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六十九章 借口

沿海地區的天氣好壞很大程度上要看大海給不給面子,給面子就風平浪靜,不給面子波濤洶涌,狂風暴雨。

讓錢淵安心的是,今年的大海比較暴躁,雖然中間有幾天放晴,但總的來說,如此狂風暴雨給東南多了些許準備、調動的時間。

乘船再下黃岩,錢淵站在船頭眺望,靈江兩岸皆有官兵向西而行,左邊的隊列隱隱能看見長長的狼牙筅。

右邊的是譚綸親自編練的新軍,正在向黃岩、新河一帶進發,左邊的是戚家軍,駐扎在桃渚一帶。

這兩個地區不是最可能受到倭寇侵襲的地點,但一旦倭寇從太平縣、寧海縣取得突破,這兩地將是扼守台州的關鍵。

對于戚繼光,錢淵抱有很高的期待。

他對戚繼光簡直好的不能再好了,拉上關系後,臨平山一戰將其推出來領功,屢屢向胡宗憲、趙文華推薦,以至于戚繼光提前數年成為第一批募兵成軍的將領,就連前段時間都不惜背上一個黑鍋。

錢淵從來不是什麼聖人,也不是什麼熱血青年,歸根到底,是因為戚繼光有這個能力,原時空中,戚家軍以鴛鴦陣橫掃東南,還百姓一個太平人間,而自身又傷亡率極低。

到現在,錢淵都不會忘記,崇德一戰之後,自己在蘇州、嘉興、松江各處所見……父失子,兒喪母,夫妻訣別,路旁尸骨,無人煙的村落,還有哀嚎無人理會的孤兒。

錢淵對這場東南抗倭有自己的小算盤,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些倭寇……至少侵入內地的倭寇,都應該被徹底鏟除。

戚家軍能早一日成軍,就能早一日殺倭,說不定就能多救下幾個百姓,東南沿海也能多留一分元氣。

「這麼近,何必送。」王氏從船艙里出來,走到錢淵身邊,「別擔心,新河所挺好的。」

「即使不去杭州,也得搬遷到臨海縣。」錢淵想了想,低聲說︰「新河所是去年才建,多是軍中家眷,各方面條件……」

「不可能。」王氏柳眉倒豎,她是將門虎女,「就是因為新河皆是軍中家眷,我才不能走。」

錢淵嘆了口氣,又說︰「如若姐姐放得下心,把小佷兒送到臨海……其他的不說,新河所有小方脈科的大夫?」

雖然不知道戚繼光以後會不會和原時空中一樣偷腥,但錢淵記得,王氏是曾經有過兒子的,但早早夭折,後來過繼了一個兒子,再次夭折,這才心灰意冷和戚繼光徹底撕破臉。

王氏遲疑了會兒,來回走了幾步,拿不定主意,這話在理,萬一生了病,新河所可沒什麼好大夫。

「那就這麼說定了。」錢淵快刀斬亂麻,「這次回程,我就帶走,放心吧,有的是人手照顧……如果姐姐不放心,那就也搬來臨海。」

王氏瞪了錢淵一眼,但默認下來。

錢淵在心里嘀咕,戚繼光,老子將你一切後顧之憂都料理干淨了,要是戚家軍沒有無數史書中描繪的那般大殺四方,看老子不把你擺成十八般模樣!

但王氏接下來的話讓錢淵無語了,還真當老子欠他戚繼光的啊?!

「還要銀子?」錢淵氣極反笑,「姐姐,你去問問,浙江這麼多府洲,東南多少兵備道,總兵、副總兵,誰有戚元敬那麼能花銀子?」

「你也不是沒看到,別說小舅了,就是荊川公都恨不得抽刀砍我了!」

「就昨天還接到俞虛江的信,說我太偏心,胳膊肘往外拐!」

錢淵是將寶都壓到戚繼光身上了,第一次四千兩銀子搶了三千兩給戚繼光,前段日子胡宗憲又撥了兩千兩銀子下來,錢淵又搶了一半送到義烏去。

為此,不僅僅是俞大猷,就連盧斌、董邦政這些老友都來信抱怨……錢淵只能暗罵自己當年看走了眼,鄭若曾這個「布衣軍事家」其實是個干髒活的,一次又一次把黑鍋扔到老子頭上。

戚繼光太能花銀子了,除了長槍、狼牙筅之外,長刀、鈀都需要重新打制,為此金華和附近的處州、台州不少鐵匠都被征用。

「算了算了。」王氏也知道錢淵不太好做,「挑出來的兩千多兵丁都裝備齊全,還有千余兵丁還在義烏等著呢。」

「真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錢淵罵道︰「他戚元敬不會賺銀子,花銀子倒是大手大腳,居然還去信總督府,想要一批鳥銃!」

「鳥銃殺敵再犀利不過。」王氏嘖嘖道︰「若有百支鳥銃,殺倭頂的上千余兵丁。」

「那姐姐知道一支鳥銃要多少銀子?」

看看斜著眼楮的錢淵,王氏咳嗽一聲,「前日在臨海縣,元敬還說起,如果一小隊能配備兩支鳥銃,把握就更大了。」

錢淵懶得再說了,胡宗憲自個兒手下都沒多少鳥銃,成建制的也就吳淞副總兵董邦政那有,不過也就百多支鳥銃。

鳥銃也就是火繩槍,從西方輾轉傳到東亞,最早是在日本流行,沒辦法,現在日本是戰國時代,打的正歡,之後因為倭寇侵擾大明東南,也漸漸傳入大明。

早在嘉靖二十八年,第一任浙江巡撫朱紈率軍攻佔舟山雙嶼港,就曾經俘虜過能打制鳥銃的葡萄牙工匠,不過這鳥銃打制太過費銀,也太費時間,明軍不太重視。

事實上,明軍開始重視鳥銃正是從戚繼光開始的,歷史上的戚家軍在對倭作戰的後期開始大量使用鳥銃,鴛鴦陣十二人配備兩支鳥銃,整個戚家軍一共配備的鳥銃超過2000支。

可惜鳥銃成本太高,在戚繼光橫掃東南被調任薊門之後,明軍的主流火器再次從火繩槍轉回了火門槍,可能改變進程的拐點就這麼被繞過了。

在杭州的時候,錢淵曾經和胡宗憲、鄭若曾說起過這事,一方面要囤積鐵料,一方面要搜尋工匠,盡量多打造鳥銃,可惜一時半會兒派不上什麼用場。

順流而下,又是順風,船速甚快,抵達黃岩縣,就在碼頭歇了一晚,第二日換乘馬車,午後抵達新河所。

錢淵沒有多逗留,當日就帶著取名為戚祚國的戚繼光長子離開,只帶了兩個日常服侍的侍女丫鬟。

「新河所位于黃岩、太平之間,距離海岸不過十余里,一旦倭寇攻太平。」錢淵拱手拜別,「還望姐姐保重,待掃平倭寇,得勝歸來,再帶祚國和姐姐重逢。」

王氏雖然舍不得兒子,但臉上沒帶出來,豪爽大氣道︰「放心吧,如若倭寇敢攻新河,讓他們來的去不得!」

錢淵笑著點頭,歷史上是有這麼一說的,倭寇攻新河,王氏施計力保城池不失,不知道這個時空還能不能上演這一幕。

當晚,錢淵又在黃岩縣逗留一晚,但是,這次不是在碼頭。

送王氏回新河只是個接口,接來戚祚國更是意外,他的目標是不引人注目的再來一次黃岩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