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30.奈何為賊(22)

這就很尷尬了。

果然是愛情如星,說不明亮就不明亮嗎?

其實還真不是。

楚留香他是遭受了荼毒,可並不代表其他人比如說左明珠也遭受了這樣慘無人道的荼毒。她喜歡的自然也就不會是身為同性的施茵施小姐,而是和擲杯山莊是世仇的薛家莊少莊主薛斌,即薛衣人的兒子,同時也是施茵的未婚夫。

詳細來說是這樣的︰

左明珠喜歡薛斌,施茵也另有所愛,所以這四個陷入愛河的年輕人就想出了一招「李代桃僵」。左明珠和施茵假裝病入膏肓,爾後在同一時間「故世」,再假裝施茵上了左明珠的身,這樣一來左明珠她在成為了施茵的情況下,就能如願嫁給薛斌,而假死月兌身的施茵也能和她的情郎私奔,這樣不就是皆大歡喜嗎?

最起碼對他們四個來說是皆大歡喜,至于長輩們的悲痛欲絕,那又和他們有什麼關系呢。

而楚留香也是他們這個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他們需要楚留香來讓左輕侯相信借尸還魂是真的。然而他們萬萬沒想到半路殺出個不按常理出牌的西方之玉,而此人向他們灌輸了個「只羨鴛鴛不羨仙」的粗略診斷,讓假裝是施茵的左明珠內心受到太大沖擊,猝不及防就自己暴露了自己。

先不說這坑爹的左明珠到底要怎麼面對老父親的怒火,單就來說就不再參與人家家務事的楚留香,他從擲杯山莊走出來時,想到先前在讀完那封信後的所思所想,忍不住長嘆了一聲。

接下來總不會再有什麼事,需要勞動到龜茲國王子了吧?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楚留香氣運常常逆天,在他這麼想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還真的沒有再和關外有什麼牽連——在離開松江府後,楚留香就回到了他和蘇蓉蓉三女常常呆著的大船上,繼續做他威名震八方的盜帥。

事實上,楚留香也不是常常遇到什麼驚天大案的,到底江湖若是常有大風大浪,那就不會讓那麼多江湖人向往了。而通常的時候,楚留香還是像往常那樣,得知哪家王公貴族家中有什麼珍惜寶物,他就先送上請柬告知他要踏著月色去盜寶,爾後在人家嚴陣以待的情況下,輕松愜意的把寶物盜走。當然了這也只是偶爾為之,更多時候他還是會通過李紅-袖收集的資料去救濟該救濟之人,比如說給誰家的遺孀送一筆金銀,再有給辦喪事之人送去喪葬費等等。

又其實楚留香在濟貧上所耗費的金銀,皆是他自己賺來的,他甚至有自己的莊園田地,只是知道這件事的人並不多。大概也是因為如此,很多人在暗地里說他閑話,以為他這是在假公濟私,可受過香帥恩惠的人更多,真心和他結交的朋友也不少,不然楚留香又怎麼會得到一個「盜帥」名號呢?

就這般過了有將近大半年的時間,楚留香剛從巴蜀那邊回到船上,李紅-袖冷不丁地跟他說︰「楚大哥,你知道咱國很有可能會和龜茲國交戰的事嗎?」

楚留香吃了一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李紅-袖嘆了口氣道︰「具體如何我其實並不是特別清楚,到底那都是朝堂上的事,只前段時間丐幫有人來找楚大哥,知楚大哥先前和西域那邊有點關聯,便是嘀咕了幾句,仿佛是龜茲國與其鄰國開戰,那鄰國招架不住特派了使者入京,似是想尋求咱們漢土的支援。」

李紅-袖先前也曾跟著楚留香去過龜茲國王宮,且她現在和生活在大沙漠中的黑珍珠還有聯系,因而說完又看了看楚留香的神情,想了想又道︰「說可能會交戰,也不過是我往最壞的方面想的,歸根到底朝堂上的事我是並不太懂的。」這里就不得不說下江湖和朝廷的關系了,兩者很多時候是涇渭分明的,朝廷對江湖也保持著睜一眼閉一只眼的姿態,而絕大部分江湖中人都將自身所處的江湖和其他方面分割了開來。

像他們也是,平日里接觸最多的便是江湖中人。

而先前的龜茲國,可能是因為還涉及到石觀音,無花和黑珍珠這樣的江湖中人的緣故,又琵琶公主,龜茲國王子殿下等人所表現出來的姿態也很平易近人,凡此種種的模糊了這兩者之間的界限,以至于他們對龜茲國王室中人沒生出很多敬畏之心。

如今這涉及到國與國,兩國交戰等字眼的消息,就如同一記警鐘,讓他們清晰的認識到他們之間的不同,他們之間從客觀來看是橫亙著天塹的。

楚留香不由得模了模鼻子,他很清楚這並不是他能摻合的事,不過他最終還是多去打听了下其中內情。

然後,他就打听到了疏勒國已被龜茲國吞並,而龜茲國和他們這邊不僅相安無事,甚至還差點就結秦晉之好的消息。

楚留香︰「……」

說好的「圍魏救趙」呢?

