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一十六章 更勝雙江

浙江巡撫趙貞吉,浙江巡按錢淵,寧波知府唐順之,三人于鎮海縣侯濤山遇襲。

錢家護衛剿殺來犯者近千人,于侯濤山碼頭堆壘京觀,錢淵親往拜祭三年前陣亡護衛。

再加上楊文分兵在寧波、台州、紹興大肆搜捕八家海商,此事內情在短時間內遍傳東南各地。

那些海商人人心里發寒,名為報仇,實是殺雞給猴看,曾經一度和汪直分庭抗禮的奉化吳家只怕雞犬不留。

文武官員都暗嘆錢淵城府頗深,當年錢淵遭多方勢力逼迫,但仍然沒吐露實情,直到一手掌控通商,才設局復仇。

普通民眾只听個熱鬧,不過錢砍頭的威名如今在沿海可止小兒夜啼。

在鎮海前後盤桓半個多月,鄭若曾終于回了處州,同時前往鎮海的王寅也一並來見胡宗憲一面。

臨時總督府駐扎在處州府麗水縣,鄭若曾抵達的時候,胡宗憲已然前往龍泉縣,不過茅坤、沈明臣諸人均在。

大堂上懸掛著地圖,茅坤拿著毛筆虛點道︰「這千余倭寇始終在浙、閩、贛三省交界處來回游走,偏偏戚元敬率軍正在圍剿福州府倭寇,不得分兵而來。」

沈明臣嘆道︰「主要還是在福建境內的松溪縣、浦城縣、崇安縣三地,偏偏這三地水路縱橫,有松溪、崇溪、南浦溪、東溪,又有山脈遮擋,武夷山就在崇安境內。」

「尤為可恨,倭寇遇官兵圍剿就竄入鄰省而官兵又不能越境追擊。」茅坤扔下毛筆,「半個月前,倭寇北上襲擾江西永豐,雖未破城,但大肆洗掠鄉野,後轉而東向,由永豐溪入浙江,越仙霞嶺侵入衢州府,總督大人令俞大猷率兵趕往仙霞嶺,又親率劉顯麾下大軍前壓,駐守龍泉縣。」

鄭若曾越听越覺得不對勁,突然問道︰「可有俘虜?」

茅坤和沈明臣對視一眼,均搖搖頭。

「不對。」鄭若曾搖頭道︰「倭寇向來襲擾東南沿海州府,如若官兵抵抗不力,也有可能竄入內地,如嘉靖三十三年,徐海掠嘉興府,侵入湖州、蘇州、常州,另一股倭寇甚至殺到揚州城外,但那時浙直總督未設,數以萬計的倭寇突襲,東南實是無力相抗。」

「而且從揚州……可沿長江東退,由運河抵蘇州,再從吳淞江至松江出海遁逃,後路不絕。」

鄭若曾盯著地圖,嘴中不停,「這股倭寇……在建寧府,如若想出海遁逃,只能南下入延平府,再由閩江抵達福州府出海,但如今戚元敬在福州府、福寧州等地剿倭,早已截斷閩江。」

頓了頓? 鄭若曾轉頭道︰「亮卿? 你即刻趕往龍泉,一則將侯濤山諸事告知總督大人,二則查探軍情,若有俘虜可細細審問? 這股倭寇只怕有些內情。」

看著王寅離去的背影,茅坤笑道︰「處州地處偏遠,但也听聞,侯濤山一戰,錢展才報仇雪恨,盡屠八家海商,再壘京觀。」

「駭人听聞啊。」沈明臣嘖嘖道︰「誰想得到,當年那百余真倭……居然是這八家海商所為,矛頭直指總督大人,若不是順手……倒霉的將錢展才一並擄去,只怕當年總督大人處境堪憂。」

茅坤突然捧月復大笑道︰「這麼說來,總督大人還欠展才一個人情?」

沈明臣連連點頭,欠人情……換個說法就是,錢淵又有借口敲胡宗憲竹杠了。

而鄭若曾卻有著不同的認知,「展才幾度和總督大人起隙,甚至私下弄得不可開交……這是有恃無恐啊!」

茅坤和沈明臣一愣後都緩緩點頭,不說錢淵反手盡滅倭寇使南京未遭侵襲,而保住胡宗憲的名位,只說錢淵被擄,錢家護衛追擊而去,龍川一戰雖然先勝後敗,卻使得龍川村無恙,這可是一份大人情。

