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四十章 堪比異地戀

知道了袁媛跟導師交流不暢,穆林動了讓女朋友換學校的念頭,想辦法轉到思夫坦去,倆人一起去求一求穆林的導師蘇森漢姆布萊希教授,說不定還能說動教授給個全獎,倆人再次聯手做研究呢。

漢姆布萊希教授是個白人女性,真的是金發碧眼,據說也是四五十歲的人了,看著卻很年輕,人也很好,給穆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覺得去求一求應該沒問題。

袁媛卻覺得自己跟帕克教授聯系的時候,已經表明了自己肯定要跟著他做研究項目的,現在甩手不干,豈不是不仁不義?本來亞裔教授就少,自己再來一出亞裔學生臨陣拋棄亞裔教授的戲碼,太不厚道,過不了自己這一關啊。

再說了,自己的口語也不咋地,雖然有個寒假專門練過,但還是免不了一股子華國味,如果能跟一股子高麗味的教授交流順暢了,那至少對自己的口語也是一大提高。如論如何,這時候也不能臨陣月兌逃。

在這里,大學里上課的教授、副教授,不是以口音為標準,而是以學術水平招收的,世界各地的人都有可能,華國、普辛、印地、高麗、以大利亞等很多地方的人講英語時都有嚴重的口音,助教也是修過那門課的學生擔任的,哪國學生都有可能,研究生的前兩年是要上十來門課的,不論是听課還是做實驗答疑,語言上的障礙是他們需要克服的一大難關。

袁媛開學早,很快就跟大家分手告別,去博克立上課去了,剩下三位還趁機到城里轉了幾天,到學校辦了入住手續,大家都漸漸安頓下來,開始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涯。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到米國留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剛開始的時候大學畢業要自費留學,需要有海外關系,然後是出國大潮一起,出去讀書的很多會被米國大使館以「有移民傾向」為由拒簽,所以大部分的留學生都是申請到米國攻讀博士學位,都表明博士畢業一定會回國效力,這樣被拒簽的可能性稍微小一些。像穆林、袁媛他們也都是以攻讀博士學位聯系的教授。

留學的日子實在是不輕松,比起忙碌的大學生活不遑多讓、過猶不及。

穆林、袁媛本科的時候學過的《操作系統》、《算法與數據結構》、《編譯原理》等重新來過,不過比本科課程難度高多了,很多東西他們都要懷疑自己以前究竟有沒有學過,可能學得太膚淺沒留下什麼記憶吧。

以前在華國學習這些課程的時候沒有太大的編程任務,不像現在重修這門同名稱的研究生課程的時候,每天都有新的知識點、所做的作業都要通過編程見真章,理論沒學好的話,程序就不會過關,這門課就拿不到a。

尤其是帕克教授教的《操作系統》,從頭到尾,是要自己一步步搭建起一個小操作系統的,好在是四個人一個小組,還可以相互協作,否則一個人一個學期只選這一門課,也能把人累趴下。

《編譯原理》也差不多,編譯原理就是把人能讀懂的編程語言,編譯成為計算機能懂能執行的語言,這跟編程語言有關,也跟底層硬件有關系,只不過如果讓大家直接翻譯成底層語言工作量太大,所以他們這門課有專門配套的軟件,讓他們把教授自己設計的一套編程語言,編譯成另一種那套軟件能執行的語言。

就像一套翻譯系統,把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計算機的編譯原理大家或許不懂,可也知道從一種語言翻譯到另外一種語言,有時候謬之毫厘相差千里,反映到計算機原理也一樣,翻譯錯誤,得到的結果跟期望的結果有可能大相徑庭。

袁媛這門課從實現簡單的四則運算開始,逐步深入,到學期最後完成一整套編程語言的編譯,跟操作系統一樣,也是步步深入的,不過每一步都有自己的deadline,也就是最後交作業期限,過了那個期限,沒有做到相應的效果,會對成績有影響。

編譯原理跟操作系統不一樣,操作系統課是幾個人自己掌握進度,到最後教授只檢查一次,坐在你身邊,提出一些要求,讓同學運行他們的系統加以展示,編譯原理是差不多每兩周助教就要輸入幾段程序來檢查同學們提交程序的運行結果,根據結果給編程作業階段性打分。

很多同學剛開始以為這次作業沒做好,下次作業努力就行了,後來發現,上次的沒做好,哪怕是作業已經交上去了,還得接著做,否則下邊的接不上去,非常悲催地加班加點趕進度,晚上熬夜熬到兩三點第二天照常七八點鐘就得起床的大有人在。

而且這些理論知識是層層深入、步步為營的,晚上熬夜經常會影響白天的听講,稍微一個走神就錯過一點。今天這一節沒听懂,明天一節課更听不懂。這就相當于地基沒搭好,後面的高樓想都不要想,樓歪了是小事,樓塌了才可怕。

有些同學想走捷徑,偷偷問上一屆的學生找來那些用來檢查作業的小程序代碼,專門編寫程序把那段代碼翻譯得正確無比。

可惜這次作業得了滿分,後邊的作業助教改了程序,結果當然是一塌糊涂,害得助教專門去看看學生的提交的程序代碼,才發現有幾個學生哪里是認真做作業,簡直是在作弊。

作弊被發現,後果很嚴重,不僅影響了前幾次的作業成績,代碼還得從頭來過,按照要求重新寫,要不然就要掛科了,這門課學得他們幾個臉都綠了。

很多華人學生對這種高強度的學習感覺吃不消,沒想到米國學生卻對此很習以為常的樣子。

一問才知道,米國學生從初中就開始了選課學習,上高中就可以選修大學課程,還不時地做一做大作業,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等,大學四年更緊張,到了研究生,那簡直就是家常便飯了。

這讓華人學生很是崩潰︰是誰說米國學生都很笨,大學之前都是玩過來的?!

而且他們有很多人本科時學的不是計算機,原來學什麼的都有,這樣的學生的計算機基礎遠不如袁媛穆林這樣的學生好,當然成績也就不會有袁媛他們好,但是人家的學習態度真的很值得學習。

這一天天的早出晚歸,每天不在機房呆到一兩點編程作業都做不完。

作為導師的助研學生,還要跟教授一起做項目寫論文,更是忙上加忙,所以大家平時連談戀愛的時間都擠不出來。

能跟男朋友、女朋友同在一個老師手下選修同一門課、在一個實驗室里同做一個課題,那才是校園里拍拖的節奏。

像穆林袁媛這樣的,雖然同城,堪比異地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