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回 耍心機朱棣探岳父 震家風妙雲斥姨娘

書接上回。

卻說壇祭之事忙碌了整整一日,馬皇後已然疲憊不堪。朱福攙著她一進坤寧宮,便趕忙招呼宮婢為她換裝。

「這冠冕壓得本宮實在難受,快摘了讓本宮好好喘口氣兒。」馬皇後朝朱福吩咐著,徑自坐在了梳妝台前。

「可是呢,這鳳冠瓖珠嵌寶的,足足有七八十兩重呢。」朱福一面說著,一面為其拔釵摘冠,「不過話兒說回來,必須是娘娘這般天生的鳳骨,才能戴得起此等貴重之物呢。」

馬皇後望著鏡中的朱福一笑,罵道︰「就你巧嘴滑舌的。這身行套,本宮一輩子不穿戴也不想它。」

朱福忙低聲道︰「娘娘,可別這麼說,皇上听了會不悅的。」

「我這兒也就是跟你絮叨兩句,何故讓他听見?」馬皇後笑著,不覺捶打起酸疼的膝蓋。

朱福見了,說︰「想是娘娘這腿腳又該浮腫了,一會兒小的端盆熱水來給您泡泡腳吧。」

馬皇後抬手道︰「入寢前再說吧,想必那人物說話就該來了。」

朱福問︰「娘娘確定?」

馬皇後一嘆︰「知子莫若母。即便他非本宮所生。」

……

再說另一頭,皇宮西五所四致寶邸,棣儀堂。

此處是燕王朱棣的住所。規格並無絲毫宏庭之氣,有的只是庭花簇現,青竹掩映,廊檐下堂燕婉轉,門庭中檀香冉冉全然一派雅士幽居之象。

卻說那正堂,一派書齋陳設。正對堂門的牆上懸著一幅妙筆丹青,上頭繪的是半頃荷塘,塘邊翠竹斜,磯石層疊。而此畫兩側各縱一聯,聯上寫的是︰

隱足千竹同根生,

藏藕雙蓮並蒂結。

舉目望去,又見那畫的上方高懸一幅橫批,與那對聯皆為當朝隸篆大家俞和的真跡。且說那匾中書得四字︰棣華增映。乃為手足情深之義。

這便是燕王朱棣精心為自個兒布置的養心之所,犄角旮旯頗見匠心。

此時的他已進弱冠之年,正是英姿勃發的時候。乍看其容貌︰鬢若刀削,面如石刻,眉若濃墨,目如星河,頰若山嵐,鼻如玉琢;細看其風骨︰網巾罩頭冠當頂,神若潛龍氣自英。錦衫道袍加身來,形同坐虎自生風。

但說這會子,他正悠然坐在畫下一張紫檀木案旁,眼含一絲莫名的得意之色,一只手揭開面前一盞燻香銅爐的蓋子,將另一只手上一張說話就要燃盡的箋紙捻轉著丟了進去。剛將那蓋子扣上,堂門外就跨進來一個二十郎當歲的侍衛。

