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近日里,宮中出了件大事,引來康熙震怒。

要說這事,得往回推個把月。

又是選秀年,攢了三載的八旗秀女在各旗參領的護送下坐車去往神武門,初選不過是從太監手里走一遭,堪堪半日罷了。這一茬通過頗多,但凡胖瘦均勻顏色湊合身無惡疾家世馬虎甚至會做人的都放進去了,在宮里頭學了些天的規矩,又試以琴棋書畫、女工、執帚等技藝。這回就有多半秀女被撂了牌子,余下的才得以一睹聖顏,命好的甚至能沐聖恩鯉魚躍龍門。

說起這屆秀女,質量是真高,其中半數是沖後宮去的,還有不少瞄準了已經成年的皇阿哥。

也就是三個月前,康熙完成了一次頗大規模的封賞。皇長子胤褆為直郡王,皇三子胤祉為誠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俱為貝勒……從皇九子胤起,後頭的啥也沒撈著,不是皇帝不待見他們,小子還沒大婚呢。

成家立業,先成家而後立業。

清朝阿哥十二歲就勉強算作成年,然後可以慢慢相看福晉,十四到十八成親的最多,成親之後有的立刻出宮建府,要是康熙忙或者國庫空虛支不出錢接著住宮里也成,哪怕沒有立刻搬出去,大婚之後也可以領差事了。

老九老十都生在康熙二十二年,年方十五,這屆選秀最重要就是替他倆挑嫡福晉,再有康熙還吩咐了惠妃,給養在她跟前的老八挑幾個伺候的人,八福晉實在不像話。除此之外就沒有明確目標,有合適的往後宮里撈,順便給兒子並有需求的宗室子弟分分便成。

這年的秀女里頭,備受關注的有三位。

首先是董鄂氏,都統董鄂七十之女,這是康熙初步定下的九福晉。

然後是阿巴亥博爾濟吉特氏,烏爾錦噶喇普郡王之女,這是他看好的十福晉。

再有一位富察氏,家世比前兩個還厚些,只是府上暗戳戳問康熙討恩賞,請他撂牌子放出宮由家里自行婚配,康熙雖然沒明確答復,看神情是默認同意了。

那秀女是領侍衛內大臣馬斯喀掌珠——富察氏長房嫡女。

富察家滿門重臣,且個個手握實權,誰看了都眼熱。她爹是御前走動的領侍衛內大臣,她二叔馬齊是兵部尚書,她三叔馬武是內務府總管,她小叔李榮保任瓖黃旗佐領,兼管牛錄。又有同輩兄弟若干,全是康熙看好的潛力股。

馬斯喀有三個嫡子,皆已入朝為官,哪怕前途不可限量卻沒一個得他疼愛的,唯獨福晉生的女兒是他掌中寶,不僅他,富察家滿門皆一樣。

雖然讓馬斯喀福晉約束著沒傳開,那富察家的格格真有些門道。

她生在康熙二十三年三月十五,朝陽初升之時,出生那會兒她右手攥得緊緊,馬斯喀福晉撐著疲憊之軀親自哄著松手給看了,那是大拇指尖那麼大一顆珠子,似金非金,似玉非玉,端得是流光璀璨,映著朝陽晶瑩透亮,真真是美。

馬斯喀福晉趕緊把珠子放回她手里,看小小人兒蜷著手指握緊了,想著等老爺下朝回來就讓他趕緊去打個赤金嵌套,把珠子掛女兒脖子上才能安心,又吩咐封口,誰敢外傳直接打死,看接生嬤嬤誠惶誠恐這才松了口氣。

瞧著剛出生就白女敕女敕的女兒,馬斯喀福晉真是歡喜,都沒問過早朝未歸的當家人,直接就給小格格取名作寶珠,富察寶珠。

寶珠是金尊玉貴嬌養大的,馬斯喀、馬齊、馬武、李榮保對那顆珠子都有耳聞,親眼見過絕非當世之物,又想起寶珠出生那日正好是媧皇生辰,思及媧皇補天典故,四人心里有了成算。

