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千七十三章 歷史的慣性

從頭到尾一個月多點,錢淵用巧妙的手段讓海商或主動或被迫的接受了保險,四海商行也一炮而響,他相信,只要能推廣開,保險本身就有足夠的生命力存活下去,也會給自己的未來帶來無限的可能性。

「和隨園相關的都暫時扣下來?」

錢宅後院,面對胡應嘉的疑問,錢淵點頭道︰「反正他們剛從南洋回來,下次出海還要至少大半個月,先挑幾個……呃,和徐家有來往的,這是為你著想呢!」

為我著想?胡應嘉也懶得和錢淵扯淡了,想了想說︰「華亭張氏、上海潘氏,這兩家倒是合適。」

張家是徐階的妻族,潘家的潘允端雖然是隨園士子,但其父潘恩致仕前是徐階的黨羽。

不是所有交了保險的海商都可以去倭國,這里面也需要甄別挑選,各方勢力都需要參與進來,即使是和徐階相關的海商。

等鎮海這邊差不多了,再陸續向寧海、廈門、泉州等地推廣,錢淵在心里琢磨,如果徐階早點滾蛋,自己就能在松江府設個出海點。

陶宅鎮就不錯,陶溪能通薛澱湖,也能通吳淞江、長江,本就是元明出海的重要轉運碼頭。

大致聊了一遍後,錢淵輕聲道︰「你略等幾日再回杭州,讓侯汝諒那廝等一等……」

「什麼?」

「黃河秋泛,河道崩壞,潘季馴、南京戶部、工部無力。」

「听說了,前幾日收到友人來信,大量船只停留在臨清……」胡應嘉愣了下,緩緩問道︰「漕運!」

「不錯,漕運只怕危險了。」錢淵咂咂嘴,「潘季馴有治河之能,但無奈資歷太淺,而南京戶部……太貪了點。」

胡應嘉小聲啐罵了幾句才點頭,「難怪你提起侯汝諒……海運……但為何要等一等?」

「展才!」

「縱然元輔、新鄭黨爭,但此乃國事!」

「廢話!」錢淵厲聲道︰「能不能行海運在誰?」

「在他侯汝諒?」

「在我錢龍泉?」

「都不在!」

「海運能不能成行,在朝中,在陛下!」

錢淵的臉龐在搖晃的燭光照映下顯得陰暗不明,胡應嘉終于听懂了這句話,能海運代漕運,也就意味著戰船能越過南直隸、湖廣、山東、北直隸從海路抵達京師附近。

高拱可以贊成行海運,徐階也可以,侯汝諒甚至胡應嘉都可以,但手掌東南兵權的錢淵不行。

而高拱和隨園頗有間隙,徐階就不用多說了……在這種情況下,如若真的漕運崩壞,北地缺糧,要行海運,最合適出頭提議的人正是浙江巡撫侯汝諒。

因為嘉靖一朝,只有一人提議海運,正是時任遼東巡撫的侯汝諒。

但為什麼要拖一拖再去見侯汝諒……胡應嘉瞄了眼錢淵,輕聲道︰「京察已經快兩個月了,高新鄭不支?」

這是個簡單的判斷,只有在徐階佔了上風的情況下,錢淵才會讓胡應嘉暫時不要去接觸試圖以海運而名垂青史的侯汝諒。

看錢淵保持著沉默,胡應嘉揉了揉眉心,如果高拱要敗,東南這邊又要亂了,因為徐階下一個對付的肯定是隨園……不過昨日才接到京中昔日同僚的信,沒提到這事啊。

「過幾日,讓你那叔父在公開場合提一提運河難行,漕運可能斷絕的事,荊川公這些年在寧紹台各地修築糧倉,你以此為由查驗各地糧倉。」

「如若有不足,告知開陽公、孫文和,他們會令商船回程途中采購糧米。」

「北上船隊以台州柳家為主,他們從不下南洋,只北上去朝鮮,偶爾至遼東,對那一帶海路較為熟悉,如若船只不夠,從汪直麾下調。」

「海船抵達天津,調集漕船從北運河運至通州,再走通惠河直抵京師。」

錢淵顯然為這事謀劃了很久,滔滔不絕的將各個方面全盤托出,最後才說︰「但何時起運,必須以京中黨爭勝負為準,均听我號令!」

面前這人有赤子之心,但也不缺權謀暗算,胡應嘉一邊頷首一邊在心里想,或許這樣,才能走的更遠。

下一刻,錢淵嘆道︰「克柔兄放心,錢某最恨黨爭,無論如何,也不會為黨爭而誤國事……再說了,秋泛來得快也去得快,說不定漕運無礙。」

目送胡應嘉離去,錢淵不爽的一腳踢翻了板凳,自己離京前和徐渭、孫鑨密議時就不太看好高拱京察獲勝,沒想到……自己真是烏鴉嘴!

事實上,京察之初,高拱、楊博堪稱橫掃千軍,但現在日子不太好過,據說通政司里彈劾高拱、楊博的奏折堆的都有一人高了。

錢淵在心里想,高拱在京城的日子不太好過,但事實是,高拱自覺還挺順利的。

這一年的京察,高拱、楊博已經準備了很久,欲以霹靂手段一掃朝中濁氣。

一個多月下來,吏部呈交了一份京察不合格的名單,以不謹、年老、有疾勒令五十二朝官致仕,以無為、浮躁、才弱降職四十六朝官,並以才弱、浮躁罷二十三名朝官。

名義上是吏部天官並都察院左都御史行京察,但從嘉靖十五年開始,嘉靖帝下令御史也需要接受京察,再加上李默以京察對抗嚴嵩、徐階,刻意收攏權責,使得京察大權均落入吏部之手。

這一任左都御史張永明別說插手了,幾乎連話都說不上,但在吏部呈交名單的時候,兩京超過百名御史、六科給事中突然發難。

而錢淵不太看好高拱的理由也在這兒,雖然歷史一直在發生變化,但有的時候仍然頑固的以某種不可知的慣性滑行,這份名單……錢淵記得。

錢淵不記得這份名單的具體人名,但他清晰的記得,原時空中的隆慶元年,同樣出任吏部天官的楊博拿出了這份名單……沒有一個山西籍貫的官員被罷免降職。

已經改變了那麼多,但兩個時空卻有一份驚人相似的京察不合格者的名單……而和原時空一樣,徐階為首輔,高拱僅次之。

錢淵不相信這都是巧合,或許這其中有楊博性格的因素,但不可能完全是巧合……如果沒記錯,在李默出任吏部天官之前,徐階曾經長期擔任吏部侍郎,而且其心月復陸光祖在吏部四個清吏司中出任過三任郎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