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這會兒見了顏青竹房中明亮的火光,方覺得一顆心定了下來。

李幼蟬依著籬笆,朝里面輕輕叫了一聲,「顏哥,你在嗎?」

里面沒有應聲。

李幼蟬捏住裙角,朝阿媛家那邊望望,見那里黑漆漆一片,方又回過頭來朝里面喚道︰「顏哥,你在嗎?……我是幼蟬。」這回的聲音大了些。

沒過多久,終于見顏青竹修長的身影推門而出。顏青竹手上拿著外衣,一邊往身上套上外衣,一邊往外去。他在屋內烤傘,靠著爐火便只穿一件薄衫,外間氣溫卻仍舊有春夜的寒意。

顏青竹剛才也未听得分明,屋內火苗 里啪啦,只隱約听得一個女聲在喚他,他想著,或是阿媛有什麼事,趕忙拿了外衣便出來。

見籬笆外亮著一盞燈籠,自然快步走了過來。離得近了些,方看清那女子不是阿媛,心中有些莫名,便又放緩了腳步。

「幼蟬姑娘?」顏青竹走到籬笆前,方看得清楚,「這麼晚,有什麼事嗎?」

李幼蟬頰染桃色,好在夜間看不分明,只听她軟軟地道︰「顏哥,讓人家進去再說,好嗎?」

顏青竹愣了愣,方推開籬笆讓她進來。

李幼蟬輕移蓮步,款款而進,卻又見顏青竹並不邀她進屋,頓時有些羞惱,心道︰「請得人家進來,又不讓人家進屋,這跟站在籬笆外有何區別?好你個冤家,真是又傻又拙,待人家把事兒講完,看你急也不急!」

「顏哥,人家今天來,是有事情跟你講呢。」李幼蟬壓下心底的那點不快,語調仍舊柔得像絲羽一般。

顏青竹越發奇怪,只得道︰「你說。」

李幼蟬的聲音馬上化若山間幽泉,低低啜泣,「顏哥,今日鄰村于家請了媒人來我家里了……我爹還挺滿意的。」

顏青竹覺得這事情跟他有什麼關系,完全是八竿子打不著啊,卻又想起前幾日李幼蟬托他做一把紅色油紙傘,還要畫兩只形影不離的相思鳥在上面。因為李幼蟬對這把傘的要求頗多,顏青竹衡量之下,說是需得等上一段時間。

她現在定下婚約,莫不是擇日就要出嫁,想以這紅傘作為陪嫁之物,又怕我來不及做好,所以特來催促?

如此,顏青竹便可理解了。畢竟嫁妝是件大事,以紅傘作為陪嫁是相當古老的習俗了,「油紙」「有子」,這是添丁的寓意。

既然別人趕著辦喜事,自己推月兌就說不過去了。

顏青竹當下便道︰「那就恭喜幼蟬姑娘了。不知你婚期擇在何日?你要的那把傘,我一定盡力做好。」

「你!」李幼蟬氣得狠狠跺了一腳,心道︰「你個冤家,還要與我說這等話?」

當下卻又忍住不發,只越發淒然道︰「顏哥,我知道你心里難過,卻也不必說這等話故意氣我。我跟阿爹說了,就算于家有幾十畝良田,我也不樂意跟著那個于大郎。只要顏哥肯上進,我們的事,阿爹或還能松口的。」

顏青竹一頭霧水加上一頭冷汗。

「幼蟬姑娘,你……你這是說什麼呢?」

李幼蟬絮絮道︰「顏哥,你莫要人家把什麼都說得清楚。你一個傘匠,沒有田地,就憑一份手藝吃飯,若是以後老了,做不動了,又拿什麼來吃?做傘做得再好又如何比得過耕地?耕地耕得好,收成便會多,賣了糧食,有了余錢,又可再置地,等田地多了,又可收佃戶。你看,到了我爹這個年歲,便不用親自耕種了,家里的田地還能蔭庇子子孫孫。而你做傘的手藝,就算傳到子孫手中,也未可發家致富啊。我阿爹有些顧慮再正常不過,他老人家也是希望我將來衣食無憂。為人父母的都是如此,你莫要惱恨。」

