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六回 林如海升官

這樣忙碌而又平靜的生活直到第二年春天才被打破,那是黛玉六歲生辰過後的第六天,經過八九個月的學習,在林如海的安排下,賈璉去金陵參加第一場的童生試了。

原是不抱希望的,就是讓他去見識一下,結果誰曾想居然過了,雖然名次不太好。也不用回來了,接著在那邊兒等著考四月的府試。林如海還特特拜托了黃季雲過去指導照料一下,黛玉也保證不會落下功課,痴纏爛打要黃季雲答應,黃季雲就這麼一個弟子,那是疼到了心坎里,比林如海對黛玉還寵溺幾分。看在林如海,主要是黛玉的面兒上答應了。

見黃季雲啟程過去,林如海就想著若還能過了便是童生,可以去考取秀才功名,也不枉自己教導一番。心中不免有些自得,一個什麼都不會的紈褲,到了自己手里幾個月那就變成肯讀書的好孩子,都能去考秀才了!也難怪林如海自得,這幾個月賈璉很用功,在金陵的兩個月賈璉更是足不出戶的跟著黃先生苦讀狂補。時刻記得臨行前黛玉找他說話︰「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好生用心請教黃先生,多看看往年那些廩生的文章,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仿也能仿出一篇不錯的出來,多仿幾個題目,總有一篇能用上!」一張小臉還滿是嚴肅,煞是可愛。賈璉只當是黛玉對自己的關心,也明白林如海對自己的期望,與遠在京城的榮國府一比較,心中不覺暖暖的,竟是更用功了幾分。

賈璉果然不負眾望的通過了府試,雖然名次還是一般,但是好歹也是個童生了啊!就想著要繼續參加金秋八月的院試,好得個秀才功名。黃先生雖然覺得他火候不夠,卻也並不反對,試試總是好的,考不過就當是潑了盆冷水讓他清醒下。現下卻是不必打擊他的積極性。于是也不用打發人回姑蘇城報信,僅和同窗們一起吃了頓飯,就急急跟著黃先生返回了姑蘇。

賈敏得知賈璉考得了童生資格還是很高興的,連忙打發人追上前面上京去送端午節禮的隊伍,往榮國府報喜去。賈璉這才想起來自己還沒有去信給榮國府報喜。到姑蘇這一年來越發的覺得這里才像是自己的家,對京城的榮國府竟有些記不清了。當榮國府里收到賈敏的書信時,賈母是否歡喜,老爹賈赦是否揚眉吐氣,賈珠又是什麼表情,眾人是如何的心態各異,這些都不是賈璉如今考慮的了。

又說林如海也是很高興的,听說賈璉還要參加秋闈,便令其好生攻讀不可懈怠。如今的賈璉那是讀書的積極性高漲啊,怎麼可能懈怠呢?每日里雖堅持練習騎射,但卻減短到了半個時辰,其余時間除了讀書便是作文,連黛玉也都不打擾他了。

快進入八月的時候,上京城報喜的人終于回來了,還帶回了一個不好的消息,二房賈珠因春闈成績不理想,出來就病倒了,這拖了一個多月就去了。賈敏雖沒見過這孩子,听了消息還是很難過的,想到賈璉很快就要去參加秋闈,心中很是擔憂,若不是黛玉攔著,估計賈璉這才也不用去考試了。因著賈璉備考,賈珠去世的消息,也瞞著都沒有告訴賈璉,日子還是一如既往的忙碌。直至八月十一賈璉在林義的陪同下再次去了金陵也不知道賈珠已經去了。

你說為什麼這次黛玉沒有求了黃季雲帶領賈璉,那當然是一個多月前黛玉學完了《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提出經典問題︰「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還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兩句的解釋截然相反,按照孔聖人有教無類的理念理解,那邊應該是後面一種斷句,但是現在儒林中都是用的前一種解釋,很有點玷污了孔聖人和愚民的嫌疑!」《詩經》《禮記》《春秋》那也是學的不錯的,就連《戰國策》也讀了一遍。一年半啊!黃季雲走了,傷心的走了,不知往哪里游山玩水療傷去了,說是明後年方回。這可真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說法,明,後,年……誰知是哪一年啊!

黃季雲的眼光卻是很毒辣的,放榜出來果然沒有賈璉,這一下可把賈璉打擊狠了,他可是從來沒有這麼用功學習過,本以為是手到擒來的,不曾想卻落了榜,雖然出發前林如海跟他說過只當過來試試手,鍛煉一下,但是他還是覺得沒臉見林如海和黛玉等人,于是便在金陵城游蕩了起來,一直拖到了九月林義拿出了林如海寄來的書信,才悻悻然返回姑蘇。

賈璉進門得時候林如海還在衙門里忙于公務,賈敏並黛玉卻已經早在二門等候。賈璉一見到賈敏並黛玉雖覺得很是尷尬,心中卻覺得很是溫暖,多希望這不是姑媽和表妹,而是自己的親娘親妹子啊!賈敏寬慰了賈璉幾句,正讓他先去梳洗。晚間少不得林如海又在書房內勉勵賈璉一番,原本就知道他火候不夠,借著機會潑他冷水的,所以林如海倒不如賈璉心中猜想的那樣失望。得了林如海的勉勵,賈璉心中才算好過。

