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05.長生訣(21)

如果非要說有什麼遺漏的話,那就不得不一句︰

這個世界它是以《大唐雙龍傳》為藍圖,進而建立起來的平行世界。可大唐呢?

等等,難道不該說「可雙龍呢」嗎?

關于這個問題,只能說《大唐雙龍傳》中的兩個主角寇仲和徐子陵,他們本來就存在啊,現在還在揚州做著他們的小混混吧。所以說被遺漏的是「大唐」,不過看現在的情況,隋朝氣焰正盛,又有顧青在為它保駕護航,除非顧青現在立刻破碎虛空,那大唐怎麼看怎麼都是遙遙無期。

又說起大唐來,它是在隴西李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如今的隴西李氏,它的閥主唐國公李淵有著個天大的把柄,被握在太子昭手中不說,先前轟轟烈烈的「信眾事故」中,李淵竟是不幸的被掃到了台風尾。

原來他當年和「霸刀」岳山是結義兄弟,對慈航靜齋的前任聖女碧秀心有著…信眾之情。估計李淵都不曾想到,時隔多年這種隱秘的感情都會被江湖中人挖出來吧,而這也多少對李閥和李淵造成了負面影響——慈航靜齋的信眾似乎都不怎麼如意,這點看嶺南風雨飄搖的宋閥,看沒能統一魔門的邪王等就可以引以為鑒。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如今的李閥,身為閥主長子的李建成的話語權越來越高了。李建成當初被李淵送到太子昭身邊做「質子」,可太子昭儼然並沒有把李建成當做「質子」對待,反而是對他委于重任,還讓他出仕為官,站到更寬廣的舞台上,接觸更多他在李閥時接觸不到的人與物,而他本身資質就如瑾瑜如蘭桂,在得到悉心呵護的情況下,快速成長起來就是很正常的。

隴西李氏從太子昭手中得到水泥配方一事,就是李建成一力促成的。

只是不知道在李淵听到長子極力推崇太子昭時,李淵會是什麼樣精彩紛呈的神色。

不過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得到太子昭支持的李建成,如今正在逐步統領隴西李氏,日後必定會成為下一任唐國公,還是一顆丹心向隋皇室的唐國公。

這听起來似乎是皆大歡喜的,不是嗎?

現在說完了「大唐」的去處,那就回歸到隋朝本身上來吧。

大業五年,隋軍再征佔城,收復比景、海陰、林邑三郡。

同年,隋軍攻佔流求,改起為琉球郡。

大業六年,已升任為右光祿大夫裴矩離間突厥,使得突厥分化為東-突厥和西突厥。

同年,東-突厥和隋軍交戰,俘處羅可汗,東-突厥滅。西突厥上表請降,雙方在邊界開貿市,中原商行蜂擁而至。

同年,開恩科。

大業七年,定均田制,女子亦可有授田。

大業八年,隋軍征高句麗,高句麗力窮求和,被拒。

同年,改高句麗為遼東郡。

同年,活字印刷術現世。

也是這在這一年,帝楊廣創下了十個月不上早朝的記錄,朝中有大臣上書懇請帝楊廣禪位于太子昭。這奏章理所當然的是到了太子昭手上,太子昭在大朝時痛斥上書的朝臣,又發自肺腑的陳列出帝楊廣的種種豐功偉績︰

「……我皇是沉迷于煉丹術,可眾卿家何敢將伴隨著煉丹術產生的一系列利國利民的發明無視?即便是誤打誤撞的發明,那也改變不了它們是舉世矚目發明的事實!」

文武百官︰「……」

說實話,看皇太子說的那麼言辭懇切,他們幾乎都要愧疚到無以復加了。

並不是,好嗎?

當他們是傻子嗎,說火藥是煉丹術士在煉丹時誤打誤撞的發明出來的,他們勉為其難的還能相信,可其他的就比如說水泥和印刷術又該怎麼解釋?難道煉丹術士平時煉丹的時候,還順帶玩泥巴嗎?這根本就說不通,好嗎?

不不,這些舉世矚目的發明再怎麼著也不能被歸在帝楊廣身上,好嗎!朝臣們的眼楮是雪亮的,他們如今要還是傻到認為太子昭還是從前謙和的太子昭,那他們不如回家種地去。

再等等,依著現在太子昭把所有功勞都推到帝楊廣身上的行為,他確實是具備謙和的美好品質,以及還孝順有加呢。

剛這麼想完的朝臣們忍不住嘴角抽搐,如果這真的算謙和和孝順的話,那他們真的無話可說,畢竟縱觀前朝歷史,哪個皇太子不是極力為自己增加功績,並在有推翻龍椅上那位的能力時,個個都迫不及待上位了。

當然更多的皇太子還是沒個好下場,基本上都輪不到他們登基呢,不是被龍椅上的那位廢黜,就是被其他有野心的兄弟們拉下去。遠的不說,就說先皇文帝吧,他原本立下的太子是房陵王楊勇,結果 ,帝楊廣和其他兄弟在後面使勁挖牆角,終于把楊勇給挖倒導致他文帝廢黜,而帝楊廣笑到了最後。

可話說回來,他們是想說從沒有見過像太子昭這樣的,他到如今明明軍功有,民心有,功績更有大把,甚至于他都哄得帝楊廣沉迷于煉丹術和美色,進而不管朝政好幾年了,可太子昭就是磨磨唧唧的不說取而代之的事!