那人身高八尺,身形健碩,骨子里透著一股憨勁兒。其名「金釗」,乃是朱棣的貼身侍從。

金釗一進門便拱手稟告︰「王爺,依您的吩咐,小的都已準備妥帖。」

「好。」朱棣起身,背著手緩緩踱至門前,面朝院落,背對著金釗略作思忖,「稍後去王妃那里知會一聲,就說本王知她思父心切,今晚將陪其回府省親。」

金釗听這般吩咐,頓顯一臉猴急地問道︰「那……小的是否知會堂下眾婢提前打點行裝?」

「打點行裝做甚?」朱棣目現不悅,因此語氣射出一股子陰邪,「想讓人察覺本王早已得知將去就藩的風聲不成?」

「這……」金釗納首,窺視其步子輾轉而來。

朱棣踱至其身旁,俯來,一面挑起眉頭盯向院落,一面在他耳邊陰沉私語︰「父皇尚未下旨,這般猴急豈不露了馬腳?」

金釗側目,徹道滿心疑惑︰「可若今晚就前往魏國公府,豈不更令人起疑王爺用心?」

「我說你,就是個榆木腦袋。」朱棣一面沉聲罵道,一面挺起胸膛仰起頭,「急往魏國公府的是思父心切的王妃,本王只是陪同。」說著,又重重拍打兩下金釗的肩膀,「正因不知將去就藩之事,怕與魏國公再度久別,才更應前往一見。」轉身又饒有深意地借引了李義山的一席詩句,「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看探……」

以金釗的腦子,一時半會兒還真難想清楚那話里究竟轉著多少彎彎繞。然其卻深信,眼前這位主子的城府,絕對如龍潭虎穴一般深不可測。于是,他忙應承道︰「王爺深意屬下雖是難懂,但屬下定會謹慎行事。」

朱棣笑道︰「不懂就對了。」說著,又搭其肩頭說笑,「不懂就更要塞嚴這葫蘆嘴,莫被你那婆娘撬開了口子。」

金釗頭傻笑,道︰「王爺放心,屬下這嘴巴嚴著呢。」

「你此番隨本王遠赴北平,不知何日才能回來一趟。」朱棣說著,打袖袋里掏出一張銀票塞入金釗懷中,「臨行前回去將妻兒安排妥帖,這是本王給你那青磬小兒的一點心意。」

「這……」金釗遲疑。

「痛快收著,別掃了本王的興。」金釗心懷感激,收了銀票。但聞朱棣說了下話,「我那岳丈向來好茶。你且去將那扶桑僧使道幸所獻玉露和陸羽的《茶經》手稿取來,本王今日當派上用場了。」

「是。屬下這就去取。」金釗說著欲出門去,又被朱棣喚住。

「慢著,稍後到坤寧門外候著便是。本王得攜王妃先去母後那兒知會一聲,免得她老人家疑心。」

……

個把時辰後,魏國公府新邸。

偌大個深院勝似皇家御園,初見此境令人瞠目結舌。但見方圓數十丈內,俱被粉牆黛瓦相圍,入得院來再瞧,只見曲徑回廊處,花木競相映;斗拱垂燈里,軒窗對月明。這頭是假山堆秀長流水,那方看雕欄盡頭麒麟臥。不必說紅門影壁知多少,抬望眼星閣小樓一座座。

此刻,徐達正率家眷跪于院中一處名為「籟爽風清」的堂門外恭听慶童宣旨。其左右伴跪著兩個錦衣男童。一個十歲有余,頭上綰著兩個總角,乃其長子徐允恭;一個未滿十歲,頭上梳著兩個垂髫,乃其次子徐膺緒。而這父子三人身後還隨跪著徐達的兩位夫人,左邊的三十來歲,頭點珠翠,發間插著金珠步搖,身穿大紅真絲纏枝紋樣的提花大衫,肩搭青色蹙金繡雲霞翟紋的霞帔,這便是徐達偏妻謝氏;且說其左邊還伴跪一女,年方五六歲,頭梳蝶扣雙掛髻,間綴嵌金玉珠花,乃其為徐達所生之次女徐妙清;而其右邊是一個二十六七的孕婦,頭挽雲髻,腦後插著雀屏梳篦,身上內著水藍色錦緞襦裙,外套玫紅色繡金提花褙子,此為徐達下妻孫氏。孫氏之右,又伴跪著一個與妙清年歲相仿的小兒,桃心頭,左右各梳兩個抓髻,頸上套著白玉金墜長命鎖,此童是徐達四子徐增壽。

