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七章 火器

「行了,人齊了,咱們就開飯罷。」張昭華懶得再應付永平,直接吩咐開席,然而永平卻道︰「怎麼今兒你的壽宴,大兄卻沒有來呢?」

「他忙著呢,」張昭華道︰「國事繁重,你又不是不知道。」

永平就道︰「國事繁重,總也有吃飯的時間罷,還是大兄不想過來,我怎麼听說大兄宿在前殿里,已經好些日子了?」

張昭華道︰「皇爺北征,入夜也常有緊急軍情送來,在前殿處置更便宜些。」

這些人只知道東宮兩個人在冷戰,但是不知道具體原因,她們也完全猜不到,永平刺了幾句,張昭華也並不松口,一頓飯吃的實在是叫這一桌子的人都不舒服。

晚上的時候,內府的人安排了折子戲,張昭華漫不經心听了兩場,就見椿哥兒身邊沒跟著去北京的太監範弘過來,道︰「娘娘,皇長孫給您上了賀禮,請您移步一觀。」

張昭華跟著人從承天門出來,站在洪武門的城樓上,遠遠眺去,竟然看到遠處的秦淮河上,張燈結彩,數十條小船,往來穿梭,兩岸密密麻麻觀燈的人,似乎知道張昭華登上了城樓,都一同喊道︰「恭賀娘娘千秋」

據範弘說,早在修建宮室的時候,有多余的木料,皇長孫讓人按江淮畫舫打造了花船,從運河送了過來,而且御用監還有今年上元節扎的幾個數丈高的燈棚,把那燈棚放到穿上,上面布置各種燈彩,燃燈數萬盞,放在秦淮河上面,遠遠望去,當真是煥若白晝。

「大郎真是有心了,」張昭華這時候就有一種還可以靠一靠兒子的欣慰的感覺︰「不過再不能破費了。」

皇帝的北征進行了一年的時間,這一年的時間,國家的機器也在一刻不停地運轉著,經過了前面一段時間的大起大落,後面冗長的時間里,就幾乎平平靜靜了,高熾重新刊印了《永樂大典》,因為當年大典完成之後,雖然皇上曾經想刊印,但是因為工程浩繁沒有成行,如今高熾重錄大典,用書手三百七十八人,每人每天抄寫抄寫三紙,每紙五十行,行三十字,從永樂七年七月開始,一直到永樂八年年底,方才完成了三分之一。

張昭華由此萌生了想要建立國家圖書館的願望,因為這樣的巨帙,她知道後世大多散軼了,流失在歷史的長河里,沒有被人好好利用過而當初皇帝修書的原因,無非是夸耀後世,而大典修出來,也是存之高閣,像高熾這樣潛心學習的人,每天不過取用一二本,這樣一部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只作為帝王之家的備書,資源壟斷成這樣,實在是太過浪費。

如果將這些抄錄的大典公開面向所有官員、進京求學的士子開放,建立一個集中而完善的書籍閱覽及借閱制度,那將對開啟民智,有影響深遠的作用只不過如今所有的工匠全都集中在了北京,這一個想法想要實施也無法實施,不過張昭華一直記得,她這個想法總是要實現的。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張輔平交,從交趾那里得到了神機槍炮法,制用生、熟赤銅相間,大小不等,大者發用車,次及小者用架、用樁、用托。大利于守,小利于戰。隨宜而用,為行軍要器。這種炮車相當好用,皇帝特令神機營副將譚廣到南京宣召,詔自開平至懷來、宣府、萬全、興和諸山頂,皆置五炮架。

張輔從交趾帶來一個極為精通火器之人,他的名字叫黎澄,原名黎元澄,胡朝開國後改為胡元澄,為越南權貴及胡朝君主胡季的長子,被明軍俘獲,因他善長兵器,不僅免死,甚至還在朝廷的工部任職。

三年多的時間,讓黎澄的漢話說得相當流利,他甚至向張昭華展示了一些自主研發的火器,也就是除了火炮、火銑、火蒺藜、大小火槍、大小鐵炮、神機箭等火器之外,他自己在「一窩蜂」的基礎上,制作出一款大型火箭武器,它不僅體形尺寸大,而且具備多級火箭的雛形,名曰「火龍出水」。

這東西以粗毛竹為彈體,以木雕龍頭裝于首部,龍頭下面,龍尾兩側,各裝一個半斤重的火藥桶,將四個火箭引信匯總一起,並與火龍月復內火箭引信相連,水戰時,面對敵艦,離水面三、四尺處,點燃安裝在龍身上的四支火藥筒,這是第一級火箭,它能推動火龍飛行兩三里遠,待第一級火箭燃燒完畢,就自動引燃龍月復內的火箭,這是第二級火箭,這時,從龍口里射出數只火箭,直達目標,致使敵船燒毀,而事實上這種武器水陸皆可用之。