寶珠生得極好,卻不似滿洲姑女乃女乃嬌蠻霸道,她的模樣像極了民間傳說的媧皇娘娘,慈和悲憫憐愛蒼生,端莊矜持貴氣天成。

自從有了這個女兒,富察家事事順遂,遇險皆能逢凶化吉,隨著女兒一天天大了,馬斯喀怕她不經世事讓人給哄了去,又擔心一個沒看好將她許給負心漢……別人家當娘的事事操心,富察家是馬斯喀帶著馬齊馬武李榮保考察八旗適齡子弟,哪怕旁人口中十全之人,他們也能挑出毛病來,瞧了又瞧,愣是誰也沒看上。

還沒拿好主意大選就來了,馬斯喀趕緊求了康熙,讓他體面的撂下閨女的牌子,這樣富察家還能接著相看,結果呢,計劃不如變化快,寶珠這一進宮,就讓大尾巴狼叼走了。

這事怪誰呢?

還得怪董鄂七十那糟心閨女。

那董鄂氏竟是重生來的,她做了一輩子九福晉,蓋因胤站錯隊,活得太慘。

說起來,在「一廢」之前,太子一家獨大,能與之抗衡的唯有大阿哥胤褆,他倆一個佔嫡一個佔長,你爭我奪好些年。也就是廢太子那會兒,大阿哥順便遭了康熙厭棄,底下那些才不由得動了歪心思。

第一個倒霉的就是八賢王,後來十四繼承了老八的人脈,驍勇善戰成了大將軍王,可那又如何,不也沒爭過?

踩下各路兄弟坐上皇位的竟然是不顯山不露水的雍親王胤禛,他繼位之後,也就十三阿哥和那些沒摻和進奪嫡戰的討了好,其他的哪怕沒立刻出事,陸陸續續還是遭了秧。

八爺還撐了四五年,九爺是真的慘,不僅讓新皇改名做塞思黑,府里的小阿哥全沒逃過,都得了諷刺之名。

長子改名為復西渾,二子改名佛楚渾,三子改名烏比雅達,四子改名額依默德,五子改名為海蘭、六子改名棟啟、七子改名杜希憲、八子改名額依渾。

這些名字是啥意思呢?

是下賤的,行丑事的,可惡的,討人嫌的,可惜的,懶惰的,糊涂的,愚蠢的。

真難為新皇費心想出這些名。

哪怕多半並非己出,九福晉還是痛不欲生。

胤身縛三條鐵鎖押解回京,得罪名二十八條,幽禁致死。董鄂氏一點兒沒比他好,那樣慘烈的人生她再不想來第二回。

董鄂氏重生在初選通過進宮以後,這時機不算好,好在還來得及。她當了那麼多年皇子福晉,進宮請安千百回,熟門熟路就讓自己和如今還是四貝勒的胤禛攪和到一起,還讓胤親眼撞見了。

胤早先就听宜妃提過一嘴,說老爺子有意把董鄂七十家的格格許給他做嫡福晉,董鄂家是不怎麼招太後喜愛,論家世也不錯了,他對大位原就沒什麼想法,娶個福晉只要不丟人便成。

既然都說給他听了,基本上就是十拿九穩的事,胤已經在琢磨以何種面貌應對董鄂家,誰想就撞見那麼無恥的一幕,董鄂氏竟然撲了老四一個滿懷,那可是皇阿瑪給他相看的嫡福晉!

得,雖然丟臉,這樣也好,哪怕有心人早已听到風聲,索性沒正式指婚。胤他額娘位列四妃,他哥是在太後跟前養大的,他小伙伴是溫僖貴妃的兒子,他心氣高得很,攤上這事絕不能忍,直接就去翊坤宮找了宜妃。

听說這事,宜妃直接黑了臉,她拍拍胤的手,讓兒子別急,然後擺駕去永和宮,一見著德妃就恭喜她,會咬人的狗不叫啊,那董鄂氏原是康熙定下的九福晉,就這麼讓老四截了胡,董鄂七十的女兒進他府里做側室,這外家真夠強的……

