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四十六章 為公

這是錢淵第六次來杭州。

第一次的小心翼翼,第二次的得報大仇,第三次的揮灑自如……上一次是狂風暴雨的辱罵差點罵死了徐渭。

從默默無聞到名揚天下,從剛開始傳聞的自幼出家拜師高僧,到現在的掃帚星,錢淵在這座城市的名聲在去年臻至極點,到現在還有人記得臨平山一戰後,多有百姓在食園門口叩頭致謝的場景。

錢淵離族另創分枝的消息傳開後,讓華亭錢氏族人難以理解的是,幾乎沒有人將矛頭對準錢淵……至少在杭州城內沒有。

胡宗憲做事倒是不會做絕,給了這幫人三天的時間搬家,錢淵懶得理會,只將食園的牌匾收了起來,那座園子他嫌有點小,回頭再尋模一個。

現在一行人住在杭州富商周家的別院,周家次子周詩是隨園士子,三甲進士,人如其名,精通詩文,點為江西臨川知縣。

周家雖然豪富,也涉及海貿,但很聰明的沒有成為海商的一員,主要是種植桑樹購買蠶絲制作絲綢,也制作棉布各類布匹,成為海商的上游,賺了不少錢卻不顯山露水。

錢淵在杭州不會停留幾日,所以從第二日起就遞出帖子,多有官員士紳上門拜會,畢竟如今的錢淵不像以前藏在水下,現在是正兒八經的兩榜進士,翰林院庶吉士。

「挺漂亮的。」小七興致勃勃的拿起幾片桑葉,「以前只在課本上見過呢。」

「哎呦,兩世都是大戶人家小姐啊。」錢淵嘲諷道︰「連蠶都沒見過。」

「就你知道的多,听說結的繭子是紅色的。」小七哼了聲,「帶到台州去,多搜集點,以後給小姑子做喜服。」

「別鬧了,你收集一輩子都收集不齊。」錢淵哭笑不得,這種變色的繭子很少見,一般都是白色或淡黃色的。

「那我不管,你……」

這時候,襲人進門來,「少爺,外間通報,有客人拜會,姓吳。」

「終于來了。」錢淵笑笑,想了下道︰「一起去吧。」

小七有點詫異,這幾天上門拜會的人不少,但讓她出面的只有寥寥幾人。

皮膚黝黑的吳百朋扶住錢淵,「你我之間,還需要這般客氣嗎?」

「此禮不為久別重逢,而為惟錫兄顧全大局之義。」錢淵堅持行禮,「京中政爭復雜,朝中諸公皆不足道……」

「展才慎言。」吳百朋喝了聲。

「浙江全省,能讓我吐露真言的唯有兩人,一是荊川公,二是惟錫兄。」

吳百朋怔怔的看著錢淵,兩人伸手緊緊互握,百般無奈千般委屈似乎在這一刻消逝。

在胡宗憲卸任浙江巡撫後,最應該接任的應該是同為浙江抗倭巨頭的浙江巡按吳百朋,他戰功勛著,又不限于一府一地,對浙江全省戰局均有很深的了解。

但李默推薦阮鶚接任,這位在歷史上也留下名號的新任浙江巡撫在兩個月前倭寇侵襲嘉興府一戰中龜縮不出,以至于參將宗禮無援力戰而亡。

當時胡宗憲在紹興府巡視,倭寇全殲宗禮卷土重來,嘉興、杭州均告急,是吳百朋挺身而出,率兵出城迎敵,雖有勝有敗,但穩住大局等到狼土兵來援。

這不是吳百朋第一次這麼做了,三年多前,揚州大捷就是他的杰作,但從江北巡按到浙江巡按,他只是平調。

換成胡宗憲也會出城迎敵,但肯定會再等等,不然怎麼將阮鶚趕走呢,但吳百朋即刻領兵出戰,並無遲疑。

「日後必不至如此。」錢淵手上加力。

吳百朋听得懂這句話,他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但和胡宗憲相比,他在朝中沒有依仗,也不肯攀附徐階、嚴嵩,才會落得如此有功無賞的下場。

在阮鶚接任浙江巡撫之後,錢淵在高拱、裕王面前不止一兩次提到吳百朋,高拱對其也頗有印象。

吳百朋中進士後先任永豐知縣,勸民風,戒爭斗,禁偷盜,省訴訟,減刑罰,深得當地民眾擁戴。

後修建大明堂,精心籌劃,有實干之才,再任山西道監察御史,兼管長蘆鹽政,又負巡按江北的重任,揚州大捷盡顯軍略之才。

這樣的人物,早就落在高拱眼里了。

事實在歷史上,就是高拱多次提拔吳百朋,隆慶年間還曾為其請下了一件飛魚服。

「這位就是弟妹了吧?」吳百朋看向小七,「展才好福氣。」

小七屈膝行禮,親自斟茶。

錢淵介紹道︰「這位是吳百朋,字惟錫,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兩年多前倭寇侵襲揚州,惟錫兄疾馳救援,率兵出戰大捷,王江涇大捷也多有出力,論文論武論氣節,都是東南第一流的人物。」

