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這是晉江自帶FD章節~妹紙們看不到正文的話請等一等哈~一路上俞千蘭都在嘰嘰喳喳地和阿音描述著京城景色,倒是讓這無聊的旅途變得有趣起來。

俞老夫人在另一輛車上听見女孩兒們的歡笑聲,微笑著與趙媽媽道︰「阿音來了就是好。沒她在的時候,府里頭死氣沉沉的,忒沒意思。四丫頭今日也不錯。」

趙媽媽跟老夫人打趣︰「四姑娘可都一直這樣活潑著,也沒見老夫人歡喜,反倒說吵得慌。今兒四姑娘和五姑娘一起了,您就覺得好了。可見您這是真偏心。」

她是看老夫人心事重重所以故意往夸張了說。俞老夫人心里明白,笑著說了她幾句。趙媽媽又撿了些好玩的事情講了,這邊的氣氛就也和樂起來。

到了寺里後,老夫人獨自往方丈大師那里去,程氏則留在外頭照看著兩個小姑娘。

方丈的院子簡單整潔,一到院中便有淡淡檀香飄來。院內高大樹木林立,緩步而入,漸覺心中寧靜。

趙媽媽留在外頭,俞老夫人獨自推門而入。竹門吱嘎一聲響起,緊接著就听室內有人緩聲道一聲佛號。

那聲音沉穩有力,只听其聲,斷然辨不出是位已至耄耋之人。

俞老夫人雖是皇後生母,對著這位須發皆白的老者依然恭敬有禮。將匣子擱在一旁,雙手合十認真道了聲佛號。

方丈大師微笑著向她做了個請的手勢。俞老夫人方才拿了匣子與他隔桌對坐。

兩人飲了一盞茶後,俞老夫人說起來意,並將匣子打開推到方丈大師面前。

方丈拿起兩張短箋打開看了看,不多時面露訝然,輕嘆道︰「天作之合。百年難遇一次。鳳舞龍蟠之兆。老衲也是頭一回見到這樣合襯的八字。」

大師說話從來不會將事情夸大了說。既是這般講了,那定然就是這樣。

俞老夫人沒料到竟然是這樣的好結果,不禁欣喜。她正要好生謝過方丈,卻在視線落到大師手上時發現了不對勁。

方丈大師拿著的兩張短箋,分明不是同一種紙張。可她是在俞皇後的宮里寫了俞 的八字,用的與太子殿下那個一樣……

俞老夫人下意識地就將匣子拿了過來,發現里頭還留了一個。打開來看,正是自己寫的俞 那一個。

她這才想起來自己睡前還寫了阿音的八字。如今再看大師手中那兩張,越想越是心驚。

方丈見她神色不對,笑問︰「施主可是有甚不解之處?」

老夫人驟然回神,思量了下,將俞 的八字拿了出來,又指了冀行箴的八字,「大師幫我看看這兩個呢?」

方丈大師沉吟片刻,「也可。算是相合。」

一個「算是相合」,一個「百年難遇一次的天作之合」,且還「鳳舞龍蟠之兆」。

孰好孰壞,一目了然。

俞老夫人慢慢地將東西收了回去,謝過大師後,又和大師論了會兒經,這才起身離開。

出了屋子,她才想起來自己沒有問一問阿音的運勢。不過經了方才那一驚後,這事兒倒也沒那麼急了。反倒是另外一樁更麻煩些。

俞老夫人顧不得在這邊多留,就連之前說要打算吃的齋菜也不吃了,直接喊了程氏和孫女們往回趕。

俞千蘭好不容易出來玩一次,登時不干了,鬧道︰「說好了今兒在這里過夜的,祖母怎地說話不算數?我不要回去!」

事情生變,俞老夫人也顧不得那許多了,厲聲呵斥了她幾句,堅持著即刻就走。

俞千蘭抹著眼淚跟在程氏身邊。

阿音被俞老夫人叫到了跟前說話。

來的時候是程氏帶了兩個孩子一輛車,老夫人獨自一輛車。回去的時候,俞老夫人將阿音喊到了她的車上同坐。

阿音想著俞老夫人許是惱了俞千蘭剛才那一番鬧騰所以刻意冷著俞千蘭,于是上車後很是為俞千蘭說了些好話。

俞老夫人不甚在意地听著,而後卻問︰「阿音覺得太子殿下可好相處?」

這話題轉得太快,阿音一時間有些轉不過彎兒來。細細一思量,昨兒祖母才剛去過宮里一趟。她頓時心里咯 一聲,暗道難不成那家伙向祖母告狀了?不然祖母好端端地說他作甚?

