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二三章 最難的改變

當錢汝君腦洞大開的時候,如果是以前,她就會想辦法忍耐住。

但是如果是現在,她就會考慮到底是要不要用到積分。

如果需要用到積分,她就要考慮這個積分用的多不多,有沒有這個價值,他必須去做價值的判斷。

如果不需用到積分,就是可以實現的時候,她就會想辦法讓它實現,而實現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經過訓練已經可以使用的學堂島學生。

現在她使用學堂島學生以外的人員的機會,愈來愈少。

而錢汝君有一個毛病,就是一個名字,幾天沒叫,就容易從她的腦海里消失,除非有特殊事件可以聯合起來,要不然,這個人,可以說直接被錢汝君忘了。

就像現在,她不敢去找長安城留置的人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把人家的名字忘了。

錢汝君雖然容易把別人的名字忘了,可是她又特別在意自己忘了對方的名字,反而會不敢跟對方相見。

如果對方沒有來找她,她可以躲著對方,直到永遠。

如今,她見外部的人員的機會越來越少。忘的人也越來越多。

錢汝君有時候想,當她把大家都忘記的時候,會不會這部分的機構,就獨立了呢?

因為跟學堂島比學生比起來,除了胡茬等人以外,幾乎沒有什麼人可以比得上的。

她真的會不知不覺借用他們比較多。

原本這以前多個學生,可能不夠她折騰的。

但是他們可以住進空間以後,等于他們可以做的事情,增加了十倍。

也就是說,錢汝君等于擁有一個一萬人的隊伍幫她做事。

這樣一想錢汝君君也覺得她自己好了不起!

後世那需要有多大的企業才有一萬個人?

但是想到勞工密集型產業,擁有一萬個人工好像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錢汝君的心情總算平復了起來。

