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佟氏忙迎上去問詳情,端寧喘了口氣,接過二嫫遞來的茶,喝了幾口,才說道︰「那是京里的黃馬褂欽差,來傳旨說臘月里皇上和太皇太後要到奉天來祭拜祖宗。听說是太皇太後的意思,時間有些緊,府尹大人一接了旨,就派人召集全城官員來商量此事。欽差大人就在衙門里住著,因此才有那許多衛兵守護。」

佟氏急問︰「消息可靠麼?」端寧點頭︰「可靠,我在韋倫先生那里認得的幾位朋友里頭,有幾位是各王府里的小世子小王孫,消息是其中一位告訴我的,听說他們早幾日已經得了風聲,只是今日才有了準信兒。額娘不必慌張,阿瑪當是被府尹大人召去商量接駕的事兒了,沒事的。」

佟氏這才松了口氣,招呼眾人各自回去干活︰「爺只怕不久就要來家,都去準備晚飯去。春杏去煮姜湯,燒開水,預備爺回來洗腳。虎子去告訴阿松一聲,叫他別擔心,今晚就在咱家里吃飯。老伍頭趕了車到衙門前候著接人,把馬三兒換回來。小梅替少爺換衣裳去,瞧這一身水,也不知是汗還是雪。」各人四散,端寧也笑著跟小梅回房去了。

因天色太晚,佟氏就讓家里眾人先吃了飯,然後留著飯菜在廚房里熱著,等張保回家吃。後來因為時間太晚,就決定自己一個人在正房里等待丈夫,讓淑寧和端寧都先回去睡,兩個孩子都不願意,硬是陪著她一齊等,倒讓她十分欣慰。

張保直到一更天才回來,進門就喊餓了,蘇先生跟在後頭,對佟氏行了一禮,沒有說什麼,也有幾分憔悴樣。佟氏忙叫人端了熱飯上來,兩人忙忙地吃了,又喝了一碗熱茶下去,才端坐好了說話。端寧見沒什麼事,就先拉著妹妹告罪下去了。

張保坐定了說話,道︰「據說是太皇太後臨時起意,皇上也有這個意思,這兩年跟老毛子打仗,都贏了,又開拓了疆土,皇上決定要來奉天祭祀,稟告列祖列宗,本來是明年的事,但太皇太後不知怎麼的,提議道不如干脆來這里過年,因此才急急忙忙叫人來傳旨。說起來聖駕已經有好幾年沒到奉天來了,太皇太後上次來,還是京旗回屯之前兩年的事。如今府衙里這一撥排得上號的官員,都是沒接過駕的。」

蘇先生道︰「的確,沒有經驗倒也罷了,畢竟經過這種陣仗的人到底不多,只是時間太緊,如今已進了臘月,聖駕十多天後就要來了,城里什麼都沒準備呢。老皇宮里雖說有人打掃照料,畢竟已丟空許久,如果有要修繕的地方,不知道能不能趕得及。而且聖旨里說這次是臨時起意,因此不許花費過多,一切從簡即可。只是對咱奉天府的人來說,怎麼可能真的從簡呢?」

張保點點頭︰「不錯,只能做出從簡的樣子來,但實際上應該有的還是得有。」他轉過頭來對佟氏說︰「接著這個月只怕我天天都得晚歸,還請夫人不必擔心,盡管照料好家里,日間送些點心衣物到衙門去,只怕忙起來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呢。」

佟氏忙道︰「夫君放心,家里一切有我。」張保點點頭。

蘇先生繼續道︰「今日大人在內商量許久,我不得入內,不知具體情形,但听說就是接駕的安排商量不定?」

張保說︰「是,要花費少又要排場大,不是一件易事。大家商量許久,也沒定出個章程來。只是聖駕要來,就絕不能讓城里出現凍死餓死的人,幸而去年有過經驗,今年又準備得早,現在那些貧民都過得還好,城里百姓都還稱得上是安居樂業。」

佟氏插嘴道︰「今兒京里來人傳旨時,因衙門里沒傳出消息來,外頭有些亂,流言四起,听說還有人借機鬧事的。」

張保道︰「我已听說了,這事兒府尹大人自會決斷,只怕會關上幾個人,免得聖駕到了以後出事。」

蘇先生說︰「現如今還沒定出接駕的安排,但時不我待,還是先做些準備才好。」

張保點頭︰「已經有人提出來了,明兒一早,就安排人去打掃街道、清理路上的積雪。聖駕入城經過的街道,兩邊民房都要整修一番,里頭住的人要一一排查,務必提防有人驚擾聖駕。宮里的整修自有那里的總管負責,來傳旨的欽差大人,也會暫時住在府衙里以便監督。秦同知已經安排了花兒匠在宮里栽種花草。只是這樣的季節,只怕也開得不好。」

蘇先生安慰他︰「這是人力所不能為之處,大人不必擔憂,想來皇上也不會因為這點事而怪罪奉天府官的。」

張保也知道這個道理,兩人繼續商量了一陣,實在掌不住了,才各自回屋休息。

佟氏備好熱水給張保洗臉洗澡,趁著他迷糊著還算清醒的時候,問他︰「今年送回京里的年禮怎麼辦?本來已經置辦了一些了,只是恐怕不會有什麼心思去理會這些,但若送得不夠好,又怕家里責怪。」

