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集 242 廣州電台

有線廣播的研究開始于半年前,憑借諾貝爾研究中心的技術力量,經過半年的時間已經取得一定成果,可以在七八千米的範圍內,架設二三十只喇叭同時廣播,更大規模應用的技術難點在于廣播站的輸出線程和功率,以及線路信號的衰減。

自從有了大西洋和太平洋電纜,葉楓可以很方便地與諾貝爾研究中心保持溝通,葉但他已很少參與具體技術研究,但是他提出的研究方向和應用設計,卻能對研究帶來極大的推動和商業利益。

廣州城雖然不小,方圓三十里也足以覆蓋整個城市,二十五只廣播喇叭分布在緊要地段,有著簡單擴音功能的喇叭雖然聲音有些變形,卻也能讓很多廣州市民听到。

葉楓在福建大興土木,招了很多流民、農民參與工程建設,其中一部分組成了新軍工程兵部隊,在這些工程兵的參與下,加上物資齊備,技術也不復雜,廣州城的小型廣播網絡很快建成,當廣播里傳出一支古琴曲瀟湘水雲的時候,很多廣州城的市民都詫異地抬頭尋找琴聲的來源。

然後他們就看到了這幾天街頭常見的喇叭,卻看不到人,而是安放在在臨街店鋪的屋頂上。

很多人循著聲音而來,看到這個奇怪的現象都停下了腳步,伸長了脖子看著那個喇叭狀的東西。「不會是妖怪吧?」有人戰戰兢兢地說道,周圍人忍不住跟著打了個寒顫。

好在前幾天宣傳隊在街頭已經使用過相似的工具,有人道︰「這東西我看過。就是前幾天那些人拿在手上的,據說是擴音器,這個也是吧!」

「可是沒有人啊。這聲音是哪里來地?我看就是妖怪,」有人道。

葉楓沒有想到的是,竟然有人將廣播看成是妖怪,甚至有人撿起磚塊,想要砸爛那個怪物,只是看到下面站崗的新軍士兵,還在猶豫。

這個時候廣播里地音樂結束了,傳出人的聲音︰「各位市民,這里是廣州人民廣播電台第一次廣播,各位現在听到的聲音來自于設在總督府的電台。通過電導線傳到城里的喇叭,再發出聲音讓大家听到。這件全新的事物就是廣播。」

為了讓市民能听懂。這次廣播用的是粵語,听到廣播里的話,躁動的市民才安靜下來。卻還是狐疑地瞪著屋頂上的「怪物」。

由于是全新地事物,葉楓親自參與了這次廣播的組織安排,雖然沒有想到市民會將發聲地機器看成怪物,他還是預料到大家會感到新奇,也想趁機宣傳科技地理念。廣播開始的內容就是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什麼是廣播。卻也避免了首次廣播就遭到群眾地沖擊。

其實包括王韜等人對這個「廣播」也很好奇,葉楓身邊也很少真正懂得其中原理的人。所以廣播稿還是葉楓親自撰寫的,他告訴市民,所謂的廣播也就是一些機器,它很像溝渠,廣播站就好像是水車,可以將水提起,順著水渠一樣的導線,流淌到不同地田頭,而最終發出聲音地喇叭,就是最終接水的農田。

這個解釋很直白,市民們很容易理解聲音是從哪里來地,也就減弱了廣播在心里的神秘性,但是讓他們不解的是,銅線是怎麼傳輸聲音的?

喇叭能發出聲音倒是能理解,因為平常隔著遠要說話時,就常常用手圈成喇叭狀對著喊話,市民們以為那個喇叭的作用也是一樣,不過是做得精巧些,效果也更好些罷了。

銅線如何能傳導聲音,葉楓不去現場也能知道這會是很多人感興趣的問題,于是他趁機解釋了什麼是電︰「電和雨天打的雷是同一種東西,只不過它的威力要少很多很多,畢竟那是天雷,天威難測,而人類能使用的電,僅僅是其中很微弱很微弱的一部分,是上天賞賜給我們的。」

播音員雖然也不懂具體的原理,葉楓也沒有時間對他做解釋,但是照著稿子念,他也能大體明白是怎麼回事,而將電和雷聯系起來,也確實很容易說明是怎麼回事。

「廣播的原理,以及前兩天大家看到的擴音器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通過機器將聲音轉變為電流,電流是通過銅線傳導,然後再通過擴音器轉變為聲音……」

