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76章 謙謙君子(一)

潘鎧成親前一直都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每每被別的家長拿來當榜樣,以教育自家的熊孩子。

憶當年,潘鎧在官宦權貴中的名聲那也是響當當的,還是那種挑不出一絲絲毛病來的,哪怕後來潘鎧被遼人所俘,歸來後,在官宦權貴圈子里,那也是英雄,充滿了悲壯!堪比蘇武了!

成親是潘鎧人生的轉折點。

成親後,潘鎧就漸漸默默無聞了,大街小巷充滿了九娘的傳說,呃,九娘比潘鎧牛多了,那是不論王侯將相,還是農夫走卒,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東南西北,都津津樂道九娘的事跡。

潘家潘仁美這一房雖然在潘鎧這一代小娘子比兒郎多,但是,在小白這一代,卻是兒郎比小娘子多,只有兔兒一個小孫女,但是,潘家愣是漸漸混成了陰盛陽衰的模樣,如今汴京城一提潘家,大家頭一個想到的是馳騁疆場戰功赫赫的九娘,接下來便是不聲不響卻巾幗不讓須眉的兔兒,然後,才是大名鼎鼎的潘仁美…

這讓潘夫人無比的郁悶,因為雖然提起潘家,百姓會將九娘歸為潘家人,但是,九娘一立功,得,就成楊家牛掰了…

大臣們提起潘家,也都夸九娘,呃,提起楊家,還是夸九娘…順便月復議一下楊奸胖,再嘰歪一下官家的眼神,眼楮小,果然看人是有偏差的啊…

當初仰慕追星的小娘子們如今早已為人婦,當初九娘嫁給潘鎧,大家都意難平,如今忙著相夫教子,潘鎧這個年少時的白馬王子早已不知不覺的成了遙遠的記憶…听著孩子們對九娘如滔滔江水般的仰慕,都淡淡一笑,將潘三郎也曾佔據風雲人物榜首的歷史給默默的咽回肚子里…

不過,潘鎧的同僚們對潘鎧的印象還是很好的,都認為潘鎧溫潤如玉,是個謙謙君子,就說嘛,遼國公九娘是什麼眼神,挑選的夫婿難道能錯了?!

別說潘鎧的同僚們了,八王也曾感嘆過,楊家閨女會挑夫婿,雖然八娘九娘審美不同,但選的都是脾氣好的。

就是小雷和福兒,那也是堅定的認為,九姨父是個好脾氣的。

兔兒就更不用說了,凶自己的總是親娘,親爹是護著自己的,慣孩子的!能脾氣不好嘛?能不好說話嘛?

即使是小白,雖然被潘鎧罰的次數不少,可是也得發自內心的贊一聲親爹其實挺慈祥的…

就是小眼楮,哪怕覺得潘鎧武力值被九娘秒成了個渣,但也承認潘鎧待人接物還是挺不錯的。

因此,小眼楮也給潘鎧交代了,和九娘視察了邊防後,和八王一起拜訪一下幽州城的地頭蛇,這任務,就沒九娘的事了。

因此,潘鎧和八王一起宴請幽州的名流時,九娘並不在場。

幽州的名流都是書香門第,沒有武學傳家的,遼人不需要厲害的漢將。

因此,九娘雖然是遼國公,雖然幽州男女大妨更不怎麼講究,但是,九娘還是決定不出席宴會,得提防遼人劫獄,自己還是在八王府盯著耶律信。

小雷表示,願意去結識新朋友,兔兒表示,要在家里陪娘,福兒一听,文人聚會,那當然要去長長見識了,自己去,兔兒怎麼能不去呢?于是沖著兔兒搖了一圈尾巴,兔兒勉強點了頭,如此一來,小白,狄青和小恩自然也是要出席的了。

