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零六章 壞消息

幾天下來,一大家子算是安頓好了。家里里里外外重新又打掃一遍,把東西規制好,在村民手里買了糧食。院子里開出一小塊地,打算種點菜,雖說已經秋天了,不過好好打理也會長得不錯的,去年在李家屯的時候就是,蔬菜種了好幾茬。

因為住得近,家里大人又關系好,幾個年紀差不多的孩子倒是玩在了一起。表弟孫亮、李帥的兒子小栓子,還有王興旺的兒子王虎,王虎幾年五歲,就像名字一樣長得虎頭虎腦的。這三個孩子每天都在李二郎家院子里玩的不亦樂乎。

至于李雪兒原本就是成年人的靈魂,要她在和其他的孩子玩耍裝幼稚實在是做不來。孫慧娘想著閨女在這八里莊沒個交好的閨蜜玩伴,就想著讓她和村里同齡的孩子多接觸。不過李雪兒不到在意這件事情,交朋友也是要看緣分的。

李二郎這幾天在忙活著在村里找個合適的地方,想要買下來做地基,明年開春就開始蓋房子。正好秋收完了不忙,村長很熱心的帶著李二郎到處轉轉,順便也和村里的人打招呼認識一下。因為這不是在李家屯,村里的也不是那些同族的叔伯兄弟,所以李二郎都是介紹自己叫李建業。

很快,建房的地方就選好了,在村東頭,很平坦的一片地方。這里原本是荒地,很容易長雜草,要想變成耕地沒個三兩年成不了。村里人家條件都不錯田地都有,所以這荒地也就沒人去開荒。大家都嫌棄麻煩。

但是李建業倒是不在乎,自己大不了勤快點就行。回家商量之後,大家決定就在那安家。在村長的幫助下劃了兩塊地基。李家一塊還有孫家一塊。

孫姥爺說了,雖然現在蓋房子的銀子不夠但是地基先定下,等以後有條件了在蓋,這樣還能和女婿家做鄰居。兩家拿了銀子,村長幫忙到縣衙做好了文書憑證。

說來八里莊也離山進,雖然沒有李家屯那邊的岐山大,可是驪山也很是出名。李澤洋最近都在用功讀書。村里的學堂也好但是他想去清風書院讀書。不過清風書院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進去的,是要通過考試才可以的。

恰好半個月之後就有考試,李澤洋斗志滿滿想著一次過關。嚴格要求自己絲毫不肯放松。

李二郎那群男人最近也總是進山砍柴,過不了幾個月就是冬天了,家里柴火不過是要挨凍的。雖說火炕是個好東西,但是現在他們住的別人的房子。總不合適去隨意的改動。進山砍柴還可以順便瞧瞧有合適的做房梁或者家具的樹可以砍兩棵。這樣就可以少買木材了。

至于李雪兒和母親孫慧娘還有舅媽田氏,三個人經常地去挖些野菜或者到山里采蘑菇木耳。李雪兒也時常打幾只兔子野雞,回家就可以打牙祭了。

就在大家忙碌著為新生活的時候,從吳楚的邊境傳來了壞消息。吳軍繞道楚軍後方,前後夾擊,導致楚軍大敗損失慘重。如今有一萬吳國軍隊竟然駐扎在萬馬縣,楚軍情況十分不利。消息傳來,滿朝文武很是震驚。皇帝更是大發雷霆。

王興旺、李帥等人听到這個消息都到李建業家來了,一大家子人圍在一起。心里是感慨萬千啊。他們雖然是到了新的地方從頭開始有些困難,但是也比留在河口鎮要好的多,最起碼不用擔心哪天敵人拿刀就沖進了自己家里,至少現在都是安全的,晚上也都能夠睡個安穩覺。

不過想到那些沒有離開的親人朋友大家心里不免又擔心,李建業也不知道父母大哥還有妹妹一家都怎麼樣了。雖然一次一次被親人傷害,那親情越來越淡薄,但是听到這個壞消息,心里還是揪得慌。李帥也不知道他的兄弟是否還平安,听說楚軍傷亡慘重,他真的是害怕。