但是她想,有一個一萬人的團隊,而且是有統合能力的團隊,而且具有多樣化能力。

內可以做事,出外可以領導更大的團隊做事。這在這個時代,多麼難得。

要不是再培養一批人,需要太多積分,錢汝君還真想多培養幾批出來。

她知道,很多人,沒有辦法做到樣樣精通,但是只要學問有所偏頗,那在管理上就會有漏洞。

所以錢汝君才會一開始就注重全才教育。

或許,她不知不覺之間,就是想培養一個領導人出來。

當然,從這次的學堂島培養計劃,她還是看得出來,有些人的性格不適合當一個領導人,即使當一個學生也很不稱職。

環境改變,只有墮落,而不懂的珍惜的男人,很令人扼腕。

即使錢汝君有多余的資源,也不想浪費在他們的手上。

氣球在錢汝君看來,其實是很簡單的。

但是做起來,其實沒有那麼簡單。

其實最大的問題還是氣球球體的問題,姑且不論能不能提純氫氣,即使是舍棄氫氣傳送的方式,用加熱普通氣體的方式做成的熱氣球,一個最大的問題還是上面的布料需要不透氣。

至于坐飛機所需要的噴氣引擎,目前的難度太高了。

錢汝君一開始就把這個想法放棄。

所有的科技都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前進。

或許,其中可以跳過幾個步驟,但是一些關鍵的東西,還沒有發展出來之前,是沒有辦法推動下一步前進的。

錢汝君如果要把這些科技類,屬于實用的科技都發展出來,她的積分絕對不夠用,連萬分之一都換不來。

就算他想換來,也必須一步步的換來,才能得到這個世界的認同。

錢汝君光是計算需要多少積分,就覺得心寒。

倒是有一些簡單的東西,她可以憑印象說給身邊有發明意識到人听,他們或許會琢磨如何發展出這樣東西。

雖然錢汝君不知道怎麼制造出來,但是不妨礙她提出點子讓他們去想。

錢汝君已經知道一種訣竅,就是她提出的點子,必須建立在已知的基礎上,只不過需要一點想象力。

這一點,對錢汝君一點都沒有難度。

因為錢汝君根本不需要想象,而是根本就知道這件事可以這麼發展。

但是錢汝君覺得很神奇的是,她透**子的結果,出來的成品往往超乎她的想象。

有的產品,不如錢汝君想象的。

但是有的產品,比錢汝君見過的更好。

材質也用的不太一樣。

錢汝君知道,這才是引發科技的最好的模式,透過她廣泛的閱讀,得到更多事物的資訊。

而錢汝君讀這些東西,所需要的積分卻不多。

因為很多都是故事類,漫畫類的文獻。

在電紙書的分類里,小說是最廉價的一種。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錢汝君改變以往的興趣,看比較多科技類幻想還有寫實的小說。

從里面,錢汝君可以得到以前在後世,她不曾注意到的一些事情。

得到更多可以提示人的線索,頂多提示錯誤,讓那個人費更多的時間去研究出來而已。

錢汝君真的發現,有些人真的是為了發明而生的。

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他已經能夠發明很多小東西。

這種人,一般只要教他物理化學還有數學的概念,他想象就能夠爆棚。

錢汝君很少教這個時代的人,天文學,還有大漢周邊之外的地理學。

因為在這個時代,地理已經是太尖端的科學。

地理很簡單,但是地理學的基礎站的很高。

沒有適當的天文學,物理學,地球科學的概念,人們對大地的知識往往只是片面的。

只能看到眼前他所看到的這一個部分。

但是學了上述所有的知識以後,他們會發現,這個世界的很多地理變化其實都是可以計算的。

甚至可以推算這個動態的地球,接下來是什麼變化。

當然,由于錢汝君來自于後世,她不必這麼麻煩,親自去推算,只要找到一本歷史書,就有很多前人的研究,有一些,不用很高積分就能換到的書,其實多多少少,在錢汝君看來,都有很大的價值。

當然這些價值不是立即的。

必須靠一些有發明腦袋的人去想。但是錢汝君知道,大漢對人雖然少,但是大漢人的腦洞,沒有受到後世科舉考試,還有應試教育的荼毒,而且本身生活在神話志怪的社會里,其實他們的想象力,真的跟來自于後世的錢汝君,完全不一樣。

有時候,錢汝君真想切開這個時代的腦袋研究一下。

估計後世很多小說里,擁有空間的人,都想隱藏起來,就是知道,有些人喜歡把別人的腦袋切開來看。

錢汝君不會這麼做,雖然她有這個想法。

但是別人就不見得了。

研發人才在金麥城,已經訓練出很多,而她的學堂島的學生,更個個都是這方面的人才。

錢汝君現在,其實已經腦洞打開,弄出很多東西給金麥城人,還有學堂島的學生研究。

當然,錢汝君腦洞大開也不是時常有的情形。

一般來說,當錢汝君想做什麼東西的時候,才會出現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時候,錢汝君就必須動腦子想,後世有什麼東西可以解決現在要做的問題。

然後,錢汝君總會遇到科技難關,這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是繼續想舊時代的制作方式。

其實,全世界的科技水準,真正都大的邁步,是在十八世紀以後,之前做出的東西,多多少少,憑著想象力,還有基礎知識,至少可以做出低效率的替代品。

所以也不是不能超越時代的。

錢汝君知道,動力真的開始大規模發生變化,把人類從為了飲食吃飽的勞動解放開來,讓更多人的思想,可以解放開了。造成人類知識的進展。

之後,人類的知識,幾乎出現大進展。

當然,知識出現大進展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個時代,西方還有一個跟東方非常不同的分歧點,就是對知識產權的重視。