這年頭剛一冒出來她就自己先否定了。

不會。

那家伙不是這樣的性子。

再說了,她也沒做出什麼能讓人拿得住把柄的事情。

那到底是為了什麼?

阿音很有些心虛,瞅瞅祖母面上帶笑,就也擠出了個笑容來,口不對心地道︰「太子殿下,嗯,性子不錯,挺好相處的。」

「當真?」俞老夫人暗暗放心了些許,「這倒也是。太子殿下溫文爾雅,平易近人,極其和善。」

阿音心說祖母您確定您說的是那家伙麼?怎麼听著不像啊!口里卻是連連應道︰「是,祖母您說的太對了,太子殿下很好。」

俞老夫人這回徹底放心了。笑著拉了阿音到她身邊坐著,祖孫兩個說說笑笑了一路。

進到城里後,俞老夫人並未一起回家去。雖然此刻已經到了下午眼看著離各處下衙時間也不遠了,老夫人依然堅持著要進宮一趟。

阿音就與老夫人揮手道別,換了車子和母親一同坐著歸家。

俞老夫人在俞皇後的宮里待了半個時辰方才離去。待到她走後,俞皇後就遣了人將冀行箴叫來。

彼時冀行箴正在練習今日跟著少傅新學的一套劍法,听聞俞皇後喊得急,他片刻也不敢耽擱,將劍拋給了旁邊的內侍,邊拿著絲帕擦拭著額上的汗珠邊往皇後那邊行去。

看著兒子挺拔的身姿和沉穩的步伐,俞皇後心下寬慰。行箴處事沉穩得當,不驕不躁,這是她所放心的。但一想到他也才不過是年僅十歲的少年罷了,她的心就又提了起來。

俞皇後將冀行箴喚到了身邊,親自給他拭去額上的汗珠,問了問他今日所學。

冀行箴將先生們所教習的內容一一與俞皇後講了。

這樣說了半晌話後,俞皇後似是不經意地道︰「剛才我和你外祖母說起來家中的孩子們。你覺得大姐兒還有五丫頭,哪個的性子更好相處一些?」

不待冀行箴回答,她又道︰「你外祖母想著教教她們管理家中事務,最喜歡她們兩個,卻不知道哪個更合適。大姐兒性子和順,慣能將諸事處理妥帖。五丫頭機靈,年紀太小,總是需要旁人照料著。」

冀行箴沒料到母後會突然提起這個,笑了笑正要回答,驟然想起來一事,趕忙薄唇緊抿,將到了唇邊的話給硬生生悶在了口中。

那時候母後和父皇曾經悄悄提起來一件事,一件關系到他的大事。他們以為他睡著了所以輕聲細語地沒有太避著他,可他當時在裝睡……

心跳快了起來,手心慢慢出了汗。

冀行箴努力讓自己的笑容看上去平淡如常,努力聲音平穩地道︰「母親這話可是難住我了。您究竟是問我哪個更好相處,還是說哪個更適合學習持家?」

「就說說前頭那個事兒罷。」俞皇後道︰「左右後面那個你也答不妥當,倒不如講一講你瞧著誰的性子好,權當給你外祖母作個參考了。」

冀行箴點點頭,緩聲道︰「雖然五妹妹年紀小,卻是個好相處的。大表姐嚴厲了些,兒子和她不太說得上話。」

俞皇後訝然,身子微微前傾問道︰「大姐兒嚴厲?不會罷。」

冀行箴听出母後話里話外其實更傾向于俞 。

他眼簾微垂,暗暗和俞 說了聲對不住,繼續語調平靜地道︰「年齡大一些終歸是有些嚴厲的,畢竟在她眼中我不過是個孩子而已。」

深吸口氣穩住心神,冀行箴視線漸漸上挪,最終直視著俞皇後,唇邊帶了一抹淡笑道︰「我覺得,所有姐妹里,還是五妹妹最好相處,也與我最合得來。」

旁人都不知曉俞千蘭為什麼會哭著跑出了玉竹苑。莫說旁人了,就是「把她弄哭」了的阿音也不曉得是怎麼回事。

但俞千蘭是在玉竹苑里哭了,這可是不爭的事實。故而沒多久俞二夫人就找上門來,說是要問清楚這是怎麼回事。

眼看著孫氏氣勢洶洶而來,程氏沒讓阿音出去,她親自去見了二夫人,將人請進了茶廳說話。不過一盞茶的功夫,孫氏就告辭離去,程氏面色平靜地回了屋。

阿音瞧得稀奇,忙問母親怎麼了。程氏也沒想瞞著阿音,邊給女兒整理著衣襟上微微的皺褶邊道︰「沒什麼。早晚都會來,瞧瞧咱們這里收拾的怎麼樣,看看咱們這里添置了哪些東西。如今不過是有個契機剛好讓她踫到,借機過來一趟。」