宜妃從來是有啥說啥,最會討好也最能得罪人,她幾句話下來就讓德妃氣炸了肺,受了委屈還不敢發作,只能問說是不是有誤會。

九福晉和十福晉其實都定下了,這事哪怕沒說穿,四妃心里有數,要是真如宜妃所說,老四就捅了大簍子。

德妃對這個兒子本就沒什麼好臉色,他府上除了福晉全出自漢軍旗,上台面的一個沒有,若這事成了,董鄂七十家的格格就給老四做了側福晉,他背後原只有費揚古一家,多出個董鄂七十那還了得?

眼看宜妃奚落夠了黑臉走出永和宮,坐上軟轎往太後那頭去了,德妃趕緊跟上,她還是慢了一步,那頭宜妃已經哭上了,說那董鄂氏真不是個東西,在御花園里頭同老四撲了個滿懷,還讓老九老十並一大群人給撞見了。

太後是世祖皇帝的繼皇後,世祖皇帝獨寵董鄂妃,康熙繼位之前太後吃過許多苦頭。哪怕董鄂七十與董鄂妃並非一脈相承,那也不打緊,太後對姓董鄂的都沒好感,看了就煩。

在細細問過之後,太後雷霆震怒。

她原就沒看上董鄂家的,是皇帝說好,正配老九,若不選她別的家世就差了。結果呢?真是個不要臉的東西,皇帝保準已經同董鄂七十透過口風,選秀走個過場而已,他閨女還能干出這等齷齪事!

這事要是等康熙來處理,那董鄂氏說不準還能撈個側福晉,落到太後手上直接成了格格,又讓董鄂七十的福晉來把人接出宮去,擇個日子一頂小轎抬老四府上。

四妃之中,太後最喜宜妃,爽朗大氣,當下承諾說要給老九挑個更好的,提了富察寶珠之名。

宜妃起初還在置氣,听太後說起馬斯喀嫡女,她立刻就高興起來。

馬斯喀是誰?

他是敏果公米思涵的長子,兄弟四人同朝為官,俱是權臣。

富察家尤其能生兒子,家里格格少,個個都是寶。尤其趕上這年大選的富察寶珠,她是馬斯喀僅有的女兒,還是嫡出,顏色好極,放在宮中都是最出挑的。前頭太後就問過康熙,得答復說富察家無意送女兒入宮,馬斯喀問他求恩典想接富察氏回去自行婚配,他雖然沒明著答應,算是默許了。

既然沒明著答應,那這事還有轉機,太後無論如何都想把寶珠許給胤,同康熙說了有兩三回,康熙敬重嫡母,哪怕心里有諸多顧慮還是點了頭。

那邊富察家還在等寶貝女兒回家來,寶珠就已經頂替董鄂氏成了九阿哥胤的嫡福晉,聖旨還沒下,太後和皇帝都說好了,宜妃那頭也得了準話。

好消息啊,天大的好消息。

等聖旨下來,九福晉那就是所有福晉里頭一份的。富察氏是滿洲八大姓之一,她娘家強到比太子妃也不弱分毫。

哪怕沒奪嫡之心,有這麼個福晉也是很值得高興的事。

當夜,康熙就翻了宜妃的綠頭牌,次日一早又賞賜玉器綢緞若干,這才把人哄高興了。

宜妃氣性頗大,喜則巧笑倩兮,怒則柳眉倒豎鳳眼圓睜,頰邊兩朵紅玉,康熙甚愛之。她不是四妃之首,卻最得聖寵。

惠宜德榮進宮都早,比不上新晉嬪妃活潑嬌艷,每月能分得兩三日便已極多,宜妃月月都能承寵五日,康熙出征時還會命人向翊坤宮報平安,並且捎帶當地特產,哪怕不能說是獨一份,至少她是讓皇帝記掛在心里的。

並非沒人在康熙跟前上眼藥,暗諷宜妃張狂跋扈的不在少數,早年康熙還納悶,她分明有那能耐把人哄得高興,已故的太皇太後就很喜歡她,太後自不用說,她怎麼就想不開給自己樹敵?

