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一十四章 名至實歸

西苑萬壽宮。

至少嘉靖一朝以前還沒出現過類似的事情,年長者已經在腦海中回想,也不知道以前有沒有出現過這種……選庶吉士要鬧到陛下面上的事。

理論上選庶吉士應該是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掌翰林事的吳山來決定的,但事實上內閣閣老、六部尚書以及資深的翰林官,侍郎級別官員都或多或少有些影響力。

昨日選館結束,本應今日公布庶吉士名單,但吏部天官李默看到就嚷嚷起來,會試倒數第二,殿試還是倒數第二,華亭錢淵如何有資格為庶吉士?

李默性格特點中的剛強……或者說偏激發作起來,沒有繞任何彎子,直接了當的將矛頭對準了徐階。

什麼理由?

現成的理由啊,人家錢淵馬上就是你孫女婿了,于是你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將其選為庶吉士!

徐階也是心里嗶了狗,他倒是想做些手腳籠絡錢淵,但還沒來得及做,錢淵的名字已經在上面了……事實上,錢淵是第一批確定選為庶吉士的。

呃,錢淵可能低估了自己,他的叔父錢錚就是庶吉士出身,曾祖錢福是翰林官,老師陸樹聲也是翰林官,還有交好的董份、張居正等等。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所有人都清楚,錢淵簡在帝心,別看殿試結束被罵了頓……但那是陛下親召叫到西苑去罵的,別說新科進士了,就是朝中六部重臣也沒這待遇。

禮部尚書吳山雖然耿直,但也不傻,知道這人背景復雜的很,于是順其自然,直到被李默看到。

李默不是不知道錢淵簡在帝心,但還是按耐不住心頭的火,這樣的性格特點讓嘉靖帝選中他來制衡嚴嵩……徐階已經不是裝王八,而是已經成了王八了,但同時,這也成了李默致命的弱點。

徐階鐵青著臉不吭聲,而混雜在人群中的其他人輕飄飄的幾句話讓李默心頭的火焰越燃越旺,最終嚴嵩拍板一起覲見陛下。

「陛下,臣已調看會試、殿試、選館的考卷,錢淵治《春秋》,五經題漏洞頗多,書法刻板,雖然年輕,但如何有資格為庶吉士?」

李默顯然是有準備的,才學、年紀、書法都是選庶吉士的標準。

「說的也是,能過會試那關都是靠了運氣。」嘉靖帝笑吟吟看著徐階,「據說……吏部指責華亭有舞弊之嫌?」

李默沉默片刻後道︰「是臣失口,徐閣老只是為後輩日後計。」

其實李默完全可以推月兌開,但他性格中剛烈的那一面讓他開不了口,換成嚴嵩或徐階,別說剛說的話了,剛拉出來熱騰騰的,只要有必要都能憋著鼻子吃下去。

徐階低著頭不吭聲,他心里是有數的……他很清楚,李默今天是被人挑唆後跳出來的,雖然沒有事先說明,但他覺得,自己和對方是有默契的。

嘉靖帝斜斜靠在榻上,似笑非笑的掃了幾眼,「惟中?」

今天嚴嵩意外的沒有來一句伏唯聖裁,開口道︰「陛下,本朝選庶吉士入翰林,意為國選材,正因為錢展才經義略遜一籌,才需飽讀經書的翰林學士精心教導,日後必為國家棟梁之才。」

這算是強詞奪理了。

但問題是,強詞奪理的是嚴嵩,是權傾朝野的嚴嵩,是一直被李默懟的嚴嵩,是最近在京察中狼狽不堪的嚴嵩。

李默那張黑臉都隱隱變白了……他沒想到,之前一直沒有表達任何意見的嚴嵩,居然在關鍵時刻站在錢淵那一邊。

畢竟宦海沉浮這些年了,李默並不是一個能被人輕輕松松就能挑唆的人,今天之所以跳出來,一來實在和錢淵之間有解不開的仇怨,二來,是知道昨晚景王有子。

景王有子,尋常人不知情,但如徐階、嚴嵩、李默這樣的重臣怎麼可能不知道,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朝局的發展。