什麼也做不了,只能夠祈禱親人朋友平安。李雪兒也不知道村里人都怎麼樣了,村長是否看到了認真看了竹簡。

此時在李家屯,村里的青壯還有幾個有威望的老人都聚聚在祠堂外面。每個人的心里都不安,在萬馬縣在可口鎮已經能看到吳國士兵巡邏,雖然李家屯暫時是安全的,可是誰又能保證永遠安全。

村長到了,大家都靜悄悄的。「今天把大家都叫來,想必大家的心里也明白我要說什麼。這敵人已經到了家門口了,我們不能什麼也不做,要想辦法保護好我們的妻兒老小。」

「村長,我們也這麼想的,可是我們能做什麼?」

「我們不是士兵,根本不是人家的對手,況且他們那麼多的人。」

??????

村民議論紛紛,從來沒有想到會如此被攪進戰爭的漩渦里,他們彷徨無助、不知所措。

「我們沒有能力去進攻,我們只求自保。從今天起,大家分組每天在進村的路口都監視著,要是有軍隊或者可疑的人進村,大家就敲響銅鑼通知村民。」這個方法也是李雪兒教的。

「可是村長,我們即便提前知道了又能怎麼樣,即便關緊家門躲在家里也沒用啊。」村長的話還沒說完,這不就有人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擔憂。

「我正準備和大家說,在山上發現了一個大山洞,已經去看過了,可以容納很多人。一旦出事大家可以趕緊撤到山上躲藏,想必吳國的軍隊不會對我們老百姓窮追不舍。」

山洞是村長親自去看過的,在李家屯住了半輩子竟然都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地方。現在有個山洞,不管怎樣是給大伙多了條退路。至于吳國的軍隊是不是不會對百姓窮追不舍,村長心里是沒底的。不過如此說大家能夠安心一些。

村長開完會,大伙就都各自回家。家里東西能藏的藏起來,都做好了準備一旦出事就躲山上。

此時李家屯還算是安全的。那麼已經退守寧新城的楚國軍隊就情況不妙了。短短半個月的時間,整個寧新郡丟了大半,前有哈森的主力部隊進攻,後有巴雅爾帶領的軍隊截斷軍隊供給,兩面夾擊,進退都難。

此刻在寧新郡守府,軍隊的將領在此商議對策。

「這些日子。吳軍隔三差五的攻城,我們的將士傷亡慘重,而且沒時間休息。很是疲憊。我們不能再這樣了,要想個辦法才行。」

「我們已經被困在城里了,能有什麼好辦法。」

「我們的糧草還有多少?」

打仗糧草是基礎,要是沒吃的了那麼吳軍就是不攻城也能把他們困死。

「剩下的不多。最多維持十天。藥材也不多了。」

如今後路被截斷,糧草很難運到前線,十天的時間真的不長,听到這個消息,將領都是皺著眉頭。

「當初我們要是听小曹將軍的就好了,也不至于到如此境地。」

其實不止這個將領後悔,在座的都後悔了。曹振軒帶兩百人離開,之後帶著不足三十人的隊伍回來。沒有被吳國軍隊搶到糧食。這樣的代價也是值得。而且得到消息,吳軍的兩位將領受傷嚴重。達楞和少布的名字楚軍的將領也是知道,一下少了兩位悍將。楚軍一下子士氣大振,可惜也因此驕傲松懈了。

曹振軒回軍營之後就提出要派軍隊到西邊駐扎,防止吳軍再一次繞道去後方。但是當時大都覺得曹振軒危言聳听,吳國軍隊已經失敗一次沒有拿到糧食也就死心了。曹振軒極力勸說,可是以劉子騫為首的一幫人死活反對。最終孫德厚下令增加西線的防守,只是可惜命令三千人去防守,劉子騫私自決定只派五百人。

結果吳國的軍隊就真的派大軍突然就發動進攻,楚軍人數太少阻擋不住。大營這邊听到消息的時候已成定局,都還沒有來得及增援就敗了。戰局已成無法改變,眾人大悔。

得知劉子騫陽奉陰違,孫德厚一氣之下將劉子騫關押起來。可是即便如此,也改變不了困境。

「現在說什麼都晚了,還是想想現在怎麼辦吧。」

「要不我們干脆沖出去和他們拼了,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了。」這個是王猛,還是那樣的不知動腦只想著蠻力。

果然另外一位將軍出來反對,「我們要是全軍覆沒了,那吳軍可就真的如入無人之境,我大楚的百姓怎麼辦。你怎麼總是如此沖動。」

???????