原本都是三房人一起住著就也罷了,相安無事。自打三房走後,這里只兩房人和老太爺老夫人住著,自然寬松也寬裕了許多。三房乍一回來,有人就會擔憂東西被三房分了去,也會憂心地方不夠大,還會顧忌二老有沒有給三房添置東西。

程氏只不過是模糊地講給阿音听兩句,阿音卻從中听出了門道來。她想了想,拉了程氏的手道︰「還是大伯母好些。」

大夫人不像二夫人這麼斤斤計較。

程氏沒料到阿音听明白了,無奈的笑著說了聲「你啊」,就沒了話。

一轉眼到了入宮那日。當天一大早程氏就把阿音叫了起來給她梳妝打扮。

阿音還有些瞌睡。不過她知曉進宮之事耽誤不得,所以硬撐著坐在凳子上讓周圍的人「任意施為」,為她梳發,給她戴上首飾。

穿戴齊整後,看著鏡子里愈□□亮的自己,阿音就來了精神,無論洗漱還是吃早膳都動作輕快了起來。

方媽媽笑著和程氏道︰「姑娘就是個愛漂亮的。只要打扮好看了姑娘就開心。」

「媽媽這話說得對。」阿音不避不退,直截了當地承認,末了還不忘和程氏說︰「還望母親憐惜憐惜女兒,平日里多給些好看的衣裳首飾。」

她一說到這些,眼楮就晶晶亮,透著靈動的神采。

程氏被女兒搞得哭笑不得,輕戳了下她的額頭,「知道了,短不了你的。喜歡什麼盡管問我要。」

她嫁妝里的田莊鋪子都收益極好,夫君又是個上進能干的,每年的進項當真不少。家中就得了這麼一個女兒,自然百般疼愛萬般寵愛。

更何況阿音這樣說話不過是逗趣罷了。平日里買東西的生活,阿音都極有分寸,從不主動開口要過于奢侈的東西。但她越是懂事,程氏和三老爺還有她的兩個哥哥就越是疼她,想法子給她弄來更好的。

程氏這就拿出了為她特意買的衣裳給她換上。

小姑娘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錦緞裙衫,帶著金瓖紅珊瑚首飾。金色和紅色這樣奪目的色彩尋常人等閑壓不住,但阿音這樣穿戴著,它們非但沒有搶去她半點的風頭,反倒映襯的她肌膚更加如玉般瑩潤。整個兒瞧上去既可愛俏麗,又嬌艷大方。

丫鬟和媽媽們都在旁嘖嘖贊嘆。程氏也覺得好看。不管旁人怎麼說,反正她覺得自家女兒是最漂亮最出眾的那個。

待到時辰差不多了,程氏就將阿音送去了老夫人那邊的蒼柏苑。這回皇後娘娘只請了女孩兒們進宮去,所以夫人們和老夫人都不去,只送了孩子們上馬車便作罷。

原本老夫人是打算讓阿音跟四姑娘一輛車子,畢竟兩人年歲差不多。老太爺親自下令讓大姑娘俞 和阿音一車,俞千雪、俞璃還有俞千蘭一車。老夫人無可無不可的應了。這事兒便這麼定了下來。

上車後阿音不住暗暗稱贊祖父英明神武。大姐姐溫柔又和善,可是比俞千蘭好相處多了。

大姑娘如今已經十三,比阿音大了差不多足足七歲。兩個人都是和善的性子,雖年齡差得多了點,也有三年不見了,可一大一小的卻是頗為投契。一路相伴,阿音和俞 不住地說笑著,十分愜意和樂。

到了宮里後,女孩兒們就都下了車。直到這個時候大家方才發現此次進宮後卻是和以往有些不同。

以前進到宮里不能繼續坐車後,會有轎子在那邊等著,將她們接了進去。這回卻什麼都沒有,一下車就得步行往里進。

這一段路有多長,俞家的女孩兒們可是全都知曉。

俞千蘭不樂意,站在那里不動,「怎麼沒轎子?」

段嬤嬤笑著上前,「四姑娘息怒。」卻不說為什麼沒有轎子。

她是俞皇後身邊的老人了,最得俞皇後信任。面對著她,俞千蘭不好在發脾氣,隨意地應了一聲只能作罷,又喊了二姑娘一起往前走。

段嬤嬤一直在細心觀察著她們。見俞千蘭面露不悅,俞千雪淡淡地撇了下唇角,俞璃一直低著頭,段嬤嬤就暗嘆了口氣。轉眼又瞧見大姑娘俞 神色淡然,未曾有不滿也沒有半點的局促,她這才輕點了下頭。