這些人身後,便是徐府管家、婆子、丫鬟、丁僕等人,男女老少,不下百人之眾。他們雖是僕人,然而其穿戴卻個個不同尋常人家。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魏國公徐達伴朕多年,忠君愛國,勛績卓著數年來,代朕為大明廓江漢,興淮楚,築長城,驅賊虜,電掃西浙,聲震五夷……回顧其累累大功,朕心甚慰!雖徐卿非功利之輩,然朕常念其多年來未有寧居,故命工部建此新邸賜與徐卿,願卿與眾家眷共享和樂。此外,為旺徐門香火,皇後有意納徐府三夫人霍加氏為義妹,賜漢家姓賈氏,今遣皇後貼身宮婢洪嫣服侍左右,望徐氏一門多育忠良之後。欽此!大明洪武一十三年五月初九。」

徐達率眾家眷叩首謝了皇恩,起身接過聖旨朝後遞給了謝氏。

「請慶公公進去喝碗茶。」徐達將慶童望廳內相讓道。

慶童望向徐達時,竟無意瞧見他身後的謝氏正氣哼哼地捧著聖旨詳看端地,便似笑非笑地打恭推辭︰「多謝魏國公美意,老奴還得回去復旨,得空再來叨擾。」

「好說。公公慢走。」徐達說著便欲相送。

慶童忙道︰「國公止步。」

徐達拱手作別,一面目送,一面又喚︰「徐棠,代我送送慶公公。」

這徐棠是個五十上下的小老頭兒,乃為徐府的管家。他得令後,忙上前代主送客。

卻說徐達目送慶童出了府門,又望眾宮使上馬離去,便朝眾家丁中道︰「鳶兒,給洪嫣姑娘安排下住處。」

「是。」那人應聲時,已迎上前來。但見其乃是個十六七歲的丫頭,人如其名,通身的伶俐氣兒。她本是徐棠之女,徐達次女徐妙清的貼身侍婢。但說她一到洪嫣身邊,便立馬笑盈盈地牽過她的袖邊兒道︰「洪嫣姐姐,隨我來吧。」

洪嫣乃是宮中侍婢,自然深知各中規矩,她欠身朝幾個主子施了禮後,方隨鳶兒朝西邊一個名為「竹林院」的月亮門去了。

再看那謝氏似乎還沒回過神兒來,眼睜睜地盯著洪嫣背影離去竟不知作何言語。此時,但看謝氏氣色,絕非等閑之人。為此,作者特作一首《八寶妝繪題徐二房》,簡話其風︰

熊心虎膽目生芒。吊喪眉(1)、掃福堂(2)。雖有金玉質,怎奈腴(3),橫亙園倉(4)?

道是鷹鷂嫉鳳凰(5)。動生風,俯如狼。陰晴本無常,八寶錚錚,贅瀆皮囊!(6)

徐達去時,她正轉身欲問各種因由。然徐達早就料定謝氏之舉,故已攜著孫氏與眾子女入了籟爽風清堂。于是她頓如個跳澗猛虎一般追進堂去,硬是將其女妙清拋在了外頭。

她一進門,便握著那聖旨,指向徐達鼻子質問︰「徐天德,說說這是怎麼一檔子事!」

見其咆哮,眾子女頓如驚兔一般躲向了孫氏身後。而孫氏則一手捂著說話就要臨盆的肚子,另一只手掩著幾個膽怯的孩子。但說孫氏身雖有孕,卻難潛風韻。且看作者一支《樂中悲繪題徐三室》以表其容︰

紅顏秀,更比飛燕瘦。縱如今身懷六甲嬌容依舊!嘆韶年怯故捻入春心眉頭(7),淺笑間翹睫忽閃,月目星眸。

好一似桃葉渡頭妾風流(8),躕默默恰入蘭舟,意綿綿似水悠悠。輕撩個紅酥手若上西樓,再提個錦裙衣袖,筋骨酥透。

卻道紅塵里難尋敵手,悲喜猜不透。

見謝氏潑皮撒地,孫氏探前一步,欲替徐達辯解︰「姐姐,莫要嗔怪相公,看把孩兒們都嚇著了……」

「賤貨閉嘴!」那孫氏話音未落,就迎面招來謝氏一計耳光。這一巴掌,頓時驚得幾個孩子放聲大哭。可那謝氏全然不顧身為人母的儀容,瞪著胡牛一般的眼珠子指著孫氏的腦門子破口大罵,「都是你這般賤金溝,翻著花兒地抖落腥臊氣!」