「兩年多前,王江涇大捷之前,我在蘇州和惟錫兄訂交,雖然會面不多,但默契與心……說的直接點好了,我和惟錫兄的交情不讓徐文長。」

听到這里,吳百朋捋須長笑,「為兄真是愧領了,東南何人不知,徐文長病重言,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展才也,後賢弟得信裹挾錦衣南下,這是生死之交。」

看了眼小七,吳百朋突然有點尷尬,第一次見面給不給見面禮是不一定的,但人家特地把妻子領出來,這意味著通家之好,可自個兒身上實在沒什麼拿得出手的。

「惟錫兄不必如此,猶記得前年小年夜,你來食園蹭飯,也沒帶禮物不是?」錢淵笑道︰「好好好,記在賬上好了。」

吳百朋也不忸怩,直截了當的說︰「此番上門拜會,一來為公,二來為私。」

「好!」錢淵擼起袖子,「今晚小弟親自下廚,惟錫兄放心,紅燒肉管夠!」

兩刻鐘後,廚房里下人都被趕出去,錢淵在灶台邊揮舞鍋鏟,吳百朋蹲在後面燒火……他貧寒出身,有功名前幾乎日日燒火做飯。

「這麼說來,一旦徐海、汪直分出勝負,東南沿海必然再遭大股倭寇侵襲。」吳百朋把玩著手中的松枝,「嗨,要不是展才提議加快編練新軍,東南堪憂啊。」

「不能這麼說,其實王江涇一戰後,半洲公就準備開始編練新軍,之後胡汝貞也有意與此。」錢淵倒了杯黃酒進去,蓋上鍋蓋,「新軍、水師,這兩項是決定倭亂什麼時候能平息的關鍵,如今戚繼光編練的新軍在朝中也頗有名聲,還多虧惟錫兄相助。」

「應有之義。」吳百朋就是義烏人,要不是他,戚繼光在義烏征兵還真沒那麼容易。

猶豫了下,錢淵才問起,「惟錫兄和胡汝貞之間?」

「如今胡汝貞大權在握……」吳百朋搖搖頭,「巡按位低權重,但也不能直接領兵,胡汝貞此人有韜略,有膽氣。」

這句話意思很明顯,吳百朋對胡宗憲是服氣的,但胡宗憲抓權抓的很緊,吳百朋發揮的余地有點小……換個巡按說不定胡宗憲還會留點神,但吳百朋是個相忍為國的人,在朝中也沒什麼靠山。

不過,現在有錢淵了。

「適才惟錫兄說過幾日要去南京?」錢淵在心里琢磨了下,一個不領軍的浙江巡按,應該不會引起忌憚。

「嗯,總督大人派我去打嘴皮官司。」吳百朋苦笑道︰「胡汝貞的確有氣魄,他截留了鹽稅銀子。」

「這麼缺銀子?」錢淵有些吃驚,要知道明朝財政收入這塊,鹽稅佔的比重不小,兩京的戶部還不被氣得跳腳。

吳百朋搖搖頭,「入不敷出,如今戚元敬在義烏練兵,至少一半兵丁連長矛都沒有,只能拿根長棍。」

這方面昨天來拜會的王寅也提到了,戚繼光練兵真是把好手,也能打戰,就是花錢太厲害了,平均每個兵丁的開銷比俞大猷、盧斌編練的新軍要高出至少五成-

東扯西拉間,小火熬制的紅燒肉出了鍋,再炒了幾個素菜,錢淵就在側廳和吳百朋大快朵頤,一盤紅燒肉基本全下了吳百朋的肚子。

「我明日啟程去台州。」

臨告別的時候,錢淵伸出手,將一封信塞進吳百朋的袖子,「此去南京,可以拜會下操江提督高捷高漸卿。」

吳百朋愣了下,他當然知道這位高漸卿,裕王府首席講官高拱的哥哥。

「多謝了。」

「此為公,惟錫兄不用謝。」

錢淵這三四年在東南、兩京見識了多少名垂青史的大人物,但以經世之才而論,吳百朋能排進三甲,所以他很難理解,這樣的人杰在後世居然默默無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