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另外那2億美元和離岸公司賬戶已經按你所說全部準備好,明天一早配給你的專業團隊就會過來了。」祁昭繼續說道,這次這筆巨額投資可是讓他和容清都猶豫了許久。

「好的,祁伯伯,我不會辜負您的信任的。」沈曦激動地站起身來,心中又有些按捺不住的緊張,就是明天了嗎?

那2億美元的彩票獎金在4月就已經領取出來了,但數額巨大想要轉回國內有些麻煩。而且這次彩票這麼輕易的就得到了這麼一大筆錢,容清和祁昭也有些不淡定了。雖然他們都知道彩票這種事不可能長久,但還是旁敲側擊的問過沈曦,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可以賺錢。

既然這個世界的發展與前世相同,那在這個世界的1998年沈曦憑借搜索引擎可以賺錢的方法簡直不要太多,但到底應該做什麼呢?

畢竟現在不是她個人要賺錢,那麼小打小鬧自然滿足不了需求。

沈曦通過腦中的搜索引擎翻閱了很多資料,思考了很久後最終確定了一個目標——互聯網泡沫。

其實這場資本泡沫的主導者並不是互聯網行業,而是由另一個行業所導致——金融業。

互聯網泡沫的產生原因,更多的是當時金融監管體系的問題。

90年代,M國監管機構繼續放寬甚至撤銷了監管機制。于是引來了發生于90年代末期的第二次大危機,也就是所說的互聯網泡沫。

由于無人監管,投資銀行會推銷他們明知毫無前途的互聯網公司,分析師們按照肆意鼓吹得到酬勞。很多當時被稱為極具潛力的科技股,事後被貶為一文不值。他們當面說的是一套,背地里又說的另一套,肆意欺騙投資者。當吹捧和虛高成為了主旋律,自然,泡沫產生了。

1996年,對大部分M國的上市公司而言,一個公開的網站已成為必需品。

這些概念迷住了不少年輕的人才,他們認為這種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商業模式將會興起,並期望成為首批以這種新模式賺到錢的人。

互聯網帶來了各種在數年前仍然不可能的新商業模式,並引來風險基金的大量投資。

在此期間,股票市場看到了其市值在互聯網板塊及相關領域帶動下的快速增長。這一時期的標志是成立了一群大部分最終投資失敗的,通常被稱為「」的互聯網公司。

一小部分公司創始人在股市泡沫的初期公司上市是獲得了巨大的財富。這些早期的成功使得泡沫更加活躍,繁榮期吸引了大量前所未有的個人投資,媒體報道了人們甚至辭掉工作專職炒股的現象。

在此期間M國股市經歷了長達八年時間的牛市。

在這一大牛市中無數人爆炒科技股,如電信,光縴,軟件,網絡等項目發了大財,個股數年內成長數十倍的比比皆是,他們幾乎不用花時間去選股,買什麼就漲什麼。

1998年至2000年間,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商用推廣,用戶數急劇增加,吸引了眾多非科技主營的公司也蜂擁投資于科網項目上,加上又有政策扶持,整個M國從東到西,到處是高科技風險投資在狂舞。

到處是北典網絡,朗尋科技等重量級的IT大公司在瘋狂招人,只要跟IT沾點邊,就被拉入公司從頭培訓,只要有個IT學士,碩士,外國學生也能拿到8萬美元的年薪,招聘的人員每招到一人就有數千美元的提成。那時候,像E貝這樣的公司被人認為是野雞公司,求著畢業生也不見得有人願意去。

整個M國都籠罩在一片高科技帶來的繁榮之中。

股市中,投資者瘋狂購買科技股,只要名字以「e」打頭或者「.」結尾的公司都受到資金追捧。

簡單來說就是,當時有一批高科技公司,如微軟、IBM等,不僅具備優秀的盈利能力,也具有把握未來市場的能力,更能為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因此人們對科技股熱情高漲。

然而也有一群互聯網企業,在投資人、磚家學者,以及其自身的包裝下,輪番上演公關秀,鼓吹著極其美好的未來,吸納了大量資金。盲目的逐利熱情,再加上一些機構的隱秘造假,導致投資者對當時科技股的認識產生了極大的虛高,甚至瘋狂。

然而現實是,後一批的互聯網企業,他們改變不了盈利能力極其低下的局面,同時又在大肆揮霍金錢,也有的被快速淘汰,有的發展方向錯誤。

在2000年3月,以技術股為主的NASDA納斯達綜合指數攀升到5048,網絡經濟泡沫達到最高點。

導致NASDA和所有網絡公司崩潰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大量對高科技股的領頭羊如斯科、威軟、岱爾等高達數十億美元的賣單踫巧同時在2000年3月13日星期一早晨出現。