她這一番舉動,著實惹惱了徐達,但見他滿臉漲紅,朝謝氏怒斥︰「潑婦,住口!」

誰曾想他這一喝非但沒有壓住謝氏氣焰,反倒激得她越發猖狂了起來。只見那雙本就虎視的眼楮當即瞠作兩顆粽子,掐起腰來朝著徐達譏諷道︰「怎麼著?徐大將軍,魏國公大人……」她罵著,一根指頭卻從徐達的鼻子劃向了孫氏的腦門,「先前跨了這野馬,眨巴眼兒的工夫又牽回一匹胡馬,難不成今兒是想生吞了我這老馬不成?你別忘了,我爹是怎麼死的?我那可憐的添福又是怎麼死的?」

「你……」徐達本已怒不可遏,但听她接連抬出一老一少出兩個死人來助陣,竟一時沒了骨氣。

「放肆!」

這聲音打門外傳來。來者是個女眷,身材高挑猶如青蓮玉立,面如潤玉更似芙蓉待放,兩道修眉一雙明月眸,兩片紅唇酒靨兒各一頭。她頭戴九四鳳冠,身穿緋雲繡鳳大衫,一條彩鳳霞帔繞肩而來,扣著金墜向下垂去此人便是徐達長女、燕王妃徐妙雲。另觀作者一首《醉紅妝繪題徐妙雲》再表此時風韻︰

妝點紅梅眉若蘭(9),顏如月、九秋寒(10)。

水目星光滿微瀾,如夢澤(11)、撫輕彈。

恍若畫中羲和姊(12),餃翠寶、索金環。

步碾瀧濤已近前(13),動火鳳、止青鸞(14)。

此人跨進門時,右手還牽著哽咽的小妙清。

應知此番朱棣本已相伴而來,只因听見堂屋里的吵罵,又礙于岳父的顏面,便遠遠地退避了出去。

見燕王妃進門,徐輝祖和徐膺緒立馬連呼帶喚地奔過去抱住長姐。卻說這燕王妃被三個弟弟妹妹簇擁著來到孫氏面前,刻意先朝其喚了聲「三姨娘」這明擺著是在告訴謝氏︰別拿自個兒當正房。在她眼里,其不過就是個狗尾續貂的偏妻而已。而在她心里,她那已故的生母張氏才是這府中真正的女主人。

見燕王妃這般禮遇,孫氏忙朝其欠身回禮,抬頭時兩眼淚珠子啪嗒就掉了下來,那樣子猶如海棠沐雨,伶仃滿目,楚楚可憐。

「勞煩三姨娘將諸位弟弟妹妹帶去好生安頓。」燕王妃一面拈著帕子為其拭淚,一面說道。

孫氏很識大體地點了頭,隨後牽大帶小地踱出了堂門。

見他們離去,燕王妃轉身朝徐達欠身施禮道︰「妙雲見過父親。」說著,又將其扶到了案旁的主位落座。回頭時,見謝氏肉 子一般杵在那兒,便緩緩繞著她一通質問,「妙雲敢問二姨娘,尚可知這府中的主子是誰?」

「我……」謝氏這一個字剛一出口,就被燕王妃懟了回去。

「方才,我分明听見你血口質問你家父謝再興死因卻不知你可曾想過,當年你父因叛國大罪招致滿門被誅,而你為何還能苟活至今?」听到此處,謝氏臉色大變,然而燕王妃並未就此松口。「不止于此,你還翻騰出添福的早夭來弄是非,本宮倒是要好好問問你,八年前我與允恭的生母,這府中的女主人張氏又是因誰而死?」

