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千零八章 油腔滑調

這個馬博,說話油腔滑調,眼神飄忽不定,顯而易見不是個老實持重之人,怎麼二兄竟跟這樣的人來往起來……

暗自思忖的舞瓚,穩穩地擋身于龔之前,碎鑽般的眸子中閃動著迫人之芒,令人看了不免為之膽顫。

馬博不自禁地就後退了一步,笑著打著哈哈,借以掩飾自己那沒來由的心虛。

大公子舞堯顯然知曉馬博其人,也知悉二弟舞盛為何結交馬博的用意,見五弟舞瓚為護著八妹,與馬博隱隱形成了對峙之局面,當即笑著道︰「二弟,為兄剛剛陪著三弟四弟五弟和珞表弟小酌了幾杯,現下就不奉陪了,等日後有機會為兄做東,再延請二弟!」又轉頭與馬博道︰「馬博老弟,還望莫要見怪!」

口里道著馬博老弟,舞堯卻是提也未提一同延請幾個字,只客氣地叉手施禮後,轉身離去。

見狀,舞忠、舞瓚和宋珞幾兄弟自然順勢施禮告辭,龔也隨即跟著離開。

只有舞威,在見過自家兄長後,上上下下地打量了遍舞盛,又湊近附耳悄然問︰「二兄,這馬博之父乃公車司馬令大人,是也不是?」

舞盛就皺眉道︰「是又怎樣?」然後又警覺地追問︰「是不是你又有了什麼打算,欲要求到公車司馬令大人門下?別說為兄沒有警告你,行賄走門路之事,還是小心著點!沒得辦不成事兒,損失錢財事小,丟了我舞氏一族的臉面可就得不償失了。」

他可不願意舞威因為走門路求到公車司馬令門下,而浪費了自己好不容易才鋪墊起的良好關系網。是以,先堵住舞威的口,以便為自己留下更多回旋之余地。

舞威卻撇了撇嘴,嗤鼻道︰「切,二兄太也小看人了!我舞氏四郎君豈是那等奴顏婢膝、諂媚阿諛之小人!即便有事求到公車司馬令大人門下,我舞威也是公事公辦,絕不會與宋珞一般,事先早已備下荷包,以為孝敬!切,二兄當我舞威是那樣的人麼?」

之後,舞威又鄙夷地瞧了瞧馬博,低聲跟舞盛道︰「別以為我舞威不清楚,二兄那一點子小心機!公車司馬令大人與宮里的馬貴人乃同胞兄妹,馬貴人又是舞陽公主的母妃,二兄一心想與大公子攀比,這結交馬博嘛……就不言而喻了。不過別說我舞威沒有提醒你,有道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二兄別被這馬博打盡秋風,散盡錢財,到最後,卻落得個事與願違,那才是得不償失呢!」

一席話,只听得舞盛一雙陰沉的鳳目愈加晦暗,臉色亦愈發陰晴不定,不免疑心生暗鬼︰自己這個嫡親兄弟,平時到底是真的傻還是裝傻充愣,怎麼此刻竟然精明若斯,分析得有條有理,絲絲入扣?難道說,自己的如意盤算早已被大公子舞堯看破,然後與幾位兄弟把酒言歡時,借著酒勁給和盤托出了?

是了,就是這大公子舞堯,見不得他舞盛也如他自己一般,男尚公主!好似全天下的君子子,只有他舞堯不但學業有成,累年射策甲科高第為郎,且兩次相讓三署郎于同年,博得了好名聲不說,還春風得意,男尚公主,成了太學諸生人人艷羨的大公子!若他舞盛也男尚公主,豈不搶了他大公子的風頭?

是以,剛剛的小酌請客,只不過是舞堯趁機詆毀自己的有利場合。既盡了地主之誼,彰顯了他身為兄長的大度豪爽,又順便借著酒勁,有意無意地道出他舞盛欲要尚主的企圖。

真可謂一舉兩得,打得好盤算!

舞盛原本就陰沉的雙目,此刻愈發顯得晦暗不明,見舞威一副關心自己的樣子,不禁嗤笑道︰「行了,四弟,為兄的事兒不用你來操心,管好你自己就行!莫被人迷惑了,替人四處說道。」

這是什麼意思?

舞威眼里明顯盛著疑惑,卻還是好心提醒︰「二兄,四弟看這馬博,油腔滑調的,很不實在,二兄千萬小心了,莫被他給蒙騙了去!」

言罷,舞威緊緊了手中長槍,追趕舞瓚一行人去了。

舞盛見此,嗤之以鼻,卻又忍不住暗自嘀咕︰「也不知到底是誰的親兄弟……」

說時,到底心中黯然,臉色愈發難看。

一旁的馬博,想是看出了舞盛的心思,過來安慰道︰「舞盛兄莫要傷懷,兄友弟恭那只是理想境界,兄弟鬩牆才是世間常態!還是自己的榮華富貴要緊,親兄弟有時也幫不上忙,您說是吧?」

舞盛就暗暗翻了個白眼,月復議著︰到底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其子馬博還真是像極了公車司馬令大人!

龔一行人很快就走出太學內的市集,跟舞堯分手後,便出了太學。

于太學大門口,宋珞又駐足望了望對面的三署官署,這才與舞忠兄弟幾人一道,上馬回城。

太學弟子受博士考課,甲科高第者即為郎,為郎者便能進入這對面的三署。而五官署正對著太學大門,兩邊依次為左署和右署。三署如此明晃晃地建在太學對面,不時有原本是太學諸生,後考課為郎的黑衣郎官出入,就愈發刺激著太學內的諸生們一心向學,明經仕宦。

不過這三署郎官,每署員額只有七百余人,若要成為三署郎,須得甲科高第才行。而這太學每年一次的射策考課,取甲科者只不過僅僅四十人。

太學的博士射策考課,取甲乙丙三科,即所謂「甲科四十人為郎中,乙科二十人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依次分難易,射策者量力取策,答案無誤即為「中」。由此可見,甲科為熱門科,因為中後可以除為郎吏。

而為三署郎官,才有機會內遷高升,才能外放出宰百里。但每年歲課甲科者只有區區四十人可以進入三署,相較于洋洋三萬太學諸生,可以想見競爭之激烈殘酷。

盡管如此,各地學子仍然以各種方式,前赴後繼地擠進太學,並以自己是太學諸生為榮!因為,在士人眼中,經太學之門策試做官,是仕宦中最為榮耀之途。

如五經博士伏漢,之前本有數百弟子,卻棄尊師之位而不顧,來太學充任博士弟子,後才經太常試策,成為了一名太學學官的。

太學之魅力由此可見一斑。

這也正是太學吸引宋珞之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