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三章︰好萊塢法則

「我迫切的想知道你對漫威娛樂的發展有什麼具體計劃。」會議結束之後,陳渤單獨留下了凱文費奇,漫威就是一座待開發的藏寶庫,其價值還有很多潛力可以挖掘。

「漫威主要的幾個人物版權已經在其他公司手中,而且就像印鈔機一樣根本無法收回。」凱文費奇參與制作了蜘蛛俠、x戰警等幾部高票房作品,以前是沒有大片制作的經驗,而且也沒資金冒然下手。現在有夢工廠的技術支持,再加上基金會的資金注入,已經不是難題了。「所以我決定重開一個平行空間的系列。」

「你是說漫威電影宇宙?」

「漫威電影宇宙?!這個名字不錯!」凱文費奇眉毛一挑,稱贊道,「我要把美國英雄、鋼鐵俠、黑寡婦等其他人物搬到電影屏幕上來,做成系列電影,這樣就可以完全舍棄之前大獲成功的漫畫英雄。」

「不錯,形成一套宇宙平行空間,所有電影都圍繞在這個時間軸里展開。既能讓觀眾有代入感,還能避開其他版權問題。等我們漸成氣候的時候,那麼dc漫畫只能在背後吃土了。」

「dc以獨立電影為主,鮮有旗下數個英雄穿插配合的作品。但今年上映的蝙蝠俠,確實是個佳作,諾蘭的作品拍得很有深度,但缺乏娛樂性。」凱文費奇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對于dc這個死對頭有著清晰的認識,並沒有刻意的貶低,不免讓陳渤又高看了他一籌。

「開始提上日程吧,不要為《綠巨人》的失利而灰心。」陳渤拍了拍他壯碩的肩膀,鼓勵道「我支持你,無論是精神還是物質。要人給人,要錢給錢!漫威電影宇宙,正式啟航!」

03版綠巨人是李安執導的作品,口碑、票房都不佳,作為一部電影來說,藝術性上可以接受。難就難在這是部科幻片,沒有讓觀眾看得爽,不過虧損也是環球影業的事兒,漫威又沒投錢。

「那你可記得要來客串,斯坦•李總是念念不忘和你的賭約。」凱文費奇點點頭笑道。

那位創造無數漫威形象的老爺子非常可愛,但凡所有漫威電影他都有參加,有沒有台詞無所謂,但必須得入鏡,還曾經為刪減他的畫面而氣憤不已。

他們在紐約有過會面,蜘蛛俠2的電影中分別飾演路人甲乙,一個對話之後就掛了,最多3秒鐘的鏡頭。便就在那時打了個賭,至于賭約是什麼他早就忘記了,因為他根本不可能輸。

變形金剛一系列電影下來也有幾十億美金的票房,再加上漫威,更何況他要比斯坦李老爺子年輕50多歲。

不做科技,搞文體的陳渤瞬間就成了全球媒體圈內的寵兒,這才消停了不到半年時間再次上演霸屏模式。

縱然失去it圈的金色光環,還能混跡于文藝體育界,東邊買支足球隊,西邊收購影業公司。

你tmd這低谷期有點短吧?就算想轉換節奏捧一把還怕讀者罵呢,跟風黑的是媒體,跟風捧的又是你們。也夠不要臉的了,但誰讓他們是厚顏無恥的媒體人呢?

從科技怪才,到娛樂大亨?想不八卦是有些難度的。

盡管褒貶不一,但觀眾最是健忘,一邊罵著人渣、敗類,一邊默默地翻看關于他的評論報道,當真是奇怪得很。

頂著這樣的名頭,陳渤在好萊塢又炙手可熱起來,夢工廠本就在六大的尾巴後面打轉。只差在發行方上的資源,就有可能擠進第七大,但現在不僅補齊短板並且加入了其他新成員。

無論在任何的行業中,挑戰舊有秩序的新人都會獲得更多關注。

在這種情況下,除了首日的高調之外,陳渤便老實地躲開狗仔和記者,朝九晚五上起班來。

聖莫妮卡距離馬里布要更近,開車也就半個多小時的路程,早上送了孩子到學校然後再去公司,下午路過順便接孩子回來,生活從沒有這麼規律過。

陳渤利用這段時間,像海綿一樣在默默學習美國電影行業的規則和制度。

在華夏,他畢竟投資了電影公司,對整個流程算是比較熟悉的了。

但這里要更加精細,而且一環扣一環,最終形成了一個可以量產的電影工業生產線。

很多人覺得好萊塢的電影理念很先進,各種高科技亂飛,各種腦洞大開。實際上這是一種誤區,好萊塢相當保守,而且是越大的電影公司越保守。

為什麼?因為投資要付出回報的,而且這大部分的錢不是電影公司來出的。

整個流程從劇本開始,有的是原創,有的是改編,但無一例外但凡商業片會形成一刀切的制度,首先忌諱時長。超過90分鐘的基本不看,這就篩出去不少投稿。然後再看政治傾向性,對,好萊塢雖然最喜歡罵總統,但也必須遵循這一原則。

