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三章人才難得

方明湘听懂了他的意思,就有些好笑,沒想到他不是來面試的,而是來考校自己的,有意思!

別的自己不擅長,但是這個年輕人缺少的眼界和見識,卻是自己這個重生者最拿手的,沒理由征服不了他。

這種人有能力也有傲氣,想收服他可不容易。

但是一旦能收為已用,忠誠度絕對不是問題,就像謝國興的趙思慎,說不定比趙叔能力更強呢?

「方小姐。」章星洲掛著淡淡笑容,語氣卻有些自傲︰「你覺得我這樣的應聘者,能擔任什麼樣的職位?」

眼前的女孩子,比自己還年輕十歲,居然想跟自己談管理,這不是班門弄斧嗎?

如果她敢懷疑自己的管理能力,他一定會讓也知道,在自己面前,你就算是老板,我也會教你如何管人用人。

「就我個人的觀點,你現在已經能擔任廠長助理或者總經理助理。」方明湘沒有被他的話影響情緒,反而用大人欣賞年輕人的語氣回答。

這是她決定錄用他後,為他準備的崗位。

眼前的年輕人綜合素質不錯,卻缺少磨練,如果跟在自己後面,多接觸外面的圈子,眼界再開闊一點,管理能力肯定會上一個台階。

「為什麼嗎?」章星洲不服氣地反問。

他一直覺得自己提任總經理已經綽綽有余,沒想到她說只能擔任助理。

「因為你還缺少大局觀,這也是你以前創業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方明湘看了一眼他的名字,回答道。

在方明湘看來,當一個管理人員,有了全局眼光的時候,他才能懂得如何排兵布陣,如何量才錄用,發揮最大的戰力。

而不是像他現在這樣,太著眼于局面。

這樣的做法,就好像某個來健身的人,覺得胸肌和月復肌最重要,于是天天努力鍛煉,把每一塊肌肉都練得非常完美,但是其它肩肌和臀部肌都沒有練好,整個人就失去平衡,自然談不上美觀。

「我缺少大局觀?」章星洲臉色變得很難看,語氣也有些生硬。

他現在工作的那家工廠,老板踫到管理上的事,都會來請教他,她居然說他沒有大局觀?

「你不服氣?」方明湘笑著曲指在辦公桌上輕輕敲了敲。「那麼請問章星洲先生。你覺得一家企業哪個部門最重要?」

「自然是業務部,沒有訂單,一切都是空的。」章星洲傲然地回答。

當初因為有朋友在做生意,需要某種配件,量非常大,以前一直委托外加工,所以他才動了自己辦廠供貨的念頭。

因為不愁業務,產品技術要求也不高,工廠很快就開起來了。

如果沒有這條路子,他怎麼有勇氣自己開廠當老板?

「對企業老總來說,每個部門的重要性是一樣的。」方明湘指正道。「企業就像一台機器,任何一環出了問題,機器都無法運轉,你到現在為止,還沒搞明白這一點,所以我才覺得你需要磨練」

「你這是詭辯」章星洲一听,不客氣地嚷道。「這個道理,誰不明白?」

「我知道你明白,但是你這樣回答,說明工作時,會經常忘記。」方明湘依然很耐心。「我想提醒你的是,一個管理人員,到底是以企業老總的眼光,在管理一家企業,還是以部門主管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管理,其實一目了然。」

她繼續說道︰「你以為這個很容易,其實想做到人並不多。當你習慣用企業老總的眼光,看待企業的每一個環節時,中間發生任何問題,你都不會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是想辦法尋找問題的根源。到底哪個管理環節,失去了平衡,才會讓這樣的問題發生?」

這個道理,也是方明湘管理健身會所多年後,才悟出來的道理。

前世國外的管理大師,喜歡用人機物法畫魚骨圖,來分析質量問題,說到底,就是把問題產生的原因,通過追溯整個企業的四個環節,尋找出錯誤的根源。

所謂人,是指與產品生產相關的人的原因,操作者、檢驗員、工藝員身體狀況、技術水平、工作責任心等情況。

而機是指機器和工具。在產品生產中設備可能出現的問題,如工具、夾具磨損,機床精度降低等。

物是指物料,具體指加工用的材料的質量情況。

法就比較容易理解,是指導工作方式,操作方法。具體分解的話,包括動作速度、程序,安裝位置、次序這些細節。

後來又增加環和測量兩個環境。

環指的是工作環境,所括照明、噪聲、振動、溫度等因素。

測量指的是檢驗工具和方法。

通過這此方法,把可能產生錯誤的因素全部找到並做出預防,等于是防患于未然,這比國內企業孤立地解決問題,無疑高明得多。

國內的管理人員,缺少的就是這種全局的眼光,所以這時候在外企工作過的管理人員,就成了香饃饃,因為他們的管理思路,跟國內的管理方式,存在根本的差別。

這種情形一直要等二千年後,中國加入wto,內地與國外的交流進一步加深,而一些mba課程大量出現,國外的管理模式不再神秘。

章星洲顯然對這些一無所知,听完方明湘介紹這套理論,他很想反駁,可是他又不屑于撒謊,所以突然不知道該如何反擊了。

靜下心來想一想,方小姐提到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思路,確實比自己更先進。

現在打工的工廠,大多數時候是在擔任救火隊長,哪里出了問題,就去哪里解決,卻沒有想過查找問題的根源。

所以問題才得不到根本解決,看起來能力不錯,其實都是在重復勞動,對企業一點好處也沒有。

「你來幫我吧!」見他陷入了沉默,方明湘真誠地發出邀請。「你現在的管理能力已經陷入瓶頸了,差的是臨門一腳。只要在我這里干上幾年,整個人的管理能力,肯定會突飛猛進」

只要把他拉進自己的戰車,加上前面的俞國安,管理團隊就初具規模了。

到時開一家工廠,慢慢再培養一些基層管理人員,自己只要想一些賺錢的項目,交給他們去操作就行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