這種領先于世界的先進武器讓張昭華大感震撼,事實上皇上能將神機營作為三大營之一本身就顯示了對火器的重視,火器的應用在現在已經是起到了核心的地位。如果說宋朝是火器萌芽階段的話,那麼此時就是大發展的時代,中國的火器在戰場上面的應用,火器的比例佔到了10%。

「你跟隨皇帝北征歸來,」張昭華就詢問道︰「火器在戰場上能發揮多大優勢?」

「要配合得當的話,可以直面最精銳的蒙古騎兵,」譚廣告訴她︰「南宋吳階發明了疊陣法,用在戰場上,要想發揮我軍在火器上的優勢,就需要騎兵、騎射兵、刀兵的配合,不僅可補騎射之短,槍炮的射程和威力又非人力可阻擋,就能死死克制敵人。」

因為早期的火器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火器的發射效率、精度、以及可靠性與戰場需求之間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發射一次後的再裝填程序非常復雜,尤其是在面對以騎兵為主的蒙古軍隊時,往往還未完成裝填敵人就已經殺到了近前,而此時的火器部隊一旦陷入近戰幾乎是沒有任何抵抗能力的,因此除神機營在作戰中除依靠施放火器殺傷敵人外,與其他兵種的配合也顯得尤為重要。

因為黔國公沐英在使用火器對付叛軍大象等野獸兵種時,有感于火藥裝填速度太慢,發明了一種戰術射擊方式叫三段擊具體是由三人為一個小組,先由最前面的火槍手射擊,然後退至隊伍後方專心裝填彈藥,由第二名士兵上前開火。三人交替裝彈、開火,使原本射擊一次需要一分鐘甚至更久的火繩槍效率提升三倍。皇帝將其改良並用于對付機動性更加的蒙古騎兵,先由裝備火銃的士兵射擊敵方騎兵,射擊後立刻退向軍隊側翼之後便由五軍營及三千營的騎兵繼續對敵方騎兵展開第二次打擊,其後便由五軍營的步騎兵配合,將敵軍主力加以殲滅,這種方法對騎兵的殺傷力非常大,作戰效果非常理想。

這就是皇帝北征的作戰方法,這一次皇上在斡難河大敗本雅失里,本雅失里僅以七騎西走,而皇帝也沒有放過始作俑者阿魯台,一直追到回曲津,又大敗之。

神機營的發展也得到了張昭華的大力支持,她不僅下令中央軍器局給每一個神機營的步騎兵配備火銃,同時還專門配給他們霹靂炮3600桿;合用藥9000斤;重八錢鉛子90萬個;大連珠炮200桿;合用藥675斤;手把口也就是炮兵防身用手銃400桿;盞口將軍也就是野戰重炮160位。

因為看到宋朝曾公亮所著《武經總要》中,綜述了當時的火器並將其種類劃分為十余種,張昭華就令譚廣將國朝自有火器也進行了劃分,大體可分為燃燒性火器、爆炸性火器和發射性火器三大類,約有二三百種之多。同時還有火藥,大體可分兩大類︰由硝、硫、炭構成的純火藥配方和夾帶其他成分的毒火、神火配方張昭華覺得這可以劃歸到化學武器里。于是兵部和神機營開始合編《軍器圖說》以及《火器圖譜》等書,詳細地記錄了明軍裝備火器的制法、圖譜以及火器部隊的編制和戰法。

因為神機營每一段時間就有一次演練,稱為「肄習」,張昭華專門召集了一批兵部的人,去進行觀摩,回來的時候按照張昭華的吩咐,寫了一些火器的理論,但是她覺得不夠深入,干脆令永樂六年分到翰林院的庶吉士提早去了六部,這當中又暗箱操作給兵部多派了比往年多兩倍的人手,這些庶吉士很快就被趕到神機營里,幫助編纂圖說,以及細化理論。

張昭華對武器一竅不通,她甚至不知道此時的火器,中國是領先西方的她一直有一種不可遏制的緊迫感,害怕此時西方的火銃已經到了比中國先進的地步,畢竟鄭和第一次下西洋,也沒有抵達更遠的地方,沒有讓她見識到此時佛郎機等國的火器是如何的,她就不得不下令軍器局進行耗費財力物力的研發,直到二十多年之後,才有了火繩槍的出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