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04.第一百零四章

這是晉江自帶隨機章節~妹紙們看不到正文的話請等等~原本是只打算帶著阿音去的,無奈俞千蘭非要跟著。程氏隨行本就是為了方便照顧阿音,多一個同齡小姑娘也沒甚不可,就幫忙和老夫人說了幾句。老夫人便允了。

一路上俞千蘭都在嘰嘰喳喳地和阿音描述著京城景色,倒是讓這無聊的旅途變得有趣起來。

俞老夫人在另一輛車上听見女孩兒們的歡笑聲,微笑著與趙媽媽道︰「阿音來了就是好。沒她在的時候,府里頭死氣沉沉的,忒沒意思。四丫頭今日也不錯。」

趙媽媽跟老夫人打趣︰「四姑娘可都一直這樣活潑著,也沒見老夫人歡喜,反倒說吵得慌。今兒四姑娘和五姑娘一起了,您就覺得好了。可見您這是真偏心。」

她是看老夫人心事重重所以故意往夸張了說。俞老夫人心里明白,笑著說了她幾句。趙媽媽又撿了些好玩的事情講了,這邊的氣氛就也和樂起來。

到了寺里後,老夫人獨自往方丈大師那里去,程氏則留在外頭照看著兩個小姑娘。

方丈的院子簡單整潔,一到院中便有淡淡檀香飄來。院內高大樹木林立,緩步而入,漸覺心中寧靜。

趙媽媽留在外頭,俞老夫人獨自推門而入。竹門吱嘎一聲響起,緊接著就听室內有人緩聲道一聲佛號。

那聲音沉穩有力,只听其聲,斷然辨不出是位已至耄耋之人。

俞老夫人雖是皇後生母,對著這位須發皆白的老者依然恭敬有禮。將匣子擱在一旁,雙手合十認真道了聲佛號。

方丈大師微笑著向她做了個請的手勢。俞老夫人方才拿了匣子與他隔桌對坐。

兩人飲了一盞茶後,俞老夫人說起來意,並將匣子打開推到方丈大師面前。

方丈拿起兩張短箋打開看了看,不多時面露訝然,輕嘆道︰「天作之合。百年難遇一次。鳳舞龍蟠之兆。老衲也是頭一回見到這樣合襯的八字。」

大師說話從來不會將事情夸大了說。既是這般講了,那定然就是這樣。

俞老夫人沒料到竟然是這樣的好結果,不禁欣喜。她正要好生謝過方丈,卻在視線落到大師手上時發現了不對勁。

方丈大師拿著的兩張短箋,分明不是同一種紙張。可她是在俞皇後的宮里寫了俞 的八字,用的與太子殿下那個一樣……

俞老夫人下意識地就將匣子拿了過來,發現里頭還留了一個。打開來看,正是自己寫的俞 那一個。

她這才想起來自己睡前還寫了阿音的八字。如今再看大師手中那兩張,越想越是心驚。

方丈見她神色不對,笑問︰「施主可是有甚不解之處?」

老夫人驟然回神,思量了下,將俞 的八字拿了出來,又指了冀行箴的八字,「大師幫我看看這兩個呢?」

方丈大師沉吟片刻,「也可。算是相合。」

一個「算是相合」,一個「百年難遇一次的天作之合」,且還「鳳舞龍蟠之兆」。

孰好孰壞,一目了然。

俞老夫人慢慢地將東西收了回去,謝過大師後,又和大師論了會兒經,這才起身離開。

出了屋子,她才想起來自己沒有問一問阿音的運勢。不過經了方才那一驚後,這事兒倒也沒那麼急了。反倒是另外一樁更麻煩些。

俞老夫人顧不得在這邊多留,就連之前說要打算吃的齋菜也不吃了,直接喊了程氏和孫女們往回趕。

俞千蘭好不容易出來玩一次,登時不干了,鬧道︰「說好了今兒在這里過夜的,祖母怎地說話不算數?我不要回去!」

事情生變,俞老夫人也顧不得那許多了,厲聲呵斥了她幾句,堅持著即刻就走。

俞千蘭抹著眼淚跟在程氏身邊。

阿音被俞老夫人叫到了跟前說話。

來的時候是程氏帶了兩個孩子一輛車,老夫人獨自一輛車。回去的時候,俞老夫人將阿音喊到了她的車上同坐。

阿音想著俞老夫人許是惱了俞千蘭剛才那一番鬧騰所以刻意冷著俞千蘭,于是上車後很是為俞千蘭說了些好話。

俞老夫人不甚在意地听著,而後卻問︰「阿音覺得太子殿下可好相處?」

這話題轉得太快,阿音一時間有些轉不過彎兒來。細細一思量,昨兒祖母才剛去過宮里一趟。她頓時心里咯 一聲,暗道難不成那家伙向祖母告狀了?不然祖母好端端地說他作甚?