說好的反目成仇呢?

好吧,香帥當然是並不希望中原和龜茲國開戰的,因為到時候不管哪國勝利,受苦的還是雙方的百姓。這麼說可能會有那麼點大言不慚,那單從他本人的角度出發,那他是並不希望失去朋友,再有姬冰雁所在的蘭州也臨近玉門關。反正呢,楚留香會這麼無力,還不是因為李紅-袖和他說的那些話,讓他下意識的覺得情況是嚴峻的,畢竟是涉及到國與國之間的交戰。

可結果呢?

楚留香抱著忐忑心情去打探,卻是發現他的消息太過于落後了,人家早就完了事不說,進度都快到成親生子(……)了,而正是這樣的心理落差,讓楚留香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是好。

等楚留香緩過神來,他的注意力就不由得被中原和龜茲國差點聯姻一事吸引了。在並不知道詳情的情況下,楚留香進行了縝密的推測︰

兩國聯姻之所以沒成功,不會是因為中原這邊想嫁一個公主過去,結果發現公主無用武之地吧?

關于這個問題麼?

只能說香帥想得是八-九不離十的。

而要說清楚這件事,就還得從疏勒國派使者去中原說起。

先前就提到過疏勒國想要聯合鄰國,疏勒國的鄰國有莎車國和烏孫以及大宛。又從地理位置上來說,烏孫在疏勒國以北,距離他們國家遠得很,而大宛則在疏勒國以西,也就只有莎車國在疏勒國東南。那疏勒國若想聯合他國,就必須和他國有共同的目的,若是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莎車國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他們兩國和龜茲國挨得更近。

可莎車國卻有著一個很天然的優勢,它在大沙漠的下邊,龜茲國很顯然對大沙漠沒什麼興趣,另外還不得不提下絲綢之路,因為若從絲綢之路上來看,龜茲國中有絲綢之路的北道,從龜茲國出來就經由疏勒國,再由疏勒國去往更西的地方。可莎車國呢,它是絲綢之路南道的必經之地,出了莎車國後還得經過疏勒國,也真是因為如此,所以龜茲國才想要吞並作為樞紐存在的疏勒國。

莎車國在得知龜茲國對它興趣爾爾後,就開始遲疑起要不要和疏勒國聯合。這聯合吧,自就是自動自的站在龜茲國對面,這不聯合吧,誰又知道龜茲國在吞並疏勒國後,會不會調頭就來吞並它。

莎車國是舉棋不定,疏勒國又還沒說動烏孫和大宛,不得已下它就想「另闢蹊徑」,也就是去向中原求助。這一招說明智也不是那麼明智,因為從疏勒國往東經莎車國,于闐國過陽關入玉門關,再從玉門關經張掖,又從張掖快馬加鞭到漢土的都城長安,它真的不是一般的千里迢迢啊。

可以說疏勒國的使臣前腳剛到長安,後腳消息傳來說龜茲國踏平了疏勒國。

場面一段非常尷尬。

不僅疏勒國使臣尷尬,就連金鑾殿上就是否要支援疏勒國一事,而爭論個不休的文武百官也異常尷尬。

說好的戰火連綿不斷呢?

說好的「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呢?

——疏勒國使臣他隨著疏勒國覆滅,而不能再說是疏勒國使臣了,不是嗎?

咳。

又對中原這邊來說,他們從一開始就不太傾向于出兵,不然在龜茲國先前往東來侵吞焉耆國時,他們就往關外發兵了。更何況如今被滅的是位于龜茲國以西的疏勒國,當然了中原這邊也不希望看到龜茲國這麼強盛下去,可兩國從前就沒有過摩擦,更沒有交戰過,若是中原這邊貿然對龜茲國開戰的話,那豈非是師出無名?

疏勒國請求支援,本來可以成為一個發兵的理由,但結果 ?這龜茲國與疏勒國的交戰結束的那麼迅猛,都讓中原這邊非常懷疑疏勒國本就是脆弱不堪的,不過轉念一想也對,疏勒國是一國不假,可在擁有著泱泱領地的中原看來,它的大小還比不上他們這邊一個郡。

總而言之到了最後,中原這邊沒了發兵的正當名義,又想避免以後會有的紛爭,就有人提出了和親,也就是他們中原這邊嫁個公主過去,以讓兩國結秦晉之好。

這本來是沒毛病的,可問題也出在了這里。

龜茲國是有個未成親的王子不假,可他沒有成親的意向,更何況對外來講他就是個不受寵的,公主便是嫁給他對促進兩國友好交流也沒多大作用。

可龜茲國國王膝下出了這個不受寵王子外,就只有一個琵琶公主,琵琶公主將來是能成為新國王,可中原來的公主能嫁她嗎?

當然不可以啊,這不是有違綱常嗎?

再退一步講,在中原公主和親和不對上後,中原這邊也不是沒想到把公主換成皇子,只考慮到琵琶公主再如何都不會來中原的情況,那皇子若是過去不就是倒插門了嗎?

