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九十六回 三入賈府

謝謝董姐姐的月票支持O(∩_∩)O~

————————————————

趙秉被破格封為邊城總兵的消息,與莫軒再次領命邊城鎮守,即將返回西北的消息一塊兒送到了武郡王府。

武郡王妃在得到這個消息時,很是疑惑的回頭看了看黛玉。黛玉不解地笑道︰「這是好事兒,母妃何以如此看玉兒?」武郡王妃微微一笑道︰「沒什麼,你府上出來的人,倒是個個都給你長臉,可見我玉兒是很會教人的。」

听武郡王妃如此說,黛玉也只能回以微笑,琢磨著自己能幫的也就這麼多了,將來有什麼樣的造化,便只能看自己了。

黛玉尚未感嘆完,便听武郡王妃深深地嘆了口氣,問道︰「玉兒的箱籠收拾得怎麼樣了?差什麼缺什麼,只管跟母妃說。」挽著武郡王妃的胳膊,將頭靠在武郡王妃的肩.+du.頭上,內心很是疲憊地道︰「母妃放心,該準備的玉兒都準備好了。」

黛玉說完抬頭看向武郡王妃,見她白淨光潔的額頭上已經有了細細地紋理,眼楮也有了細微的皺褶,感嘆道︰「母妃無須擔憂玉兒,玉兒也不在那府里長住,不過是去陪陪外祖母,以盡孝道罷了。」武郡王妃點了點頭,嘴邊兒的話,到底咽了下去。

趙秉一家走的時候,沒有來與黛玉道別。莫軒來與武郡王妃道別時,黛玉也正巧不在武郡王妃身邊兒。

他們的離去仿佛沒有驚動任何人,一切顯得是那樣的波瀾不驚,悄然無息地便輕車簡從的往西北而去了。武郡王妃的行裝與黛玉的箱籠也已經收拾好。

得知這一消息,錢側妃是興奮了整整幾個晚上沒能合眼,武郡王妃終于要回封地了,而她的親哥哥,撫遠將軍也將在莫軒等人達到後歸來,在武郡王府她將再次擁有話語權。當然,侯側妃也是同樣的高興,畢竟鴻時將是武郡王府留在京城唯一的男丁。

谷雨前一天,武郡王妃再次進宮,然而這次她沒有領著黛玉一塊兒去,便是身邊兒的嬤嬤,也只帶了劉嬤嬤一人。

見到皇後,武郡王妃便再也忍不住的抱怨道︰「姐姐當初不讓我將玉兒帶走,說是玉兒如今年長到了許婚的年紀,可如今聖上卻將軒哥兒派去了西北,這到底是打的什麼主意,我這個做義母的總該知道吧?這幾****心里就老不安穩。」

皇後端了茶盞不緊不慢地吃了口黛玉新制的百花茶,才慢悠悠地開口道︰「瞧你,年紀越大越失了沉穩。沒得讓孩子們看了笑話兒。」

武郡王妃被噎了一下,隨即卻是自嘲地一笑道︰「要說,也是玉兒這丫頭確實讓人心疼,軒哥兒也是個好孩子。」說到這兒武郡王妃頓了一下才接著說道︰「也是倆可憐孩子!軒哥兒就不說了,單看玉兒這些年,也是夠苦的。」

皇後點點頭道︰「你的心思我還能不知道?這事兒你便不用操心了,聖上的意思也已經說明,不過是要找個合適的時機罷了,若非七弟他們這次回來得晚了些,怕是聖上在玉兒笄禮時便要下旨賜婚的。」

听皇後如此一說,武郡王妃眼前一亮,笑道︰「果真如此?」說完又是疑惑不解地問道︰「那怎地就將軒哥兒派去西北了?這和流放有何區別?」說起這事兒,武郡王妃就是滿月復的不滿,可這話兒她也就只敢和她親姐姐皇後娘娘說說。

皇後嘆息道︰「怕是軒哥兒自己也沒敢同你說,聖上原是想將京城左營交與軒哥兒,但軒哥兒自己個兒要求去西北。」

听皇後如此一說,武郡王妃果然愣在了當場,雙眼瞪得大大地問道︰「這孩子……」一時卻不知說什麼好。

皇後見此笑道︰「孩子們大了,如今都有了自己的主意,你也別太過操心,玉兒的事兒有聖上和我,你還怕我虧待了她不成?」皇後的話兒說到這兒份上,武郡王妃自然不能再多說什麼,有轉頭問起了別的事兒,與皇後一塊兒用過午膳方離宮回府去。

武郡王妃進宮時是憂心忡忡,回府時卻是滿臉笑意,黛玉不由問道︰「母妃可是從皇後娘娘哪兒得了什麼好東西?怎地這般高興?」

武郡王妃看著眼前一身鵝黃淺綠裝扮素雅的黛玉,不由笑道︰「母妃倒是沒得什麼好東西,不過替玉兒要到一件好東西罷了。」

听武郡王妃如此說,黛玉不由好奇道︰「母妃替玉兒要什麼好東西去了?」武郡王妃神秘一笑道︰「到時候你就知道了。」說完卻是不再提起這事兒。

黛玉見此也不追問,谷雨過後武郡王妃便領著黛玉,擺足了王妃儀仗往賈府而去。

賈府自賈老太太起闔府老小具在府門外恭身候立,王夫人自是心中不滿,不住地嘀咕著︰「哪家兒的外孫女到外祖母家有這規矩的?竟然讓長輩在府門外候著迎接的!」賈老太太一听這話兒,頓時瞪了王夫人一眼,低聲呵斥道︰「不說話沒人當你啞巴!」

