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四十章 後現代主義杰作

開場沖擊感最強大的,來自于兩個探員對光昊的態度。暴力與無視,逼迫和冷漠,這兩個對立的核心仿佛冷熱流交匯的漩渦將其中的人與事卷入,然後消失不見。

愚昧的鄉下探員,混日子的上司,觸目驚心的死亡讓有些眼高手低的新人蘇泰允似乎都成了救世主。

案件一起又一起發生,事情一步一步往前推。

昏暗逼仄的烤肉店里,雪花牛肉紅白相間的漂亮肌理在黑色的鐵板上滋滋作響,這大概是整部影片到現在唯一豐腴的畫面了。在這樣的燈光下,蘇探員修長的手指輕輕點了點煙頭,孑然獨立。

似乎又是一個救世主的故事。

可如果這只是部傳統的探案電影,那它可能也就止步于此了。《鋼琴家》這種在奧斯卡大有斬獲的電影,能在戛納各種被排斥,就說明大家很討厭在電影節上看見沒有創新的,甚至說傳統類型片。

什麼是傳統類型片?

就是那些可以按照套路框架套上去的,然後可以一直生產的,比如說好萊塢《變形金剛》一出出好多個系列的這種。這種電影在現在還是大受歡迎,但後來證明所謂的好萊塢大片也即將迎來覆滅。

所以電影從連環殺人案出發,案情慢慢模到線索,各種證據線索環環相扣,似乎終于一步一步艱難地抽絲剝繭要模到真相的時候。大家也幾乎被帶著節奏,認為那個點歌的英俊男子是凶手的時候

終于還是和超級英雄電影里,英雄自主審判善于惡不同。探員要靠證據說話,大家等待著事情的結果,但B站有一句著名的話——進度條告訴我,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奉俊昊在影片的最後將他高超的敘述能力展現的淋灕盡致︰夏日麥田的浪涌,凶案現場的驚悚,同事被截肢後沉默,再到現在觀眾在緊張壓抑中稍稍放松後,一招又立刻急轉直下,跌入絕望的深谷。

最後一個犧牲者。

和蘇探員相熟的女高中生出現了

選擇這樣一個花季少女的死亡,無疑是殘酷的。

更殘酷的是以前的案情和他之間的連接或許沒那麼緊密,但等著蘇探員一步一步和這里靠近,再罪惡一步一步走進他的身邊,大雨始終沖刷不盡的鮮血終于彌漫了上來。

那下一步呢?

下一步會到什麼程度?

理智冷靜的蘇探員終于憤怒了,或者說,他一早就開始已經漸漸憤怒了,但是有什麼壓著的。

但現在他已經不管不顧。

在他的眼里那一張報告只是最後規則的限制,于是克制在規則之內的他終于打破了規則。那一刻,他就像初見的樸探員一樣,暴力地毆打著他認為是犯了罪的樸興圭。

這時候,或許他還有所不同,因為他自詡自己是推理出來的正確的東西。

直到他的最後一根稻草,DNA鑒定報告告訴他這一切都不成立,他最後的信仰,從小到大的信條似乎終于是崩斷了。深沉的隧道里,他似乎听到骯髒罪惡躲在黑暗中放肆大笑,而他在光明中毫無還手之力

所以他選擇,深入黑暗。

然後有人不讓他墜入黑暗。

影片最後部分,兩位男主角都貢獻了他們全電影最精彩的片段︰兩人進行了一段長達數分鐘的對手戲,暗流洶涌,激烈又糾纏,仿佛任何情緒都可以從中迸發出來。

如此的糾纏,就像是那個漩渦本身。

深淵之前的反復掙扎,手刃罪惡的念頭在被火車碾碎的文件面前如此誘人甜美,但最終還是隨著那幾聲槍響,遠去了。

所有的事情兩極反轉,樸探員成為了冷靜的那一個。

然後,再次反轉

十七年後,已經是03年,成功轉型後的韓國,小鎮還是金色的麥田,似乎一切都未曾發生。

影片也似乎到了結尾。

其他人或許感覺到了和《紫蝴蝶》相反的,秦俊昊在商業和藝術上的巨大野心,以及兩者之間完美地協調。

可記者克勞德手指有些顫抖地,繼續寫著剛才瘋狂在筆記本上記下的話︰蘇警官邏輯嚴密推理糾察出來的罪犯,到最後卻被美國,這個最代表時代的國家給否定了,這件事情背後的含義