李幼蟬見顏青竹瞪大了眼楮看著自己,以為他當真惱了,便又用濕噠噠的眼楮望過去,溫聲道︰「顏哥,我曉得你做了十多年的傘,一時放下是不可能的。不如我跟阿爹商量商量,讓你先學學農耕之術。一邊耕地,一邊做傘,並不妨礙。」

她聲音忽而又變得嬌羞,「等……等我們成了親,阿爹自要撥下些地給我們的。到時,就算自己不種,找些佃戶來種也是可以的。傘你可接著做,不過耕種法子還是要懂得些的,否則每年秋天收成了,你連谷稻好壞都分不出,那可不成。」

李幼蟬覺得她今日足夠放低姿態了,你沒有田地,我家給你田地。你想要做傘,我也讓你繼續做。唯一一點要求便是讓你學學耕種之法,若連這點你也不依,自己和阿爹真是無法再商量了。

來之前她想過顏青竹的態度,想她得知自己將許了人家,不知道何等心急,何等惱恨自己配不上她。卻不想他是這等性子,明明心里難受,卻還要撐個架子。自己若真的嫁了他人,看他悔也不悔?

可她李幼蟬畢竟是看中了顏青竹,他人又是俊,性子又不像一般莊稼漢那般粗獷,雖是沒有田地的傘匠,但見了他做的傘,便知他是個做事認真細致的人,將來大抵是個溫柔體貼的夫君吧。

若不是怕就此失了姻緣,她李幼蟬何苦撕去女兒家的羞澀面皮與他說這些?

當下李幼蟬眼波盈盈,看向顏青竹,只盼听完這番話,他有所覺悟,不再與她置氣。

顏青竹愣怔了半晌,身子卻似朝後面站了站,墨色的眉蹙起,連額頭也皺出幾道橫紋,咬咬牙,他正色道︰「幼蟬姑娘,我想你是誤會了。我與你如何能討論到這種事情上!我們並不是……並不是那種關系!」

李幼蟬像是伸手觸了刺蝟一般,疼得跳腳,一拳錘到顏青竹胸口上,恨恨地道︰「冤家,你這個冤家!到了這份上你還與我說這等話。等我嫁了別人,看你悔成什麼樣!」

顏青竹見她又是一拳過來,趕忙往後退了一步,堪堪避過。

李幼蟬嬌嗔一般,數個粉拳又是襲來。顏青竹雙手在前面胡亂揮動抵擋,又不住倉惶向後退去,直退得離屋牆還有數寸,李幼蟬方才收了手,在一旁傷心啜泣。

顏青竹緩緩喘著氣,忙又解釋道︰「幼蟬姑娘,我絕不是與你置氣。可是有什麼事,叫你誤會了?」

李幼蟬追打顏青竹時動作太大,小燈籠被晃得熄滅了,她一生氣,索性把燈籠扔了,吸了吸鼻子道︰「誤會?誤會什麼?你平日待人家是如何的?今日倒不敢認了麼?可教我高看你了!」

顏青竹嘆了口氣,眼神里甚是無辜,甚是迷惑,這讓李幼蟬見了越發難以控制住一腔怒火。

「你鎮上賣六十文一把的花傘,在村里也至少要賣四十文的,卻白白送了我。這不是待我不同嗎?」李幼蟬雖是問話,其實語氣肯定得很。他待她,就是不同的!

顏青竹一怔,想起事情發生的原委,實話道︰「那把傘……那把傘是晚上趕工做的,屋里暗,我把傘面貼反了,可所有工序都做完了我才瞧見。本是想拆了重做的,恰巧你那日來看上了那把傘,說是花色畫得朦朧,合你心意……其實那是因為貼反了。我想著這種殘品收你錢不合適,才說的你若喜歡,拿走便是。並……並不是你理解的那般意思。」

李幼蟬想不到他這麼說,讓她有些下不來台,瞪大了眼楮氣道︰「那人家後來又去你那里選傘,見你做了十多把傘,傘面上都畫的竹子圖案,每把傘的竹子上還畫一只蟬的。這不就是青竹與幼蟬的意思嗎?你……你別又不承認了!」