賣出的結果導致NASDA一開盤就從5038點跌到4879點,整整跌了4個百分點,是當年「盤前」拋售最大的百分比。

大規模的初始批量賣單的處理引發了拋售的連鎖反應,投資者人心惶惶,投資者、基金和機構紛紛開始清盤。

僅僅6天的時間,NASDA就損失了將近9個百分點,大盤指數從3月10日的5050掉到了3月15日的4580。

領頭羊威軟在97年被指控壟斷,98年立案,而在2000年1月比爾辭職4月,法院宣稱已收集到證據證明到威軟的確存在壟斷行為,威軟面臨可能被拆分。科技股巨頭可能隕落的消息加劇了人們對科技股的恐慌心理。

2000年4月高盛首席投資分析師10年來首次對投資者發出減持科技股的建議。同時各路分析師口風一轉,開始唱衰,危機開始顯露了。

各大機構突然變臉,調低了科技股的評級,指出風險與泡沫的存在,一天之內,代表科技股的NASDA狂瀉400多點,從5400多點的尖峰墜落。

真實存在的問題加上在不恰當時機出現的諸多誘因,于是危機徹底爆發了,泡沫開始破滅。

原本被炒到高的不合理的股價一落千丈,同時那些單純依靠融資為生的互聯網企業再也融不到錢。大批互聯網企業關門,眾多IT工程師失業。

dot-公司一間接一間的耗盡資金,並被收購或清盤,域名則被競爭對手或域名投資者購入。

2000年3月10日納斯達指數創造5048.62點的最高記錄。13日,周一,由于互聯網泡沫破裂,大規模拋售科技股票,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有500家破產,40%退市,80%的企業跌幅超過80%,蒸發了3萬億美金。

到了2000年11月M國大選,佛羅州的300萬選民硬是把決賽膩歪了一個月。在這其間科技股帶頭深跌,M國又沒有跌停這一說,很多明星股從三百多美元幾天內就跌到十幾美元。北典網絡,朗尋科技等都從近百元跌到了十幾美元,最低一美元都不到。

五角大樓一聲巨響,讓周二的M國股市在2001年停盤四天,周一開盤時,沒有跌停保護的市場就如鐵球掉進了稀飯,混蛋到底帶砸鍋。道指一天就狂跌800多點。從此一路下探到最低7000多點。納斯達大盤暴跌6.83%,5個交易日暴跌16個百分點。其間格臨斯攀近十次降息,直至沒有任何籌碼可用,也無法挽救兩市向深淵墮落。

從2000年3月10日5048.6的歷史高點,到2002年9月份納斯達指數回到1172點,18個月內跌幅達到78%,總計4.4萬億市值蒸發。

在這場互聯網泡沫破滅的風波中,很多投資者用信用卡透支炒股,一天內就被擊穿,一夜之間負債累累。成百萬上千萬美元資產灰飛煙滅的屢見不鮮。

而且在信用制度完善的M國,券商很輕易能批準MARGINACCOUNT,也就是說用十萬美元元開戶,帳號能自動透支十萬!大家可以使資金翻倍,同時意味著下跌後損失也翻倍。

幾近一半的上市IT公司面臨拆分破產,那些曾經風光無限的IT企業都在瘋狂裁人,9萬人的企業很多都瘦身成了3萬,這兩年間很多公司的出差都被禁止。

大量的精英程序員在公司倒閉後只能去餐館當服務員,回學校當老師,改行當會計。IT大公司的項目經理產品經理被裁後在衣服店里疊褲子,晚上在大街上揀易拉罐的比比皆是。

而這無疑正是華國的大好機會!在這樣巨大的資本浪潮中,他們哪怕是揮舞著幾十億美元入場都不會引起多大的浪花。

且納斯達是全球第一個采用電子交易的股市,交易更方便,隱蔽性更高,留給他們的操作空間也更大。

他們現在入市納斯達大盤指數為2000點左右,到10月金融風暴波及M國的時候,大盤指數將降到1300點。在這期間他們可以利用M國股市的做空機制,大量做空積累資本。

之後他們就用前期積累的資本在98年10月大量買入,再在2000年3月崩盤前及時出逃。

一年半的時間,加上融券杠桿,只要隨便持有幾支表現好的個股,獲利幾十倍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