「這……」經這一問,謝氏頓時張口結舌,不知如何答對。

「這如何?」燕王妃怒指立足之地,「這里至今還能容你棲身;這里並無人欺得你苟延殘喘;這里尚能給你錦衣玉食在這世上,有四種可悲的蠢女人。一者,身在福中不知福;二者得隴望蜀不知足;三者東施效顰不知丑;四者輕人賤己不知恥……今日在本宮看來,這四者,二姨娘您是都佔全了。」

「你!」謝氏氣得差點背過氣去。

可燕王妃卻湊近身來,蹭著她耳根低聲說道︰「別以為揪住了別人幾根寒毛,就可以牽著人家鼻子走。縫上嘴巴,才是保全之道!」

燕王妃那話先是別住了她的舌頭,後又塞住了她的聲門,直憋得一股怒氣在她肺管里一通亂躥,末了卻只能生生擠進腸子里。

可憐謝氏,只得一面憋憋屈屈地捂起心窩子,一面以帕子半遮窘相,欲作離去。

「站住!」燕王妃一面喝著,一面打袖中掏出一錦冊來,隔空丟給謝氏,「這是皇後娘娘著命本宮編撰的《內訓》。二姨娘不是常暗中自比皇家女人嗎?把它拿回去細細看著,好生學著該如何做個女人。免得山雞妒鳳,反成麻雀!」

別說,這謝氏倒也算有些骨氣只見她當即將那《內訓》狠摔在地,隨即吭吭嘰嘰奪門而去。氣得徐達一臉無奈地朝那背影指指點點,搖頭嘆息。

燕王妃則不緊不慢地拾起那錦冊,來至徐達面前,賠禮道︰「父親,女兒失禮了。」

徐達只得搖頭擺手,不知該說些什麼。

說來也是時候,這檔口,竟听聞有人在門外興沖沖地喚著「岳父」,徐達抬眼望去時,只見朱棣已然跨進門來,後頭還跟著金釗。

「小婿拜見岳父大人。」朱棣近前揖手便拜,對于方才見聞,全然一副一無所知的樣子。

徐達見其相見竟這般殷勤,又暗揣了剛才那令人蒙羞的情形,各種難堪實在令其難以振奮,只得強顏歡笑地起身相迎。

可這不迎則罷,一迎之間著實令徐達滿眼詫異。

「這……?」徐達朝朱棣的錦袍指去。所指之處竟開了個寸把長的口子,周邊還沾著塵土和草屑。見此情形,徐達倍顯急切,「難道是招了歹人不成?」

朱棣當即搖頭擺手,故作一臉憨笑,道︰「岳父莫急,並非如此。」他說著,竟指向身後的金釗,一通大大咧咧地笑罵,「都怪這奴才驚了本王坐騎,以致本王不慎打上頭……」言至于此,他搖頭一聲嘆息,刻意擺出一副不堪細言的苦笑來。

徐達一面上上下下一番細看,一面關問︰「可有傷到筋骨?」

朱棣順勢扶過徐達,一派孝子模樣︰「岳父不必擔心,小婿這筋骨結實著呢。」說著,便請其入座。

再說金釗听朱棣那般說辭,倒也十分配合。見徐達剛剛坐定,他便撲通跪地,叩首請罪︰「都怪屬下一時大意,差點兒傷了王爺,請國公與王妃治罪。」

燕王妃打量了一眼金釗,又瞄了一眼朱棣。心中暗想這主僕二人一唱一和,演得倒也入木三分。然而這出戲總得適時收場不是?于是,她便接了金釗話頭,故以冷語圓場︰「幸得王爺並無大礙,否則,看本宮不拆了你的骨頭!」