這個時候,已經很少有人想去了解銅線為什麼能夠傳導電流了,他們畢竟只是普通的市民,不是科學家,也不是孩子,何況他們听說電就是天雷的一部分,是上天賞賜的以後,更多的解釋也已經不需要,很多人已經跪倒大街上開始祈禱,他們覺得,既然是上天賜予的東西,自然怎麼樣都有可能,對于現在的廣州臨時衙門,也充滿了從未有過的信服。

葉楓不知道他的科普廣播還有這樣的效果,在接下去持續一個小時的廣播中,播音員不厭其煩地解釋臨時衙門的基本律令,其中最能讓被「天雷」雷到的市民信服的,無疑是依法管制、鼓勵工商、招募流民、打擊黑惡等舉措。

實際上,在葉楓手持調停紛爭的聖旨進入廣州城以後,在兩廣總督、廣東巡撫無法就位的情況下,作為廣東的實際統治者,他的地位已經得到地方官吏和士紳的認同。

而在葉楓入主以後,英法聯軍也很默契地進行了交接,廣州的秩序很快得到恢復。

廣州位于中國南部沿海,毗鄰香港與澳門,即便是在海禁年代,也是中國對外貿易比較發達的地區,受到近代商貿的沖擊也最大,積累的與洋人的矛盾、商人與貧民的矛盾也最多。

葉楓高舉鼓勵工商的大旗,首先得到當地商人的,又以技術、項目扶持為誘餌,爭取一部分士紳家族的,再以地方建設和工商發展需要為基礎,招募流民、貧民務工,基本化解了短期內的不安定因素。

當然,廣州這個地方魚龍混雜,形勢還是比較復雜的,葉楓盡量不去觸及太多人的利益,還是走他的老路子,用近代工業沖擊舊勢力;用募工募兵收編底層勞動人民;用宣傳沖擊舊觀念。

有了廣播以後,葉楓手中就握有了宣傳利器,與報紙相比,只要是听覺正常的人都能听到,報紙受識字率的限制,能看懂的人畢竟有限。

現在的廣州城,人們最大的樂趣就在于每天上午、中午、傍晚三次廣播,除了能听到臨時衙門的法令,最近的國家大事,還能知道衙門最近推出的開發項目,譬如葉大人的新軍定點采購軍需的魚罐頭加工廠、米糧廠,采購軍裝的被服廠,這些廠子都由集團發起,提供相應的機器和技術,再有新軍的定點采購,基本是穩賺不賠,所以本地的商人參與熱情都很高。

廣播里說,這些產業面向所有的投資者開放,公開募股,譬如廣州服裝廠總計股本五萬兩白銀計五萬股,其中集團以新式制衣設備和部分投資佔有四成股份兩萬股,其余六成中一萬股對外招商,向洋人發售,兩萬股面向廣東商人公開發售,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股,首次發售,一人最多可購入五千股,最少一股。

廣播還現場采訪了幾位廣州城有名的商人,他們都去參觀了生產被服的機器,應邀在廣播中講述參觀後的體會,據他們說,這種機器能夠將手工縫制衣物的速度提高數倍、十數倍,一個人一天縫制十幾套衣服完全不在話下。

這個消息讓大家覺得很神奇,機器居然可以用來做衣服,商人們都很興奮,效率就意味著利潤,加上有軍需采購作為基礎,這個被服廠定然穩賺不賠,都想著要趕緊去衙門登記,多購入一些工廠的股份。

也有人听了很憂心,主要是街上的裁縫店,那些走街串巷的裁縫,還有依靠裁縫店生意的縫衣工,他們擔心會讓被服廠搶走生意。

很快地,廣播又說公司將在廣州銷售新式的縫衣機器,每個人都可以購買,裁縫們更加人心惶惶,他們知道有了這個縫紉機,制衣的速度提高了,穿衣的人卻沒有增加,他們的生意肯定會受到影響,起碼是競爭激烈了。

正是因為競爭變得更加激烈,為了不落後于人,裁縫們也想著縫紉機推出的時候,一定要去買一台,不然就更搶不到生意了。

接著,公司又通過廣播宣稱,將籌建生產縫紉機的工廠,預計總股本為二十萬兩白銀,同樣是公開募股。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