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休沐日結束之後,張賀又回到了未央宮開始連續五天的上學生活。在上完課之後,劉據拉著張賀的手就往外走︰「我舅舅想要見你。」

「大將軍想要見我?」張賀一邊走一邊心中疑問,「可是我們要去哪見?難道不應該出宮備馬嗎?」

「不用,從這里走過去很近的。」劉據的話雖然听得張賀一頭霧水,但劉據是這里的地頭小龍,想必不會出錯,張賀就跟著他一路小跑了起來。

在經過了少府建築之後,劉據帶張賀穿過一道門,一處寬敞的宮室出現在了他面前。

「這是……」張賀好奇地看著眼前的建築,不明白為什麼劉據會帶自己來這里。

「這里就是阿翁給舅舅新設的大將軍幕府所在。」劉據介紹道。

張賀大為驚訝,說好的皇宮禁地都是後妃宮女宦官,閑雜人等不得入內呢?好吧雖然他來這里之後看到的很多都不是宦官。但是大將軍幕府難道不應該和丞相府一樣非常拉風得開在尚冠里,官署臨街開設大門怎麼氣派怎麼來嗎?

不過好在一直跟著照顧劉據的小黃門陶令聰明伶俐,張賀很快就朝他打听清楚了具體的情況。

原來這西漢宮禁沒有後來朝代的宮廷那麼嚴格,里面很多工作人員用的都是士人,並不是全由宦官執行。在未央宮里還存在著中央官署和少府兩處大型宮室,負責皇家的手工制造等各項業務,這些辦公區域都位于未央宮西北,在石渠閣附近更是開闢了專門的作室門,供來往不絕的工匠由此進入未央西北的辦公區。

當然皇宮也不是隨便進的,每個進宮的人隨時都要攜帶符籍也就是進宮的證明,如果無證擅自入宮,那就是犯了闌入罪,最輕也是要送去勞動改造的。因此張賀這些皇子伴讀隨時都攜帶有符籍,張賀每次進宮前母親都會叮囑千萬不能忘了這個。

在劉徹時期的未央宮里,還存在著一群神秘的人群,叫做侍中。侍中可以出入禁中,本意為入侍天子,分掌乘輿服物,下至執虎子——當然實際操作起來的時候,端皇帝尿壺的自有宦官來服侍,侍中不必親自動手,不過是照管一下而已。

侍中在漢代為親近之職,天子登殿的時候,侍中在一旁攙扶一下;天子接見諸侯王、列侯的時候起身,侍中要先稱「皇帝為諸侯王、列侯起」;天子設宴款待群臣的時候,侍中常侍立在一旁;天子出行的時候由侍中為天子驂乘、佩璽、抱劍,當然能驂乘的只有「多識者一人,余皆騎在車後」,衛青年少時就曾獲此殊榮,還被司馬相如寫進了名噪千古的《上林賦》中。

到了劉徹治理國家的時期,因為登基初期的少年天子還處處受到竇老太後的壓迫,劉徹為了盡快提拔一批屬于自己的人才,比如嚴助、朱買臣、東方朔、吾丘壽王、枚皋、司馬相如等人,這些人擔任的雖然只有大夫一類的官職,但都加以侍中餃,可以隨意出入禁中,參贊國事,事實上成為了緊密團結在劉徹周圍的智囊團,正式形成了中朝。

到了衛青今年拜為大將軍,成為中朝的首席官員,劉徹又欲群臣下大將軍,眾人見到衛青要行跪拜禮,以大將軍的權勢壓過了三公里的丞相成為事實上的首輔重臣為代表,中朝漸漸架空相權,天子本人的君權被劉徹緊緊握在了手里。

張賀可是學過九年制義務教育的人,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這一塊還是當年文科的背誦重點,他當然知道劉徹開設中朝這一舉措是為了集權。陶令給他這麼一解釋,張賀再結合他自己從現代帶來的歷史觀和政治觀,很快就明白了過來。

不過西漢的大將軍可真是辛苦,五天都要在宮里辦公,到了休沐日才可以回家休息。張賀一邊感嘆著,一邊觀察起了這座處處透著嶄新的大將軍幕府的地理位置來。

說是大將軍幕府,但其他中朝官員辦公原本也在這里,只不過現在衛青當了大將軍之後,將原本空著的正殿騰空,中間隔開做了他和他手下官吏的辦公室,二樓劃分為起居場所,而將其他中朝人員的辦公休憩場所挪到了旁邊的附屬建築里。