這邊出席的人一定下來,八王便給幽州的官員和名流發了帖子,邀請小朋友們出席。

至于地點,並沒選擇是王府和王德用的府邸,不給遼奸打探或核實耶律信關押地的機會。

八王將宴請地點訂在酒樓,王家開的酒樓。

幽州的王家酒樓可比汴京的店規模大多了,佔地寬,誰讓幽州地多呢!因此,王家酒樓不光有雅間,還有個大大的雅院,專門為請客多的主顧預備的,呃,這個酒樓設計是七郎的三舅拍板的,當時王家老太爺已經去世了,王三舅是新的當家人,更是堅定的要牢牢抱緊小眼楮的大腿,王三舅當時的想法是,萬一小雷和福兒去私自去幽州呢,雅院正好給他們住啊,鬧中取靜,多好…接班人的大腿不也就抱上了嘛…

這年頭,真正大型的宴會,都是在家里舉辦的,所以,王家酒樓的這個雅院用得並不多,八王都不知道有這麼個雅院,還是小雷說的,因為七郎給八娘吐槽時「三舅說,你和官家當初就喜歡私自出京,小雷和福兒多半也是…」,小雷給听到了,便曉得了幽州的王家酒樓有這麼個院子,當八王在琢磨請客地點時,小雷就提了這麼一下。

八王派人去實地考察後,便拍板了,就王家酒樓了。

王家酒樓的掌櫃可美了,這應該是幽州最高層次的宴會了吧?…

當初幽州歸遼人管轄時,自然是有書香門第為遼人效力的,尤其是遼人也開科舉後,越來越多的讀書人參與到了遼人的官僚系統里,幽州是遼人的南京,也是許多遼國漢臣的家鄉。最出名的便是張家,張家出了個張儉,是遼國的進士第一,如今是遼國的一品大員。

其次便是馬家,馬家有個馬得臣,善詩詞,如今是遼國的翰林學士,當初曾是幽州副留守,協助守將將趙匡義給殺得大敗。

大宋收復幽州後,小眼楮下旨,幽雲十六州是石敬瑭送出去的,百姓何辜,願意留下的,歡迎,樂意去遼國上京的,歡送。對于在遼國混得風生水起的人家,小眼楮的態度是不追究,但也不會怎麼重用,除非真的是出了難得的人才,小眼楮說的是願意留下的,歡迎,並沒說願意為大宋效力的,自己會笑納。

老實說,小眼楮的這道旨意,依舊讓那些不為遼人效力的漢人很是不滿,有沒有是非公道了?!有的家族是舉家搬遷,遙望故土淚滿腮,異鄉哪有他鄉好,有的故土難離,卻也留下祖訓,不在遼國出仕,要知道,學好文武藝,貨賣帝王家,有視功名為浮雲的,但更多的讀書人還是想一展抱負的,從石敬瑭將幽雲十六州送出,到大宋收復,期間已60多年,至少是兩代人的前程。

好在,小眼楮緊接著就下旨大力表彰不為遼國賣力的家族,也對想搬遷回幽州的人家給予各種優惠政策。

按常理,張馬兩家應該選擇搬走的,當時幽州還是有好些人家擔心小眼楮秋後算賬,離開了幽州,但這兩家,幽州數一數二的人家卻選擇了留下,讓八王和小眼楮都無比的郁悶,地頭蛇啊…

這兩家的子弟讀書的可不少,科考可是糊名的,這糊名還是小眼楮為了科考的公平公正提出來的,如今小眼楮恨不得扇自己的嘴巴。

小眼楮再心寬,也得考慮民意不是…張馬兩家的子弟短時間肯定不能重用的嘛,偏偏人家就還參加考試了,還好,張馬兩家的子弟考上了秀才後,便沒接著再考,讓小眼楮松了口氣,但是,有了好幾個秀才功名的子弟,張馬兩家一時半會兒也衰敗不了…

八王未曾和這兩家有接觸,但是,私下沒少收集他們的相關信息,因此,小眼楮讓潘鎧會會這兩家人…

于是,這兩家人終于收到了八王的請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