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64章 重返晉陽

立秋之際,就在羊頭山腳,劉皇帝帶著隨行人員,舉行了一場嚴肅的祭奠儀式。雄渾而厚重的禮樂之聲在山下回蕩,告慰著那些死難的英靈。

祭奠儀式結束後,劉皇帝帶著人登山,親自踏足當年激戰的戰場。二十多年下來,足以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當年的戰場,也只剩下少許簡陋的遺跡,只能憑著模糊的記憶去對照當年的景貌。即便如此,隨著歲月流逝,僅剩的那點痕跡,也將被茂密的植被所覆蓋。

「可以在此立一座廟,讓當地官民照料著,逢時供些香火,也算朕與朝廷的一份心意!」簡單地逛了逛,劉皇帝吩咐著。

「臣稍後即行文高平縣,今冬之前,便把廟立起來!」侍駕在側的李國舅當即應承道。

「不要大興土木!」瞥了李業,劉皇帝不忘叮囑。

「是!」

「草木森森,難忘當年景象!」劉皇帝不禁感慨道︰「當初那耿崇美,也算給朕上了一課,至少讓朕明白了,凡事,還得靠實力說話!」

「陛下,臣猶記得,當年受命擊敵,那時候,何等意氣啊!」孫立作為隨行公卿之中的一員,也參與了那一戰,此時也是有感而發。

作為劉皇帝早期麾下的一員宿將,孫立沒有太過出眾的能力,全憑一身蠻勇,再加听話,始終擔任著禁軍的高級將領。不過,隨著年歲漸長,氣力日衰,當年那個桀驁的指揮使,也進入遲暮狀態了。

「孫立,朕還記得,當初為斬將奪旗之功,你那佷兒孫含與楊業,還有一番爭執啊!」劉皇帝神情間流露出一抹追憶的神色︰「欒城大戰,盤腸死戰,死得壯烈啊!」

「有勞陛下還記得老臣那佷兒!」提及此,孫立的老臉間也浮現出感傷,嘆息著應道。

「孫含的表現,同樣讓朕感觸良多!」劉皇帝問道︰「孫含可有子嗣遺世?」

「可惜我那佷兒,活了二十年,連女人的滋味都沒嘗過」孫立搖搖頭,說起了葷話,言罷,注意到身邊人的目光,反應過來,趕忙請罪︰「臣斗膽失言,請陛下治罪!」

「哈哈!」劉皇帝自然不會在意,道︰「你這話實在,朕恕你失儀之過!」

孫立接著道︰「老臣把次孫,過繼給孫含了,延續他那一脈。老臣頭頂這頂冠,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啊!」

「記一下,回京之後,給孫含之後,加以賞賜,爵職難封,錢糧就多給些!」劉皇帝朝著太子劉吩咐著。

「遵命!」劉應道。

而听孫立一口一個「老臣」,再注意到他鬢角的白發,劉皇帝說道︰「時光易逝啊!你也老了啊!」

孫立從軍中退下來,也有些年頭了,當初就是因為年高疾犯,從而請辭。當然,或許也因為看到了軍中更新換代的大勢。孫立道︰「不得不服老啊!」

又欣賞了一會兒周邊的景致,劉皇帝道︰「河東出兵的老人,也日漸凋零了,朕如今在此,只可惜衛公已逝,英公病篤,韓通留守,楊業在邊,只有你孫立,在此陪朕唏噓啊!」

「對了,李萬超如今就在潞州任職吧!」劉皇帝問道。

在早年的「周王系」將領中,李萬超不能算是最有名的,但也屬于中堅力量,他當初率領的肅然銳軍,也立下了累累戰功。

當年,自豐州那邊退下來後,劉皇帝準他在太原歇養了兩年,後來又起復,授潞州刺史。如今,李萬超已經六十六歲了,老而彌堅。

听劉皇帝問起,劉主動答道︰「九原侯行軍打仗,開疆拓土,是員能將,這治理州縣,恩養百姓,則是一名干吏。潞州任上的這幾年,官聲口碑,十分不錯,臣听聞,民間有‘李恩侯’的稱呼」

「老來不易啊!」劉皇帝不由笑了,四下看了看,指示道︰「起駕吧!著人統治潞州,不必迎駕,讓李萬超來行營即可,朕要見見他!」

「是!」

御駕北行,過潞州北上,基本沿著當年劉皇帝率軍南下的路線,等于重新走了一遍。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道路交通,都得到了極大的完善,破損狹窄的也經過休整。

不過,再怎麼變,還是有些熟悉的景象。當然,這一路,也少不了逗留,劉皇帝也產生了諸多的感慨與追憶。等劉皇帝抵達太原時,已經是七月下旬了,秋意也漸濃。

畢竟是龍興之地,受到朝廷的重視可一點都不少,晉陽雄城,仍舊屹立于汾水之畔,經久不朽。距離上次駕臨此地,也有整整十三個年頭了,還是前次北巡的時候。

說起來,這些年劉皇帝數次出巡,到過不少地方,然而再游一次太原,間隔就這麼多年。顯然,以大漢如今的版圖,他想要踏遍大漢道州的想法,最終也只能成為一種願望。

河東乃是三代王朝的龍興之地,從後唐、後晉,再到如今的大漢,得天獨厚的優勢,使得他成為了李、石、劉三家爭霸天下最深厚的根基。

但是,前者也提過,持續的出擊,產生了三代王朝,也幾乎耗盡了一兩代的潛力。到高祖劉知遠問鼎天下時,幾十萬軍民遷入河南,幾乎使用河東進入了半個世紀以來最衰弱的時期。

到如今,許多京畿百姓,籍貫雖然改了,但都來自河東,與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劉崇當政時期,河東的發展受限極大,哪怕把南邊的河中、晉、絳等地算上,全道人口也不足二十七萬戶。

直到劉崇解職釋權,朝廷直轄河東,其恢復發展速度這才正常,再輔以朝廷的扶持,十七年下來,河東也終于再現往日的繁榮富庶。

尤其是晉中盆地之間,更是物阜民豐,人煙稠密,北接山陽,南連河洛,東通河北,雖然在地形地勢上處于一種「包圍」中,但在大漢中北部,河東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地位,都得到了加強。就如太行一般,河東就是大漢帝國的脊梁,鼎足輕重。

根據前次的統計,河東全道,人口已然攀升至五十三萬戶,比起當初足足翻了一番外。而其中,太原府所轄,就有七萬余戶,晉陽就是一座超過十萬人口的大城。

倘若給如今的大漢城池按照政治、經濟、人口比重做個排名,晉陽也是能夠擠進前十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