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康熙還真傳胤褆去了乾清宮,問他又在胡鬧什麼,這麼大的人,怎麼跟老九老十一樣不著調?

劈頭蓋臉挨了一頓訓,氣悶是有的,同時胤褆表示有話要說。

他將那天听戲時的約定說給康熙听了,並表示去饕餮府開席的銀兩是兄弟們湊的,由他出面給老九遞了張帖子而已,讓康熙明察。

想也知道他不可能在這種問題上說謊,因為實在太容易被拆穿。本來要是老大瞎胡鬧,哪怕不受罰,也得回去反省一番。換做是諸位皇子一起干的,那就大不同,直覺告訴康熙,這背後有故事。

要是宜妃,听到這兒保準叫個停,等瓜果點心上來再讓他接著說。康熙沒搞多余的事,只是讓老大將前因後果說明白。

關鍵點非常清晰,就是五福晉、太子妃相繼傳出好消息,這事讓許多人產生了誤會,她們為了追隨兩位福晉的腳步,干出不少啼笑皆非的事……說白了不過是吃瓜群眾小小的測試罷了,發起人是老十,兄弟們都很好奇,全參與其中。

自木蘭圍場回來,康熙就滿門心思撲在政事上,他忙著批復積壓的奏折,忽略了其他也正常。

饕餮府的事因為動靜格外大,他才問了一嘴,結果還真不單純。

他塔喇氏懷孕他知道,太子妃懷孕更是大喜事,可這同老九福晉有什麼想干?

康熙的疑惑不少,胤褆費了不少勁兒才解釋清楚,待他徹底說明白,康熙有片刻的沉默,沉默是因為想起自己曾使人調查過富察寶珠。

她與媧皇娘娘同天生,康熙是知道的,也知她打小氣運好,仿佛真有不小的來歷。

說句良心話,康熙並不是很信這個,他听說之後也只是一笑置之。

姑且不說滿人信仰不同,哪怕他信奉媧皇好了,也不相信吹噓出來的某某神仙轉世……你且想想,因為有點悟性被當做文曲星下凡的還少了?這能當真?

再有,後宮妃嬪皇子福晉哪個不是福祿俱全?哪個命格不貴?

在九五至尊看來,真沒啥稀奇的。

寶珠生來一帆風順遇事逢凶化吉,福氣的確不小,轉念一想,她要是沒福氣能機緣巧合嫁進皇家?哪怕老九不及前頭幾個出息,那也是堂堂皇子,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高攀上的。

幾個念頭一轉,康熙就打消了疑慮,直至今日听說了發生在老五福晉和太子妃身上的巧合,他才去推敲了過去這年發生的事。

胤自大婚後,一改從前頹廢的面貌,進爵不說,還真干了幾件實事,還是影響深遠的那種。

這還不是重中之重,真正嚇住康熙的是,他猛然間想起來,每個意圖迫害富察氏的都沒有好下場。你下手越狠,最後就會落到越發悲慘的境地。

想想見天作死的老八福晉,想想胡攪蠻纏的烏嬪,想想隆科多愛妾,想想圖門寶音……

有些事你就不能去推敲,細思極恐。

康熙將自個兒嚇出一身毛毛汗,他想起封神傳說里頭,紂王于女媧廟提示一首,女媧使妲己亡了殷商。

是巧合嗎?

還是說老九福晉真有這麼大來頭?

掐指一算,康熙在位將近四十年了,什麼風浪沒經過?他這會兒還是不由得心慌,半晌才平復下來。

還是不敢相信這種玄之又玄的事,他告訴自己說,那幾回應是理所應當的報應,老九福晉許是十世善人,得蒼天庇佑。

這種說法倒是比媧皇轉生好接受多了。

……

在短短半盞茶的時間里,康熙心里百轉千回,不過到底是一國之君,哪能讓旁人瞧出心中所想,故哪怕直郡王就杵在跟前,也沒料到听他一席話康熙險些驚出冷汗。

就說現在好了,哪怕他已經找了個勉強說得過去的解釋,心里也有存疑,康熙琢磨著往後再試他一試。

至于怎麼試?

先等等求子事件的後續,再看看往後還有哪個不長眼的撞上刀口。

說起來,最能說明問題的還是大病大災。

喂她吃砒/霜不死,得了疫病使她去照看轉身就好,洪水來襲就淹到她家門前然後急急退去,全國大旱她所在之處半點不受影響……以上這些能應驗幾個,那才是真的大有來歷,絕對沒跑。

這樣的念頭只在他心里打了個轉,回過神來康熙深感慚愧。作為一國之君,他竟然在想這些動則餓殍遍野浮尸千萬的禍事,他怎麼能盼這些?