這位置也很是便利,出于未央宮西北辦公區域,緊挨著中央官署,另外一邊是少府,南面正對著天子經常辦公的承明殿,中朝官員無論過去和天子開會還是走路回去辦公都很近。

在幕府門口也有衛士佩劍站立兩旁守衛,表情肅穆。劉據走過去的時候,衛士都行禮道︰「皇子殿下長樂未央。」

「你們辛苦了。」劉據學著父親的樣子說道,「衛大將軍讓我和張賀前來找他。」

「殿下請往里走。」一位衛士在前面帶路,當他離崗之後,馬上另有一位同僚小跑過來,替他站在原來的位置。

衛青辦公的地方非常寬敞,背後是一整面騎馬打仗壁畫牆,左邊牆上擺著高大的立櫃,上面堆放著用骨簽分毫類的各種書簡公文,右邊牆是明亮的窗戶,正對著外面的花園,中間放著一張雲氣紋飾的案幾,上面放著幾卷攤開的竹簡。

這位新上任沒多久的大將軍穿著天青色的常服,正坐在案前看著新遞上來的軍務報告,看到劉據和張賀被衛士帶進房間,連忙站起身走了過來。

「據兒,張賀,你們來了。」衛青親切地說道。

「嗯,舅舅,我們學完今天的書就過來了。」劉據點了點頭,「舅舅想見張賀是有何事?」

衛青笑了起來︰「我听說馬鐙馬鞍的制作是張賀的點子,現在軍隊里正在推行這兩樣東西,我有幾個問題想請教一下。」

張賀受寵若驚,連忙擺手道︰「我只是一時突發奇想得的點子,不敢讓您說請教。」

「有什麼不敢的。」衛青將他的想法娓娓道來,「我和陛下已經決定將最開始生產出來的一批馬鐙馬鞍給最精銳的騎兵裝配,騎術一般的士兵讓他們先等著,我是準備將下一批留給騎術不精但可以通用這兩樣東西提高到出戰水平的,增加我漢軍騎兵的數量。」

「大將軍想得非常好。」張賀夸贊道,「只是不知道這里有什麼需要我的地方?」

「我有一個想法。」衛青說,「將馬鐙馬鞍按照品質分成上、中、下三類,馬鞍倒是好處理,直接交給工匠設計就好,但這馬鐙我還是想問問你的意見,目前生產出來的馬鐙,工序有些復雜,用料也耗費不少,如果想要短時間里生產大量可供普通士兵使用的下品馬鐙,在工序設計方面你是不是有好的方法?」

張賀有點傻眼,他是屬于管殺不管埋的類型,按照自己現代里對于馬鐙和高橋馬鞍的印象畫了設計圖就撒手不管了,至于制作工序、設計原理什麼的,天可憐見他只是個愛好文學歷史的文科生啊。

于是他著實費盡心思想了一會,然後開口回答︰「要不我們做個十字馬鐙吧?」

「十字馬鐙?」衛青楞了楞。

啊,差點忘記漢代不用簡體字也沒有歐洲中世紀的十字架了,張賀默默鄙視了一下粗心的自己,然後改口比劃道︰「就是田字。」

這麼一說,衛青居然很快猜出了他的想法,讓人拿了一塊布帛出來,用筆在上面畫了一個圖案問道,「是這樣的形狀嗎?」

張賀連忙和劉據一起湊過去看,只見衛青畫了一個橢圓形,在中間畫了一個十字,然後在十的左右兩端往上畫了一個圓弧。

「就是這樣沒錯。」張賀點頭道,「腳踩在交叉處也一樣可以穩住身體,而且這個不用里子中空澆築,只是將模子做得細一點,出來的實物照樣很輕,並且可以實現一次澆築成形,縮短了生產時間和用料。」

「如此甚好,這樣下次出兵的時候就可以大規模提升漢軍的戰斗力了。」衛青看起來很高興,在正事談完之後,作為長輩他開始關心起劉據和張賀的學習生活來。

「最近書學得難不難?還有什麼感興趣的想要學嗎?我看陛下給據兒計劃好了很多要學的書,老師也找得差不多了,等據兒識字多了,就要給你開課學《公羊》。」

劉據一听小臉都皺了起來︰「《公羊》是什麼啊?我連《詩經》後面的《大雅》都沒讀懂呢。」

「其實讀書沒那麼難,我像你們那麼大的時候,還一個字都不認識。」衛青鼓勵道,「多讀幾遍,不懂問書師或者問你博學多知的父皇,早晚會明白的。」

「嗯。」劉據點了點頭,「那我有喜歡讀的書,阿翁會讓我學嗎?」

「目前看來天子沒有干涉皇子興趣的想法。」衛青拍了拍劉據的肩,「你現在還小,就有喜歡讀的書了?」

「還沒有。」劉據笑呵呵地回答,「我準備多看一些,到時候就知道我喜歡哪個了。」

「那麼張賀呢?你喜歡什麼?」

「我想看兵書。」張賀坦言。

「伉兒也是這麼說的。」衛青看向張賀的眼楮更加慈愛起來,「我認識一個叫做楊僕的御史,正準備讓他將現存的兵書整理成《兵錄》,其中包括韓信散落的兵書三卷,我給你寫個憑信給他吧,等你識字多到能讀懂一卷書的時候,可以帶上我給你的這個憑信,去石渠閣找他求疑解惑。」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