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

翌日清晨,天還未亮,便披著秋露寒霜進宮,直奔垂拱殿面聖。不過,結果注定讓他失望,面對接待的那名通事舍人,趙匡胤嚴肅地道︰「陛下不在寢宮?」

對趙匡胤,通事舍人顯得不卑不亢的,拱手回應道︰「陛下一早,便出宮前往西苑了,榮國公若有要事,可前往覲見!」

「多謝!」聞之,趙匡胤一張已稱不上英偉的面孔,不由得擰在了一起,隨口道了聲謝,轉身便去。

當然,他並沒有莽撞地去西苑追駕,皇帝這個時候不在,顯然不是巧合,必有深意,貿貿然地前往,趙匡胤不為。

暮秋的晨風,已經十分陰涼了,趙匡胤卻似無所覺,變道前往兵部,一路都琢磨著劉皇帝對此事的態度。顯然,想要直接從劉皇帝討個恩旨,求得寬恕減刑,是不可能了。

心情微沉,但面上還是很快恢復了平靜,他趙匡胤也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這件事,雖然麻煩,卻還不至于讓他破防。

天色尚早,南衙兵部官署內,靜悄悄的。不知覺間,趙匡胤當這個兵部尚書,也快十年了,里里外外,都打上了他的印記。

坐在公案後,趙匡胤隨手翻閱著各地呈上來的公文,尤其是南征大軍,要求增調一批武器與被服的事情,不得不上心。

「參見殿下!」外邊傳來了屬吏恭敬的參拜聲。

趙匡胤一下子回過了神,劉的身影已然映入眼簾,趕忙起身行禮。劉展現著他的風度,毫無做作,只是自然地回應,比起劉皇帝個性的強勢鮮明,太子的中庸,顯然還是更臣下們放得開些。

「听聞昨夜有大理軍報至,是否緊急,孤特來看看!」劉說道。

「只是請求調撥一部分軍需!」將劉迎入上座,趙匡胤將情況簡單講了一下︰「所需軍器軍械由兵部調撥,至于被服,還當由劍南供應,即將入冬了,氣候變化,不可不慮!」

聞之,劉頷首,笑應道︰「榮公既然已有所決議,自無不妥,可照此辦理!」

看著趙匡胤,劉問他︰「如今大漢,四海安平,宇內無事,唯有西南,戰事未休,朝廷上下也都關注著。榮公久經沙場,長于戎事,以你之見,西南戰事何時能夠終結?」

聞問,趙匡胤第一反應就是,太子著急了,迎著其目光,以一種勸告的語氣道︰「殿下,西南地區,迫于地勢民情,難以卒下,不可操之過急啊!如今勝勢在我軍,段氏君臣退避,不過苟延殘喘,其勢則日漸式微,這等情況下,只需從容應付,終可將其逐步剪除!」

眼下的西南戰場,漢軍已然取得了絕對的勝勢,自敵都告破,交通也徹底打通,近日來自南方的軍情,也陸續北來,安洛陽君臣之心。

到目前為止,大理國中北部地區,其主要城鎮已然盡數落入漢軍控制,二王合兵之後,便分遣一偏師,進佔西部大理,境內的官員、將領、部族多選擇投降。

而經過休整之後,王全斌再度提兵南下,兵向鄯善府,準備對段氏君臣繼續追剿。基本上,鄯善拿下了,那大理國也就可以宣告,徹底瓦解了。

听趙匡胤之言,劉笑了笑,平和地道︰「王都帥上報,說大理國大族董氏投降朝廷,願意引居中聯絡,引大軍平定不臣。這董氏,乃是段思平當初起兵後的重要支持者,後來曾一度把持大理國政,參與廢立,雖然如今已然衰落,為高、楊等氏族代替,但仍舊有一定影響力。

趙相公提議,可以對這些大理舊族勢力,采取收買、招撫政策,如此,既可快速結束戰事,也可用以戰後制衡西南的那些部族。

榮公以為如何?」

聞此,趙匡胤略加思考,即眉開眼笑,應道︰「倘若如此,大理確可速下!甚至,對于逃跑的段氏,朝廷同樣可加以籠絡,善待其族人,亦可不戰而屈人之兵。

戰爭結束之後,朝廷如欲實現西南安治,也離不開這些當地的氏族、部族的支持,推行土司制度也是必然之事,因此,許以官爵利益,是條可行之法!」

劉只是點點頭,卻沒更多的反應了。見狀,趙匡胤問道︰「殿下是否有其他疑慮?」

劉抬指,說道︰「大理部族林立,相互傾軋,不足為慮,授以土官土職,足可招撫之。只是段氏以及那些大族,他們在西南經營多年,盤根錯節,底蘊深厚,如若太過放縱,或可得一時之安,難保長久之後,不為朝廷之患?」

听其言,趙匡胤稍微皺了皺眉,對其疑慮,心中實則有些不以為然,畢竟西南本非中夏根本之地,又地處僻遠,交通不便,想要徹底收治,也沒那麼容易。縱然沒有那些大氏族,劉的疑慮同樣會發生。

不過,心中這般想,趙匡胤嘴上,還是說道︰「殿下所慮甚是!那便頒令西南行營,對那些大族,予以削弱,哪怕將之盡數遷離故地,也不為不妥。」

「還是先看看後續戰況吧!」劉嘆道。

談完此事,趙匡胤看了看劉,面上稍顯刻意地做出些表情。見狀,劉問︰「榮公何以欲言又止?」

趙匡胤順著滑頭便往下說︰「殿下,韓常兩家子弟于昨日惹出的事端,不知您是否听聞?」

迎著其目光,劉心中了然,飲了口茶,道︰「此事嚴重,都鬧出了人命,孤有所耳聞!」

見其反應,趙匡胤深吸一口氣,帶著點憤懣道︰「殿下,韓慶雄這小兒,膽大妄為,一時激憤,竟至傷人性命,實在該殺!」

不過話音一轉,又問道︰「不知殿下,對此事,有何看法?」

趙匡胤的目光中,竟然帶著少許的期待。劉沉吟了一會兒,心中計較著,淡定道︰「國家自有法度,依律處置,總歸是公平的!」

說著,抬眼輕笑著對趙匡胤道︰「孤也知曉,榮公與故韓武寧侯,關系素來親厚,近乎兄弟之誼!」

聞言,趙匡胤嘆息一聲,也把話說開了︰「不瞞殿下,臣也惱怒此子妄為,觸犯國法,恨不能執刑。然而,畢竟是子佷,若坐視其赴死,臣心不忍。」

趙匡胤這話,已經算是坦誠了。劉腦子里,則記著劉皇帝的叮囑,想了想,道︰「榮公在軍中時,治兵甚嚴,軍紀嚴明,因而士卒心悅臣服,原意追隨死戰。如今,子佷犯法,也當知國法森嚴才是啊!」

趙匡胤苦笑︰「這也正是臣為難之處啊!韓家三郎雖然不肖,但僅剩這一點骨血」

見趙匡胤這副模樣,劉面上閃過一抹遲疑。這麼些年來,趙匡胤對他這個太子,還是很恭敬的,也多有輔弼之處。稍加考慮,劉還是決定提醒一番︰「榮公,此事,還當根據朝廷成法,不可擅加干涉啊!」

這話,讓趙匡胤心頭一緊,一下子就聯想到了劉皇帝那邊。擰著眉,思吟幾許,認真地看著劉︰「殿下,難道我那佷兒,就一點活命的希望都沒有嗎?」

劉默然,他並不能給他一個肯定的答案,而是說道︰「此事,要先看洛陽府如何審斷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