最重要的是,李默做出了這樣的判斷,裕王和嚴嵩是有隙的,當年裕王修宅不得不賄賂嚴世蕃,這事早就傳遍京城。

如果裕王登基,嚴嵩嚴世蕃父子下場堪憂,如今景王得子,嚴家就有了一條後路……將景王扶上寶座。

而錢淵的叔父錢錚最近和裕王府的講官高拱走得很近,錢淵很可能已經投入裕王麾下,那麼,嚴嵩應該不會站在錢淵這邊。

再加上錢淵選庶吉士,這種無足輕重的小事,李默覺得,自己懟上徐階還是有把握的……只要公開捅出來,和錢淵有姻親關系的徐階無論如何也不會公然支持。

當官的,當大官的,都需要很強的腦補能力,從朝局走向、細節變化,各個方面來進行腦補,但很可惜,李默這次的腦補失敗了。

關鍵時刻,嚴嵩捅的這一刀讓李默方寸大亂,他想不通,就為了小小的錢淵選庶吉士,嚴嵩居然會跳出來。

「陛下,嚴閣老這話在理。」工部尚書趙文華躬身道︰「錢展才和其他新科進士不同,在登科之前就多次于國有功,才學稍遜,入翰林院定有補益。」

「一甲三人都是錢淵好友。」一向不吭聲的呂本捋須笑道︰「想必進益頗快。」

呂本難得刷一次存在感,這是大家能理解的,這老頭這段時間心情非常好,一甲三人加上二甲頭名全都是自個兒老鄉。

看其他人不吭聲,呂本的視線落在人群後方,「志高,你說呢?」

志高是吏部左侍郎孫升的字,他長子孫鑨是二甲傳臚,也被選為庶吉士。

孫升緩步出列,走到前面,躬身道︰「陛下,唐宋時,有不歷州府,不入中樞的規矩,而本朝選庶吉士入翰林,原以才學為主,後內閣重臣大都出自翰林,漸有非翰林不入閣之說,為此,選庶吉士大都在三十歲以下。

臣以為,選庶吉士入翰林,實是為國選材,錢展才雖才學稍遜,但氣節無雙,東南倭亂之時,其為大軍整理後備,調配軍需,守城野戰,均有戰功,長于軍略,目光長遠。

這等人物,正是國之干才,選為庶吉士實是名至實歸。」

孫升這番話說完,殿內一片寂靜,大部分人都很清楚,錢淵和紹興余姚孫家是有交情的,孫鑨孫鋌常常進出隨園,但沒想到,孫升堂而皇之的為錢淵站隊,關鍵是,說的在理。

從翰林院熬出來的那些內閣重臣,實際上在真正處理政務的時候能力算不上出挑,倒是如張璁、夏言、桂萼這種底層爬上來的反而能做些實事。

孫升是將大家都知道的這層紙給捅破了,嘉靖帝抿著嘴低著頭,心里好笑不已。

「禮部怎麼說?」嘉靖帝不再看杵在面前的李默。

「伏唯聖裁。」吳山一板一眼道︰「錢淵恰滿二十歲,新科進士中只比紹興士子冼烔年長,五經題稍遜,但兩次擊倭有功,吏部考功司有記錄在案,選為庶吉士在情理之中。」

頓了頓,吳山又補充道︰「另天順、弘治年間,均有天子欽點庶吉士之例,陛下欽點亦可。」

嘉靖帝微微點頭,沖著孫升揚揚下巴,「都是隨園士子,讓你長子回去好好教教,三年後五經題還寫的狗屁不通,就讓他去雲貴做個小吏。」

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學習三年,之後散館考試,考的好留在翰林院,考得不好就出翰林院,但也一般是去六科或都察院。

「好了,散了吧。」嘉靖帝懶懶道︰「這等小事……」

李默惶恐的出了殿,一陣涼風吹過,後背被汗水浸透登時一片冰涼,李默忍不住打了個寒戰,心里還不知道到底為什麼。

他能想到的,只有錢淵簡在帝心……但實情並非如此。

李默只看到景王有子,但卻沒看到,如果今年京察挺不過去,嚴嵩都等不到景王登基。

所以,這是嚴嵩和徐階默契的一次配合,無論如何,必須將李默拉下馬。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