這年頭剛一冒出來她就自己先否定了。

不會。

那家伙不是這樣的性子。

再說了,她也沒做出什麼能讓人拿得住把柄的事情。

那到底是為了什麼?

阿音很有些心虛,瞅瞅祖母面上帶笑,就也擠出了個笑容來,口不對心地道︰「太子殿下,嗯,性子不錯,挺好相處的。」

「當真?」俞老夫人暗暗放心了些許,「這倒也是。太子殿下溫文爾雅,平易近人,極其和善。」

阿音心說祖母您確定您說的是那家伙麼?怎麼听著不像啊!口里卻是連連應道︰「是,祖母您說的太對了,太子殿下很好。」

俞老夫人這回徹底放心了。笑著拉了阿音到她身邊坐著,祖孫兩個說說笑笑了一路。

進到城里後,俞老夫人並未一起回家去。雖然此刻已經到了下午眼看著離各處下衙時間也不遠了,老夫人依然堅持著要進宮一趟。

阿音就與老夫人揮手道別,換了車子和母親一同坐著歸家。

俞老夫人在俞皇後的宮里待了半個時辰方才離去。待到她走後,俞皇後就遣了人將冀行箴叫來。

彼時冀行箴正在練習今日跟著少傅新學的一套劍法,听聞俞皇後喊得急,他片刻也不敢耽擱,將劍拋給了旁邊的內侍,邊拿著絲帕擦拭著額上的汗珠邊往皇後那邊行去。

看著兒子挺拔的身姿和沉穩的步伐,俞皇後心下寬慰。行箴處事沉穩得當,不驕不躁,這是她所放心的。但一想到他也才不過是年僅十歲的少年罷了,她的心就又提了起來。

俞皇後將冀行箴喚到了身邊,親自給他拭去額上的汗珠,問了問他今日所學。

冀行箴將先生們所教習的內容一一與俞皇後講了。

這樣說了半晌話後,俞皇後似是不經意地道︰「剛才我和你外祖母說起來家中的孩子們。你覺得大姐兒還有五丫頭,哪個的性子更好相處一些?」

不待冀行箴回答,她又道︰「你外祖母想著教教她們管理家中事務,最喜歡她們兩個,卻不知道哪個更合適。大姐兒性子和順,慣能將諸事處理妥帖。五丫頭機靈,年紀太小,總是需要旁人照料著。」