張保強睜著眼,道︰「他們今年發了財了,不會在意我們這一點子年禮。上次不是有人送了些百年人參來嗎?拿幾株來,連著你之前準備的東西,明後天就先安排人送回去吧,叫他們捎封信,說今年咱們要接駕,疏了禮數,叫他們別見怪就是了。」他已經累了一天,都快睜不開眼了,說完就爬上chuang睡死了。

佟氏無奈,只好小聲叫人收拾了水盆面巾,也睡了。

第二天開始,張保就每天早出晚歸,在衙門里忙個不停,有時甚至留在那里過夜。佟氏執掌家事,諸事都照應妥當,讓張保很是安心。至于年禮的事,佟氏不敢真照著張保說的那樣,隨便安排些東西送去,除了四枝兩三百年的人參,也按往年舊例裝了兩車風羊風雞風兔,又添了一車上好的綢緞面料,打了些精致的金首飾,並著二三十顆珠場出的珍珠,統統裝了車。今年她派馬三兒和小梅夫妻為代表,再雇了幾個可靠熟悉的車夫,早早打發回京去了。長福與二嫫兩個,今年就留在奉天幫她料理家務。

丈夫在衙門里拼搏,佟氏也時不時的給他送些吃食衣物,有時也會送些點心給丈夫衙門里的同僚一同享用,開展一些小小的公關工作。雖然只是小事,但還是為張保贏得不少他人的好感。相比于老婆不會做人的「老好人」秦同知,張保這位「老好人」的形象更深入人心,上司也覺得他會做人,是可塑之材。

端寧臘月初八要進行新年停課前的最後一次大考,天天在家里自己讀書溫習。淑寧不便打攪他,有時便覺得無聊,有一日,忽地看見院子一角堆著的有些融化變形的冰燈,才想起做好後就沒玩過它們。那日做好冰燈以後,本來打算當天晚上就點蠟燭玩的,可是為著京中傳旨的事,全家人都緊張了大半天,哪里還有閑心記得它?

淑寧連忙召來虎子和阿松幫忙,把幾盞冰燈搬出來,在院子里擺好,重新雕好造型,又找了幾根蠟燭,準備天一黑就點起來,好好欣賞一下「冰雪世界」的景致(雖然只有寥寥無幾的四五盞)。

晚上點起冰燈的時候,幾個孩子都聚在院子里看,連一直在房中苦讀的端寧也來湊熱鬧了。冰中的燭火之光若隱若現,隔著幾種顏色的冰塊透出來,映得院中如夢似幻。人人都贊嘆不已,幾個下人都丟下了手中的活,擠在院子邊上看。佟氏很高興,忙對淑寧說道︰「別熄了蠟火,就讓它們這樣點上,你阿瑪整日辛苦,回來看見一定很高興,也叫他樂呵樂呵。」淑寧就應了,二嫫還找出一包新的蠟燭來,預備給他們續著點。

五彩的光芒映照在夜空中,還驚動了幾家鄰居,有些小孩子頑皮,甚至伸手去模,有的被大人打掉手,轉眼那大人就自個兒模上來了;有的暗地里拉著淑寧家的下人打听,想著自己也弄一兩個,也有的一邊看燈,一邊圍著佟氏說著閑話。佟氏起初還很高興,自覺很體面,只是後來人一多,她就煩了,略寒暄幾句,就把人都打發走,那些人邊走還邊盯著冰燈瞧個不停。

張保回來時,一進門就看見那色彩繽紛的冰燈,十分驚異,叫了人來問,才知是幾個孩子做出來的東西,便笑呵呵地仔細欣賞。跟在他後頭的蘇先生在听了緣故之後,卻低頭不語。直到吃過飯,他坐在書房里,端著茶喝了幾口,才對張保說話道︰「說來大人莫笑話,這還是學生頭一回見冰燈。從前曾讀過傅青主的詩,叫《冷雲齋冰燈詩》,也曾想過不知這冰燈是什麼模樣,難道冰里真的能點火,而冰又不會化麼?今天算是見識了。」

「哦?」張保說道,「原來以前曾有人以冰燈為題寫過詩?卻不知這位傅青主是什麼人物?」

「其實除了傅青主,蘄州顧赤方也曾在詩中寫過冰燈,不過知道這東西的人的確不多。方才學生所說的那位傅青主,其實本名是傅山,字青主,世稱僑黃先生,是我們山西人。他學問極好,詩畫雙絕,最難得的,是打得一手好拳。他曾經開館授徒,學生小時候也曾練過幾招,只是通忘了。難道大人沒听說過山西的‘傅拳’麼?」

「原來是他?據說過他愛在醉酒時打拳,所以又有人叫他的拳法做「醉拳」,是不是?听說前幾年去世了?」

「是,他家舉喪時,學生還曾去燒過香,家父生前極愛他的畫,還收藏了幾幅,只是如今……」蘇先生見張保很有興趣的樣子,才驚覺自己已經走了題︰「咳,其實學生想說的不是這個,學生想說,這冰燈似乎做起來不難,而且所費甚少,又煞是好看,不知大人對此有什麼想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