顏青竹感覺受了莫大冤屈,可惜對方是個嬌滴滴的弱女子,他若沖她發火,只怕又惹得她哭哭啼啼,當下只能苦笑搖頭,耐心解釋道︰「這個圖案叫做‘瑞竹蟬鳴’,竹子寓意節節高升,蟬鳴便可寓金榜題名,想升官發財的人,或是上京趕考的學子最喜歡這種圖案。我畫這個圖案,是迎合當下風氣,這不過幾個月就是三年一次的秋闈嗎?」

李幼蟬像是被潑了一盆冷水,身子輕顫起來,眼神呆呆的,過了半晌,方痴痴地朝顏青竹看過來,語聲也再無剛才的半分跋扈,悠悠然般飄出幾個句子來,「那上個月人家讓你做把傘送到我家來,要紅的傘面,上面畫兩只相思鳥,又要紫竹做傘柄,刻鏤空的鴛鴦戲水圖,還要紅漆木作傘頂,包個繡了‘喜’字的紅紗。人家听鎮上的姐姐說,大富人家收彩禮,都有這種貴重的傘呢。這種傘又貴又耗功夫,你若對人家沒意思,干嘛要答應下呢,難道會不知道其中意思嗎?還跟我說一時半會兒做不好,人家以為你是要更加用心做的。」

顏青竹擦了擦額上的汗,心道︰「傘的意思我自然知道,可你的意思我哪里知道?原來讓我做好傘送上門竟是提親的意思。當時只想著,若是普通一把傘,我做了給你,少收些錢也無妨,可你要求的這把傘,工序太過繁復,雕花繡字還要另請師傅。到時候若收你便宜,那對自己而言近乎虧本,若是收得賺了,又怕一個村里不好相處,這才推說一時半會兒做不好,實是推月兌的意思,沒想到竟被誤會至此。」

顏青竹見她哭得梨花帶雨,便不欲說得太過直白,以免傷了她面子,只道︰「幼蟬姑娘,我這人木魚腦袋,當時確實不懂什麼意思。叫你誤會,實在有愧。」

阿媛趕忙擺手,她哪里能再麻煩人家,「不用了,青竹哥。」

顏青竹已出了籬笆,往後山的方向走去,一邊走一邊指著阿媛家對她道:「你沒睡好,快回家多睡會兒。你一個女孩子,別老往後山跑。以後要采什麼,跟我說一聲,就是順路的事兒,沒什麼麻煩不麻煩的。」

話說完,顏青竹已經走遠了,阿媛望著他的背影怔怔出神。

要說她這位鄰居,對人實在夠仗義,但不知怎地,阿媛從心底里覺得,不該多欠他人情,不敢安心從容地接受他無私的幫助,心里總有一種茫然無措的感覺。

阿媛回到家中,心想吳有德這一去估計又是兩三天不著家,現下天還微暗,她今日還有許多事要忙活,不如先補會兒覺,起來做事更有力氣。

于是回屋,仍是將門窗都鎖牢了,又用箱子抵住,才安心睡下。

心里知道吳有德不會那麼快回來,但止不住要多些防備。

這一覺起來,卻是天色大亮。

阿媛沒想到自己竟睡得這麼晚,一年里也沒一次的。

她打了水洗漱,這才看到她家籬笆下放著幾捆綠油油的葉菜。

阿媛走近一看,是整整齊齊碼好的艾草女敕芽,麥漿草,茼蒿菜,旁邊還有一捆竹筍。

阿媛抬頭看了看幾丈外的顏青竹家,院子里,顏青竹正坐在一只高足凳子上,手上握著特制的雙柄彎刀,正給一節竹筒刨著竹青。

顏青竹抬頭擦了擦汗,阿媛覺得他好像正朝自己看來,趕忙拾起幾捆東西,往廚房里去了。

阿媛一個人也不好做飯,便拿糙米攪了粥,又將茼蒿菜用水焯了,拌了涼菜吃。

自阿媛的母親柳巧娘去世後,吳有德揮霍無度,家中已無積蓄。阿媛為了與宋明禮將來的生活,也過得甚為節儉,飲食上圖飽而已,穿著也不再講究。如此一年下來,黑陶罐里充盈不少,人卻是黃瘦了許多。十八歲的年紀竟將早年的衣衫都撐不起來,在枕水鎮時,常被人當做剛及笄的女子。