听著收下的這幾個將領在這發牢騷抱怨,沒有一個人說在點子上,沒有人真的能說出來現在該怎麼辦。孫德厚不想再呆在這里浪費時間,大步離開了。

出門,孫德厚問身邊的士兵︰「小曹將軍在哪?」

「正在城樓上巡視。」

孫德厚往城樓的方向去,他現在腦子也亂的很,他想听听曹振軒的想法。

與此同時,京城鎮國公府的太夫人正臥病在床,太醫來診治過來,沒有大礙就是思慮過度導致的氣血兩虛。在旁邊伺候的是黃嬤嬤,她照顧了太夫人一輩子,主僕情深。看著太夫人緊鎖的眉頭,心里也難受。

她知道,太夫人這是擔心三少爺曹振軒,如今戰局不利,擔心他出事。

曹振軒還年幼之時,鎮國公夫人吳氏就生病去世。原本沒了親娘就很可憐了,可是鎮國公及其寵愛側室劉婷婷滿眼都是二少爺曹振宇,對曹振軒卻是關心不多。在加上曹振軒認定是劉婷婷害死了自己的娘親,對父親鎮國公也是心有埋怨不滿。

就是和三少爺一母同胞的大少爺也不是個主意正的,害怕自己的世子之位不穩,什麼都听父親了。年長曹振軒十歲,確實沒有擔當,空有世子的頭餃。

太夫人該做的能做的都做了,可是勸不住兒孫,沒法子只能把曹振軒養在身邊保護著。

曹振軒幾次提出要參軍,太夫人不忍心他吃苦沒答應。可是兩軍開戰了,這次太夫人沒攔住。好在隔段時間就有平安信傳回,漸漸地太夫人也就安心了。

可是前些天,竟然傳回緊急軍情,大楚軍隊被困,太夫人一著急就病來。听說此次是因為皇後娘家哥兒劉子騫擅自篡改軍令導致,皇帝竟然把皇後大罵了一頓,好幾天沒去皇後宮中。要知道皇帝趙青霖那是把皇後一直放在手心里寵著,當年先皇不同意可他決意要取劉皇後。劉皇後的娘家人就算沒有才華也是高官厚祿,這一次皇後挨罵了,說明戰局很是糟糕了。

太夫人醒了,黃嬤嬤急忙把水端過去伺候著喝下。「軒兒怎樣,有消息了嗎?」。

醒來就問曹振軒怎樣了,可見是擔心極了。

「太夫人別急,沒消息就是好消息。少爺一下好運,相信這一次也能夠逢凶化吉平平安安的。」黃嬤嬤安慰著。

「這孩子從小就多災多難的,我實在是心疼這個孩子。」回想著曹振軒從小時候開始,在街上被突然冒出來的人毆打、被人射黑箭、被下毒????一樁樁一件件的,真是讓人膽戰心驚。

「少爺是和孫將軍在一起的,孫將軍會護著他的,您多寬心。」

「孫將軍待軒兒確實不錯,你這樣一說我安心不少。」

太夫人對孫德厚的印象很好,孫德厚之前負責教授四皇子趙佑恆的武藝,所以和曹振軒也經常見面,也指點曹振軒幾招,在生活上也很是關心曹振軒。

太夫人又歇下了,黃嬤嬤獨自在院子里站著。這偌大的鎮國公府也就太夫人是最關心三少爺的了,府里其他人根本不在意。

雖然眾人每天來探望太夫人的病情,但是黃嬤嬤知道鎮國公還是每天和劉氏膩在一起,而劉氏和二少爺曹振宇恐怕在幸災樂禍巴不得三少爺不是,大少爺還是那樣像個木頭人。

這些黃嬤嬤不敢告訴太夫人,原本就急要是知道了肯定要動怒,對身體更不好。這國公府要是沒了太夫人,怕是就倒了一半。國公爺雖然是太夫人的親兒子,可是真的不是個能擔大事的人。(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