金釗作態求饒︰「屬下知錯!屬下知錯!」

燕王妃橫眉豎目一甩手,道︰「回頭自個兒領板子去吧。」

金釗借坡下驢,忙謝了罪,起身將帶來的禮盒放在案上,又對徐達與朱棣打恭致歉。見徐達略帶煩意地朝門外撩手,便立馬皮笑肉不笑地溜了出去。

這時,燕王妃瞟了一眼朱棣,酒靨里半含一絲隱匿的笑意,悠著帕子朝朱棣踱去,一邊俯子輕拭其錦袍上的污漬,一邊道︰「此事說來,也不能全怪人家金侍衛。」她說著,目光已轉向了徐達,後頭的話倒頗耐人尋味,「父親有所不知,燕王近來得了匹怪馬,會听著動靜施進退。」

「哦?……」徐達听著倒覺新奇。

燕王妃眉眼里漸顯一絲調笑︰「這馬兒朝前走自然穩當,可要是冷不丁兒地朝後退可就沒準兒了。您這女婿便又是個事事沒譜兒的愣頭王爺,這會子,沒把他摔個頭長犄角就算萬幸了。」言到此處,竟仰望朱棣,嚶嚶地笑了起來。

徐達壓著笑意道︰「噯……你這丫頭,真是沒規矩。」

朱棣卻順勢扶起燕王妃,故顯濃情蜜意,轉頭朝徐達笑說︰「岳父焉能不知她這利嘴?素日里閑來無事,就會拿小婿逗殼子取樂。」

徐達故以慈容陪笑︰「我看都是被你寵壞了。」

朱棣佯作憨然,搔首皺眉道︰「普天下就這一件瑰寶,幸被小婿得了,若不寵著豈不虧心?」

燕王妃羞答罵俏︰「你呀,就是個糖捏的舌頭蜜泡的嘴。」笑著,自顧來到徐達面前,「父親,你翁婿二人且先敘著,我去三姨娘那兒瞧瞧。幾日不見弟弟妹妹,就著實想得慌。」

徐達欣然笑應︰「去吧。」隨即,又朝門外呼喚,「徐棠……」徐棠聞喚進門,那頭打著恭,這頭就做了交待,「帶燕王妃去北園逐月樓。」

「是。」徐棠應了諾,便引了燕王妃出門。

「棠叔,你且先行一步。」燕王妃前腳剛邁出堂門,就轉頭朝門旁的金釗低聲吩咐︰「將本宮準備的東西送到北園逐月樓來。」

「是。」

金釗說著欲行離去,又被燕王妃喚住︰「等等。轎子里還有個官皮箱,你且一並取來,隔些時候再送到二夫人處就說那是宮里賞的。」

「是。」金釗離去。燕王妃略作沉吟,自顧步下門前石階,隨徐棠而去。

卻說見燕王妃離去,朱棣便在徐達的招呼下于條案另一端落了座。

「岳父,近來身骨可好?」

徐達應說︰「戎馬之人,自是百病難侵,甚好。」因意識到招待欠周,他又揚聲朝堂外喚來一位侍女,並吩咐上茶。

那侍女正欲離開時,卻被朱棣喚住。

「小婿日前得了一罐扶桑‘玉露’,這兩日正欲托人給岳父捎到北平去,不曾想岳父今日竟已回京。倒也算小婿有些口福,今天就沾岳父的光嘗嘗此物如何?」朱棣說著,已起身打開了案上的錦盒。只見那盒中裝的是︰青青素素一泥罐,平平整整一本經。

眼見那二物,徐達欣然一笑,可那笑中卻隱匿著一絲莫名之意。心中略作思量便起了身,說道︰「好,今日咱就嘗嘗這倭國之物。」隨即,又向門外引道,「西園有個竹林院,甚為清幽雅致,就到那兒去如何?」

朱棣喜形于色,道︰「好。」說著,便命那侍婢取了錦盒。

而徐達卻轉頭對侍婢吩咐︰「去請洪嫣姑娘來侍茶。」

欲知後事如何,但听下回分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