種族歧視的話題必須規避,這事兒很嚴重,女性歧視的也得規避。

所以你會看到很多大片里,這個白人女主角必然是要有一個黑人上司和黃皮膚的好朋友,這已經成為了標配。而且對其他國家的文化表達,經常會是印象中的符號化,比如華夏就是永遠髒亂差,活月兌月兌上世紀70年代,軍官也一直是趾高氣揚的。

非洲一直是貧窮的,歐洲一直是文藝的,貴族的,日本一直是忍者和武士。

違反這些原則的劇本還要再刪掉,過了公司的審核之後,約談編劇沒問題就可以立項了。大編劇可能有百萬美金的稿酬,小編劇最低甚至數千都有可能,一般都是在工會做了登記,即便投稿不成,倒是不擔心被剽竊創意。

美國人是將每一部電影當做一個公司來經營的,也就是每立項一部作品,就要注冊一家公司。

像《變形金剛》,版權來自于孩之寶玩具公司,那麼他們就佔大頭。這是熱門大ip,版權方比較強勢,因為注定會盈利,在這里夢工廠連一半都分不到。

有些大導演和票房保證的演員也會在這家公司里佔股,而且還是干股。

正式開拍前,電影公司只會往賬戶里存三分之一的錢,其他資金呢?找電影投資基金。有的是盲投,不挑劇本的,可以多佔股份,挑劇本的則是1比1的比例。

光融資這一項,就可能幾十家公司參與其內,要麼共同喝湯,要麼就一起吃屎。

投資畢竟有風險,賺得少了也比賠錢強啊。

如果你足夠有信心,自己也可以全投,但一部電影出去,就有可能導致公司其他資金鏈斷裂。

米高梅就是,一開始和吳宇森合作,《變臉》2.45億美金票房,《碟中諜2》5.45億美金票房,不斷刷新華人導演的記錄,倒是狠狠爭了一口氣。

然後米高梅就投入1.2億拍攝《風語者》,票房僅3300萬美金,血本無歸差點破產,背負著越來越多的債務只能選擇下嫁給索尼,而且還沒得挑。

強如哈維•韋恩斯坦,在米拉麥克斯混得風生水起,拿獎拿到手軟。但電影不賺錢,照樣被迪士尼給掃地出門,默默地建起了一家叫做「韋恩斯坦兄弟影業」的小公司。

夢工廠單獨投資1.26億美金押寶《逃出克.隆島》,最後血本無歸也成為了壓死駱駝的稻草,陳渤才得以趁虛而入。

好電影未必就大賣,反而一些不那麼好看的電影反而票房大豐收。

更看重盈利的電影公司當然是越來越保守,像那種擠在寫字樓一角,三年才能做一部電影的才會執著于藝術和創新,不斷挑戰自我。何況,好萊塢的制作流程中導演只管拍片,是沒有剪輯權的,就怕你太藝術化,畢竟電影票房取決與大眾,也只有像斯皮爾伯格、西科塞斯、卡梅隆這樣的大導有這樣的權力,李安都沒有這個資格。

而且好萊塢也不是沒爛片,甚至比國內還要多,但只有好看的大片才有資格在國內上映。每年分賬票房有名額限制,當然不可能給爛片機會了。

那這些爛片為什麼會被制作出來呢?直接斃掉不就好了嗎?原因也是有很多的。

其一,投資人有僥幸心理,想撈一把熱錢。電影公司有錢不收是傻蛋,反正成本出來了。

其二,制作者為了貪點制作費,本來也沒想著對觀眾負責,投資人又不為了賺錢,純粹為名,那麼坑就坑了。

其三,投資人和制作人集體暈菜,眼高手低結果黃了。

其四就要涉及某些不言而喻的任務需求,還有非法洗錢等活動。

這種水深的娛樂圈自然是有其道理的,要想賺錢就得擦亮眼楮,否則萬劫不復都是極有可能的。

這一行業做得最好的還是得看米高梅的極品前任老板科克里安,70年代買下米高梅,利用品牌影響力將其名下的地產投入到拉斯維加斯,建立起最大最豪華的賭場。

被分拆的米高梅則賤賣甩出去,90年代又以13億買回來,這回48億再賣,你說他**不**?

曾經顯赫一時的米高梅和聯美的合並變成七大電影公司,現在米高梅再次售出,又變成了六大。

傳奇娛樂集團的冒起,到底能不能成為新的第七大呢?那就拭目以待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