康熙糾結了幾日,忍不住親口問她,得回復說︰我喜愛她,自然相處得好,說多少吉祥話都成;我與她不過泛泛之交,踫上打個招呼就足夠了;若是那些個天生不對盤的,我笑臉賠得越多她越當我是個笑話,那還不如端起架子來,太監宮女誰不是看碟下菜,沒得上趕著作踐自個兒。

說著她還噌了康熙一眼︰我知了,她們遲早得告到您這兒來,您要訓我也好罰我也罷,好賴我暢快了,見天給她們賠笑臉還不憋屈,心里分明不痛快,何必勉強逢迎。

宜妃這話說到康熙心坎里了,別看他八歲登基,其實吃過不少的苦。他額娘就是不受寵的,深居後宮度日艱難,也是受的磋磨太多,後來兒子登基她也沒享幾天福。八歲之前康熙是在夾縫里求生,八歲之後同輔政大臣斡旋,受藩王挾制,皇帝當得萬分憋屈。

太皇太後叫他忍,羽翼未豐之時能忍則忍,不能忍也得忍。因為這,祖孫二人沒少吵嘴,作為萬里山河的主人,他活得比誰都憤悶,當今天子竟要听旁人擺布,何其可笑。

康熙從來桀驁,他在暗地里培養勢力,擒鰲拜,平三藩,滅明鄭,驅逐沙俄……沒什麼是他不敢做的。

宜妃這樣挺好,比那些個事事逢迎虛偽至極的好太多了。

從那之後,康熙更疼她,處處維護,哪怕老九見天瞎胡鬧也沒訓她一句,對宜妃可以說盡足了心意。

有皇太後壓陣,總算消除了不利影響,董鄂七十之女進四貝勒府為格格這事,各方反應不一而足。攤上這種事胤禛很不高興,對董鄂氏的出身他還是滿意的,除福晉之外側福晉並一眾侍妾全出自漢軍旗,他不滿很久了,董鄂氏進府能稍稍緩解尷尬。

至于造成這一切後果的董鄂氏本人,心理落差是不小,她深思熟慮之後又下定決心,在潛龍邸做格格也比跟胤強多了。按理說貝勒府上該有兩個側福晉,四貝勒府只有李氏一個,憑她的出身遲早晉位份,有什麼好擔心的?

李氏出身寒微,其父不過是個四品官,竟在新皇登基後封了妃;宋氏更是卑賤,她是教胤禛房中事的通房丫鬟,膝下連個兒子都沒有,也在雍正元年封了懋嬪;耿氏在胤禛登基之前不過是個格格,雍正元年同樣翻身成了裕嬪……

都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話再對也沒有了。

嫁給胤做嫡福晉有什麼用?

說難听點還不如沒名沒分跟著新皇。

董鄂氏心願達成,她痛快了,殊不知有多少人因此事厭惡她。

太後其一,德妃其二,宜妃其三。

宜妃原恨不得撕了她,還是太後補救及時,給胤挑了個更好的福晉,這才消了她心頭火。胤的狀態也差不多,能趁早認清董鄂氏同她劃開界限是好,丟臉也是不可避免的。出了這事,好些個兄弟都拿他和老四說笑,胤是康熙這些兒子里頭長得最俊的,還是有人瞎眼瞧不上,寧可做個不上玉牒的格格也不樂意當他嫡福晉。

八卦得差不多,他們還搖頭晃腦總結道︰人各有志啊,人各有志。

話里頭的奚落連傻子也听得出。

要說他們還算好,富察家才真真正正惦記上了董鄂七十,不會教女兒就不要生!這麼個禍害你還養大了,早該溺死在尿盆里!

