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3.運氣這麼好去抽獎吧

第三章︰

「二哥,媽媽說你要是四點才回來,就不用去地里了。把稻場里的稻子收一下,然後把晚飯做上。今天外爺拿了一只大豬頭過來,說是燒好了,給他送一半去。」外爺真好,他們家好些天都沒吃到肉了。

前天大伯家殺了一只雞,她都听二堂哥說了,炖了一大鍋,他們家都不夠吃,就那香味,留到肚子里能一個月不吃肉。三哥說堂哥就是在炫耀,故意饞大家。哼!她才不饞呢。

「哦!」張瑾進屋看了眼牆上掛的大鐘,果然已經下午四點多了。由于今天全市的小初高學校統一放假,他從東陽縣回到南山鎮的時候,就差不多一個小時才等到一輛到他們這邊來的三輪車。也因此回來比平時晚了一個多小時。

听了小妹的話,張瑾直接走進臥室,可是看到臥室里被大哥和三弟弄的跟豬窩似地的床,以及大哥背回來,隨便亂丟,還沒來得及洗的髒衣服,就直皺眉頭。

最後干脆連背包都不放下,轉身回到堂屋,將背包放在堂屋的方桌上,開始掏東西。

「嘻嘻,二哥,你晚上又要去外爺哪兒睡啊?」張笑見二哥沒把背包放進臥室,就猜到了她二哥的想法。「我都跟三哥說了,你要回來,讓他把床收拾一下,結果他還是沒弄。」

張瑾淡淡的瞥了一眼告狀的小妹,先從背包里拿出那尊觀音像放在‘神櫃’(以前放在堂屋中間的大櫃子,有點類似現在的電視櫃)上,之後才提出一大袋子的甜薄脆。

「哇!」張笑眼尖,看到好吃的,眼楮再次亮了。

張瑾將袋子解開,拿了幾片給她。張小妹想也不想就迫不及待的塞進嘴里。這樣好吃的餅干,她一個月也吃不上一回兒,事實上別說一個月,他們這邊能有零食吃的人家很少。當然地里出產的紅薯花生另算。

張瑾瞄了一眼堂屋里的大鐘,想了想,從神櫃的抽屜里拿出一個干淨的塑料袋,取出一些甜薄脆裝進去。

「二哥是要給媽媽送去?」

「恩,還有饃饃嗎?」

「有,媽媽中午才烙的。就在神櫃里。」

「那你去地里給他們送點吃的。」

「好。」看到二哥拿了那麼多的餅干到小袋子里,張笑直接把張媽媽交代的幫助二哥收糧食給忘記了。想到一會兒送過去,自己肯定還能再吃幾塊,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現在就走。

張瑾別看長得斯文儒雅,常常還給人一種清高的模樣,似乎對什麼都不敢興趣,可事實上這家伙還有另外一個屬性,那就是吃貨,在吃的方面,他非常喜歡麻煩。

用農村人的話就是——好(念四聲)吃。

因此他把母親中午烙的鍋盔饃拿出來,並未直接就裝袋子,而是拿到了廚房,將其切成一個個巴掌大的三角形。再將其一分為二,在里面或加些家里的咸菜,或刷一些自家研制的辣椒醬,或配上切片的涼拌黃瓜及西紅柿。反正不帶重樣的。末了,還體貼的拿出幾個家里自制的腌大蒜給配上。這個東西他爹和大哥愛吃。

將準備好的干糧一一綁好,張瑾才放心的交給小妹,讓其帶到地里去。在農村,農忙時候,吃干糧是常事。要不然干不動活。當然,這也要有條件的。有些窮的人家干糧也屬于正餐。

送走小妹,張瑾開始處理廚房里的豬頭肉,現在外面太陽還大,五點鐘開始收稻子也不晚,倒是豬頭肉肯定要現在燒上,要不然趕不上晚上的晚飯。

將豬頭熬進鍋里,張瑾就開始收糧食,作為男子漢,一稻場的糧食他根本不當回事,大不了就是弄的慢一些。

等三弟和小妹從地里回來幫忙的時候,他已經收好糧食在做晚飯了。

晚飯有張大廚做主,在張家的一群小的看來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就算基本上全是素,那滋味也比不喜歡麻煩的張媽媽平常在家做的好吃。吃到最後張小弟直呼以後要跟著二哥過。

得來了的自然是張老二的一雙白眼,還是帶著怨恨的。

可惜張老三的沒心沒肺,比自己二哥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白瞎了張瑾瞪了半天的眼楮。

「到你外爺哪兒住有什麼不好。」張媽媽太了解兒子了,嘻嘻笑道,「一個人睡多舒服。」

「是啊是啊!」大兒子張君寶連連符合老媽,可惜那幸災樂禍的口氣,就是聾子也听得出。

張瑾撇撇嘴,狠狠的翻了自己大哥一眼。心說︰有本事你去啊!外爺的那堆古書,你怎麼不去背?

