑著說道。

「一定一定。」

斛律羨那張國字臉帶著尷尬。

他要是大哥斛律光,會直接將茶杯拍高伯逸臉上!

可惜他並不是斛律世雄的老爹。

果然是好姑娘,樣貌出眾又溫文爾雅。可惜被人家捷足先登了。

斛律羨為佷兒斛律世雄感到惋惜。不過也好,斛律世雄沒見過真人,應該不會那麼心痛吧!無知有時候也是一種幸運呀。

「高舍人,在下跟高浟並非一路而來,召令在此,你先看看再說。」

斛律羨將一個未拆封的竹筒遞給高伯逸。

這人挺講究的啊!

高伯逸心下感動,原以為斛律家的人應該給自己使絆子的,沒想到做事還是這麼一板一眼的。

他不動聲色拆開竹筒,又遞給斛律羨,讓對方先看。

誒?

斛律羨一愣,隨即釋然,高伯逸這是在投桃報李啊。

果然能在高洋身邊混的人,沒一個簡單的。這次差事應該不會有「監軍」來掣肘了。

斛律羨沒有客氣,直接打開竹筒看里面的書信。

面色糾結!

很久之後,他才無可奈何的將書信遞過去給高伯逸說道︰「舍人請看吧。」

高伯逸接過信紙,看了半天,總算知道高洋說的是什麼意思。

要不要打,在什麼時候打,打什麼樣的仗,斛律羨听高伯逸的。

具體怎麼打仗,高伯逸听斛律羨的。

兩人要「精誠合作」。

他喵的,果然是帝王權術,互相制衡。

「舍人無須擔憂。這次來濟州是因為軍令而非作戰,如果馬匹跟著,只會徒耗馬力。洛州有馬場,如果需要,到那邊再換馬也是一樣的。」

斛律羨早就知道他們這一路要去洛州,肯定是在齊州上船,水路前往,以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所以帶著馬到齊州,那不是腦子有坑是什麼?

高浟不知道軍事行動的大概,他斛律羨可是知道的。

賑災也好,宗室伴隨也好,高伯逸在濟州的改革也好,都是障眼法!

真正目的就是麻痹西魏的密諜,讓他們以為北齊沒有派精銳前往洛州。

高伯逸在濟州玩得如此大,折騰得風生水起,這其實是斛律羨樂見其成的。

「斛律將軍,我想,還是要在濟州演一出戲才行。」

「演戲?」

「嗯,你手下這三千宿衛軍,西魏密諜肯定盯著在。他們一定會在第一時間弄清楚這支軍隊到底在哪里。

所以呢,我們就要演一出戲,讓宿衛軍由明轉暗。」

這樣麼?

斛律羨自幼就是聰明機敏之人,听高伯逸一說,就知道是什麼意思。

「竹竿,你去城外將齊州鎮軍的傅伏將軍叫來,說有要事商議!」

高伯逸扯著嗓子喊了一句。

軍令如山,很快,頂著黑眼圈的傅伏就穿戴整齊的到了府衙的書房。

他還以為是要出戰呢!沒想到只是「開會」。看著穿麻衣的高伯逸和斛律羨,又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皮甲,有桔麻麥皮不知當漿不當漿。

「傅伏將軍,有件事我很疑惑,還要請教你一下。」

高伯逸拱手行禮道。

一看對方身上的皮甲就知道竹竿這個傳話的沒把話說清楚,讓傅伏以為要去辦大事。

「舍人但講無妨。」

「鎮軍越境,是否需要朝廷的召令?」

高伯逸好奇的問道。

做戲做全套,細節決定成敗。

「嗯,非緊急情況,鎮軍不得越境。這次濟州洪災,我也是收到朝廷召令才出的齊州。」

高伯逸微微點頭,看來,要讓西魏的人相信,那是必須要做戲一場了。

「傅將軍,有件事,還要拜托你一下。」

「舍人有事但講無妨。」

傅伏感覺自己人生的機會就快來了,而且這機會還不需要鑽營,不需要送禮,不需要當舌忝狗。

簡直不要太爽!

「是這樣的……」

高伯逸把自己的構想說了一下,斛律羨和傅伏兩人面面相覷,都不知道要說什麼才好。

這位高舍人,有點不按套路出牌啊。

「兵法有曰︰能示之以不能,不能示之以能。我們就是把宿衛軍放在陽光下面,大大方方的擺給獨孤信看。」

本來是秘密行動,現在這樣大範圍的曝光,真的好嗎?

斛律羨沉吟不語。

「以獨孤信的能耐,斷然不會連自己這次的主要對手是誰都不知道。武安君白起秘入秦軍大營這種事情,不可能再發生了。

就像我知道這次那邊出征的人,很可能是楊忠一樣。」

北齊留著司馬消難不抓,就是為了坑西魏一把。所以這次必然不會大動干戈。

軍隊超過萬人,調動就很難瞞過對手。因為你不但是要調動上陣的軍隊,負責後勤的「輔兵」,也要跟著一起調動,數量起碼是戰兵的三倍。

也就是說,一萬人的大軍,那隊伍其實是浩浩蕩蕩,差不多五萬人的規模。

當然,若僅僅只是軍隊換防,則無需這樣大動干戈。

「斛律將軍,我覺得高舍人的法子,可以試一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