被賈老太太訓斥的王夫人,自然是將這筆賬再次記到了黛玉頭上,卻也知道此時不宜再多說什麼,只低著頭掩去臉上變幻不定的神色。

賈老太太一心等著武郡王妃的車駕到來,自然是沒有注意道王夫人是什麼神情,但站在賈老太太左側的王熙鳳與站在王夫人身後的李紈卻是看了個一清二楚。

沒讓賈老太太多等,很快便遠遠地看到開道侍衛之後,紅杖,清道旗,絳引幡,戟氅,吾杖,儀刀,班劍,骨朵,鐙杖,響節,青方傘,紅彩畫雲鳳傘……全副的王妃儀仗,賤賤地出現在了寧榮街口。

如此陣仗,也不需要賈老太太再叮囑什麼,王夫人自己便已經住了嘴,收斂了所有的神情,臉上只留下了呆滯,王夫人明白武郡王妃這是在給黛玉撐腰,心中頓時百般滋味說不上來。

又豈是王夫人明白?賈府出迎的這些人,自然都看明白了武郡王妃的用意,雖眾人此時心思各異,但面兒上卻都一致的表現出了歡喜之色,便是王夫人也是硬生生地擠出了一絲笑意。

在賈府一行人的簇擁下,武郡王妃與黛玉被迎進了榮禧堂正廳。這是黛玉第一次進入榮禧堂,雖說曾經到過這個院子幾次,卻都不曾進來過。

大紫檀雕螭案上,設著三尺來高青綠古銅鼎,懸著待漏隨朝墨龍大畫,一邊是金彝,一邊是台皿。

地下兩溜十六張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對聯,乃烏木聯牌,瓖著鏨銀的字跡︰「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下面一行小字︰「同鄉世教弟勛襲東安郡王穆蒔拜手書」。果真如原著中所描繪地一模一樣。

「榮禧堂」是皇帝親筆「書賜榮國公賈源」的,下面是皇帝的印章︰「萬幾還宸翰之寶」,對聯是王爺給題的,還客氣地稱「弟」,可以想見賈府當年勢力多麼 赫。

不等黛玉多想,便听武郡王妃對賈老太太笑道︰「玉兒這孩子惦記著老太君,我讓她陪我回封地也硬是不去,說是要代她母親到您跟前兒來盡盡孝心。這不,今日我便將玉兒送過來了。叨擾之處,還望老太君多多包涵。」

賈老太太一听這話兒心中高興,急忙笑道︰「瞧王妃說的,我是她親外祖母,疼她還來不及呢,哪里就有叨擾一說兒了?」

兩人客氣來客氣去,武郡王妃很給面子的留在賈府用了午膳。這頓午餐雖說談不上什麼令武郡王妃大開眼界,心中也是感慨不已。光是那送膳的排場,怕是王府平日里也趕不上,就更別提那菜肴的奢侈。

茄鯗,風腌果子狸,雞髓筍,胭脂鵝脯,紅燒鹿肉,野雞崽子湯這些個賈府招牌菜是應有盡有。武郡王妃看著席上幾人,心中暗嘆道︰如此奢靡成性,可別教壞了我玉兒才是。不由轉頭看了看始終微笑著跟在自己身旁的黛玉。

黛玉對此倒是見怪不怪,見武郡王妃向自己望來,便低聲在武郡王妃耳畔笑道︰「母妃只當嘗鮮罷,長吃這個,沒得壞了身段兒。想來外祖母也不常用,今日見了母妃高興罷了。」武郡王妃听了這話兒挑了挑眉,到底沒說什麼。

對黛玉交代清楚了離京的日子及時辰,武郡王妃便起身告辭了。孫嬤嬤與唐嬤嬤方領著黛玉的大小丫頭,將箱籠都搬去了黛玉的屋子。

東西不多,可是這次武郡王妃親自送黛玉過來,本就是怕黛玉受了委屈,哪里允許黛玉少帶人手的?故而黛玉一人的丫鬟嬤嬤便有十幾人。

黛玉親自送走了武郡王妃,又陪著賈老太太回了她的正院兒上房,不等賈老太太開口王夫人便是陰陽怪氣兒地一笑道︰「林丫頭的丫鬟婆子可真是不少啊,也不知你那莊子上還有人看守嗎?要不要舅母給你安排倆人過去?」

賈老太太一听這話兒,就變了臉色,雖說她也瞧見了黛玉身邊兒帶的人手,心中也不大歡喜,可王夫人這話兒,卻是有些過了。黛玉也不等賈老太太說話,便先笑道︰「今日東西實在是多了些,人手少了怕是不夠。回頭收拾好了,便讓她們都回莊子去。」

黛玉若是不說這話兒,賈老太太心中還要糾結,如今黛玉這般一說,賈老太太反而勸道︰「哪能身邊兒不留個人呢?都留著吧,咱們府里地方也大,還能缺了她們的住所不成?」(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