金麥城在這個時代,這個社會,沒有辦法獨善其身。

大家都以抄襲會正常的事。

很多寫文章的人,恨不得能有多一點的人傳抄他的文章,以增加流傳的廣度。

至于書店,最開始,除了錢汝君的書店以外,也沒有書店存在。

當然,錢汝君的書店,也是唯一會付錢給作者的書店。

錢汝君想要創造一種典範。讓人們注重起知識產權,可惜關于利潤的事情,別人更容易選擇高利潤的方式。他們還是沿續著以前的作法,想要賺大錢。

但是錢汝君開書店還是有她的優勢在。

因為能便宜造出好紙的作坊,除了錢汝君,也沒有別家了。

以好紙作為標準,加上邀請的學者專家,因為有錢拿,往往會特別用心在創作上面。所以成品都是不錯的,也能接受修改。除了文學方面的書以外,錢汝君更出了很多實用工藝的書。

這方面的書,一般工匠是看不懂的。

然而,在金麥城,還有中央水塔區,卻不乏感到興趣的人,所以銷路還不錯。

畢竟,以現在的書籍生產速度來看,能出一本書,就要用上不少時間。

這個時代還是毛筆字,雖然比簡書進步不少。但是這個時代的書籍。即使是寫了五十頁,字數也不過是三千多個字。

反正根後世動不動就達到一百萬字的書,真的差別很大。

一本書抄起來,也要兩天的時間。所以賣出去的錢,至少要一個人兩天工資的二倍價錢。

幸好,對這個時代的有錢人來說,這筆錢不算太多。他們負擔的起。

而且因為以前沒有書店,現在出的書,他們幾乎有多少就藏多少。就算不看,擺著也不錯。

甚至連工藝書,他們雖然不屑,但是都已經寫成文字,就值得一觀。

其實這些工藝書,除了少部分是錢汝君派人去找專業的人,從對方口述整理出的技藝書以外,大部分都是跟空間換來的技能書。

錢汝君特意以當時特有的兩三千字的尺寸來寫。

至于分析抄寫,也不需要親力親為了。告學堂島的學生,錢汝君什麼事情不能很快做好。

現在錢汝君書店的書籍,在學生有空的時候,就找本書來書寫,然後讓抄書匠去抄。

現在的總數量以經達到一萬本了。

當然,有些書抄的量不多,只有十本,有些書,卻因為暢銷,已經賣了幾千本。

錢汝君寄予厚望的書籍,農書。買的人根本不是農民,而是小地主、大地主。

他們看過以後,有些地方的耕作習慣就改變了。

這讓錢汝君想到綠色革命。

在綠色革命在進行的時候,各種農業改革,能增加產量,增加口感的,往往先改變的,都是富裕地方的專業農戶。

等這批地方的人,都賺到大錢了,其他人才開始學習。

而這時,這些富裕起來的農民,又進行了更花錢,但是也更容易富裕的生產方式。

不管如何改進,農業技術的改良最終的結果,不是均富,而是貧富差距的拉大。

錢汝君從農業書籍的銷售里,就看出了這一點變化。但是他也莫可奈何。

只能用另外一種方式,來推動貧農的進展,就是讓貧農來金麥城領耕地,並且免費幫助他們生產第一年的作物。

但是這一招,其實還是有毛病的。

因為錢汝君知道,能夠移動來到金麥城的農民,好像很可憐,但是他們還是農民中比較開放的人。

懂得求新求變。

而有些人,彷就一定會被時代所遺忘一樣。

幸好,遺傳是一種不靠譜的事。農民的孩子,不見得會跟他父母一樣的個性,或許到了某一代,就發生了突變,然後他們家就有了希望。

透過一代的力量,給予他們家族百代的希望。

只是錢汝君還是傷透腦筋,想要找方法改進。

但是這一點,讓一千多個學堂島學生都被擊垮了。

他們很感佩錢汝君的想法,但是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業。

這一次,錢汝君的主意打在大漢的特有產物,沒人管的野人。甚至是被補獵的野人。

錢汝君想利用廣播中地的方式,讓新農業傳播開來。

當然,好處對每個人都不一樣。錢汝君也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