康熙不知道的是,旗子已經立好了,他假想的內容往後會一一得到應證。

眼下他心想,對老九福晉還能再寬容些,實在憋不住就讓宜妃委婉的提點她幾句,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落得和商紂一個下場,他真沒臉去見列祖列宗。

不就是容不下小妾嗎?

左右胤用多了珍饈也吃不下清粥小菜。

左右她能生。

不就是想法清奇不按牌理出牌嗎?

多大點兒事!

康熙狠狠安慰了自己一通,回身就接到消息,紅川一別,科爾沁格格宛若失了神志,她就惦記著胤,說不能嫁進九貝勒府就不想活了。

換做康熙有這麼個閨女,想怎麼死趕緊的,你大爺保準見死不救。

科爾沁王公還是差了點,他多少有些不忍心,這是其一,其二他有個很疼閨女同時也很拖後腿的婆娘。倒是科爾沁貝勒有心想攔,畢竟當爹的尚在,還輪不到他來做主。

發展到這地步,後果就可以預見了,圖門寶音說是很想太後,帶著人往京城來了。她的目的不外乎是想請太後做主,懲處霸寵的富察氏,並指她做九側福晉……

若是由她胡鬧,很快就能親眼見證一場現世報的發生。

康熙有點心癢。

同時有個聲音告訴他,真放任不管說不準會鬧到難以收場的地步,天災**里面,**是可控的,而蒼天給的報應顯然不在這範疇之內。

康熙思來想去,最終去了趟慈寧宮,同太後說了圖門寶音的事。

哪怕知道太後中意寶珠,他心中也有隱憂,擔心太後經不住求,真打算給那個只會搞事的倒霉格格做主。

事實證明,他多慮了。

太後先前就知道個大概,這會兒听康熙細說一遍,她搖搖頭。

不知天高地厚!

好好的姑娘都讓人寵壞了。

草原兒女灑月兌是不假,她這般作為顯然越界了,就是不知羞。

再者說,正因為她是科爾沁人,反而不能遂圖門寶音的意,名聲差無妨,她出身好背後有人撐腰總能嫁得不錯。要是真給老九做了側福晉,這輩子再別想有任何盼頭。

同先帝一樣,老九是個痴情種。他有一點好,好在疼的是嫡妻。左右他也沒有繼位的可能,這輩子最多混成親王,那身份,只疼福晉一個無妨。

太後瞧著胤和寶珠之間絕插不進第三人,圖門寶音看走眼,喜歡錯了人。

好在還來得及,只要及時止損。

同康熙聊過之後,太後使人給寶珠傳話,讓她趕明帶阿圓幾個進宮來,有些時候沒見三個小的,想得很。寶珠也很喜歡配太後談天,高高興興應下,當晚只許胤鬧了一回就早早睡去,第二日起了個早。

寶珠帶著兩大丫鬟三位嬤嬤進宮去了,一到慈寧宮,阿圓就撲騰著往太後跟前去,嘴里還嚷嚷著「要要」!

太後深感意外,她趕緊吩咐鐘嬤嬤抱阿圓過來,月兌了金甲套將胖小子摟在懷中,好一陣親昵之後,才道︰「如今也才半歲,就開口了?」

寶珠頷首︰「胡太醫說听得多了就學得快。」

太後不信這套︰「淨瞎說!說話早那是我曾孫聰明。」

寶珠一個沒忍住就笑了︰「我們爺老說我生了三個蠢的,您還夸他聰明……真為難孫媳不知該信誰。」

太後嗔她一眼︰「哀家還不知道你?」

便當此時,嬤嬤端了荔枝送到寶珠跟前,太後催她嘗嘗味道︰「這是昨日送來京中,哀家特地給你留的,叫妃子笑。」

天冬幫著剝了一顆,肉厚,核小,味甜,委實不錯。

寶珠感覺像是喝了蜂蜜水,蜂蜜水里還有四溢的果香,她滿心歡喜,眼都眯起來。寶珠吃著好,就讓天冬多剝了幾顆,還沒剝好,阿壽就鬧起來,他可勁兒朝寶珠跟前撲,嘴里啊啊個不停,嬤嬤險些沒抱住。

別人不明白,寶珠能不明白親兒子要什麼?

想到他們的鐵胃,寶珠就私下丁點果肉,試探性的喂到他嘴邊,都沒給人喊停的機會,阿壽就已經吃下去了。

太後嚇了一跳。

「這才多大,能吃這個?」

「太醫呢?請太醫來。」

寶珠趕緊把人叫住,解釋了一番,太後才放下心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