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千一十七章 轉變

對身邊這位謀主的身份,汪直有過很多猜測,但始終沒有聯想到傳聞中死于倭寇之手的錢銳。

現在想想,傳聞中嘉靖三十一年末,官軍把總張四維、杭州海商金宏聯手做局謀害華亭錢銳,時間上和自己從海上救起錢銳父子是吻合的。

也不能怪汪直沒想到,當年錢淵最早名聲鵲起,就是因為一個「孝」字。

孤身赴杭,百般用謀,巧妙的為父報仇,之後屢屢戰陣敗倭,更多次壘起京觀,被倭寇視為「掃帚星」,那幾年,東南處處傳揚著松江錢淵對倭寇的辣手……為什麼如此辣手,當然是因為父兄死于倭寇之手。

錢銳緩緩轉身,雙目直視不知所措的汪直,「錢某在此,五峰可信得過?」

汪直愣了好久,心亂如麻,一時間理不出頭緒,勉強問道︰「錢先生為何之前……」

「五峰船主縱橫海上多年,誰能真正放得下心呢?」

汪直猛然搖頭,「如果說之前只是巧合,但自設市通商後,先生早就能撒手離去,兒子逼著老子為間……」

「呵呵,呵呵……」錢銳低不可聞的笑聲讓汪直住了嘴,「昔日錢展才曾言,必殺徐海,必撫五峰,若無此言,在下早赴身投海,豈能苟活于世……」

汪直一時默然,嘆道︰「錢龍泉就如此不放心汪某嗎?」

「若此時為嘉靖三十六年,淵兒會下定決心剿殺倭寇,即使行招撫之事,也不會捧出一個靖海伯。」錢銳輕聲道︰「但當年兩浙水師、吳淞水師不過充數,戰船不多,不得已行招撫之事,但從此,老船主和淵兒也綁在一起了。」

「這倒是。」汪直咂咂嘴,「其實即使沒有錢家護衛那日開城門之舉,汪某也相信不是錢龍泉背信棄義……先生看來,如今態勢,如之奈何?」

「游擊張一山乃是錢家佃戶出身,認得錢某,另能聯絡游擊楊文,再以淵兒名義籠絡住兩浙水師主帥葛浩,穩住陣腳至少十日。」錢銳顯然早就想好了,「再加之前三日,十三日內,王子民奏折入京,隨園以信使南下,足夠了。」

「關鍵是葛浩,只要沒有大批戰船,官軍就無法大批登島。」汪直舌忝了舌忝發干的嘴唇,「十三日……即使京中決意開戰,但那時候去南洋的海船也已經回程了,只需略略在紹興、台州鬧幾場引開兩浙水師,舟山就能從容撤去倭國。」

「但十三日……」

「真的能成嗎?」

「無論如何,也要走一趟。」錢銳低聲道︰「錢某揣測,浙江巡撫侯汝諒只怕已經到了。」

「為何如此說?」

「葛浩是譚子理舊部,和淵兒關系匪淺,一直有聯絡。」錢銳陰著臉說︰「王子民、董一奎是調不動的,但戰事一起,浙江巡撫有權暫時節制諸軍,葛浩只能遵命而為。」

「所以,若不走這一趟,兩日之內,官軍必然攻舟山。」

浙江巡撫侯汝諒的確已經抵達鎮海縣,而且還在杭州時候就正式發出公文,命台州指揮使葛浩率兩浙水師北上。

侯汝諒畢竟入浙快兩年了,雖然長期被浙江官場排斥,但也不缺少打探消息的渠道和人手。

在得知靖海伯逃竄出海後,侯汝諒大為惱火,他沒想到王本固為幾個月前受辱會干出這等事,他和台州知府方逢時同為徐階門下,關系不遠不近,所以相對來說走的比較近,大略知曉太平縣之事,只是不知道譚七指而已。

眼看著一團亂麻,侯汝諒剛開始還打定了注意不摻和,現在摻和進去,萬一敗了那是一身的屎,就算勝了……如果牽連到隨園還好,如果不能,錢淵那是出了名的睚眥必報。

當時的侯汝諒還不知道,在事情鬧到這個地步的時候,王本固、董一奎已經下定決心把事鬧大,將復叛的帽子死死扣在靖海伯汪直的頭上。

但很快侯汝諒得知,王本固沒有調近在象山的兩浙水師,而是秘調吳淞水師南下……這讓侯汝諒坐不住了。

侯汝諒心心念著的都是海運,戰事一起,海運再無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侯汝諒發出公文,調葛浩北上,駐守象山島北側、定海後所沿岸,自己親赴寧波鎮海。

一直到坐在府衙側廳里,對著浙江巡按王本固、寧波知府胡應嘉、浙江總兵董一奎的時候,侯汝諒還寄希望于不起戰事,不使商路斷絕。

「只要剿滅汪直,倭寇群龍無首,當秋風掃落葉……如此大功,中丞要抬手放過?」

面對王本固的誘惑,侯汝諒冷笑道︰「子民有必勝把握?」

王本固大笑道︰「通商四年,汪直雖為海商頭目,麾下勢眾,但齒爪已鈍……」

侯汝諒瞥了眼坐在下面的董一奎,毫不客氣的說︰「戚元敬北上薊門,俞志輔南下廣東,留在兩浙的當年將校……有幾人能為子民所用?」

「若是戰敗,子民可想過身後事?」

這幾句話讓董一奎面色鐵青,王本固臉色也不太好看,這是侯汝諒赤果果的看不起這兩人能籠絡將官,能打勝戰。

「岳浦河、魯鵬之流當年不過把總,湯克寬暮氣沉沉,其余的都是北地南調,難免水土不服,難道只靠盧斌一人?」

「更何況盧斌為吳淞總兵,子民倒是有膽子調其南下入浙!」

侯汝諒費解的問︰「子民不調兩浙水師……侯某尚能體諒,但為何要調吳淞水師南下?」

其實為什麼不調兩浙水師,關鍵不在于葛浩是譚綸的舊部,是錢淵的親信,而在于侯汝諒、王本固之間的爭功之舉。

但侯汝諒的確很難理解為什麼王本固會調盧斌南下,這說的小點是沒將浙江巡撫放在眼里,說的大點要犯朝中忌諱。

胡應嘉咳嗽兩聲,「六月一日,汪直逃竄至舟山,子民兄上書朝中……但五月二十八日,彈劾靖海伯復叛的奏折已入京。」

剛才還滿臉不屑的侯汝諒呆若木雞,在長時間的沉默後,咬著牙盯著王本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