今日算來正是寒食節當日。眼下正是春耕時節,村里人皆在自家田里忙活,體力消耗大,頓頓吃冷食是頂不住的。因而寒食節這日,村里也是不禁火的,拿一頓吃上些撒子青團,已算是為過節應景。

倒是鎮上的人頗為講究,連酒樓里這日也只賣些酒釀,酪漿做飲,熱湯是沒得一口的。主食也是各類頭日做好放涼的糕點,配菜倒是頗為豐富,葷素皆有。葷菜冷食並不可口,但善于經營的酒樓總會將那些冷的炸雞、糯米腸、鹵肉等做得異常美味,到了寒食節這天便能賣個好價錢。

阿媛想到那些可口的美食,也饞起來。不過她不能總去想那些花錢的事兒,她現在只願多想賺錢的事兒。她得趕快做好一些糕點,拿到鎮上去賣個好價錢。

阿媛麻利地收拾好碗筷,便著手于那些能賺回銀錢的糕點。

她絞好麥漿草的汁兒,用青綠的汁兒和好糯米粉,捏成等份的劑子。細柔的手指往每個劑子上輕輕按出一個凹陷,將拇指大小的紅豆餡填入其中,再將口子封好,搓圓平放,整理出一個綠瑩瑩的圓團——這便是青團。

青團是江南糕點中極富時令性的一員,常在清明前後食用,其做法流傳甚廣,無論村中鎮上,染青團的材料並非只有麥漿草,有的人家會用艾草,有的人家會用其他綠色蔬菜。

而阿媛嘗試過多次,覺得麥漿草搭配紅豆餡的味道最是清甜爽口,軟糯不膩。她對比過鎮上售賣的青團,相信自己做的毫不遜色。

其中的紅豆餡是阿媛按柳巧娘留下的秘方制作的,口感爽滑,入口即化,除了節日里用來包青團,平日里做其他糕點也常用到。不少人便是沖著那獨有的細膩口感才指定了讓阿媛直接送貨上門的。

艾餃亦是如法炮制,只不過艾草帶有苦澀的味道,絞汁前要先用加堿的沸水焯過。絞好艾草的汁兒需得混入一半粳米粉一半糯米粉,這是阿媛嘗試多次後選用的最佳比例。然後也是捏成小劑子, 成扁圓厚實的皮兒,包入糖芝麻餡兒,最後收口,捏出漂亮的餃子形狀。

趁著青團、艾餃上籠蒸制的時候,阿媛又將茼蒿切好焯水,去除苦味,與糯米粉粳米粉一起加水調成糊狀。鍋中添油,阿媛拾起木勺將糊糊倒入鍋中,攤出一個個大小均勻的圓形。鮮綠的顏色煞是可愛,如同池中漂浮的一圈圈芙蕖新葉。

籠屜上逐漸撲騰起白茫茫一片水汽,食物的清新甜香彌漫著整個廚房。

蒿餅兩面都烙出金黃之色時,籠屜中的食物已然足夠火候。趁著揭蓋晾涼之際,蒿餅也利落出鍋。

阿媛伸起袖子擦了擦額上的汗。她忙碌而孤寂的倩影穿梭在廚房各處,廚房雖簡陋,卻因普通的人間煙火煥發生機。如果有人見到她此刻認真專注的樣子,一定覺得能吃到那些糕點是件十分幸福的事。

青團、艾餃涼了之後,刷上熟芝麻油便成事,綠油油的,甚是鮮美。

那邊的金黃帶綠蒿餅也跟著晾好。

等阿媛將做好的幾十個團子都裝進大籃子里放好,已是午後。

阿媛做這一切已甚是熟練,但今日起晚了,她並沒有做太多的糕點。枕水鎮的客船到了一定時候就不再擺渡,阿媛擔心賣得太晚就回不來了。在鎮上住宿的話,很不劃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