奇葩不奇葩?

簡直就是太子不急急死朝臣!

等等,說好的朝臣和太子昭的關系水火不容呢?

只能說這種關系已經是過去時了,而且那都是士族出身的朝臣,現如今隨著科舉制度的大力推廣,還有商賈,工匠等為國為民做出的貢獻,進而更進一步的打破原有更多看出身,且多有士族壟斷的選官員制度,不可謂不是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

更何況士族們如今壟斷力度已大不如前,這幾年隨著造紙術的革新,使得紙張的制作程序沒那麼復雜,而且成本大幅度降低,並且還被普及到民間,再加上在今年活字印刷術被發明出來前,就有了雕版印刷術,這兩者的結合使得書籍的價格有了質的下降,不再是書籍貴如金銅,進而使得知識普及化。

這無疑使得士族的優勢,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且士族們想要綿亙下去,反過來還得依仗太子昭,這也是風流輪回轉吶。

總而言之,如今朝臣和太子昭的關系很君臣,所以才會有朝臣急太子之所急的情況出現,只可惜的是太子昭並不急。

朝臣們這根本就是媚眼拋給了瞎子看,以至于他們還得木著一張臉,听太子昭無比真摯的把帝楊廣吹捧成一代天驕,千古名君。

朝臣們︰呵呵。

又等他們講太子昭的贊頌听了進去,赫然發現太子昭說的似乎並不無道理。

想想看吧,從帝楊廣登基以來,遷都洛陽,開通京杭大運河,修築長城,通過征討吐谷渾、突厥、契丹、高句麗等外敵來擴張版圖,又開創科舉制度,擁有火藥、活字印刷術、水泥等利國利民甚至于會流芳百世的發明等等等,在被史書述說,由後人評斷時,那帝楊廣必定會是毋庸置疑的千古明君!

可實際上呢,帝楊廣確有以北統南,開鑿了貫穿南北大運河等英明之舉,可他同時大興土木,營造行宮,勞民傷財,如果不是太子昭在後面為他兜著,天知道現如今會變成什麼模樣。看帝楊廣如今沉迷于美色,從此君王不早朝的,怎麼看怎麼都是暴君之相,這樣的帝王日後卻會傳頌為千古一帝——

這到底是什麼世道?!

這麼想著的朝臣們面面相覷,最終他們只能把糾結的目光落在長身玉立的太子昭身上,心中不約而同的升起了一個念頭︰

帝楊廣這輩子走了狗屎運,才會有這麼一個「天下第一孝子」的皇太子!

先不說朝臣們對醉枕美人膝的帝楊廣,是如何的羨慕嫉妒恨,單就來說太子昭他為何到現在還不取帝楊廣而代之的緣由。

顧青其實對做皇帝並沒有多大的興趣,他先前作為朱佑棠時就做過皇帝,等後來成為豐月後,他輔佐過光宗趙擴,可以說不是皇帝勝似皇帝,所以再做一次皇帝對顧青來說,儼然沒什麼新鮮感。不過沒有新鮮感歸沒有新鮮感,顧青倒不至于就這麼撒手不管,他可不想再有生之年還見識到謀逆和造反。

只顧青是對現在這樣「進可攻退可守」的狀態很滿意,可並不代表旁人就沒什麼異議了,以及這里的「旁人」還並不指朝臣們,而是︰「望舒,你不會是愛上太子了吧?」

這句振聾發聵的話是陰後說的。

而在她說完,顧青罕見的愣怔了好半晌,他看祝玉妍的目光中帶著不可思議,「弟子沒想到師父竟會有這樣…不切實際的想法。」

用「不切實際」來形容,那都是顧青給他師父面子。

祝玉妍在顧青露出錯愕的神情時,就知道她想差了,如今听顧青這麼說,心里還蠻尷尬的,勉強為自己辯解一番道︰「為師只是想如今太子的情況,和你當初說要入世時的目的大相徑庭。」

當初顧望舒說要入世時,是說要「色-誘」太子昭,讓太子昭不再是一個有著好名聲的賢德太子,而如今呢,太子昭雖說賢德名聲不顯,但他明顯是一個被眾望所歸的皇太子以及皇帝。

這可不是大相徑庭嗎?

然而陰後並不知道的是原本的太子昭早已過世,如今的太子昭是她的大徒弟易容的,也就是說望舒和太子昭在本質上是同一個人。

自己愛上自己?