不過,最讓段嬤嬤留意的卻並非是俞 ,而是剛剛回京的五姑娘俞雁音。

說起來這位五姑娘可是俞家的寶貝,素來乖巧懂事讓人心疼。幾年不見了,長得可是愈發出挑,年紀那麼小卻可以瞧出五官相當出眾,往後長大了還指不定漂亮成什麼樣兒。

更何況,听聞要步行那麼長的一段路,五姑娘卻沒有半點的不悅,反倒是神色輕松面帶微笑,好似將要面對的不是長且無趣的甬道,而是可以踏青游玩的溪水邊青草地。

這份氣度,這份沉穩,可是十分難得。

段嬤嬤不由得多看了阿音幾次。

其實段嬤嬤倒是「高估」了阿音。她這樣輕松自在,和氣度之類的並無關系,而是她很樂意走這麼一長段路。

前世的時候她身體很差,沒能熬到高考就已經故去。這一世她更為珍惜這難得的健康,再看這將要走的路,她沒有覺得難過,只當作鍛煉就好。

一路往里行著,還未到皇後的宮里,就有小宮女急匆匆前來相告︰「段嬤嬤,剛剛賢妃娘娘她們來了,皇後娘娘讓婢子和姑娘們說聲,免得姑娘們沒有心理準備。」

一听說賢妃娘娘在,俞千雪忍不住嘟囔了聲,只不過畢竟是在宮里,她的聲音很小旁人壓根听不到。

二姑娘俞千雪問那小宮女︰「其他幾位娘娘,都是哪幾位?」

小宮女想了下一一細數︰「孟淑妃,顧嬪,還有劉貴人。」

這就是有兒女的幾位都到了。

俞家女孩兒們面面相覷後,俱都沉默下來,靜靜地往前行著。就連一向多話的俞千蘭都住了口,一個字兒都沒再多說。

想起了鄭賢妃也在,阿音的心就稍稍繃緊了些。

來之前母親再三叮囑過她,今日的時候務必小心著些。還和她細數了宮里幾位最得寵的妃嬪。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這一位鄭賢妃了。

當年皇後連生兩女,她卻一舉得男。貴為大皇子的生母,鄭賢妃在宮中的地位非比尋常。這些年來鄭賢妃和皇後娘娘的關系都算不得多好。

心思各異地往前走著,這路終究是到了盡頭。

在皇後的宮殿外,小太監上前通稟。皇後娘娘發了話後,有宮女從屋中出來,請了姑娘們進到里頭去。

她們剛剛邁步入屋,屋里的說話聲就驟然停止。

有人笑著說道︰「俞家的姑娘就是不一般,各個都那麼漂亮。這在旁人家可是見不到的。」

「正是如此。」旁人就都附和著。

在這稍微的嘈雜聲中,一個溫婉的聲音響起,「好了,都不用夸了。自家孩子什麼樣兒本宮還是清楚的。哪就那麼出眾了。」

「娘娘,您這可是謙虛了。」有個相貌極其艷麗的女子笑道︰「俞家姑娘的相貌是真的好。旁的不說,」她眼楮在女孩兒們身上溜了圈,最後定格在了最後頭那個的身上,「……單說這姑娘,那可就是真漂亮。」

因為相貌的關系,阿音被夸的次數相當多。可這是頭一回,明明是被夸著,心里頭卻涌起了不舒服的感覺。

她想要認一認這個女子是誰,卻怎麼也想不起。

一來她在京城的時候是三歲以前,那時候因為年齡和身體的限制,記憶力是真的差。二來她們進宮的時候,皇後娘娘等閑不會讓她們和這些宮妃們接觸到,都會讓雙方刻意錯開。

也不知怎的了,今兒竟然趕巧遇到了。

阿音認不出來對方是誰便不再多想。雖然這女子說話讓她心里不太痛快,可她記得母親的叮囑,什麼也沒多說,只福了福身道一句「謝謝」。

不卑不亢,進退有度。

那女子挑不出她什麼來,輕笑了一聲不再多說。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