他來自美國,深深感到了其中的嘲諷。

要知道這事他可是之前就去了解了,因為這種文藝界大牌影星出演電影,出來以後肯定是一堆報道。所以他提前查了原案件,寫了報道喝了頭口湯,就深知真實案件里送去檢測的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為什麼這麼改動?

或許2020年,大家都能看出美國對韓國的內核,大資本家對韓國的控制,以及背後隱藏的真相,但是現在的人不知道。

有不少人一直警惕著,這股滲透。

所以克勞德不自覺就想到了很多。

而且美國一開始就出現在了電影的設定里了,特別妙的一個本身來自美國的ABK,還有什麼比這種設定更明顯的?據說是為了林浩專門改的,但現在想起來簡直是畫龍點楮的一筆,渾身起雞皮疙瘩的那種。

被這個時代給否定了。

這一段的深意還沒有品出來,接著就是前半段隱隱透露出來,韓國是不要走美國那條路的,包括最後來自美國的鑒定報道砸碎了一切。

可最後,還是走上了美國化的道路。

從一個非常普通的畫面︰

十七年後的今天,樸斗滿轉行了,他的屋子里沒有傳統韓國的風情而全是現代化。

甚至于早餐時,他吃的面包和牛女乃。

這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他們的早餐,可不是如此。所以這一切的一切,還是來了

奉俊昊對于西方文化入侵的不滿,其實一直都在他的電影里。無論是這一部《殺人回憶》,還是《漢江怪物》,甚至《雪國列車》也都有這樣的精神內核。

就更別說之後的《寄生蟲》了。

韓國反美和崇美的情緒,一直在民間暗流洶涌。或許可以粗暴地歸類于國內的小粉紅和美國公知之類的?

總之差不多的意思吧。

而導演其中自己的觀點點綴升華之後,仍是不忘回到電影主題︰多年以後樸斗滿再次路過那個發現第一具尸體的地方,卻意外從小女孩口中知道,凶手曾經來過。

他是一個怎樣凶殘的人?

「你看見他的臉了嗎?他長什麼樣?」

「嗯只是一個普通的人。」

茫然,驚愕與無語,這最後竟然是一個無法解開的謎團。因為這個「普通的人」可能是很多人,可能就是看不出來的人,是那個時代扭曲下人性扭曲的產物。

有人說,在那個時代,野蠻暴力無法依靠,科學文明無法依靠,似乎一切都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之中。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是一部表達後現代主義思維的杰作。

這一點,非常驚人

電影完,全場沉默,然後喧囂︰

「啪啪啪!」

甚至有不少人起立鼓掌。

林浩雖然很不想承認,但他還是知道,是沉浸在自我世界里的第六代,確實是很難把故事講好,把意思表達,還最後兼顧著電影很多方面。

又或許真的是限制比較多?

不知道,大家可能真的很難承認韓國這個巴掌大的地方,拍出來的一些電影也不錯。

但他又覺得好就完事了,電影嘛。

那就是電影。

不會再多了唄,別覺得多了不起。

雖然這部電影在後來被吹上了天,自己也很喜歡,但是電影在大家的角度上看都是不一樣的。這是一部好電影,所以就對了,並不能影響我們的好壞啊,畢竟只是一部電影,還不能代表什麼。

只是在別人的眼里,可不只是這一切了︰伊拉克戰爭是世界如火如荼的熱點,克勞德自覺已經抓住新的痛點,全新的報道即將涌出。

如此精彩的電影,加上其中的隱喻

勢必點燃戛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