這怎麼看怎麼微妙,而顧青並沒有這樣的愛好。

「我不贊同師父的話,」顧青從這種微妙感中回過神來,施施然的說了這麼一句,在祝玉妍帶著驚訝的好奇中繼續說道,「弟子當時雖說是要蠱惑太子,使得隋朝國祚不穩,可最終目的仍是讓我魔門回歸正道,而現如今雖說隋朝國祚更加穩固,可在弟子看來儒術已不再享有獨尊地位,而是慢慢地回到了董仲舒提出這一想法前的‘百家爭鳴’時,這難道不正是我魔門想要的嗎?」

非要再多說的話,那魔門原本的對手慈航靜齋如早已不復曾經白道魁首的位置,更有慈航靜齋原本所依仗的百姓對它的推崇,實際上早已不復存在——百姓們並不在意龍椅上坐的是誰,他們只想要國泰民安,只想要安生過自己的日子,在如今吃飽穿暖還能識字的情況下,他們就已經知足,根本就不會再去管什麼慈航靜齋不慈航靜齋的。

祝玉妍一時間竟找不出反駁的話來,而顧青作為一個孝順徒弟也沒有給他師父進一步思考的時間,他就那麼輕描淡寫的拋出一個春雷來︰「師父,弟子找到了邪帝舍利。」

祝玉妍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轉移了,魔門表層上的追求中就有集齊十卷《天魔策》,練就道心種魔**,這其中作為關鍵的邪帝舍利,自然也在他們追尋的目標中。

祝玉妍也不例外,她略帶急切的問顧青︰「在哪兒?」

然後,顧青就把裝有邪帝舍利的盒子拿了出來,順便拿出來的還有被他集齊的十卷《天魔策》,「弟子在這之前已經研究過道心種魔**,它的最高一層正是破碎虛空,因而弟子就把弟子對破碎虛空的感悟,另外寫了出來供師父參考。」

祝玉妍︰「……」

陰後的心情不可謂不是五味雜陳,對自家徒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她是自豪的,可現在這樣會不會「青」出太多了呀。在這麼一瞬間,祝玉妍突然能理解原本的三大宗師相繼被自家徒弟打敗後的心情了。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以及是的,顧青用祝長生的身份先後挑戰了寧道奇,傅采林和「武尊」畢玄。和前兩者的對決,在這之前就提到過,至于和畢玄的,則是在隋軍攻打東-突厥時,畢玄作為東-突厥的守護者,就和想要一舉解決突厥的顧青有過一戰。

這一戰的結果不言而喻,從那之後祝長生「武林第一人」的名聲是越發響亮了。

而收集齊十卷《天魔策》,對顧青來說並不是特別困難,不過顧青並沒有要修煉道心種魔**的意向。這除了道心種魔**在修煉時需要「爐鼎」外,還有對如今的顧青來說,道心種魔**作為魔道之極,也不過如此,最終的目的都是破碎虛空,而顧青如今對破碎虛空的感悟,都要比道心種魔**來的深奧。

所以顧青就對十卷《天魔策》和邪帝舍利沒有半分不舍,就這般借花獻佛的孝敬給了他師父,還並不吝嗇的附加了他自己對破碎虛空的感悟,這份孝心簡直可以顧青冠上「天下第一孝徒」之名。

只是祝玉妍總還覺得哪里怪怪的。

而顧青在盡完孝心後,就離開了陰癸派,等他回到洛陽半月後,他在朝堂上收到了已升任為右光祿大夫裴矩的致仕折。

顧青微微挑了挑眉,從表面上來看裴矩作為隋朝的朝臣,他無異于是很出類拔萃的,畢竟不是誰都有能單憑一己之力,就分化了原本強大的突厥的。這樣已進入權力中樞的重臣,如今說致仕就致仕,怎麼看怎麼不符合常理吧?當然再進一步來講,顧青很明白他為何會這麼做,裴矩的另一重身份石之軒所擅長的就是縱橫之道,而亂世才是縱橫之道的溫床。如今隋朝已徹底安定下來,短時間內很難撼動,石之軒想要致仕就無可厚非了。

于是,太子昭在假意挽留了裴矩一番後,就同意了他辭官,並在親自送裴矩出觀文殿時,還溫和道︰「裴卿家近數年來為我皇奔波,是該頤養天年,只孤實在舍不得裴卿家,何不妨讓族中子弟來代裴卿家?」

這話從太子昭口中說出來,自是一個恩典。要知道如今士族子弟入仕,可比從前要困難得多,即便是像河東裴氏這樣的大家族也不例外,而太子昭這般說就是讓裴矩提名幾個裴氏子弟上來,他這邊進行酌情錄取。

不過這個恩典,最終被裴矩拒絕了,婉拒的話說得還很好听,至于他真正的想法那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說不定他根本不記得任何河東裴氏的子弟名字呢。

人家的主要身份又不是裴矩,不是嗎?

大業九年,修《大業律》。

同年,于海南島置儋耳、珠崖、臨振三郡。

同年,共一千兩百卷的地方志書《區宇圖志》完卷。

大業十年十二月,帝楊廣駕崩,謚曰武,即為隋武帝。

次年正月,太子昭即位,改年號為弘治,開啟了弘治盛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