……

不過這是後話,眼前富察家還不知道這茬,同輩兄弟七八人歡歡喜喜等在神武門前,將寶珠接了回去。

富察寶珠瞧著一身仙氣兒,實則生性嬌憨,這是全家同心協力慣出來的。在富察家,妻妾和睦,手足情深,寶珠是全家的寶貝,沒見過什麼齷齪事,也不覺得這世道對女人有多苛刻。

但凡她受了丁點委屈,額娘並一眾姨娘能把人剝皮拆骨,兄弟們變著法哄她開心,阿瑪更是有女萬事足,一天沒見著寶珠飯吃不香覺睡不著。

寶珠進宮選秀之前,她家人早已經打點好了,加上三叔是內務府總管,她在宮里吃好喝好,沒吃一丁點苦。反倒是她阿瑪額娘瘦了一圈,兄弟們儼然成了「望妹石」,有事沒事就眺望內城,掰著手指頭算日子,只盼她早日落選出宮。

寶珠虛歲十五,這麼小嫁什麼人,富察家只盼留她到十八,再定婚事。

原沒多大問題,就遇上董鄂氏這攪屎棍。

說起來,寶珠是知道的,董鄂氏搞出事來之後,太後娘娘曾經召見過她,話沒挑明了說,意思傳達到了。寶珠同富察家其他人不同,她想著嫁誰不是嫁呢,嫁給皇阿哥做嫡福晉還能少跪一些,至少身份高!也是因此,她高高興興出了宮,讓閑得發霉的兄弟幾個盼了又盼把人盼回了家。

看寶珠這氣色,全家都當事情成了,過了大選這一關,他們還能留寶珠三五年,然後再找個好的嫁過去,誰知道第二天就迎來晴天霹靂。

馬斯喀在乾清門東階下接了旨。

襄事大臣宣旨的聲音尤其響亮︰「今以富察氏女作配與皇九子胤為福晉。」

我的祖宗誒!——

馬斯喀白眼一翻,就暈了過去。

襄事大臣給他唬得一愣一愣的,還是頭回遇上這種事,富察家滿門重臣,咋這點世面都沒見過?這就高興得暈過去了?

虧得馬斯喀直挺挺在地上躺著,沒看到對方的表情,也不知道他在想啥,否則乾清門外保準釀成血案。

你可以說我沒見過世面,老子懶得和你計較,但草他娘的你不能褻瀆老子愛女之心!

啥叫高興得暈過去了?明明是悲痛欲絕如喪考妣!

自家養了十幾年水女敕女敕的白菜就這麼讓豬拱了!

聖人瞎眼!天道不公啊!

馬斯喀暈了約模一刻鐘,他恍恍惚惚還夢見自家閨女穿著大紅嫁衣出閣的樣子,那夢太駭人,馬斯喀趕緊醒轉過來,迎接他的卻是更慘無人道的現實。

「我沒听清楚,你再說一遍?」

看在他是穿戴麒麟補服正一品官的份上,襄事大臣又宣了一回,馬斯喀就干笑出聲︰「你找錯人了,這聖旨一定不是給我的,趕緊找我二弟馬齊來,他家格格才是正主!」

襄事大臣︰…………你逗我?

馬斯喀壓下滿心悲痛,趕緊遞牌子求見康熙,一進南書房就噗通跪下。

「皇上!萬歲爺!您可要替老臣做主啊!老臣就這麼一個心肝寶貝,還想多留幾年,特地問您求了恩典!那傳旨的瞎了眼竟然找上臣,讓臣趕緊接了旨去擬嫁妝!連九福晉他阿瑪都能認錯,他還不致仕,他還能干啥呢?」

康熙端了茶碗想喝一口,听到這話差點給嗆著,忍了半天才說︰「就是你家格格,愛卿莫要自欺欺人。」

馬斯喀直接跪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不!臣不相信!皇上您分明答應給臣恩典……」

看他這樣康熙都驚呆了,不就是個閨女嗎?

重點還不是這個,你家閨女左右都要嫁人,配給胤怎麼的讓你哭成這樣?

堂堂一品大員在南書房哭得跟死了媽似的!

這畫面太美,瞎了皇帝一雙眼。

康熙懶得和他講道理,面無表情否認說︰「愛卿休要自欺欺人,富察氏女正配胤,退下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