轉眼又進了臘月金菊未謝,梅已吐芳。難得林如海沐休與賈敏一道在園子里看賈璉與黛玉賽詩,正是其樂融融之時,京城傳來了聖旨。林如海連忙一邊讓人開正門,一邊與賈敏眾人去更衣接旨。

按品級換好著裝,剛到大門口便見一老太監身著紫袍宮裝,笑容可掬的從那頂四人小轎中緩步出來,一手執雪白拂塵,一手托著一貼金卷軸,上書——聖旨!二字。待林如海,賈敏等人慌忙備好香案,不等他們開口寒暄,便自打開卷軸高聲唱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蘇州道台林海,積善醇樸,可尚其風。德惠廣濟,慈愛布施。為官一任勤勉溫良,克克業業,造福百姓,茲特授爾蘭台寺大夫。揚州鹽政,空懸多日,朕心甚憂,獨醇樸良士林海,潛德宜表,錫之敕命于戲,皇恩鮮冒濫之敝,褒嘉忠厚,表勵風俗,欽哉~~~~」

一長串唱將出來,林如海匍匐上前,跪伏于地高舉雙手,唱到︰「臣,林海。接旨~~~~謝主隆恩!」唱完後再退回原處。後邊兒賈敏和黛玉及家中管事僕從亦跪伏于地低頭埋臉不敢抬頭。

不等起身,只見那老太監身後跟出來一個小太監,手捧朱盤,上置另一抹金卷軸,繪瑞荷朵朵,老太監也不多言,捧出卷軸展開繼續大聲唱道︰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大臣有奉公之典,藉內德以交修,朝廷有疏爵之恩視夫皆而並貴,懿範彌彰崇嘉永。錫爾蘭台寺大夫林海之妻賈氏,坤儀毓秀,月室垂精,錦線穿雲,賢良淑德,亦宜榮寵。是宜贈爾為夫人,錫之敕命于戲,徽著蘭房委佗,如山河之足式儀隆桂殿儆戒若翱翔之不遑,金箋甫賁,紫誥遙臨。」

兩大段唱完,老太監居然口不干舌不燥,滿面堆笑,只等著林家一門子人大謝天恩。賈敏亦如林如海那般匍匐前進,至老太監跟前,跪伏于地高舉雙手,唱到︰「臣婦,林門賈氏接旨~~~~謝主隆恩!」等賈敏退回到原處老太監方道︰「林大人林夫人恭喜啊~!」老太監端著八字步緩緩上前,那時間掐得可是巧妙絕倫,林如海一家子人剛從地上爬起來,他老人家就走到了人家跟前。「有勞李公公千里跋涉!快快里面請~!」

如海側身彎腰做了一個情的姿勢,不待這位李公公答話便又道︰「林忠,帶李公公聞鵲樓奉茶!」又轉頭對李公公道︰「李公公稍後片刻,待我與拙荊將這聖恩供與祠堂便來與公公煮茶品茗一番如何?」

李公公笑道︰「今日林大人雙喜臨門,那聞鵲樓倒是個應景兒的好地方,雜家也借林大人的光沾沾喜氣了~」說完便跟著大總管林忠離去。

林如海將聖旨供在祠堂後,與李公公說了些什麼黛玉不得而知,但林如海與賈敏卻是忙碌了起來,林如海忙著與人交接,賈敏則忙著打包箱籠。幸而有賈璉並黛玉二人幫忙。金銀細軟當然是賈敏親自收拾,古董家什卻是賈璉幫著打點,唯有書房,黛玉不願假他人之手,親自收拾。

這一年多時間,黛玉除了弄出個加減乘除,還搗騰了一個拼音字母。當然除了賈璉暫時還沒有人知道。黛玉在每個箱子上都刻上26個大寫字母26個小寫字母,將所有書籍按照第一個字的大寫字母放在箱子里,然後又將箱子面兒上所對應的那個大寫字母用朱漆描成紅色,然後將第二個字按小寫也描成紅色。以後翻找只需要按著書名就很是便宜了,等黛玉一本本的書收拾了一小半兒的時候賈璉已經來幫忙了。幸好賈璉及時來幫忙,不然等搬家的時候說不得還沒理完。

不等過年,林如海便和來人交接完畢,出了十五就要去揚州上任。臨行前去了趟林氏族人那邊兒,從叔祖身子骨還是很健朗,林如海也放了心。書院的學子今年考得都還不錯,好幾個都得了秀才的功名,林如海也給了每個秀才一百兩銀子的獎勵,就是考上童生的,也得了四十兩銀子。族里一片興興向榮,除了走之前從叔祖問了一些林如海子嗣的問題,一切都很順心遂意。回來後,擇了黃道吉日林如海一家帶著賈璉浩浩蕩蕩的辭別了姑蘇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這里,黛玉安靜舒適的生活算是告了一個段落,下一章將展開林如海的鹽政生涯,和黛玉生活的波瀾起伏。此時童年的黛玉還是很歡快的,也一直致力于讓家人都能健康愉快,不知道將來在揚州城她是否還能繼續如此一家人平靜的生活下去呢?揚州城可是個熱鬧的地方啊。

當初承諾的每天一章,到目前為止也算是勉強守信做到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只是不知寫到現在有多少人再看呢?不妨給枯井留下只言片語以為鼓勵吧?(*^__^*)我知道我文筆不好,大神們不妨多多指教O(∩_∩)O~枯井是很虛心的哦!廢話不再多說,咱們下章見吧(^_^)/~~拜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