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百八十四章 導火索(下)

三日前,寧波府衙遞交三月、四月、五月稅銀賬冊入京,其中三月份還只是八萬多兩,但四月已經有十二萬兩,五月激增至十六萬兩,滿朝稱頌胡應嘉之能。

在關鍵時刻,毅然南下,挑起重擔,使東南稅銀恢復,很多官員將其和當年毅然南下抗倭的錢淵相提並論。

徐階一黨歡欣鼓舞,在長達一年被壓制的狀況下,胡應嘉于東南破局,必能成為徐階有力的支撐。

高拱自然是跳著腳大罵,並且開始考慮,是直搗黃龍還是先剪除羽翼……到現在還沒有開始京察的風聲,吏部天官楊博二月份上書請求京察被隆慶帝留中後,就再沒什麼動作了。

但最受影響的是隨園。

隨園能成為一股政治勢力有很多原因,比如志同道合,比如錢淵和徐渭的生死之交,比如當年在隨園背後若隱若現的裕王府,比如大都是嘉靖三十五年科考的同年,比如大都出自東南。

但隨園能立足朝堂,而且能直面徐階、高拱這樣的大佬,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錢淵、孫鋌、陸一鵬、孫丕揚、陳有年等人在開海禁通商上起到的作用和地位。

如今胡應嘉異軍突起,必然使隨園在有心人心目中的地位下降……簡而言之一句話,你們不是必須的。

這也是今日這麼多人齊聚隨園的原因,大家都感覺到了威脅,楊銓、陳有年用開玩笑的口吻轉著圈提起胡應嘉和稅銀,無非是在問錢淵,可有對策?

楊銓瞄了眼默不作聲的錢淵,琢磨了會兒又轉頭細細打量徐渭,他是松江人,嘉靖三十二年嘉定大捷後登門拜訪錢淵,相談甚歡從此訂交,嘉靖三十四年同赴鄉試,第二年又入隨園,一同登科,他知道憑自己的眼力,是看不穿錢淵的心思的,但徐渭相對來說……

想了會兒,楊銓笑著說︰「胡應嘉確有其能,于國有功,不過于朝中未必是好事……」

徐渭嗤笑道︰「導火索啊,咱們隨園只管看熱鬧,他們腦漿子打出來都不管。」

「咳咳。」孫鑨插嘴道︰「各司其職,不涉身其中,要知道今年是京察年。」

楊銓差不多確定了,錢淵必有後手,徐渭、孫鑨應該多多少少知道一點內情,提著的心登時松了下來。

對楊銓、陳有年、吳兌、周詩等人來說,他們都已經和隨園密不可分,他們日後仕途是否順利,很大程度都要看隨園,看錢淵的手段。

周圍人議論紛紛,錢淵沒有接過這個話茬,卻將話題轉回去,說︰「張元嗣有任事之能,小舅對其評價不低,稱其日後當為世之良臣,我等聚眾而為隨園,不為黨爭,而為社稷。」

頓了頓,錢淵看向冼烔,「如此人物,雖是高新鄭姻親,且被其厭惡,我等何忍目睹其落魄?」

冼烔支支吾吾,端起湯碗,「這事兒……」

刑部是徐階地盤,刑部尚書馮天馭,刑部右侍郎趙貞吉,但冼烔的妻子是刑部左侍郎潘晟的佷女。

徐渭冷笑道︰「不用博茂出力。」

冼烔還沒反應過來,錢淵做恍然大悟狀,「也是,讓虞臣兄登潘家就是。」

冼烔臉色刷一下白了,連連擺手道︰「無需虞臣兄,無需虞臣兄……今夜小弟就去,就去……」

論眼楮里不容沙子的剛強秉性,隨園莫過于陶大臨,他若是知道冼烔為高家、潘家徇私出海經商牽線搭橋,必定是勃然大怒。

周圍人一陣哄笑,這時候下人送了飯菜進來,眾人回正廳用餐,陸陸續續都回去了,只有徐渭、孫鑨留下。

「登之察覺到了。」

「瞞不住他的,當年他和胡克柔一起南下北上。」

「其實幾個月前登之兄應該就有察覺。」

「嗯,展才將登之推出去打擂台,但張孟男讓賢,卻是胡克柔得手。」

「說起來展才這些年出手從不落空,那次無來由出手,無來由落敗,由不得登之狐疑。」

錢淵抿了口茶,笑道︰「沒想到,胡克柔還真有點能耐,能做到這程度。」

「但也過了點。」徐渭搖頭道︰「只怕過猶不及。」

「你不說了嘛,這是導火索。」孫鑨細細分析道︰「高新鄭攬權,而且不是以自身攬權,而是以內閣攬權,如今戶部相當一部分事務都是要過內閣的,若稅銀控于華亭之手……高新鄭如何能忍?」

「高新鄭真是有魄力。」徐渭嘆息道︰「只要東南稅銀安穩,徐華亭首輔之位就相對穩固。」

「內閣攬權……」錢淵冷笑道︰「你以為他們只瞄準六部?」

「什麼意思?」

「他們?」

「以內閣控六科、都察院,再控六部,六部控各地巡撫。」錢淵咂咂嘴,「多年前曾听叔大有此意。」

孫鑨和徐渭面面相覷。

「那都是以後的事,先看如今吧。」錢淵嗤笑道︰「你們還不知道呢,徐瑛那廝被趕回華亭,十五艘大船出海往南洋,結果只回來了七艘,居然讓同行的其他船隊賠償,為此還在鎮海打了一場。」

徐渭細細問了一遍,眯著眼低聲道︰「丟了八艘船?」

「和我沒關系。」錢淵一瞪眼,「船毀人亡,這等事我干得出來?」

「再說了,汪五峰的勢力範圍主要是往倭國方向,南邊頂多蔓延到福建、廣東東部沿海,南洋那邊都是西洋人。」

「而且丟的八艘船,其中五艘都是戰船,都是我當年在鎮海船廠督工打制的。」

「嗯?」孫鑨反應過來了,「徐瑛是從盧斌那兒弄來的?」

「嗯。」錢淵忍不住笑了,「為此徐瑛還懷疑盧斌,那小子想辭官呢。」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徐渭嗤之以鼻,「哪里有那麼容易的……呃,不對!」

徐渭腦子太好使了,立即發現其中的問題,盧斌早就背棄隨園投入徐階門下,想辭官歸鄉……這等事錢淵怎麼會知道?

「他老子盧子鳴寫了信來,這兩年每兩個月一封信。」錢淵隨口說︰「打的好主意呢。」

「兩頭下注?」孫鑨琢磨了下,搖頭道︰「鄉人來信,侯龍泉曾大罵盧斌……」

「他盧家父子也頗有戰功,算是匹好馬。」徐渭冷笑道。

錢淵也猜得到孫鑨和徐渭的態度,如果就這麼接納盧斌,侯繼高、戚繼美那些人怎麼看?

徐渭那句話言外之意是,好馬不吃回頭草。

錢淵的視線無意識的停留在茶盞上,盧斌若想重回隨園,或安然月兌身,那就要交付一件投名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