「哈哈!」張爺爺酒足飯飽心情也好,看到這邊一家子都在欺負自己的二孫子,不幫忙不說,還不厚道的笑道,「公瑾啊,爺爺听說你今天運氣好,五毛錢套圈套到一個一百塊的毛毛熊不說,還套到了一尊觀音和一塊玉佩,正好,我听人家說十一的時候,鎮上要弄什麼抽獎活動,讓你媽帶你們去看看,順便買些衣服。」

「這個啊,我也听說了。」張爸爸說,「听說最大獎是一輛面包車呢。然後一等獎是一萬,二等獎是摩托車,三等獎是彩電,四等獎是自行車。」

「爸,我們去抽一台彩電,村里劉老大家就買了一台彩電,小劉玩兒炫耀的什麼似地。」張老三張文豪大言不慚的說。

得來大哥毫不客氣的鄙視︰「你以為彩電是你的,說抽就抽,站著說話不腰疼。」

不用說接下來就是張君寶和張文豪的爭吵了,這倆兄弟就跟天生不對盤似得,明明相差好幾歲,可仍然是一言不合就能吵的天翻地覆。

倒是和張君寶歲數相近的張瑾,在別人說話的時候,努力的吃飯,等大哥和小弟吵的水深火熱的時候,人家放下碗筷一抹嘴,起身抱著背包往隔了兩三家遠,也就三四分鐘路程的外爺家去。

至于張媽媽在晚飯過後宣布的,明天再忙一天,後天天氣好的話,讓張爸爸在家看稻場,自己領著兒女去鎮上買衣服的事情,他根本不放在心上,反正他們學校上課期間都是要求穿校服的,買了也就回家和去學校的時候能穿穿。

最重要的是他對穿著要求不高,和已經談了一個據說是城里人的女朋友的大哥,以及剛剛上初中就知道給頭發模喱,扮周潤發追美女的小弟不同,張瑾這小子,別看相貌在張家三兄弟,甚至張爺爺的七八個孫子及村里的同齡人里,都是出眾的。

無奈,這小子用他/媽的話說,人不讀書的十六七都結婚了,他居然就是不開竅,到現在還沒有男女之間的喜歡這個概念,就是教對方,人也是一臉朦朧,讓當‘老師’的恨不得捶胸頓足,自言自己太污穢。

在農村,買衣服也是一件大事,基本上除了過年,誰家也不會有事沒事去買件衣服,孩子多的,那衣服就是老大穿完老二穿,之後老三,老四一直往下排。可能排完自己家的,還得去排別人家的。補丁多了沒關系,說明穿的人多,穿的人多了,這衣服不是更有人氣,迷信點的會覺得衣服就能保佑孩子健健康康的成長。

不過對于家里有在外面上學的家庭來說,為了孩子讓在學校體面一些,會在換季的時候,給在讀書的孩子們買些衣服。

張家這次基本上就是這樣。

有了買衣服的誘餌在前面,這張家的大小倆兄弟,干活更有動力了。老二張瑾一向自尊心強,不喜歡落人後面,干起活來也是拿出了吃女乃的力氣,所以本來預定到最少也是三天後才能干完的活,不到下午太陽下山就被他們結束了。

這個結束基本上也是預示著張家的秋收結束了,接下來只需要將連著稻桿的稻子打下來,晾曬干就行。

不過,這些活張家的三個大人來做就行,張爺爺,張爸爸和張媽媽都是愛孩子的人,要不然也不會在自己有三子一女的情況下,再收養張笑了。

臥牛村的人家孩子多的同時,家家戶戶的地也多。一般這農忙就得十天半個月,甚至更長,那一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累程度可想而知。

本來張家三個兒子十六七了還都上學的事情,在臥牛村就很耀眼了,明的暗的都有人在編排嗤笑張家老頭子癩□□想吃天鵝肉,結個外來的媳婦就想自己老祖宗頭上冒青煙,養出個大學生來。

那大學生是那麼好出的嗎?改革開放多少年了,這整個南山鎮都沒出過一個大學生,十六七歲的小年輕正是有力氣的時候,還不如留在家里多種點地。父母還能清閑一些,再不濟找人帶出去打工,家里也能有個進項。

只是這三兄弟有時候人混蛋是混蛋了一點,調皮起來比村里任何一個小子都能折騰,可人家學習好是事實。

而現在三兄弟又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們並非是那‘百無一用的書生’,一樣數目的田地,別人家後面至少還要兩三天,人家三兄弟一下午加一上午就給割完了。簡直TMD跟電視上說的那收割機似得。

于是,在下午張爸爸和張媽媽用牛車拉稻子的時候,一些彎腰在地里干活的人嘴上發毛,冷嘲熱諷了。對此張媽媽一直是昂首挺胸的趕著牛,順便再跟張爸爸擠眼,得瑟之情溢于言表。

只是這些三兄弟並不知道,他們割完最後一畝地的稻子,就呼啦啦的往小河里跑,洗個暢快的冷水澡是其次,主要是還想到小河里去逮魚模蝦,搞點‘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