這種事對中原來說,那絕對是有損天威的。

這怎麼契合怎麼不成功,于是就有了後面差點聯姻的說法,當然了兩國在其他方面,比如說貿易來往上還是順利地達成了一致。

不管怎麼說,戰事已停,接下來對于龜茲國來說,那就是加強對前疏勒國的統治,從各方面去同化前疏勒國,讓它徹底成為龜茲國的一部分。

而這部分就不在石觀音關注的範疇里,其實上不管哪部分都不是她在意的,她對這方面的興趣本來就不大,又不知道是不是龜茲國王宮激發了她對宮心計的熱情,還是其他原因,反正她現在很熱衷于維護無花在龜茲國王宮的地位。

好比在先前兩國有聯姻跡象時,石觀音在據悉中原那邊可能會把公主換成皇子後,就笑盈盈地對無花說︰「我還沒有和皇子打過交道呢。」

翻譯下就是她還沒有睡過皇子,而她並不介意睡一個,再換句話說她很樂意去勾引那個會來和親的皇子。

饒是很清楚自家母親本性的無花,他在清楚石觀音的本意後,都覺得沒辦法理解。為此無花還去請教了顧青,顧青並不遲疑便道︰「遲來的母愛?」

無花倒也不是沒想過這一可能性,可他若是能接受這一解釋,那他就不會來請教顧青了。

顧青看了出來,想了想又說︰「不然就是你母親不服老?畢竟她的真實年紀在那兒擺著,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冷不防會捫心自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無花︰「……」

無花從不敢在石觀音面前提及她的年齡,更不會像顧青這樣常常把石觀音的真實年齡放到台面上來說,因為他很清楚年齡是石觀音的禁忌。

石觀音當然是不服老的,且不服老又不是一天兩天的了,可不服老和沉迷于宮心計之間,無花看不到任何關聯性,更有那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什麼的,再怎麼看都不像是石觀音的風格,即使無花很清楚這不過是王子殿下的一種形容。

顧青似乎也意識到這一解釋仍不能叫無花信服,他裝模作樣的思考一番後,就又給出一個猜想︰「或許她這是到了會反復無常的年紀,造成這種反復無常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為她現在體內陰氣不足,畢竟她從前常常是要采陽補陰的。」

這種階段還有個學名,叫做更年期。

這一說辭似乎比前兩個說辭更具有說服力,石觀音她最近一段時間來確實少有采陽補陰的行為,所以她想要和皇子打打交道是因為想做這種事了麼?

這麼一理解下來,無花心中安定了不少,到底這比石觀音是母愛泛濫更讓無花覺得可以接受。

事實上呢,石觀音這麼做也確實不是母愛泛濫。

咳。

只在顧青看來石觀音會這麼沒事找事,最可能的原因該當是來填補她內心的空虛吧。對此顧青並不打算干涉,當然,前提是石觀音不會做出什麼過火的事。

在這不久後,顧青收到了一封從中原寄來的信。

是楚留香托姬冰雁寄來的,他是以朋友的名義寫來問候他和琵琶公主的。顧青眼里帶了點笑意,從楚留香想到了陸小鳳,他們倆似乎都是永不停歇的人,而「命運」也會順應他們這種秉性,會讓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一樁接一樁或復雜或有趣的大事件,出現一個又一個聰明才智都不缺的或敵人或朋友,使得他們的生活幾乎永遠都是多姿多彩的。

這多少讓顧青有點羨慕。

顧青還想起當年他和陸小鳳還有其他人一起出海的事,從回憶中回過神後,顧青覺得他可以再去外面見識下不同時期的人文。只他這一次就不去中原,再從中原那邊出海去其他國家了,要知道他現在就身處于西域,從如今的龜茲國再往西,經烏孫和大宛,再經過大月氏,可以抵達歐洲,而此時的歐洲正處在文藝復興時期來著。

只是文藝復興歸文藝復興,又不是在衛生方面進行革新。

顧青還是很需要仔細斟酌的,或許在斟酌出一個結果前,還是被目光放到龜茲國和中原那邊好了。

與此同時,被顧青小羨慕的楚留香他倒是先一步出海去了。他和冷不丁冒出來的胡鐵花,還有他們的一個朋友,海上好手張三一起在海上去追再度下山來的高亞男,而據胡鐵花說他總覺得高亞男有什麼在瞞著他,另外看她當時的模樣並不像是自願出海的。

即使胡鐵花這麼說並沒有真憑實據,可楚留香還是願意幫助他,再者高亞男也是他的朋友。除此之外,楚留香還不期然的想到了大半年前,在無爭山莊發生的事,他當時也覺得高亞男在隱瞞著什麼。而現在楚留香感覺他會知道高亞男到底在隱瞞什麼,且那部分事很有可能和枯梅大師,甚至于原少莊主原隨雲有關。

那就預祝楚留香他們一路順風吧。

以及希望到時候不會有龜茲國之毒(……)出場的機會。

——荼而毒之,不如相忘于大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