也正因為如此,錢淵每每和胡宗憲起隙,從來不肯讓步……人家手里捏著這份人情呢。

鄭若曾笑著補充道︰「從鎮海啟程,亮卿一同來處州,但已經吩咐隨從帶話回杭州,再送點明前龍井過去……」

沈明臣咧咧嘴,這明前龍井……在錢淵和胡宗憲之間,已經成為某種信物了。

茅坤不理睬這些,皺眉道︰「這麼說來,象山島倭亂實是無稽之談?」

「嗯,只是那些海商調虎離山,將楊文所部調出鎮海而已。」鄭若曾舉起茶杯抿了口,「但數月前南下入閩的戚繼美率兩百甲士回返,早就藏于侯濤山江對岸的金雞山中,一戰之下,如秋風掃落葉。」

茅坤嘆道︰「從長水鎮、桐鄉到山陰會稽、臨海,再到如今鎮海,已是第五座京觀了,展才好似開平王。」

鄭若曾對此只能無言以對,明初至今,文臣武將層出不窮,亦有張輔、楊一清這等名將、統帥,但錢淵真的很像明初開平王常遇春。

原因只有一個,兩人都殺人如麻,而且都多次擅殺俘虜。

長水鎮一戰,錢淵便公然下令,將已降的俘虜梟首,湊足一千三百枚首級,堆成京觀。

這一次也一樣,俘虜四百余人,但錢淵只留下數十人,余者全數梟首堆成京觀。

茅坤這句話讓鄭若曾、沈明臣都沉默下來,大家都熟讀史書,更別說民間流傳常遇春殺俘以至于壯年早亡的傳說。

如今民間也有關于錢淵的類似傳說,錢砍頭殺戮太多,簡直就是天殺星下凡,只怕日後要遭天譴。

「隱秘三年,動如雷霆……」沈明臣嘆道︰「展才人如其名,心思如淵,又早早登科,日後青史留名,倘若橫遭……」

「咳咳,咳咳!」

「咳咳咳!!」

鄭若曾和茅坤同時猛咳幾聲,打斷了沈明臣的話。

安靜片刻後,茅坤笑著道︰「當年茅某初至杭州總督府,未見展才其人,只听聞其尖酸刻薄不讓徐文長,睚眥必報不讓範雎。」

插一句,【 \咪\咪\閱讀\app \\ 】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可以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當年在浙江,徐渭的尖酸刻薄可比錢淵更有名,而範雎……睚眥必報這個成語就來自于他。

鄭若曾看了眼沈明臣,才道︰「展才其人其事,看似私事為復仇,實為公干為緝私。」

「的確如此,那些海商還挑不出理來,如若走私再度猖獗,其他的不論,汪直能容忍嗎?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倭亂再起。」茅坤指指鄭若曾,「當年展才入京,伯魯兄數度贊譽其人……對了,記的伯魯兄將展才類比雙江公。」

鄭若曾笑道︰「二十有四,已然登科而入翰林,拋卻儲相之位南下擊倭,身鎮東南,名揚天下,更以大魄力一意招撫汪直,設市通商,在如今的鄭某看來,展才日後更勝雙江。」

茅坤大為詫異,要知道聶豹雖然已過世數年,但卻是公認嘉靖朝的名臣。

「都言錢展才尖酸刻薄,但不說隨園群杰,何人不知展才于東南無論文武都廣有人脈。」

「都言錢展才睚眥必報,但他總讓人挑不出錯來。」

「只言其尖酸刻薄,睚眥必報,何有如今名揚天下之錢展才?」

「此次在鎮海和荊川公有一席長談,展才此人不論心,而論行。」

「與雙江公相比……」鄭若曾沉吟片刻後下了個結論,「兩袖清風未及,濟世報國乃越。」

如若已經過世的聶豹听到這句話,必然大為欣慰,當年數度使出手腕,將錢淵或強行扣留,或一意攆走,無非看中錢淵有拯厄除難,功濟于時之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