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八十二章 新朝改制

秦以左為尊,可自從昌平君叛國,左丞相一職便始終空缺。

而此番在冀闕大殿上,百官則以右丞相王綰為首,齊齊諫言︰

「天下初定,燕、齊、楚地偏遠廣袤,若不設置藩王,恐怕難以安定。臣等懇請陛下分封各位公子為王,執掌各地之權。」

梁兒默默坐在趙政身後。

想不到她許久沒有入冀闕,今日一來,便遇上了這麼關鍵的話題。

廢分封,立郡縣……

趙政正襟端坐于皇位,長眉入鬢,鳳眸微凜,面上毫無起伏,幽幽問道︰

「你們都認為應當如此嗎?」

看眾卿遲遲無人反駁,他面色微沉,正要開口,卻見李斯忽然起身上前,施禮道︰

「陛下,周朝分封了眾多同姓子弟,可這些人的後代卻與周逐漸疏遠,諸侯之間亦是如同仇人一樣相互攻伐,到了最後就連周天子也無法制止。如今海內設郡縣,各地皆掌控在陛下一人之手,而各位公子和功臣,則可以以國家收得的賦稅依次重賞,如此便足以治國。令天下不生異心,才是獲得安寧的方法。而設置諸侯,雖短期內甚有成效,但卻很容易成為日後的隱患。」

聞言,趙政暗自放下了心,這朝中終于還算有一個能與他所想不謀而合的。

他仍舊面上無波,眸深如潭,淡聲道︰

「天下間幾百年來征伐無休,百姓苦難不止,皆是因為周王朝當初分封了諸侯。儀仗宗廟庇佑,我大秦終令天下初定,若在此時再立藩國,便又會挑起戰事。屆時想要尋求安樂寧和,豈不更難?還是廷尉所言有理。」

殿中眾人方才恍然大悟,連連點頭。

梁兒斂頭挑唇,暗嘆趙政和李斯二人都可謂是當世奇人。

他們沒有信仰,無懼鬼神。

他們從不循規蹈矩,亦不人雲亦雲,更不抄襲歷史。

天下初定,關于如何治理如此大面積的國家,所有人都覺得理應效仿當年的周王朝,可唯獨趙政和李斯的想法不同。

所謂亂世出雄才。

春秋戰國幾百年,有才學者千萬,但如他們兩人這般能做到始終獨樹一幟的,卻是屈指可數。

幸而,趙政能遇到如李斯這般同他一樣思想超前的臣子,否則為君路上,他定會孤寂非常。

而李斯所想幾乎條條都相悖于這古代的常理,若非有趙政這般開明不俗的君主,恐怕亦會一輩子都是當初那個小小的郎官,永無出頭之日。

趙政為君向來勤政多疑,所以對于政務,他事無巨細,都要一一親自過問才會放心。

而這段時間里,天下剛剛一統,有太多細碎的問題需要處理,趙政便較從前更加勞累了,每日要批閱的竹簡堆起來甚至遠遠超過了一人的高度。

迄今為止,他已是連續近十天幾乎沒有怎麼睡過覺了。

夜已深,燭火通明的昭陽殿中寂靜非常,能听到的只有卷卷竹簡開開合合和頻頻書寫的聲音。

梁兒雙手端著剛做好的琉璃糕輕聲入內,抬眸間,只見得高高的皇位之上,那個于她而言等同天地的男子依舊一絲不苟的埋頭于文書之間。

雖已萬般疲乏,卻仍舊坐得筆直,龍章鳳姿,氣度非凡。

梁兒心尖一緊,痴慕間又夾雜著心疼。

她舉步走至趙政身側坐下。

趙政並未抬頭看她,可那始終對著竹簡、冷峻如冰的面上卻幾不可查的露出了一絲淡淡的笑意。

趙政政事繁忙,頃刻也不可耽擱。

梁兒不忍打擾他,也未說話,就靜靜的陪在他的身邊,幫他翻翻書簡,或者時不時喂他吃上一小塊糕點,給他遞上一碗甜漿。

如此陪伴,便就足矣。

又過了兩日,梁兒見趙政愈發憔悴,心中便也更加不忍。

她視線下意識的落在了趙政正在書寫的竹簡上,見他每寫一個字都要耗費不少的時間,心中忽然一動,想到了史書中秦始皇在文字上的政策,便啟齒道︰

「大篆字體形態復雜,書寫之時極為耗時,若是能令其精簡些,定會將批閱公文的速度提升很多。」

趙政筆下一頓,終是抬眸,看向梁兒時,那對狹長的鳳眸華光隱現。

「你怎得這般聰慧?」

他伸手輕輕刮了一下梁兒挺翹的鼻尖,唇角勾起的弧度好看得令人著迷。

引得梁兒又是一陣沉醉。

「來人!即刻傳召廷尉李斯覲見!」

趙政一聲令下,即便現下已入丑時,李斯仍未磨蹭半分,沒過多久便衣冠楚楚的出現在了昭陽殿中。

趙政坐于案前,雙手覆于膝上,薄唇輕啟︰

「方才梁兒一言提醒了朕。大篆字筆畫繁雜,書寫緩慢,大大降低了處理公文的效率,而過去七國的文字也幾乎全都不盡相同,各地相互通信傳書十分不便,如今天下既已一統,不如借此將秦國篆字修改精簡,傳于天下,統一文字。」

