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六十六章、贖罪

可惜,紀氏的委屈在張氏看來一文不值。

說實在的,這一年多因為紀氏的反反復復她受了多少閑氣?彎月又受了多少羞辱?

可她說什麼了?她做什麼了?

要知道紀氏的委屈純粹是她自己作出來的,而謝家的屈辱卻實實在在是拜紀氏所賜,因此,張氏一點也沒有同情紀氏的意思,更沒有成全紀氏的打算。

憑什麼她想怎麼辦就怎麼辦,別人都得可著她的心意來?

真論起來,紀氏的品級還沒有她高呢!

因此,張氏斷然拒絕了這門親事,她是決計不想把自己的孫女送進這樣的一戶人家,就沖紀氏的品行,彎月進去了也決計沒有好日子過。

紀氏還想再求求情,一旁的謝涵攔住了她,以張氏身子還沒有復原受不得氣為由把紀氏送了出去。

紀氏略一思忖,也知道這件事不可能一次能成,只得拉著謝涵的手說了一堆好話才不甘不願地離去。

紀氏走後,謝涵本想好好勸勸祖母,可沒說兩句話,謝耕田和吳氏兩人來了,謝涵只好退了出來。

回到自己屋子的謝涵給朱泓寫了一封信,她想知道到底是朱泓給顧施壓逼顧同意了這門親事還是因為別的緣故讓紀氏退讓了。

而別的緣故無外乎是顧鏨的堅持或者是顧琰發話了,憑謝涵對紀氏的了解,多半是顧琰發話的面大,而顧琰能同意這門親事絕不是一時的心善,必定是權衡過了各方面的利益才點頭的。

可這門親事能給顧家帶去什麼利益呢?

謝涵細細地掂量起來。

而此時的上房,張氏正和謝耕田和吳氏商量起回鄉的事宜來,因為她知道,紀氏絕不是一個會輕易放棄的人,肯定會再次上門的。

還有一點,顧鏨目前留在家里養傷,這個時候彎月不適合去相看,誰知道傳到顧鏨的耳朵里他又會做出什麼驚人之舉來。

因此,張氏的意思是彎月的親事不如先放一放,左右彎月也還小,才十四歲,等得起。

謝耕田自是願意遵從母親的意見,只是這拖家帶口的回鄉下卻不是一件易事,府城的家當怎麼辦?帶走,且不說路上安全不安全,來來回回的也嫌麻煩;不帶走,府城的流民多,知道家里沒有人保不齊就翻牆進來偷走了。

再則,休戰只是暫時的,前些日子朱泓回來時還說估計年底還有大戰呢,這個時候回鄉風險太大,萬一韃靼人攻不了城改攻城牆附近的村鎮呢?這樣的先例也不是沒有過。

雖說村里修了村牆,可也只能擋擋那些劫匪和散兵游勇,想攔住大規模的韃靼兵是不可能的。

還有一點,謝耕田知道謝澤近日也找好了相看的人家,張氏不得留下來把把關?否則的話,弟妹肯定又有話說了,說老母親偏心,眼里只有大房三房。

因此,謝耕田听從了老太太的建議暫時放棄彎月的親事,不過回不回鄉下這件事就得再掂掇掂掇了。

第二日一早,張氏正和謝涵吃早飯時,紀氏又上門了,只不過這一次她沒有進門,只在門口給門房留下了一包東西便走了。

謝涵打開一看,里面有兩支百年人參和一對熊掌,此外還有一小包燕窩。

「她沒說什麼?」

「說了,給老太太補補身子。」司寶說道。

謝涵把東西放到了張氏面前,張氏連看都沒看一眼便道︰「打發人給她送回去。」

謝涵只得打發李福送回去。

誰知沒半日,紀氏又打發人把東西送了回來,並在門房留話,說這是她欠老太太的,說老太太因為顧鏨氣病了,她理應替兒子贖罪。

張氏听了這話又命李福把東西送回去,說是彎月把顧鏨弄傷了,彼此兩清。

誰知次日一早,門房一開門便在門口的台階上發現了這包東西,上面還有一張紙條,說張氏的病是因顧鏨而起,而顧鏨的傷是咎由自取,所以一碼歸一碼,還說如果張氏再不收下這東西,顧鏨就要親自爬起來負荊請罪雲雲。

「罷了,由著她吧,我倒要看看她到底能做到哪一步。」張氏听謝涵念完,嘆口氣,說道。

其實,依張氏的意思是真想回鄉下,眼不見心不煩,可回鄉下也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先不說這路途安全不安全,先不說這些人馬回去要帶多少行李,單就謝涵這邊的貴重東西要沒有幾個妥當的人守著還真是不放心,因此,張氏只得打消了這個念頭。

謝涵擔心老太太郁結于心影響她的健康,便想帶老太太去城外的觀音廟轉轉,一來許個願求支簽什麼的,二來她想打听些當年明遠大師的事情。

張氏一听去寺廟自是願意,她也想問問彎月的姻緣,這孩子也太不順當了。

為了哄老太太開心,謝涵特地打發人去通知了小月和新月一聲。

于是,十月初一這天一早,謝涵和兩位伯娘三位姐姐陪著祖母出了城,一個時辰後便到了觀音廟的山腳下。

說是觀音廟,其實正經的寺名叫青蓮寺,因為里面供奉的是千手觀音,並沒有見到什麼清蓮,所以當地的人都習慣叫它觀音廟,而不是什麼青蓮寺。

可能因為是初一,又逢一個寒衣節,青蓮寺的信徒很多,通往山門的小道幾乎被馬車堵死了,謝涵一行只好早早下了馬車步行到廟門口。

這是謝涵第二次來,這次是上午又趕上一個初一,因此寺廟門口不光聚集了一堆的善男信女,還聚集了一堆附近村子里出來討生活的小攤小販,且其中不乏年歲大的。

看到他們,謝涵很快想到了一個主意,拉著司書到了一處賣香燭的老婦人面前,老婦人約模有四十多歲。

從這位老婦人的嘴里,謝涵打听到了十多年前的確有一位醫術高超的和尚在青蓮寺修行,這位和尚沒少給大家看病,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和尚一律且分文不取。

可惜,這位婦人記不清大師是哪一年來的又是哪一年離開的,但她記得一件事,他們村子里有一個婦人不會生孩子就是大師治好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