冀行箴沒料到母後會突然提起這個,笑了笑正要回答,驟然想起來一事,趕忙薄唇緊抿,將到了唇邊的話給硬生生悶在了口中。

那時候母後和父皇曾經悄悄提起來一件事,一件關系到他的大事。他們以為他睡著了所以輕聲細語地沒有太避著他,可他當時在裝睡……

心跳快了起來,手心慢慢出了汗。

冀行箴努力讓自己的笑容看上去平淡如常,努力聲音平穩地道︰「母親這話可是難住我了。您究竟是問我哪個更好相處,還是說哪個更適合學習持家?」

「就說說前頭那個事兒罷。」俞皇後道︰「左右後面那個你也答不妥當,倒不如講一講你瞧著誰的性子好,權當給你外祖母作個參考了。」

冀行箴點點頭,緩聲道︰「雖然五妹妹年紀小,卻是個好相處的。大表姐嚴厲了些,兒子和她不太說得上話。」

俞皇後訝然,身子微微前傾問道︰「大姐兒嚴厲?不會罷。」

冀行箴听出母後話里話外其實更傾向于俞 。

他眼簾微垂,暗暗和俞 說了聲對不住,繼續語調平靜地道︰「年齡大一些終歸是有些嚴厲的,畢竟在她眼中我不過是個孩子而已。」

深吸口氣穩住心神,冀行箴視線漸漸上挪,最終直視著俞皇後,唇邊帶了一抹淡笑道︰「我覺得,所有姐妹里,還是五妹妹最好相處,也與我最合得來。」

彼時俞皇後正在宮中小憩。她身子初愈禁不得累,隔上一小會兒就得歇息下。剛剛由段嬤嬤伺候著卸了釵環,便听宮人來稟說是俞家老夫人求見。

許久未見母親,俞皇後甚是喜悅,急急允了,顧不上歇息趕忙穿戴齊整靜等母親的到來。因著听聞三弟的大兒子也來了,她就讓人將冀行箴也叫了來。

冀行箴與這位表兄素來關系不錯,見到俞林琛後兩人就一同去到涼亭里面談詩論詞。不多時,屋里就只剩下了俞老夫人和俞皇後二人。

俞老夫人趁機將鄭家少爺那番行事講與女兒听。

俞皇後靜靜听著,眉目不動,不見悲喜,最終也只輕點了下頭道一句「我知道了」。

俞老夫人急了,壓低聲音說道︰「娘娘難道就由著那些人亂來不成?」

「不然怎麼著。」俞皇後輕揉著眉心嘆了口氣,「難不成還能因為幾句話就將人全捉了麼。」

「可是——」

「母親不必多慮。只要我在一天,他們就翻不出什麼花樣兒來,怕只怕,」俞皇後頓了頓,「我不在的時候。」

「娘娘胡說什麼!」老夫人急了,顧不上禮數上前握住了女兒的手,「娘娘必然能夠福澤綿延,長命百歲。」

俞皇後淡淡地笑了,拉了老夫人挨著她坐了,先是喟嘆了句「咱們娘兒倆好久沒這麼挨著了」,而後才道︰「我的身體我知道。必然撐不了幾年。所以我想著,旁的不重要,先把行箴安排妥當才是正理。」

這話透著一點點看破生死的味道。俞老夫人看著女兒面容上脂粉也遮不住的疲憊,眼楮登時濕潤了。

「這地方真不是人待的。」老夫人低聲哽咽,「如果行的話,我怎麼也舍不得你進來。」

可惜的是,俞家不願意女兒進來,先皇卻非要俞家女兒不可。

俞老太爺威震沙場,戰功赫赫。先皇就做主讓當時還是太子的今上娶了俞家女兒。一來是給太子個有力靠山,二來也是讓自己安心。

俞皇後輕聲安慰了母親幾句後道︰「說起這個,女兒倒是有一件事想求了母親,還望您答應。」

「娘娘請說。」

「我想從咱們家選個女孩兒來嫁到東宮。」

听了這話,俞老夫人的臉色微微變了。

俞皇後知道她的顧慮,柔聲說道︰「我知道您不願意俞家女孩嫁到宮里。但,我的兒子我心里有數,斷然不是個三心兩意的。只要他娶了誰,定然一心一意地待著。您就允了我吧。」

說到孩子,俞皇後終是難以保持住平靜溫和,眼圈兒瞬間就紅了,「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行箴。這孩子交給誰家的女孩兒我都不放心。唯有咱們家的姑娘陪著他,護著他,和他相攜一生一世,我才能安下心來。旁人家的,都不行。」

說到這個,俞老夫人亦是感嘆。又是心疼自己的外孫,又是心疼自己的孫女兒。猶豫半晌後問道︰「皇上那邊是個什麼主意?」

「我早已向皇上討了旨意。皇上答應了。」俞皇後輕聲道︰「皇上說是看我意思就好。還道可惜三弟的女兒年紀太小,不然的話從三房里選更合適。」

提到阿音,俞老夫人掩不住笑意,「那小丫頭,可真是太小了。難為陛下還能記起她來。」

不過說起來老三少時是陛下的伴讀,兩個人感情一直不錯,陛下一提到俞家女孩兒就想到阿音也是難免。

說起自家小ど孫女後,氣氛倒是輕松了些。俞老夫人仔細斟酌了許久,想起前幾日俞皇後讓女孩兒們來賞花,最終問道︰「娘娘中意誰?」

這就是松了口了。

俞皇後大喜,忙道︰「我看著大姐兒不錯。」

俞老夫人點點頭,原來是俞 。確實,這孩子比起和行箴同齡的千雪來要沉穩不少。雖然年齡稍大了些,可大了能夠懂得體貼疼惜人,這倒不錯。

就是不知道老大家的同意不同意。畢竟這是她唯一的親生女兒……

俞老夫人猶豫著的時候,俞皇後將自己先前所想盡數道來︰「我和陛下說過了,行箴年紀還小,議親一事可以先暗著來。婚書定然要提早寫下。到了年紀適宜的時候,再將此事公開,把其余的事情辦妥就是。」

老夫人听聞女兒把一切都安排妥當了,想必也不知道打算了有多久。既是如此,估計娘娘的身體恐怕真的不行了。

老夫人一時間十分憂慮,半晌沒說話。

俞皇後此刻也正兀自沉吟著,片刻後她終是不太放心,想要盡快將此事解決,便道︰「明兒是個好日子。母親若是無事的話,不妨去趟山明寺?」

俞老夫人知曉女兒著急,就沒說自己原本打算去老姐妹家里拜訪的事情,只道︰「娘娘有什麼打算盡管說罷。」

「我這里已經將行箴的生辰八字寫好了,本想著過幾日請您進宮,誰曾想就是那麼巧,今兒您就來了。」俞皇後把手邊的一個半尺見方的匣子交到了老夫人手中,「您幫忙讓方丈大師瞧上一瞧。」

這匣子樣式極其尋常,是個黑漆如意紋的。匣子顯然有些年頭了,上面的漆已經有了少許月兌落,瞧著就跟尋常人家隨意放在屋角邊的一樣,十分不顯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