李斯一震,瞬覺大贊,附和道︰

「陛下英明,如此,也可更加鞏固對昔日六國之地的治理。」

趙政頷首,淡聲道︰

「嗯。李斯,此事朕就交由你去辦,越快越好。」

「臣領命。」

李斯效率極高,沒過多久便將此事辦得妥妥帖帖,在大篆的基礎上去繁就簡,開闢出了一種新的字體,名為小篆。

為推廣這種新興字體,趙政讓朝中刀筆文法最好、字寫得最漂亮的李斯、趙高、胡毋敬三人分別作了《倉頡篇》七章,《爰歷篇》六章,和《博學篇》七章。

又將這三部字書作為臨摹範本,發放到各個地區,讓當地官員監督各個階層學習。

然而沒過幾日,李斯又為趙政帶來了另一種新的字體。

當梁兒為趙政一一翻開李斯呈上的足有三千字的竹簡時,她的眼中不自覺的亮了亮。

原來,讓李斯這般興沖沖送來的字體不是別的,正是令後世耳熟能詳的「隸書」。

趙政一見之下大為驚嘆,竟一時難掩心中喜意,語帶激動的道︰

「此字形態竟是完全打破了篆書屈曲回環的形式結構,簡單易寫又美觀規整,真是妙啊!此為何人所作?」

李斯微微傾身,恭敬道︰

「回陛下,此人名為程邈,曾在十年前因前襄戎君穆昆一事被牽連致終身牢獄,此字體便是這十年間他在獄中潛心鑽研而成。幸而臣身在廷尉一職,掌管全國獄法,方才能有機會在雲陽大牢之中發現此等極具才華之人。」

「穆昆……」

趙政鳳眸微眯,深情嚴峻。

若是此人曾與穆昆有所勾結,那便是賣國之罪,也就再不可用了。

李斯早知道趙政會有所疑慮,補充道︰

「陛下無須擔憂,當年之事臣已徹查清楚,確實與程邈無關,他是冤枉的。」

聞此,趙政終于面露笑意。

「甚好,如此,朕便即刻免去他的刑罰,賜他御史之職,以慰其功。」

李斯大喜,躬身斂頭,深施一禮。

「那臣就先代程邈謝過陛下了。」

片刻,趙政略做思忖,正色道︰

「此種字體書寫便捷,利于官獄隸卒等公文的書寫,此後此體就喚作-隸書-,作為官方文書的正式書寫體使用,而小篆為官書,專用于隆重場合。」

李斯又是一禮。

「陛下英明。」

經過趙政日以繼夜、不眠不休的勤奮理政,直至年節的前一天,秦已將天下分成了三十六個郡。每個郡都設有郡守、郡丞、郡尉和郡監。

郡以下設縣。縣亦設有縣令、縣丞、縣尉等。

全國自上而下設置監察御史,對各級官吏進行監管。

海內所有百姓都依秦制被改稱為「黔首」。

修改了官制。

以秦制為基礎,吸取六國部分官制,加以調整擴充。

依舊設三公九卿管理各種政務,但卻將職權分散開來,使各職之間互相鉗制。

而皇帝則凌駕其上,掌控全局。

六國舊地的兵器都被收聚在咸陽,熔化之後鑄成了巨大的銅鐘和十二個銅人,全部被放置在了咸陽宮中,其中每一個都重達十二萬斤。

天下巨賈十二萬戶被遷入咸陽居住,其中不乏眾多名聲顯赫的天下名賈。

比如以畜牧致富的烏氏 ,和被譽為「貞婦」的巴蜀清婦等。

這些大戶富甲一方,時不時還會為國庫做些不小的貢獻,故而趙政從來都是任其發展,甚至在他們來咸陽時還會以上賓之禮待之。

但時至今日,他們幾乎都已經在各自的地界靠著自己豐厚的財力擁有了私家的護衛隊伍。天下既定,若再放任他們如此發展下去,恐怕會危機朝政。

不如將他們全部遷來都城,以便集中監理。

看似施恩,實則卻是無形的牢籠。

而咸陽城,便由此變為了巨富雲集之地。

最後,同文字一樣,統一了各地對毛筆的叫法,取消「弗」、「律」、「不律」等說法,統稱為「筆」;全國的錢幣統一設定為新制的圓邊方孔的「半兩錢」;度量衡標準也依照過去的秦制調整劃一;就連各地車輛兩輪間的寬度和車軌間距也被調整一致為六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