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八十七章 電影與文化

《回歸》是一部西語片,又是一部喜劇片。圍繞「祖母」、「母親」和「女兒」三代女性的生活經歷,講述一位母親在去世之後,靈魂返回家鄉解決生前無法解決的種種糾紛的故事。

但這部電影既然是大師之作,肯定和傳統意義上的喜劇,肯定還是有差的。所以佩德羅•阿莫多瓦開場就亮出自己除開喜劇的第二個主題︰

女性。

然後再揭開第三個主題︰死亡。

興許是好久沒有看這種新的,充滿藝術張力的大師作品,林浩上來就被這個選材和內容的呈現給驚到︰

電影中只有女性的關系是友善的,男性和女性之間,存在著不倫,以至輪回于殺夫這件事情上。就好像只有通過這種把男人排除在外的方法,才能真正回歸到理想的女性關系中。

六位女主角穿梭于電影中,奇特的關系帶來了一個不一樣的西班牙,但它也並不是一個超現實的電影。

這就特別奇妙。

而喜劇,女性,死亡,三個看起來不搭的主題其實就如片名一樣,是阿莫多瓦的一次回歸,他本人風格的回歸。

因此包括主席在內的九位評審一場看下來,都很清晰地知道這部電影的確不簡單。

「拼湊、模仿還有自嘲,我只能說阿莫多瓦總能讓我從現有的社會秩序里掙月兌出來,讓我對這些平時無法明了的東西產生由衷的共鳴。」

林浩斟酌了一下,用了一個不算特別中性的詞︰「很能討巧,很有風格,但這次我看見他更溫柔了。」

「是你抓住了重點。」

這下子,勒孔特都有點驚訝于這個年輕人對電影內核的把控。

然而林浩也就點點頭,不再多說。

其實他本來打算是安靜地看片,更低調一點。但他剛才總覺得大家因為他年輕,所以有一種哄孩子的心態

well,那還是得一開始就認真。

他也不是來混混日子,刷刷聲望的

林老板開了個還不錯的頭,不過那是關于導演和電影最核心的一個評價,所以大家基本上都會比較認可。

但你要說到具體的電影喜好

那就差太多了。

有人覺得結尾意料之中,過程可能平淡了些,全篇印象最深的是佩內洛普•克魯茲的光彩照人。

有人覺得布蘭卡•波蒂洛才是最大的亮點,完全到位。

還有人感嘆只有阿莫多瓦才能把這樣的女性關系展示出來,以及女兒弒父後,那段蒙太奇無論是節奏控制,還是色彩運用簡直都出神入化。

大贊!必須拿獎!

額,由此就可以看出和林浩想的不一樣的是,大家沒有特別整體的來講,都是通過一些特別的點來衍生——可能是一段鏡頭,可能是一個人物,還可能是整體的背景。

基本上都是在各自擅長和喜愛的角度上各抒己見,都特別有道理且能自洽。

但很多時候,也有雞同鴨講的感覺。

帶著這種感覺,很快,他就繼續投身到下一部電影中。《快餐國家》、《查理的意見》、《紅色之路》

林浩有時和大家一致,有時候不同,比如對于《通天塔》他就說︰「有點題材大于內容了,比較中規中矩的電影。」

「我不同意。」

盧西亞•馬特爾,屬于那種暫時沒什麼姓名的新生代導演,但是蒙阿莫多瓦垂青

對,就是剛才看的那個《回歸》電影的導演,她擅長拍攝性的作品,但是角度新穎立意深刻,算是近些年來拉美電影人的代表人物。

她就也表示︰「可能是你作為一個東方人,對這個文化背景才不了解。我沒有別的意思,但同一個民族、家族的人可能都無法相互理解,更何況來自不同國家、民族,說著不同語言的人呢。」

林浩搖了搖頭,還是繼續道︰

「或許有關于歷史文化的問題,但我是覺得鋪陳太大,而內核卻並沒有打出來」

如此這般的爭論,真的不是一天兩天了。林浩本以為這次看電影是︰分析電影是最費精力的,但有時候就是事與願違。

但他還比較好,點到即止。

東方人比較沉靜嘛,而那些西方人則是各種拍桌子對峙,一直吵下去就對了

很正常。

大家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不一樣的。

他們有的更注重創新,有的注重風格,有的則會莫名其妙對一部電影愛的死去活來。就像是《弗朗德勒》,有的評審在電影結束後依舊沉浸其中,而有的無法進入這部電影。

所以這一點上,林浩必須承認︰

馬特爾說得對,文化不同會帶來一些相互之間難以連通的部分。

所以戛納評委才會盡量選擇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電影人來參與討論。或許相互踫撞才能出一些東西?

可能是吧。

反正臨近電影節開幕,戰況愈加激烈,林浩還是積極參與討論中,並擔任勸架

哦不,岔開話題小能手。

他本以為自己已經很圓滑了,但還是差了點。好幾次,林浩感覺自己完全就是見縫插針地化解了這場沖突,下來就後怕不已

但除開這些爭吵,

這麼些天下來,他最喜歡的是在《回歸》和《潘神的迷宮》之間猶豫,其余的都在沒有特別喜歡的程度。

只可惜其余多數評委們其實對《潘神的迷宮》普遍不太發表稱贊,然後貝魯奇就私下自嘲︰可能是因為題材對現在的來說太新穎了,大家在這種電影面前或許會相對保守一些吧

5月15日,下午。

依舊是熟悉的會議室,仍在繼續。

數天的討論,大家已經對不少電影達成共識,但也有大相徑庭的,比如這倆︰

「听著,《風吹麥浪》拍攝技法傳統老套,視覺上缺乏沖擊力,更無從談起故事張力而且我前幾天看了他之前的一部作品,《以祖國之名》,很多東西都類似!」

「噢,是嗎?」

對面已經榮膺「刺兒頭」的盧西亞•馬特爾並不同意︰︰「是嗎?但我反倒覺得,他規避了很多俗氣的拍法,非常自然順暢。」

「順暢?」

蘇雷曼直搖頭,道︰「讓我這樣說吧,就從情節上來講還順暢?或者說愛爾蘭的革命本身就是這麼容易了?」

「這是電影,你要去發掘它」

「是嗎?在我這里就是一部與政治掛鉤,卻沒有太多觀賞性的電影!而且要我說它就是比較倉促,什麼都給的不夠。人物、背景、還有事件,感覺就像是幾個片段剪輯在一起,然後強行往前走。」

「那只是因為你的偏見而已!」

「」

愈吵愈烈,林浩也戴了個墨鏡,坐在王家衛旁邊不參與爭吵——他喜歡的《回歸》大家都喜歡,《潘神的迷宮》大家都無感,于是就吵不起來。

那至于墨鏡也不是為了裝逼,而是為了規避與其他評委眼神接觸︰一個不小心對上眼,就立刻回被拉進戰爭了。

這種特別個人化的爭論,真的累。

有了墨鏡,林浩就能遮住眼神,還可以輕松地轉頭問一句︰「你听懂他們在吵什麼了嗎?」

「沒有。」

王家衛搖搖頭,實際上,這些人你一句我一句,都沒有特別的對的上,偏偏還能吵起來

唉,說白了就是獎太少了,總共就那麼點獎不夠分的

想想真是有夠麻煩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